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航天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4545200000002

第2章 航天人物(2)

就在莱特兄弟加班加点地试飞时,传来了兰利制作的飞机试飞失败的糟糕消息。美国人开始谴责类似的实验,认为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这种虚无缥缈的空想中,是一种浪费行为。人们对飞机能够飞上蓝天充满了不信任。虽然自己的努力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但莱特兄弟并不气馁,而是来到兰利飞机失事的地点,仔细考察了那架飞机的设计,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他们认为,失败的飞行同样能够给人们提供前进的路标。为了不引起公众的干预,他们的研制工作尽量秘密地进行。

1903年12月17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莱特兄弟相信可以在公众面前安全地展示飞机的飞翔魅力,因此举行了一次公开的飞行。这天上午10点钟,天空乌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战,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欢呼起来,并且在飞机后面追赶着。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两人打算将它赠送给美国政府,没想到政府官员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伟大的成就,居然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看来攻克机械技术容易,攻克人们头脑中的陈旧观念却很艰难。1908年,两人受法国的邀请,带着自己的样机来到巴黎,在无数的观众面前,驾驶飞机自由自在地划过天空,在场的欧洲人被他们神奇的表演征服了,他们也因此在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威尔伯·莱特于1912年5月29日逝世,年仅45岁。此后,奥维尔·莱特又奋斗30年,使莱特飞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奥维尔·莱特于1948年1月3日逝世。莱特兄弟为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现了人们多年来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史册上为后人所敬仰。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飞机以其他运输工具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越来越为人们青睐,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莱特兄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在莱特兄弟的带动下,世界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航空时代的弄潮者。在这些弄潮者中也有中国人,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我国的航空先驱——冯如。

冯如1883年生于广东思平的一家农户,自小聪明好学,十几岁时随一位表亲到美国旧金山谋生。10年工夫,他有了较好的机械学和电学基础,并掌握了不少机械制造技术。正当冯如潜心研究和制造机械的同时,传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旅顺口、大连和中东铁路的消息。冯如为祖国的不幸感到痛心,他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起初,他想制造一艘军舰献给祖国,以加强中国的海防力量。当时,由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国纷纷研制飞机、飞艇、航空武器作为当时国防的先进装备。冯如想,制造一艘军舰,要耗费数百万的金钱,不如造数百架飞机,价廉省工,用处更大。

研制飞机,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到当地华侨中去募集资金,办起了中国人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当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刚刚起飞没有多久,为了保持垄断地位,他们把所有资料全部封锁起来。冯如他们只能靠自己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白手起家绘制设计图纸。为了了解当时各国研制飞机的情况以及吸取别人的长处,冯如把自己生活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购买了报纸和杂志,他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经过半年的努力,第一架飞机终于制造出来了。看着自己研制的飞机,冯如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1908年4月,冯如在奥克兰市的麦园进行试飞。他的朋友们为了安全起见,劝他换一个人试飞,冯如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随着轰轰的马达声,飞机离开了地面。当升至数丈高的时候,一个倾斜,飞机突然坠落在地上。围观的群众呼唤着冯如的名字,向飞机跑去,万万没有料到,冯如若无其事地从残损的机翼下钻了出来。冯如一行人回到了公司,谁知此时他们的厂房已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他们几个月来辛辛苦苦绘制的图纸资料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冯如千辛万苦又一次募集到一点资金,重新购置了工具器材,在奥克兰的麦园支起了帐篷,又矢志不渝地研制起来。他和同伴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它们汇集成册。经过周密的计算,重新设计了零件制作图,精心生产出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内燃机等部件,经过组装,一架全新的飞机诞生了!1908年9月21日,冯如在哥林达市再次驾机试飞。飞机在他的操控下,腾空而起,飞行了2600多英尺(1英尺=0.3048米)以后缓缓降落在草坪上,“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围观的朋友们欢呼起来,他们拥向飞机,把冯如高高举起。经测定,冯如的飞机首飞竟达2640英尺,比莱特兄弟的首飞纪录还要远1788英尺。

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这年10月,旧金山举办国际飞行比赛,冯如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以700多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分别打破了一年前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此时冯如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冯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惜重金聘用冯如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为了争夺制空权,欧美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航空事业,他们拼命地网罗航空方面的专业人才。冯如一心想的是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想的是为中国多制造一些飞机,所以他断然回绝了各国的聘请,仍然寻找机会为祖国服务。当时的清政府也在着手筹建空军,他们托人到美国找到冯如,希望他回国做事。冯如喜出望外,当即表示同意。1911年2月,冯如和他的助手携带着他们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飞机的机器,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冯如一行人顺利抵达香港,清政府派了军舰专程迎接,将飞机和机器安置在广州郊外,冯如原准备在广州郊外为国民演示飞机驾驶,但因革命党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爆发,此计划未能实现。随着革命高潮的即将来临,清政府对冯如越来越不放心,他们不仅取消了飞行表演的计划,而且还派人监视冯如的行动。反动政府的昏庸和腐败,使冯如非常失望。正当冯如陷于极度苦闷之中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了。冯如毅然参加了革命军,投入到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洪流中。革命军委任冯如为陆军飞机长,授权冯如准备组织飞行侦察队,配合北伐军对驻守北方的清王朝进行空袭。后来由于南北统一,飞行侦察队未能组织起来。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以后,非常重视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他积极筹建南京机场,并在1912年2月举行了中国第一次航空飞行演习。在这次演习中,冯如等人驾驶的飞机由于中途发生了故障,飞行数丈后即降落,飞机也有所损坏。尽管这次演习未获得成功,但是它的政治作用达到了,各报相继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在全国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使用自己的飞机进行的飞行演习。

1912年8月5日,经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冯如在广州郊区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表演。那一天,广州城外的天气格外晴朗,机场的周围坐满了前来观看表演的群众。人群中,有人手捧鲜花,有人手持国旗,都在急切地盼望着那一时刻的到来。中午11点左右,冯如健步出现在观众面前。他头戴飞行帽,身穿飞行衣,显得格外精神。在一片欢呼声中,他简单地介绍了飞机的性能,然后登上了飞机,为观众做飞行表演。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飞机升上了高空。冯如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在蓝天上悠悠飞翔。飞机像一只矫健的银燕,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看台上欢声雷动,鼓乐齐鸣,共同为祖国航空事业的伟大壮举而欢呼。飞机的空中技巧表演结束后,冯如准备着陆。突然,他看见远远的跑道上有两个儿童在戏闹,不幸的事件即将发生。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冯如猛拉操纵杆,脚踩加速器,飞机像一只发疯的雄鹰,猛然冲上天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避免了。但是,由于冯如用力过猛,飞机失去了平衡,在抖动中,部分零件损坏,飞机突然坠落在草地上。周围的观众像潮水一般向着冯如涌来。当他们把冯如从飞机的残骸中救出来的时候,冯如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都受了重伤。观众噙着泪水把冯如送到了医院,经抢救无效,冯如长眠在鲜花之中了。那一年,冯如只有29岁。冯如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称他为“民国第一飞行家”。

冯如一生短暂,但却凭着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中国航空史上创下“九个第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就会成为一名像冯如一样热爱祖国、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栋梁之材。

“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伊热夫斯科耶镇(今属梁赞州)一个美丽的村庄。这个家庭有7个孩子,齐奥尔科夫斯基是老五。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父亲以正直闻名,特别爱好建筑,曾经带领着几个孩子一起造过楼房和宫殿的模型,还总是不停地告诉几个儿子要多做体力活儿,要自立。他的母亲活泼、热情,同时也非常能干。

童年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活泼伶俐,爱读书,喜欢思考问题,尤其是爱不着边际地幻想。由于家里的条件不好,齐奥尔科夫斯基不能到学校读书,他受过的唯一正规的教育是在伊耶夫斯科的乡村上过一段时间的村办学校。但不幸的是,10岁的时候,他因滑雪得了严重的感冒,导致猩红热,最终几乎完全失去了听觉,齐奥尔科夫斯基也因此成了邻近的儿童们嘲笑的对象。虽然这个生理缺陷使齐奥尔科夫斯基同人们疏远了,但他却从此更加发奋读书。他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补习功课,读书写字。两年后母亲去世,他只好在家自学,靠顽强的毅力,5年学完了中学课程。在齐奥尔科夫斯基16岁的那年,父亲用积攒的钱送他到莫斯科去求学。他在莫斯科的三年多时间完全钻进图书馆里。家里每月给他寄来15卢布生活费、学习费,他只吃最简单的面包和蔬菜,把余下的钱都买了书和实验用品。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的体质越来越弱了。1876年,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父亲召回了家。

1877年秋天,齐奥尔科夫斯基通过了乡村中学教师资格考试。4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卡卢加省波罗夫县一个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余,齐奥尔科夫斯基潜心于研究宇宙航行问题,提出了关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构想。为了研究气流对飞行器的影响,他竟像孩子一样,迎着大风身披被单猛跑,或者拽着风筝在泥泞的路上奔跑,因此往往招致一些人的嘲弄和冷遇,甚至有人把这位耳聋的中学教师视为精神不正常的怪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后来在波罗夫县租了两间房子住了下来,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叫索科洛娃,后来他与索科洛娃结了婚。

1881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对气体理论进行了大量思考和研究,并完成了一篇论文,送交彼得堡的物理和化学学会。学会的科学家看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后十分惊讶。因为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完全正确,但这一问题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得到了圆满解决。科学家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看做是骗子或剽窃者。他们认为:这位年轻学者可能与外界缺乏联系,并不知道他的“发现”已经问世多年了。此后不久,成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给齐奥尔科夫斯基写了一封措辞谨慎的信,对他的工作和成绩表示赞赏,还对他进行鼓励,希望他将来取得更大成绩。

188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外层空间》论文。他断定火箭能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飞行,同时描述了征服宇宙空间的火箭发动机原理。此外,他还写了一本叫《在地球之外》的科幻作品,设想科学家制造出一种长100米、直径40米的纺锤形“火箭航天船”,靠一种“宇宙枪”喷出气体,以此来推动航天船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航天船载20人,可在船内栽种蔬菜和水果,制造金属材料,携带足够的食品和用具,然后飞往月球。月球船中有两人开动月球车游览月球,看到了使人眼花缭乱的多姿多彩景象。经过若干年后,航天船平安返航,降落在大洋上,胜利结束了一次难忘的宇宙航行。这个构想与今天的载人飞行有惊人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