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一听,心里狂喜不已,连忙跪下磕头:“请皇阿玛放心,儿臣谨记父皇教训。”
胤礽这真是因祸得福。他高兴地走出乾清宫。可是,此刻跪在乾清门外的皇子们,却都各埋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就在这时,简亲王在一群太监侍卫的簇拥下来了。只见他擦擦头顶的汗,在皇子们中间站定,大声说:“圣旨到!”
众皇子三呼万岁,伏地听旨:“二皇子胤礽,前被妖法震慑,行事不端,已被废去。今大阿哥胤褆阴谋败露,罪行昭著,已遭监禁。着即将胤礽释放,赐第读书。至于皇八子胤禩,广结党羽,交纳臣下,蓄谋不轨,窥测皇权。朕享有天下四十余年,岂能容此辈猖獗。着革去胤禊郡王爵位,锁拿至宗人府,严加追查,尔后处置。钦此。”
如同晴天霹雳。正在兴头上的八阿哥和众皇子们听了这圣旨,一个个全都傻了。胤禩险些晕倒,他挣扎着叩了头,说声“儿臣遵旨”眼泪就流下来了。简亲王一挥手,几个侍卫走上前来,把一条裹着黄绫的铁链,套在八阿哥的脖子上,把他带走了。
八、八阿哥的悲剧
康熙年间,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其中最大的有三股势力,一为大阿哥胤褆;二为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组成的势力;三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等纠结的势力。
残酷斗争之后,第一股势力和第二股势力都失败了,十三阿哥胤祥也因人陷害而被软禁,四阿哥胤稹虽被归为第二股势力,但他忠于社稷,实心办差,康熙并未对他下狠手。得势的八爷党中八阿哥胤禩人称“八佛爷”,善使怀柔手段来笼络人心。康熙废掉原太子胤礽后,胤禩发动官员们上奏举荐自己为太子,一时声势浩大,但他还不满足,妄图控制军队,拼命将自己的心腹往丰台大营等京师近卫部队中塞。胤禩对于国事不闻不问,醉心于权力,甚至“赤膊上阵”地去争,让康熙感到一种恐慌,他是不是要提前逼自己退位?康熙终于开始忌恨胤禩,这种忌恨最终导致了八阿哥的悲剧。
从胤禩的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他的生母“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虽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故较后宫其余人等为贱。就现有资料看,她不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子以母为贵,胤禩自小颇受冷遇,只能默默承受一切的冷嘲热讽,也从小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让母亲以自己为骄傲。事实上,他做到了。他自小就是优秀的,为人亲切,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广有善缘。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禧、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欢。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胤禩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称他“实为贤王”。他十六岁领正蓝旗亲征大漠,康熙还题诗以赠,只是天妒英才。他究竟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该受康熙、雍正父子两代一再地打击和压制?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都没有。他唯一的罪过,其实就是“德才兼备”,以至老王夸赞,群臣拥戴,诸多阿哥爱护,成了皇子中出头的椽子,这才被康熙视为肉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是这风来自父兄,便不免让人寒心。而这一父一兄又都是皇帝,更让人惊心了。
康熙晚年昏聩,雍正恶毒,所以八爷这般善良之人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在康熙末年,康熙不认他为子,还说他母亲“系辛者库罪籍”,斥他福晋为妒妇,着实令人心痛。在雍正朝,他更是处处受压制。其实那时他要反早就反了,也不至最后让雍正将其势力一点点拆散干净。只是,他哪里忍心看着大清江山又是一片生灵涂炭,害怕清王朝断送在这夺嫡之争上。所以,他只有忍耐,看着自己走向断头台,背负着40条杜撰的罪名走完自己的人生,带着莫须有的骂名穿过三百年漫漫时光。凭什么雍正那般轼父杀君、逼死亲娘、残害兄弟、杀害助自己登位大臣的小人可以流芳百世,而胤禩,只能留下一身骂名。只是因为,他败了。易中天说得好:八爷的确很冤。他自身没什么错误,可是却犯了康熙和雍正的忌讳,只有悲惨的结束一生。或许这就是所谓命运,老八没有被历史选中。
总觉得我们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还是非常的世俗,老八不过是输了,但不能抹杀他的才华、风度与努力。有人说他贪婪,为了皇位拼了一辈子却只留下骂名,可身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皇子,怎么可能安心当一个享乐的贵族呢?他一定想要证明自己,更何况他生母地位如此卑微,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忍受因为出身而屈居人下!人受环境支配,普通老百姓看来或许皇子的生活已经如同天堂,但生活在皇宫这个处处充满权力与等级的地方,恐怕谁都无法对皇帝这个位置毫无想法。
简亲王又说:“奉皇上口谕,诸皇子散去吧,各自回府,不许惹是生非。”说完,老王爷带着太监们走了。
他们一走,皇子们这里可炸窝了,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胤禩的亲信,八阿哥一倒,他们全都完了。十四阿哥胤禵首先发话:“哥哥们,都别走,我现在去见父皇,要治罪,把我们全都抓去算了。”十阿哥也跟着起哄:“我们都惹谁了?禁这个,拿那个,敢情我们一个好人都没有!不行,我也要请见父皇,问一问明儿该轮到谁了。”
在这群皇子中,只有四阿哥胤禛十分清醒。他想如今胤礽被赦免了,八阿哥却遭到了拘禁。在这节骨眼上,他可得加倍小心,他说:“大家都听我说。如今老大、老二、老三都不在,我年纪最长。老八被抓,我也着急。可是,父皇身体不好,又在气头上,我们兄弟这样结成伙地去闹,不行啊!依我看……”
他的话没说完,十阿哥插话了:“啊哈,这儿还有个孝顺儿子呢!大哥、二哥、三哥、八哥全倒了,这太子的位子就该给你了是不是?你心里美得不知贵姓了吧,请问咱们的四王爷,您打算用什么年号呢?”
胤禛苦笑了一下,一摆手,说:“十弟,你的心情我理解,咱们现在说些有用的,你知道,大家全去父皇那里闹,只能给八弟添罪。好了,你们现在都回去,老五、老九,咱们仨去见父皇,保老八去。”
他们哥仨进来的时候,康熙皇上正在闭目养神呢。处置完皇子们的事,让他伤透了脑筋:废掉太子时的朝廷局势,全翻了个儿,下边会有什么议论呢,皇子们能安分一些吗?接下来让谁来当这个太子呢?
太监禀报之后,哥仨鱼贯而入,叩头行礼。康熙看看自己这三个儿子,一个个都满怀心事的样子,问道:“你们有什么事?”胤禛壮着胆子,上前一步奏道:“皇阿玛龙体欠安,按说,儿子们不该在这时候打扰父皇休息,可是,刚才内务府锁拿了八弟……”老四的话没说完,康熙心里的火“腾”地一下子蹿上来了,心想:“原来以为,因为自己病了,儿子们动了孝心,特来请安的,想不到他们是为老八,看来老八的势力可不小啊!”
五阿哥说:“儿臣们瞧着老八怪可怜,求皇阿玛慈悲为怀,网开一面,饶了他吧。这也是儿子们一点手足之情。求皇阿玛圣鉴。”
五阿哥说得十分恳切,十分动情,康熙也不由得心中升起一股怜悯之情。他正要说话,却听殿外一阵吵闹,接着又是“啪”地一记清脆的耳光声。原来是十四阿哥打了侍卫一个耳光,梗着脖子进来了。
十四阿哥跪在地上,大声问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想请父皇当面教诲。”
“你说吧,什么事?”康熙强压心头怒火问道。“八哥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铁链加身?”十四阿哥十分不服气地问道。
“朕的诏谕,你没听见吗?”康熙皇帝只觉得一股无名火迅速涌上来。
“回父皇,那些罪名都是莫须有的。”十四阿哥直截了当地说。
康熙从床榻上站起来,抑制着身体的颤抖,眼睛盯着十四阿哥,问道:“什么,你敢诋毁朕的圣旨吗?”
“皇阿玛,恕儿直言。让百官举荐太子的事,也是皇阿玛的圣旨。百官们举荐了八哥也是遵旨行事。现在,父皇前一道圣旨,刚发布不久,后一道圣旨却降罪于八哥,儿臣确实不明白,父皇的哪一道圣旨,应该遵守。”
十四阿哥这番话真把康熙问住了,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康熙怒声斥道:“胤禵,你这是对父皇说话吗?太狂妄了!”老十四有备而来,如今得了理,更无所顾忌,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回父皇,儿子不是狂妄。而是要讨一个说法……”
平心而论,十四阿哥的说法并没有什么漏洞。康熙处置老八,虽有道理,却不能明说,而且,也确实和前些天自己下的那道“举荐太子”的圣旨相矛盾。可是,康熙无论怎么英明,毕竟是位封建皇帝。他怎么肯认错呢?尤其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十四阿哥竟这样当面质问他,康熙真气坏了,噌地一下,转身摘下墙上宝剑,一步步逼向胤禵。
看见康熙气成这个模样,皇子们全都惊呆了,所有的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危急时刻,五阿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灵性,他飞快地上前抱住康熙的双腿,连哭带嘁起来:“皇阿玛息怒,万万不可如此啊!”他紧抱着康熙的大腿不放。康熙浑身发抖,踉跄地后退一步,长剑“当”的一声,掉在地下。康熙一阵头晕目眩,颓然跌坐在御榻上,长叹一声说:“朕怎么会养出这一帮不孝儿子来呢……”他也禁不住失声痛哭了。
众皇子也都忍不住跟着哭了起来。一时间殿堂里哭声一片。过了好大一会儿,胤禛才止住哭泣,走上前来,一边为康熙轻轻地捶背,一边小心地劝说:“皇阿玛息怒,请保重龙体要紧。儿子曾听一位老瓜农说过,要想瓜长得好,就要把蔓上多余的杈枝摘掉,可是摘得多了,那瓜也就完了。如今,惹父皇烦恼是儿子们不孝。皇阿玛在盛怒之下,先摘了太子,又摘了大哥,今天,又要摘老八、老十四。皇阿玛,儿子们虽然不孝,但不忍心让父皇怒而杀子,留下千古遗恨哪!”
四阿哥说得十分在理,连一向嫉恨这位四哥的老九、老十四也都受到了感动。康熙听了,默默不语。在这场风波中,他终于看清了老四的心,对老四的“仁孝”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他无力地摆了摆手说:“好吧,依你所奏,朕再放你们兄弟一马。老四,你去传旨,老大由拘押改为囚禁读书,其他阿哥,全都赦免,放他们出来吧。”
康熙一挥手,所有的人都慢慢地退出去,黄昏来临,房间里变得昏暗起来,一个叱咤疆场、取得无数次战役胜利的一代帝王陷落在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之中。他只能在心里对他逝去的小玫瑰诉说了:这一辈子我什么场面没有经历过,丧妻丧子,南征北战,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过自己年老了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人家都说多子就是多福,而朕多子却是多祸多事端!难道朕真的要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在朕的眼前手足相残吗?苍天呐,朕试问一辈子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也算得上是一位勤勉的明君,为何老来却不能享得半点清福。反而让这些儿子让朕劳心劳神,搞得惶惶而不可终日。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小玫瑰啊,你说朕应该怎么办啊!
康熙病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康熙齐家治国的准绳。多年来康熙一直以诚挚的亲亲之行为诸皇子作表率,可接连发生的变故让康熙实在难以容忍——废皇太子、胤褆驱魔魇弟案以及胤禩密谋暗杀胤礽及秘密结党的种种迹象,使得康熙既惊且怒,心绪不宁。康熙终于大病一场,以至例行的元旦与文武大臣们一起参加的新年宴会都没有参加。
康熙的病,因暴怒而起,怒则伤肝,侵犯脾胃,以致屡屡不能进食。在病中,康熙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决定复立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传闻早已飞出皇宫,传遍北京的大街小巷。从满汉官员到市井之民无不咋舌,既然今日复立,何必当初遭废?很多老百姓站在告示前面,几个识字的在那里念着,有人开口说了:“他们皇家的事情,谁能搞得懂,今天废掉了,明天又立了,反正不要影响我们老百姓,和我们有啥关系,大家说足不是呀!”大伙齐声说了是,然后就散了,这样事态发展之快,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三月初九,康熙遣官为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康熙在祭文中把皇太子胤礽被妖人所害,以致中邪,现在已经好了等等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清楚楚。
九、再度被废之谜
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情绪时常波动,元气也因此大伤,甚至导致其卧病不起。而“此次毫不介意,谈笑处之”。其原因就在于康熙对胤礽不再抱任何希望。康熙为什么再度废太子?他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在太子废而复立的同时,康熙晋封胤祉为诚亲王,胤禛为雍亲王,胤祜为淳郡王,康熙经过一场大病的折磨,更深切地感到只有皇族内部团结一致,让自己的儿子们不再为了皇位而纷争,才能更好地把祖上打下来的江山传承下去。康熙在另一份口谕中对四阿哥胤禛赞道:
“唯四阿哥,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当胤褆、胤禩不择手段,虎视眈眈窥视储位之时,胤禛如此含而不露、以退为进,又怎能不引起康熙的好感、器重?
在经历皇太子旋废旋立的风波之后,四阿哥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尽管同时被晋封为亲王的还有三阿哥、五阿哥,但这两阿哥的抱负、才干绝非胤禛的对手。至于八阿哥胤禩却因锋芒太露,大受其挫。这可真应了孔老夫子那句名言:欲速则不达!
可是不争气的太子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康熙四十九年(1710),连日大雨,黄河暴涨,河南山东多处溃堤决口,淹没无数田地房屋……北京永定门外,一个清兵骑着快马高举着六百里加急的奏折向皇宫跑去。
“报!”
“速速讲来!”
“启禀皇上,近日来连日大雨,以至于黄河水暴涨,河南山东等多处的河堤已经决口,淹没土地和房屋无数!”
康熙看着这个奏折,眉头紧锁,黄河沿岸诸省告急,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康熙马上命令所有的文武百官和皇子到乾清宫集合,商讨对策。
乾清宫殿堂黑压压的,一片红顶花翎。诸贝勒在前,众大臣在后,井然有序地跪着,鸦雀无声。
康熙转动着手中握着的木念珠,那双犀利的眼睛在扫视着诸王贝勒和众大臣。跪在地上的诸王贝勒和大臣益发屏声敛息,暗自戒惧。突然,康熙的目光停住了。
第一排的第一位和第四位醒目地空着两个位置。康熙严厉地间道:“胤礽和四阿哥为什么没来?”
太监李德全道:“回万岁爷,太子不在毓庆宫,四贝勒也不在府里。奴才已分头派人找去了。”
此时外面正下着雨,在御花园里,几名太监提着灯,到处寻找胤礽:
“太子爷,万岁召见呐……快去乾清官吧!”
一道闪电正照在御花园的假山石洞里,照出了紧紧相抱的太子胤礽和康熙的媵嫔丽云。胤礽一边在袒露胸襟的丽云怀里狂乱地亲吻,一边气喘吁吁地嘟哝着:“下吧,下吧,老天爷,雨千万别停!”
丽云双目微闭,用手摸抚着胤礽不断拱动的头。石洞入口处,把风的太监何柱儿听着洞内发出的声响,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
此时,四皇子胤禛正在户部书办处,那里烛火通明,算珠“噼噼啪啪”直响。
康熙高坐在龙椅上,紧闭着眼睛,仿佛在竭力掩饰内心的震怒。康熙自言自语着:“想不到朕数十年的治河心血,竟然毁于一旦!上百万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