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必修的情商课
4523600000004

第4章 了解自我:走向成功的前提(1)

情商的核心前提是“认识自己”,辨认和开阔地接纳自身的情感,正是现代情商的组成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武士与禅师论道

在古希腊戴尔菲城的一座神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它是这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它要求人们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即能觉知它的存在,进而有放地调控它。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从而迷失在自我当中。

好斗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与地狱的含义。

老禅师说:“你性格乖戾,行为粗鄙,我没有时间跟你这种人论道。”

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你竟敢对我这般无礼,看我一剑杀死你!”

禅师缓缓道:“这就是地狱。”

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地纳剑入鞘,深深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

禅师又言:“这就是天堂。”

武士的顿悟说明,人在陷入某种情绪时往往并不自知,总是在事情发生过后,经过有意识地反省才会发现。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可以影响和改变他们所了解的东西,但当你想要认识自己、积极改变自己的时候,却变得很难。不过,当你开始观察和注意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时,一个有积极作用的改变正悄然发生,那就是情商的作用!

一般来说,高情商者都是通过两种途径认识自己的。

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不大,表明你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好;反之,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只以自己的心理需要,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作出评价和调节。

二是通过生活阅历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通过别人的看法来观察自己,为获得别人的良好评价而苦心迎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把自己的情商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危险。

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并塑造自我。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的性格情绪,因此,还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情绪特点,在自我反省中重新认识自我,把握自己的情绪走向。

另外,认识自己是一种较为主观的情绪体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人有天生气质上的差异,如知觉反应不同,对内在、外在刺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情绪反应强度不同,同样被抢走玩具的幼儿,抗议的程度会不一样。

第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过往经验,若曾遭受过强烈的外在伤害,再遇到相关的情景就比较容易引发相似的情绪,像被狗咬过的小孩,看到狗比没有此经验的小孩更容易害怕。

第三,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对事件的诠释、评估不同,自然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当人走在路上,发现有路人注视,若认为此人有意挑衅,就会心生愤怒;若解释为此人在欣赏自己的穿着品位,则得意之情油然而生。

参考他人眼中的我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有些缺点很令人讨厌:他们或爱挑剔、喜争执,或小心眼儿、好忌妒,或懦弱猥琐,或浮躁粗暴……这些缺点不但影响着他们的事业,而且还使他们不受人欢迎,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缺点仍丝毫未改。细究一下,他们心地并不坏,他们的缺点未必都与道德品质有关,只是他们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的缺点太麻木了。

本来,别人的疏远,事业的失利,都可作为对自身缺点的一种提醒。但都被他们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妨碍了自身的成长。

如果你是这些人中的一位(即使不是,也可以通过参考他人眼中的自己,了解自己),那么你最好从现在开始,时常关注一下他人眼中的自己,以便认清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那些经常与你接触的人对你的评价,是一个人了解自己情绪的重要途径。你可以邀请父母或者其他经常与你在一起的人用一些形容词描述你的特点:

父亲眼中的我;

母亲眼中的我;

祖父眼中的我;

祖母眼中的我;

老师眼中的我;

朋友眼中的我。

……

不过,他人对你的看法是供你作参考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来自他人的破坏性批评会对你有不利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你认真分辨,小心“巴奴姆效应”,不要让一些错误的评价影响你对自己的信心。

你是一个非常需要别人好评的人,你希望有人喜欢你、欣赏你,但你对自己的种种情况还不甚满意;你的内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你还没能将这些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尽管你平时遵纪守法,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免不了有抵触情绪;你也常有些烦恼,会产生动摇犹豫,可在关键时刻还是自己拿主意的;你有时随和可亲、平易近人,能与人侃侃而谈,有时却显得内向腼腆、小心谨慎,克制自己的言语举止;你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可其中的不少都缺乏现实性。

其实,几乎每个人都会这么想,这些模棱两可又充满辩证色彩的话,几乎适合每一个人!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概括性性格描述的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你平时所了解的所谓“星座”与性格的预测,乃至各种“算命”的解释,都是利用了这种效应。

“巴奴姆效应”一方面揭示了我们的认知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欲望。事实上,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有一位漂亮的长发公主,自幼被巫婆关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赞叹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其实,囚禁公主的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什么巫婆,而是公主认为“自己很丑”的错误认识。我们或许也正被他人所蒙蔽,比如父母、老师说你笨,没有前途,你也就相信了,此时的你不正如那位长发公主吗?

有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有人认为没考上大学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其实,我们最大的悲剧与不幸,在于我们活着却不知自己有多大的潜能和应该做什么。不了解自己,偏又想知道自己,一些人于是选择算命、拆字、看手相等探测自己命运秘密的玄虚游戏,就不难解释其中的原委了。

内省,认识自我的魔镜

自省是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情商高的人最善于通过自省来了解自我,超越自我。

从心理上看,自省所寻求的是健康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个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满、自私和自弃,消除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自省是现实的,是积极有为的心理,是人格上的自我认知、调节和完善。自省同自满、自傲、自负相对立,也根本不同于自悔、自卑这种消极病态的心理。自省者审视自我,使个性心理健康完善,摆脱低级情趣,克服病态心理,净化心灵。自省有助于强者健康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强者的特征之一。

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为困难。能够自省自察的人,便是大智大勇之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平心静气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当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会令人心平气和、不偏不倚了。

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现实水平上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强者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强者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在动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过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地蜕变、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善与恶,好与坏,创造性和破坏欲。你将成长为怎样的人,外因固然会起作用,但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在灵魂世界里进行自我扬弃,内省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任何只停留在外表的修饰、美化,如改变口才、风度、衣着等,都无法使人真正得到成长。要彻底改变旧我,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来支撑自己去经历更高层次的蜕变。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地看透自己。

用诚实坦白的目光审视自己,通常是很痛苦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人有时会在脑子里闪现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但这并不要紧,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完美、毫无缺点,最要紧的是能自我省察。

凡属对自身的审视都需要有大勇气,因为在触及自己某些弱点、某些卑微意识时,往往会令人非常难堪、痛苦。不论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偏爱物、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对自己的历史,都是这样。但是,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你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面对困难所向无敌的人,而且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实现超越的人。

当然,自我省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正视,它还包括对自己的优点和潜能的重新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省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认识自我,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的潜能和独特个性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1994年,心理学家日莫曼提出了着名的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WHWW”结构。其中,“WHWW”分别是“Why(为什么)”、“How(怎么样)”、“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的第一个字母。日莫曼认为,与人的任何活动一样,自省也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在哪里这四个基本问题上来进行分析。

关于“为什么”。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内容就是动机,所解决的任务是对是否参与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内部资源的特征属性。

关于“怎么样”。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内容是方法、策略,所解决的任务是对方法、策略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计划与设计的属性。

关于“是什么”。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内容是结果、目标,所解决的任务是对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自我觉察的特征属性。

关于“在哪里”。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内容是情境因素,所解决的问题是对情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时间、材料及其性质)和社会因素(如成人、同伴的帮助)进行决策和控制,体现了个体敏锐与多智的特征属性。

可见,按照日莫曼的“WHWW”结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具有动机自我意识监控、方法自我意识监控、结果自我意识监控和环境自我意识监控的四维结构。

一个情绪化严重的现代人,他可能具有高智商,可如果他在“为什么”这个维度上存在缺陷,也就是说,他缺乏成功的动机,那么,他将很难开发出自己智慧的潜能;同样,在“怎么样”的问题上存在缺陷的现代人,可能整天忙忙碌碌,却总是事倍功半;而在“是什么”维度上不健全的人,则不能合理地估量和揣度事情的结果和结果对他人生的意义,这样的话,成功就容易与他失之交臂;至于“在哪里”问题上遇到麻烦的人士,他对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缺乏清晰的认识,不是高估自己,就是低估自己,从而导致自负或者自卑的消极情绪。

扪心自问是最好的反省方式。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士,都应问一问自己的WHWW,三思而后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卓越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反省和充分地认识自己。

学会自我省察,你就是一座金矿,一定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情绪,心灵的“发动机”

1892年,南美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在清理一栋建筑物的废墟时,人们发现了一对母子,母亲已死去,而那不满周岁的孩子竟还活着。许多人都为之惊异:那栋建筑物塌陷后,楼内无一人幸免,这个孩子能幸存下来,几乎是一个奇迹!

但随后人们发现,那位母亲在死时呈现出弓腰的状态,双手支撑在地板上,她用自己的身躯,竭尽全力抵挡住垮压下来的重物,为孩子留下了一丝呼吸的空间,也为他留下了一条生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在生命的危急关头,没忘记用爱为他们的亲情做出最后的注脚,正是爱这种强烈的情感,激起她非凡的勇气。这一感人的故事证实:无私的爱和感情,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人们从中看到了情感的目的性及其巨大的能量。爱这种伟大的情感,演变成强大的力量,去拯救自己的子女,并压倒了自己求生的本能。

以理智的眼光看,自我牺牲是非理性的,但对情感而言,这是唯一的选择。

什么是情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态度和观念,情感就是人在这些因素的支配下,对事物的切身体验和反应。

情感占据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社会生物学家为此就指出,人们危急时刻的情感高于理性,发挥着主导作用。的确,当人们面临挫折、失败和危险的时候,仅靠理智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情感来作为引导。

人类内在的情感,伴随着人类悠远的进化历程,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出现,直至它被烙印在神经系统,成为先天的、自主性的情绪反应倾向。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再次印证了人类情感的存在价值。

情感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在任何时候,人们都不应忽视情感的力量。当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年老的船长平静地留在轮船上,平静地面对死亡。他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致使这些人在大灾难和即将来临的死亡面前,也表现得异常镇静,这充分地体现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可为我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能使我们失败,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感,首先就要了解对我们有刺激作用的情感有哪些。我们可以将这些情感分为7种消极情绪和7种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