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药膳保健全典
4502800000002

第2章 药膳基本知识(1)

什么是药膳

药膳是以中药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但它也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

药膳食品“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中药和膳食的特殊剂型,也是人类对食物不断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后方可使用。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个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用。

药膳的起源和发展

药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就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先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自然界到处觅食,长此以往,他们发现有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更具有某种药用的价值,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就是所谓的“药食同源”。

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从汉代起,我国就有药膳的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药方·食治篇》中就精辟地指出:“凡欲治病,先从食疗,既食疗愈,后乃用药尔。”可见我国的饮食疗法源远流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餐桌文化更是摆脱了米面温饱,摒弃了大鱼大肉,既而跨进了一个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品出文化的“新饮食时代”!而配合它的来临,传承的药膳更是从原料到品种,都有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它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引发了国际、国内学术界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中国药膳这种特殊商(食)品的广泛关注,希望更多地开展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国药膳不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如今,很多中医研究机构都已经开始了有关药膳的科学研究,许多营养学专家、药膳学专家,也纷纷就膳食养生之道著书立说。随之而来的药粥、药酒、药茶,药膳罐头、保健饮料等相关产品相继而生,且成功地打开了市场。这其中,最被专家和消费者津津乐道的当数——养生药膳。

药膳的特点

药膳顾名思义,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它具有以下特点。

药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施膳

药膳的施用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根据,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而治的治疗原则运用的。在用药和食物的选择上,必须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选药组方或选食配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中医看来,每一种食物都如同中药一样,具有不同的性味,可以根据人们的体质和患者的病症进行辨证施膳,这是药膳食疗的精髓,也是唯一与现代营养学不同的独特之处。凡是气虚的,当用补气药膳;凡是血虚的,当用补血药膳。

药膳既不是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食物,它强调中药和食物的合理调配,在药物或食物的配伍组方上,按药物食物的性质,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调配组合,而不是随意凑合。

因此,在食用药膳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掌握正确的诊断,选用对症的食物和药材,才能发挥药膳的作用,才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美容美体的目的。

药膳以中国传统烹调工艺为手段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药物和食物,它必须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融药物功效与食物美味于一体。因此,它也就必须以精湛的烹调艺术为手段,借助炖、焖、煨、蒸、熬、煮、炒、卤、烧等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尽可能地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有效作用。

同时按患者身体的需要进行中药的调补、选料。对所选用的中药应根据药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炮制、加工方法及分离提取法,以保证制成的食品既具有一般美食的色、香、味、形,又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

药膳以防病治病、强身养生为目的

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多为平和之品,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对症选择性地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清除体内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辅助药物发挥疗效。对于无病之人,用药膳调节机体阴阳、寒热、虚实,可起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之效。

食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药物的功能,并且具有和药物一样的性能,也包括“性”、“味”、“归经”等内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病因、病机等来辨证施食,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

药膳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满足了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其取材广泛,易于普及。

药膳的分类

药膳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积累和创造,现已形成种类繁多的一系列特殊膳食。纵观古代医籍文献中的分类方法记载,结合现代药膳加工、烹调技术引入药膳后所产生的影响,按药膳食品的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和药膳食品原料等方面进行如下分类:

按药膳的功效特点分类

养生保健药膳。

主要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力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益寿药膳及防病与抗衰老药膳等。

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

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而制成的药膳。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平喘药膳、健脾助消药膳、清热生津药膳、益阳祛寒药膳、泻下通便药膳、理气止痛药膳、安神助眠药膳等。

按原料的性质和制作方法分类

米面食类。

以米、面粉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药材制成的馒头、面条、米饭、汤圆、包子、馄饨等各种膳食。

菜肴类。

以肉、菜、蛋、鱼、海鲜等为基本原料,加入药材制成冷菜、蒸菜、炖菜、炒菜、榨菜、卤菜等各种菜肴。

粥食类。

以米、麦、豆、蔬菜等为基本原料,加入中药成分,如枸杞子、山楂、百合、冬虫夏草、地黄等煮成的半流体饮食。

糕点类。

此类药膳是按糕点的制作方法制成,花样繁多。如茯苓饼、栗子膏、核桃酥等。

汤羹类。

以肉、蛋、奶、海鲜、食用菌等原料为主,煮、炖、煲而成的较稠厚的汤液。

饮料类。

将药物和食物浸泡和压榨,煎煮或蒸馏制成的一种专供饮用的液体。如山楂汁、生脉饮、萝卜汁、安神饮等。

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