书城历史随风飘零
4561500000041

第41章 德妃

第十回德妃

德妃是皇上的生母,慈宁宫本是太后的寝宫,德妃却不愿意搬进去,仍然住在原来的宫中,说起这座永和宫中,原本是要拨熹妃住的,可是德妃心里不舒服,故意与儿子做对,想让他服软。虽说自己现在太后,可是儿子之间明争暗斗,现在想见见自己亲生的小儿子都不可以,什么富贵啊,宫殿不就是那豪华的监狱,自己关进来几十年了,媳妇熬成了婆,可又怎么样呢,想做的事一件都做不了,自己大儿子是怎样的人呢?但是就是看不上大儿子,两人性格都很直,德妃的想法一直没有藏着的意思,更主要是大儿子的这个皇帝来得太突然。

自己其实并不了解是为什么康熙会立这个儿子,他的脾气一点不像康熙爷。从小就是一个控制不了自己脾气的主。不过这些日子下来倒觉得胤禛成熟了很多,但是哪比得了十四啊,他性格与康熙爷一样好。媳妇年氏也是个厉害的主子,现在宫里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从节约宫里开销起,裁人,逼各位主子还款,她就没让宫里安耽过。其他几个媳妇虽然也来过,可没什么印象,知道自己脾气不好都躲开了。

皇上为表孝道,每天都来请安,其实那只是种形式,可皇帝来的时候,德妃又喜欢提小儿子的事,让皇帝败兴,所以母子话不多,甚至应该说谈不到一起。自二月下诏封了各妃后,这些嫔妃有时也会来请安,不过那也是礼节性的,说实在皇帝几个妃子看着也不可人,皇帝除了皇后是满人外,其他的都是什么汉人之后。就是那钱妃弄的几个小吃都是什么南蛮子的玩意,那个宜妃还夸好,把祖宗的祖训都忘了。耿妃更有意思,一来就说什么人生有命,要下辈子好需修今生。她们几个位低的,其实都好说话。最可恶的是年妃和李妃,李妃自己没本事又喜欢嚣张,年妃仗这当将军的哥哥,喜欢命令口气吆喝人,李妃在那里添油加醋,就连道听途说的时到她那里就分不清是非了。

熹妃一直想劝太后,可是太后不愿见她。时间一长,宫里的人都知道皇上最喜欢的是年妃,李妃的儿子是皇上的长子,得罪不得,其他几位主子也不好说话,就咸福宫的熹妃好说话。有什么东西来,他们总拿去给其他主子挑了才给熹妃送来,熹妃也不气恼。

春天都要过去了,熹妃钱氏在小厨房包起了粽子,就包了100个,有栗子蛋黄馅的,鲜肉的,豆馅的,另外还做了几个小香袋,给阿哥每人一个,珠儿不在身边,本来她每年也可以得一个,可是现在她在哪,不由得为她担心,太后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人,她的脾气可硬了。做了好东西,不免要去太后那里请安。熹妃选了四样粽放入食盒。

太后心情一向不好,这天气又热了起来,本来这几天要去承德了,但皇上还没有动身的意思。现在的宫女都让年氏换了个遍,自己连个贴心人都没,每天生着气。宫女通报熹妃向太后请安来了。太后就说见见吧。

熹妃进了太后的寝宫,向太后请了安,递上自己做的香袋和点心,说是端午要到了特来看看太后,太后这次倒没发火,虽然她不喜欢熹妃送的东西,但自己现在也孤单一人,难得有人来看自己。自己对皇帝的这妃子也不怎么熟,其实自己根本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因为自己见了她们就来气,可这次忍着气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自己与皇帝更说不得话,现在自己又身体不怎么好,心里就挂着小儿子,可是大儿子不让母子见面,不知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能再见儿子面吗?有求于人怎么也要态度好些,她知道年氏、李氏根本就帮着皇帝,皇后不会去顶皇帝,其他妃子更是害怕皇帝,熹妃听说也不怎么顶事,但是自己已经是无人可求了,只听说下人们都说熹妃人好心善。

“太后,身体好些了吗?”

“人老了,每天胃口不怎么好,身体也乏,自己觉得日子不多了。”德妃说。

“看来今天东西不合您的口胃,明个我烧些好消化的来。”

“不用了,我要吃些什么厨房都能做,就是心情不怎么好。”德妃说。

“太后是在想十四爷吗?”

德妃没想到熹妃就那么直接,其实宫里谁不知道太后的心思,只是大家都不说,更没人敢在皇帝前提太后想十四爷的事。“你能帮我说说吗?”

“皇上提过这事恐怕谁也劝不了他,我怕我说了没用。”

“那就算了。”德妃偷偷抹了把泪,自己虽然是太后却一点权利也没有。

熹妃见也没什么话就告退了。

高高的宫墙锁着深宫的女人们,喜娘望着慈宁宫,她们中也比自己年轻的,却伴了孤灯古佛,世上不如意的事是如此多,就连太后都不能满足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何况宫里的那些女子呢?也许她们活着再也走不出这宫了,听说就是每年去承德避暑,那些不受宠的妃子也没资格去。自己至从搬进皇宫中越发不自由了,现在出宫还得专门请皇上的旨意,有时要出去,李嬷嬷必跟在身边,那刘春估计也不会回宫了,毕竟是得了机会跑走了。太后那种期盼的目光,想着太后那日益消瘦的身体,的确于情应该帮她去向皇上说说,让她能见到十四爷。但是皇上恐怕会生气,喜娘想豁出去了,大不了受罚,自己早该死了,所以就是死罪也不管了。皇上好久没来自己的咸福宫了,看来要找皇上才行。

熹妃去了养心殿,一是借口送粽子二是想说太后的事。

“熹妃,你今天怎么自己送粽子来,对了,无事不登门,什么事?”

“臣妾今天去给太后请安了,太后想念十四爷,恳请``````”

“住嘴,我说过什么,后宫竟然对朕指手划脚,朕说过什么。”皇上一股生气的样:“该处理的事,你不去处理,却与那些女人般不懂里面的利害关系,既然你喜欢太后,今年园子就别去了。就在宫里尽你的孝道吧。”满清皇帝来自关外,特别不适应北京城里的夏天,所以在郊区建有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雍正最喜欢的园子,一到夏天大家都去那边避暑。

喜娘一楞,果然皇上怪罪了。再说就没什么意思了,自己根本就劝不了皇上,更重要是刚才直接说理由的确不能让皇上信服,都是别人说烂的一套。园子不去就不去。安义却上来说道:“熹妃娘娘,昨晚漕运使让人砍掉了脑袋,万岁爷说他罪不致死,他好歹也是姓乌雅氏的。”

喜娘眼一瞪:“那贪官啊,又不是我杀的,是他们杀的有如何,谁要他下手太黑。”

“凶手是你门下弟子,被衙门抓住了,救还不救?怎么救?”安义说。

“让衙门明着放人,要无罪释放才行。不管用什么借口,必须这么做。”喜娘说道。“皇上要安抚漕帮,不能激起他们仇恨,不是我袒护他们。”

“可朕要严惩凶手,凭什么凶手可以逍遥法纪?”皇上说道。

“漕运使是皇上您的表哥吧,他也有错,本来漕帮弟子应该担罪,但应不至于死,如果爷放了那孩子,换回的是整个漕帮的心,这个交易划算。”喜娘说道。

皇帝不说话了,半天才说出一个准字,不过还是加了句:“十四弟的事,朕自有考虑,不许你参合。”

德妃还是那样,每次喜娘去,免不了要说十四爷的事,只是喜娘不敢再向爷提起,免得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