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是西夏与楼兰边境之上的一座重要军事堡垒,距离玉门关仅有三百余里,不仅可以作为西夏最重要的关口玉门关的屏障,同时两座城池又遥相呼应,故而西夏王朝对定襄十分重视,不仅安排五千军队驻扎定襄,又在玉门关陈兵三万,建立军镇。定襄若遭侵犯,玉门关三万大军三日内便可开到定襄,襄助定襄守军抵御楼兰的攻势。
有了玉门关这个强大的后盾,定襄虽然只有五千守军,但除了在太平兴国元年被楼兰攻陷之外,往后的七年里就再也没有失守过。长此以往,不止普文,就连定襄的普通士卒都不相信,楼兰会突然出动规模如此规模的军团攻打定襄,除了昭武校尉唐子衿。
看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楼兰军团,普文的心情十分苦涩,后悔三天前没有听唐子衿的劝告,及时派出使者前去玉门关求援。
此时的普文同唐子衿一起站在了城楼之上,远远的看着敌人的大军,除了强大的骑兵之外,楼兰这次还出动了不少于三万的步兵,而且工程车、云梯等攻城工具十分齐全,虽然今天上午普文已经派出信使前往玉门关求援,但能否挡住眼前这将近六万人的大军三天还是个问题,即便能够挡住,他们又能如何呢?
天空开始飘雪了,普文抬头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身旁的唐子衿,自责的说道:“子衿,我真后悔没有听你话,要是三天前派出信使,现在玉门关大军或许已经开到,我们也不至于陷入此等境地。”
唐子衿也转过脸来,看了看这个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将军,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温暖,平静的说道:“将军何出此言,子衿当时也只是突生警兆,此前也并未察觉到楼兰人大举进攻的征兆,此乃子衿的失职,将军何须自责。”
普文的目光静静的落在唐子衿的身上,思绪忽然飘的很远。七年前,楼兰攻破定襄之后屠城的惨景,就是眼前这个孩子,抱着自己的身躯,倔强的咬着牙齿,虽然泪流满面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那瘦小的身躯不住的在颤抖。
楼兰军队的喊杀声打断了普文的思绪,他对着唐子衿愧疚的说道:“子衿,你现在立刻出城,凭你的武艺杀到玉门关我想没什么问题。”
唐子衿似乎预料到普文会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任何变化,依旧平静的说道:“将军,我军虽少,但军民齐心,若是据城坚守,即便楼兰势大,我想守个三日还是有可能的。”
普文脸上露出了苦笑,心想:子衿啊,你虽然文武双全,但毕竟年龄还小,我们不会有援军了。
“昭武校尉唐子衿听令,我以定襄守将、西夏明威将军的身份命令你,立即出城,直奔玉门关,不得有误。”
普文虽然是定襄最高军事长官,但平日里一直都对唐子衿爱护有加,一来是惜才,二来是对这个身世悲惨的少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因此很少会用命令的口气和唐子衿说话。
唐子衿听到普文不容质疑的声音,瘦弱的身躯一震,黝黑的眸子里突然出现了一缕明亮的光芒,脸上的表情变了数变,有震惊,有无奈,有叹息,但最后定格在他苍白的脸上却是倔强和坚毅。
“子衿恕难从命,请将军收回将令,”唐子衿看着普文那满是横肉,却显得无比亲切的面容,决然的说道。
就在普文给唐子衿下达将令之后的一瞬间,唐子衿脑海中突然闪过了普文面上那苦涩的表情和眼中那绝望的神色,唐子衿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往在面对楼兰军队的时候,就算在怎么艰难的战斗,普文的眼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神色。在唐子衿的世界里,普文的形象是高大的、自信的,从来不知道绝望是什么,可这次,这个高大伟岸的人却开始绝望了,于是唐子衿知道了,他们没有援军了,以五千守军面对六万楼兰虎狼之师,他们的归路只有马革裹尸。
“子衿,你这又是何苦呢”,普文怜惜的说道。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子衿虽然惜命,但这世间有些东西比性命更为重要,譬如将军对子衿的恩义”,唐子衿说完便不再理会普文,双手举起一块数十斤重的石块,朝着城楼下面扔去。
玉门关。
“快闪开,我有重要军情禀报,”一个身着西夏军装的士兵正在大街上策马狂奔,丝毫不理会城中百姓们的惊呼。
自从太平兴国元年楼兰兵临玉门关,被西夏冠军大将军霍仁杰击败之后,楼兰军队便再也没有进入过玉门关百姓们的视野里,虽然偶尔会传来楼兰和定襄守军交战的消息,但七年以来,他们似乎习惯了,所以当看到这个士兵策马狂奔的场景,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有三两个在城中闲荡的小混混,看到了那个士兵背上插着几根箭羽。
看着近在眼前的玉门关军镇大营,这个两字定襄的信使满足的闭上了双眼,嘴角上带着一丝解脱的微笑。
“报告李将军,属下方才接到了定襄守将普将军传来的紧急军情,特来向将军禀报”,一个带着慌张的声音传到了玉门关军镇长官,云麾将军李牧的耳朵里。
此时的李牧坐在营帐的主位上,手里拿着一本《孙子兵法》在悉心研读,听到了属下惊慌的声音,他眉头微皱,看着眼前这个神情慌张的士兵,不悦的开口说道:“张平,平日里我是怎么交代你的,本将看书的时候,禁止任何人打扰。”
这名叫做张平的士兵虽然平日里有些畏惧眼前这个治军极严的李牧将军,但也知道轻重缓急,不由得大声的说道:“将军,军情如火,属下已知犯了将军忌讳,但请将军听完属下的禀报之后再行处置。”
张平急切的声音让李牧更为不悦,他放下手中的兵书,缓缓的说道:“张平,定襄战事频繁,这些年普文与楼兰交手不下十数次,历来都是小打小闹,又何必如此惊慌。”
楼兰与定襄之间的战事,李牧这个玉门关军镇长官自然一清二楚,昔年每次楼兰骑兵一到,不管数目多少。普文这老小子就派信使前来,说是大军压境,希望自己率军前去支援,结果好几次,当自己领军到达定襄之后,楼兰的小股军队已被击溃,所以之后李牧对于定襄的“紧急军情”都不甚在意。但是定襄的信使既然来了,虽然普文的品级比自己低很多,但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总的接见一下。
于是李牧接着说道:“张平,你把定襄的信使带来见我。”
张平面色苍白的说道:“信使已经殉职,这是从他身上找到的血书,请将军过目。”
听到信使已经殉职这几个字,李牧心里一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把抢过张平手中的书信,直接扯开便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李牧方正的国字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当看到那句“楼兰六万大军压境,望将军早做决断”的时候,李牧的双目之间皱成了一个“川”字。
他和普文都是行军打仗的老手,哪里会有不明白的道理。面对楼兰六万大军,自己三万军队如果只是死守,依靠玉门关天险,想来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若在草原上与楼兰骑兵正面交锋,楼兰人只需一个时辰,便可让自己全军崩溃。
“普文你这个老小子,明知道我不可能给你任何增援了,却在最危急的关头还不忘提醒我做好应对楼兰人的准备,这是我李牧欠你的。”李牧脸上闪过痛苦的神色,漠然的说道。
“张平,传令下去,全军立刻进入一级戒备状态,谨防楼兰人的突然袭击,另外派出一支斥候队伍,快马前往定襄军情军情,若遇敌军可便宜行事。”
下完这道军令,李牧在无心看书,径自走出营帐,不顾漫天飞雪,只是静静的凝望这远方,仿佛在为老友送行。
在楼兰军队悍不畏死的攻击下,定襄西侧的城楼终于出现了缺口,十几个刚爬上城楼的楼兰士兵凶悍的四处砍杀,即使见惯了生死的老兵油子们也不禁感到动容,不过也仅仅只是动容而已,并没有任何畏惧。
几个定襄守军提起手中的武器,和登上城楼的楼兰士兵厮杀在一起,奈何登上城楼的敌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喊杀生越来越若,直到最后,所有的声音都湮灭在了空气中。
普文已经知道了西侧城楼被攻破的消息,没想到自己据城死守,竟然挡不住楼兰人一天的时间,他叹了口气,眼睛里露出了视死如归的神情,只是在看到前方不远处那个在奋力厮杀的瘦弱的背影时,眼中闪过了一丝温暖和不舍。
普文提起自己的长矛,和自己周围的士兵们一起抵挡着楼兰人的进攻,只是他的身影越来越靠近唐子衿的身边。
当普文终于来到唐子衿身旁的时候,两人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然。只是普文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子衿,你心愿未了,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唐子衿还没来得及多想,只觉得后背突然传来一阵剧痛,接着就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