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冥天少皇录
449400000192

第192章 节 上海,风云开始的地方(1)

请加群,37152332

**********************************************

出呼所料,在收取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报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杨随心,苑晴四人终于等到了他们心中还存有一丝希望的第三份通知书,福祸可能永远都会是并存着的。

“哗!”

随着一阵欢呼声从张仁的口中传出,答案不言自明。

而沈洛洛也露出了会笑的微笑:这个小妮子,果然还是没变!

欢聚是短暂的,时间往往会在正处于欢乐中的人们不经意间,流过飞逝!

离别对于恨不得把对方刻在自己心中的人来说,是很伤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伤离别”这样的说法了!

没有眼泪,没有送行,只是默默的祝福!心底的祝福!有了张云天和王国辉的保证,杨随心放下了最后一颗心,做着呼啸如风的磁电组车向着,既将要改变他一生的大上海驶去!

远处的景物还没有看清,就已飞逝,自从上车后就没有任何语言的杨随心坐在静静地仿佛如平地一般的磁电车内,耳边听着咧着张大嘴吧四处鬼扯的张仁口中形容着既将要去的城市模样!仿佛没有任何情绪一般,默默地想着自己的事情!

“心儿,从今开始,大爷爷正式把你逐出我‘狮皇’一门,等你明白‘随心’一词真正含义的时候,才是你回归空灵山脉的时候,去吧!我不想再看见你!我和你二爷爷,再也不会插手你的世俗之行!”

·····

“随心,想什么呢?”

看着眼前晃动着的一只小手,杨随心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把心中的忧伤隐蔽心底,轻轻一笑,牵起苑晴的手,微微摇了摇头。

“随心,你去过上海吗?”苑晴拥着杨随心的胳膊感受到与心上人儿之间那种无话用语言形容的温情,舒服地闭起了眼睛。

“小时候······去过!”

“嗯,那你知道复旦吗?”

“那是我们既将要开始新生活的地方,怎么会不知道呢?”

“我是问,你了解它吗?比如说它的历史,它的科系,它的规模还有它的风土人情之类的!”

“知道一些,很简单的,皮笔之物而已!”对于这些杨随心没有去想过,他只知道那个地方是唯一一个接受他的地方,只是这样而已。

“随心!”

苑晴仰起脸看着这个自己好像越来越不认识的男孩,曾几何时那个时带都会在不自然间散露出一股迫人的霸气少年,如今还在吗?他还是自己喜欢的那个男孩吗?

“嗯!”

“我知道,玉儿······”

“不要说了!”

“随心······”

“我说了,不要再说了!”

正在一旁和王佳打屁的张仁看着突出的状况,一时间没有任何地动作。

“对不起!”杨随心望着那张受惊的脸,紧紧拥入怀中。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这样的。”

“没事,我知道的!”尽管如此说,但委屈的眼泪还是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晴儿,不要这样好吗?我······”看着怀中泪水不断涌出的脸,一时之间,天空仿佛都静默住了。

“好了,没事了!”心中的难过,发泄出去一些后的苑晴,知道沉闷的气氛只能由她来打破:“随心,我饿了,咱们去吃点东西吧!”

“嗯!”

杨随心轻轻地擦了擦还遗留在脸上的泪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

上海!

做为东方的明星城市,上海沉睡半世纪,而后觉醒!

“在沉睡半个世纪之后,今天,上海这个世界的宠儿、历史的混合物,不仅代表着中国,也带着全世界的愿望重新又走了出来。”

在两整页流光溢彩的外滩夜景之后,《时代》行文数行后便点明了上海半个世纪变化的重大意义。

“1985年,上海仅有一座超过100米的高楼,而今300余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过去的几年,上海建成了中国最好的博物馆、璀璨的上海大剧院以及对旧式里弄房改建成的“新天地”娱乐中心,许多世界知名品牌纷纷进驻上海。”

《时代》的目光又转向浦东,“由传统的购物中心越过黄浦江,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未来的景象。浦东,15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金融中心。今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20多亿美元,是1985年的近40倍。更多的外国游客来上海参观,有一些乘坐了从浦东机场开出的磁悬浮列车,其速度达到每小时43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尽管整个过程只有8分钟。‘我到过亚洲的每一个地方,却没有哪个城市拥有上海这样巨大的能量。’一位香港出生的执行总监说,‘走在上海街头,你能感觉到上海市民正在加快步伐,并使一切变化发生得越来越快。’”

捕捉到了时代脉搏!

《时代》介绍上海新时代的定位和目标时写道:“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世界最大的新兴城市,上海正使自己成为我们时代的象征。没有哪座城市如上海这般更好地捕捉住了时代的脉搏―――国际化、贸易和多元化发展。”文章说,这座始于长江口一个小渔村的城市,目前拥有1670万人口,并不断发展壮大。上海成了现代东方融合西方梦想的实现者。她所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景仰和妒忌、赞叹和迷惑。NBA首次中国赛事将在休斯敦火箭队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之间举行,为了一睹自己的儿子姚明的风采,成千的上海人排了40多小时的队购买球票。还有,上海体育馆建造了特殊的赛场来举办西班牙斗牛赛……一位上海的艺术展策划说:“上海接受外国和新的观念特别快。这个城市有一种海纳百川的特质。因此尽管上海可能并不拥有中国最好的艺术家,她提供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

复兴和繁荣迅速惊人!

《时代》着重用浓墨关注了上海复兴和繁荣的景象以及惊人的速度:上海的复兴异常迅速。一位美籍华裔律师,HandalLee十多年前第一次访问上海时,丝毫也体会不到他那曾经在上海读过书的父亲热切描述的世界大都市的感觉。他说,“我曾想,这个城市怎么可能曾有过那样的繁华?但1998年访问上海时,我突然觉得上海已经深深松了口气,我觉得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属于我们的地方。”但是,正如其他人一样,这位Lee先生很快成为经济复兴的弄潮儿。1999年他在外滩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建筑,并想通过海外的中国橡胶巨头的投资将这个地方改造成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改造耗时5年,对于今日的上海是很漫长的。但是今年年初,外滩3号开始营业。这座建于1916年的建筑经美国设计师的改造,目前拥有4个宾馆、1000平米的阿玛妮旗舰店以及依云温泉浴场。

外滩3号有一个楼层将作为上海艺术画廊。早先,很多中国的一流先锋派艺术是由旅居海外的画家所作,并出售给外国人。

有一些中国艺术家虽然居住在大陆,但是他们的作品也以出售给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为主。当地的艺术收藏家似乎更喜欢传统的风景画。但是Lee先生认为他可以说服更开放的上海人接受中国现代艺术。“上海是中国对外的窗口。”Lee说,“但同时上海又正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成为中国对内的窗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画廊已向本地收藏者出售100多万美元的现代中国艺术。“这里是流行开始的地方,”Lee先生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刚刚开始形成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弄潮儿选这里为家

《时代》同时关注了制造高速发展的特殊人群:上海还吸引了一大批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商界巨子。这些家族现在用他们的商业才智回报上海,如香港房地产开发商罗康瑞投资17亿美元建成了“新天地”。

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为她吸引了那些在二十世纪八十及九十年代离沪的本地人。王奋华(音译),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两年前的一次回国彻底改变了观念。目前,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高级研究员。他的一位波士顿大学同学目前在上海经营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也认为是上海迅速发展的活力感染了他,以致于使他不得不回来:“你总是想去最热闹的晚会。而目前没有什么晚会比上海更热闹。”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归派”居住在上海,90%以上据称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另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归国人员说:“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一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