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华遗梦
4454500000014

第14章 章十四 封狼居胥(二)

西夏太平兴国八年春,楼兰左贤王猛攻玉门关要塞,破城之际,冠军大将军霍仁杰统五万大军赶到,于玉门关外大破左贤王部。后出城追杀三千余里,于狼居胥山再破楼兰军团,擒敌酋首数十,斩敌七万余人,于狼居胥山封天祝民。

——《西夏史·冠军侯霍仁杰世家》

东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有乌鸦在玉门关上空盘旋,发出了难听的啼叫声。在这个本来应该是安详、和谐、欢乐的上元节夜晚,玉门关外却泛起了一股血色浪漫。

借着晨曦里的微光,激战了一整夜的楼兰和西夏守军双方,终于可以勉强看清楚眼前的情景了。

还是初春,护城河里的水位很浅,不过此时护城河已经被尸体给填平了,只是偶尔会有那么一小段露了出来,浅浅的流水已经被暗红色的血液覆盖了,冲天的血腥之气充斥着这座天下雄关。

即便是李牧和云威这样见惯了尸山血海的沙场老将,看着眼前的场景,心头也会闪过别样的情绪,有震动,有怜悯,还有悲伤。

唐子衿却没有那么多的杂念,看着成楼下堆积如山的尸体,他的心中十分快意,那份埋在心底最深处的仇恨,似乎也随着楼兰人的不断死去,而被冲淡了一些。

有些仇恨,只能用无数的鲜血,方能洗清……

经过一夜的激战,之前舍生忘死,戮力攻城的楼兰士兵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似乎也开始感到了疲倦,节奏也开始缓了下来。

深谙用兵之道的李牧心下雪亮,他知道这是退兵的前奏。交战已经一整夜了,双方士兵的体力都达到了极限,云威即便要继续攻城,也要先让士兵们恢复些体力才行。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之后,云威便下令鸣金收兵。

看着渐渐远去的楼兰大军,城楼上苦战一宿的玉门关诸将终于松了一口气,被唐子衿强行控制城楼上观战的云震,脸色也渐渐的缓和下来。

“云威老儿是不是疯了,居然连夜攻城,难道他不知道玉门关城楼高大,墙面厚实,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攻破的,这样连夜攻城只会徒增伤亡罢了。”对于云威昨夜攻城的不智之举,张平和玉门关诸将心头很是不解。

他们心头的疑惑也是应该的,毕竟这一夜舍生忘死的攻城,楼兰一方至少有一万名以上的士兵,死在守军的箭矢滚木之下,而守军的伤亡却不到两千人。

素有楼兰第一名将之称的左贤王云威,既然出此昏招,确实令人费解,就连心思极为缜密的李牧也十分疑惑,于是他下意识的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唐子衿。

和唐子衿相处日久,他发现自己越发的看不透这个身材削瘦,看似会被一阵风吹走的少年。虽然这个少年仅仅只有十六岁,但看待所有事情都十分冷静,往往能一针见血的说出最本质的东西。

看到李牧露出询问的目光,唐子衿缓缓的开口了,“云威并没有发疯,既然我们能够断定,国内一定会前来增援,云威肯定也能够想到这一点。”

李牧在边疆征战多年,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但由于受到兵家正统思想的左右,一时没有想到云威处境,可是他也不是那种思维僵化之辈,所以一听唐子衿之言,心中瞬间豁然开朗,笼罩心中的那层迷雾渐渐散去。

是啊,我们能够肯定援军一定会来,云威同样能想到,他并不是不知道玉门关短时间内无法攻克,但他别无选择,因为没有时间了,他必须在援军到来之前拿下玉门关,否则便在没有任何机会了。想到这里,李牧眼中的疑惑之色尽去,剩下的只有坚毅。

李牧想明白了,可张平、龙飞等人的脸上却依旧一片茫然,心想李将军和唐校尉又在打哑谜了。

“诸位将军,立即检查城楼上的情况,及时把守城的物料补充完成。另外,换下昨夜守城的第二大营的士兵,让龙飞第三大营的人补充上来,我想云威过不了多久便会卷土重来。”李牧不容质疑的声音传到了城上诸将的耳中。

虽然诸将想不明白,楼兰人损失了这么多士兵,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再来攻城。不过西夏严苛的军法却容不得他们犹豫,于是纷纷领命而去。

转眼间,偌大的城楼上便只剩下了李牧、唐子衿和云震三人。

“王爷,昨天夜里,你大楼兰前来攻城,夜色浓重,云威看不清你的面容,所以我们只是要你前来观战,但今日却是王爷表现诚意的最佳时机了,”唐子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冽。

听完唐子衿的话,李牧心下雪亮,不过却并未说话,只是饶有兴味的看着云震。

云震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唐子衿话里的意思,心里暗暗叫苦。

“唐校尉,昨夜云某已经说了,即便我出面劝降,楼兰的士兵们也不会有任何人投降的。”

“哦,是吗,哪敢问王爷,你和你麾下的那一万多名士兵,为何不死战到底,反而不战而降呢?”唐子衿淡淡的反问道,语气里充满了嘲讽。

云震心中大恨,默默的问候了唐子衿祖宗十八代里的所有女性亲属。

这个牙尖嘴利的小儿,要是老子戮力死战,恐怕他们也得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想着主动投诚,至少会得到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待遇,没想到却是这小儿的冷嘲热讽。云震心中思绪百转,十分后悔当初为何不战而降。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啊。

不过云震心中恼恨,厚颜无耻的说道:“人皆好生恶死,绝境之中,云某果断投降,并无不妥。”

没想到云震可以把投降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唐子衿反倒无言以对,只是心中的鄙视又加深了几分。

“云某在楼兰国内贵为右贤王,此次主动投降贵部,希望能得到与本人身份相匹配的待遇,”云震这些天被唐子衿压迫得惶惶不知所措,又极尽嘲讽,索性豁了出去,对着李牧说道。

“要不要待会云威来了,老子把你扔下去,让他给你一个与身份相配的地位啊,”唐子衿一把揪住了云震的胸口,愤恨的吼道。

这云震老儿,给他几分脸,没想到他却得寸进尺了。

“既然成了俘虏,就要有俘虏的觉悟,别给老子摆你右贤王的臭架子。”

李牧看了一眼愤怒的唐子衿,缓缓的转过脸去。毕竟当初接受云震投降的时候,他确实答应过要给与其相匹配的待遇,现在就这么看戏,似乎有点过意不去。

不过李牧心头大乐,反正这小子和楼兰人仇深似海,黑脸就让他去扮好了。

“王爷,子衿脾气不太好,请王爷见谅,不过两军交战,王爷还是好好配合的好,”李牧假惺惺的来了一句。

云震心中也明白了,眼前这两个家伙就是一丘之貉,自己除了听从他们的安排之外,别无选择,于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经过两个时辰的简单休整,云威不顾麾下诸将的强烈反对,再次率领大军前来攻城。

云威这种不顾伤亡的打法,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到日落十分,终于有士兵通过云梯登上了城楼,虽然最终被打退了,但也给守军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看到了一丝希望的云威,开始他没日没夜的攻城之旅。

楼兰士兵的死亡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军中的诸将开始有了怨言,尤其是原先右贤王帐下的一些将领,已经开始公开议论,左贤王这是在自杀兵马。

云威自然知道将士们的怨气,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必须在西夏援军到来之前打垮眼前的这支守军,不然楼兰南下的梦想必将再一次破灭。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楼兰的士兵伤亡已经超过七万人,但云威依旧坚持进攻,他知道守军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不能停下来给守军喘息的机会,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确实,虽然攻城的楼兰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守军的伤亡也是惊人的,坚守七天之后,还能站在城楼上继续作战的守军只剩下五千余人了。

这这几天里,唐子衿好几次胁迫右贤王到城楼上对着攻城的楼兰军队喊话,希望打击他们的士气。

可是楼兰士兵们一见到云震,情绪就更加激动,攻城的节奏变得更快,云威更是直接下令放箭,他想直接将这个“楼兰之耻”射死。

无奈之下的唐子衿只好把云震关了起来,要是玉门关被攻破了,他一定会一刀将云震剐了。

站在城楼山的李牧,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楼兰大军,心中十分苦涩。要是援军再不到来的话,不出一日,玉门关必会被楼兰人攻破。那么这一战也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了。

不待李牧多想,城楼北边出现了缺口,一队悍勇的楼兰士兵顺着云梯爬了上来,已经和不远处的守军们短兵相接了。

就在李牧准备赶过去支援的时候,唐子衿已经先到了,之间他手中的长剑光华四射,瞬间便把爬上城楼的那队楼兰士兵杀光了。

杀人的剑是唐哲的遗物,这场景也和当年定襄城上的那一幕一模一样,就是不知道当年定襄城上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

待稳定了防守之后,李牧来到唐子衿的身旁,有些悲凉的说道:“子衿,你性子倔强,我也不再劝你,这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战了,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将军,这七日,我们杀死了这么多的楼兰人,早就够本了,就是此生看不到楼兰灭亡,子衿始终心有不甘。”

看着唐子衿削瘦的面容,那绝望中带着不甘的神情让李牧心中一痛,他不敢再看,迅速的把脸别了过去。

傍晚时分,楼兰的大队人马终于登上了城楼,和守军们厮杀在了一起。玉门关,就要被攻破了……

落日的余晖散落在城楼上,白刃切破皮肉的声音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惨嚎声,并没有惊走城楼上空的那群乌鸦,难听的啼叫声依然不断的在周边盘旋,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