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老子要当官
4561300000050

第50章 卫生院里的裘胖子(下)

这胖子噼里啪啦就是顿说,居然将云子轩当成石德胜的司机了,还煞有其事的叮嘱云子轩,要好好的跟石德胜混,云子轩真的哭笑不得,这拍马屁算是拍到马腿上了,他很讨厌胖子这种马屁精,但是此时的云子轩城府已经慢慢修炼出来,脸上不动声色,淡淡的说道:“嗯,我是新来的。”

然后云子轩将手抽出来,胖子的手油乎乎的,让云子轩很不舒服,胖子也不在意,他哈哈一笑,继续说道:“小兄弟一表人才,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老哥跟石镇长也很熟悉,以后咱俩多亲近亲近。”

“嗯,以后再说吧。”云子轩简单敷衍了胖子几句,不由的眉头一皱,这胖子太烦人了。但是胖子自己却不觉得,他依然笑呵呵的说道:“小兄弟一会儿不忙吧?如果石镇长没有让你去接他,那老哥请你好好喝上一杯怎么样?”

“对不起,我还有事,就不麻烦了。”云子轩说完就准备离开,反正小敏已经送到卫生院了,自己留在这也没用,至于石东村的矿泉水山,还是改天再去看吧。

“裘院长,那个病人经过我们的诊断应该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可是上了手术台了,那个陪同人员才说没带够钱,这手术费都交不了,现在可怎么办啊?”就在这时刚刚抬小敏进去的一个医生急急忙忙的跑出来,朝着胖子大声问道。

原来这胖子就是卫生院的院长,居然姓裘,还真没冤枉他的体型,活生生的一个球形。

别看裘院长跟云子轩说话客客气气的,那是他误以为云子轩是石德胜的司机,这是给石德胜面子,但是在下属面前,这胖子却是威风十足,一挥手说道:“手术费不够就让他们去凑啊,跟我啰嗦什么,这点都不懂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咱们是卫生院,不是福利院!”

就在裘院长训斥下属之际,邹丽雅也慌张地跑出来,她跑到裘院长跟前,语气哀求地说道:“院长,这孩子情况危急,得马上手术,钱不够我们可以凑,但是您看能不能先给孩子做手术,我马上去凑钱,我是石东村小学的老师,求求您了。”

裘院长眼珠子一转,看了一眼云子轩,脸上露出沉重的表情,不过随即他就笑容满面,仗义的说道:“这个嘛,没问题,看你这位小老师说的,今天我就给这位小兄弟面子,也给石镇长面子,毕竟这人是石镇长亲自派人送来的,我们卫生院没有二话,马上就安排手术,至于手术费嘛,慢慢说也不迟。你还愣着干什么啊?赶紧给人家孩子准备手术啊!”最后一句话就是对那个医生说的了,看到他还杵着不动,裘院长没由来的生气了。

那个医生听到裘院长前后矛盾的说法,也不奇怪,当下应了一声,就急急忙忙的往医务室里跑,这刚刚跑到门口,就跟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两人都倒退几步,踉踉跄跄的,差点没摔倒。

“哎,我说小张啊,你都多大人了,怎么还这么冒冒失失的?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被你撞散咯。”被撞的人一手捂住胸口,一手指着小张责怪道。

小张也撞得七晕八素的,不过当他看清楚对面的人时,他却不敢有丝毫埋怨,连连道歉道:“那个,胡凯哥,实在对不住啊,我这一急忙就撞到您了,您别生气,多多原谅。”

胡凯揉了揉胸口,说道:“你一个医生大夫,都这么急急忙忙的,没点稳重,你让病人咋相信你啊?不是我说你,你真应该改改这毛燥的毛病……”胡凯正准备再训斥小张几句的时候,眼光往外一瞟,就看到了站在车旁的云子轩,不由的一愣。

“云书记……您这么来了?”

云子轩也看到了胡凯,他想起来了,这个叫胡凯的人是黎咀镇的副镇长,虽然胡凯是副镇长,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不过他是军队退役的军官,分配回来黎咀镇里当副镇长,在镇里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也是个老好人,人缘不错,在黎咀镇也有一定的面子,就算是石德胜也有给他几分薄面。

“老胡啊,我送一个病人来卫生院,你怎么也在这儿?是不是那不舒服了?”云子轩朝胡凯点点头,关心的问道。

胡凯虽然长得粗鲁,但是心思却很细,自从云子轩一来到镇里,他就觉得这个娃娃书记当不长就,根本不是石德胜石镇长的对手,真不明白上头是怎么想的,派一个小年轻来这里找虐不是?

之前胡凯从未跟云子轩打过招呼,所以对云子轩的认识流于表面,此时他根本没料到云子轩很一本正经地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这种姿态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矫情,完全是一种上位者应有的态度。这让胡凯心中一凜,这娃娃书记恐怕不简单。

“呵呵,没事,谢云书记关心,我这是老毛病了,不碍事。”胡凯毕竟是老油条了,愣了一下,就随口回答道。

“老胡啊,你这样的态度就不对了,不是我要批评你,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不能夸。这样吧,过几天你就给我去县里好好看看,我批你两天假。”云子轩一挥手,微笑道,但是语气却不容质疑。

胡凯这次真的愣住了,这云书记是真的关心他了,这种情真意切的关心胡凯还是能感受到的。一时之间不禁心头一暖,他连忙说道:“云书记的关心让我很感动啊,那我恭敬不如从命,在此先谢谢云书记了。”

云子轩这才一笑,说道:“这就对了,老胡,你可是镇里的肱骨之臣,少了你可不行啊,呵呵。”

对于云子轩的高帽子,胡凯只是一笑了事,他在黎咀镇是个什么角色他自己清楚的很,套用后世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个打酱油的,可有可无,在镇里面子是有了,可里子却很少,几乎没人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