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药: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效果较差。
降脂药:晚上血脂产生增加,因此,宜在晚饭时服用降血脂药物。
抑酸药: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因此,抑酸药晚上服用效果较好。
3.家庭药物要合理应用
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家庭用药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会带来很多麻烦。
一要明确诊断。
发烧时,先要查清原因,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针,否则遮盖症状,延误病情。
二要了解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及有过敏史的人,用药要特别慎重。
三不可任意加大剂量。
认为多吃药,病好得快,其实不然。每种药物都有其有效药物浓度,在此范围内,药物即可发挥疗效,再追加浓度,疗效并不会发生多大提高,反而会增加毒性反应。
四不可过早停药。
过早停药往往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如结核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症状稍转就不再服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一旦结核菌产生耐药性,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4.煎中药不要用水洗
有些人认为中药材脏,于是在煎熬之前用水清洗一下,这样做很不对。
因为不少中药中含有的糖和甙类等物质能溶于水,如果用水洗,会失去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有不少中药是经过加工炮制的,常添加蜜、酒、醋等辅助材料,用水洗后会影响中药炮制目的。
5.煎中药的常见方法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水要洁净,不要有油污。
每次煎药前,须将中药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
煎药时水量一般以高出药面半寸为宜,不要边煎边添水,更不要将药煎糊。每剂中药可煎2~3次,将几次煎液倒在一起和匀,然后分次服用。
一般解表药、攻下药和理气药,要用武火快煎,沸后煎10分钟左右;调理药,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补养药用文火久煎,沸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
煎药时,还要注意下药的顺序,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先用武火煮15~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如石膏、代赭石、紫石英、海浮石等。
挥发性强或不耐热性成分的药物,为减少有效成分的损耗,宜在煎好前几分钟时下药,如砂仁、薄荷等。
6.中药煎液不宜过夜
有些人常把煎过的汤药留在第二天服用,这样做也不对。
在放置过程中,中药汤剂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鞣质与蛋白质、生物碱、甙类相遇,生物碱与甙类、有机酸相遇,都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得越多。
另外,还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7.用药不可迷信广告
药品广告主要目的是传递药品信息。对于不懂医药常识的人来讲,按广告自行购药,有可能会产生诸如不良后果,如脏器损害、中毒等弊端。
用药关键在于对症。不同的病,该用哪种药物、多大剂量、多长时间,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广告吃药,由于病情千差万别,很难达到对症下药,更不谈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确实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8.家庭用药不宜求贵
有些人认为,药品的价格越高,药效就越好。其实未必,像价廉的阿斯匹林,由于疗效确切,临床上使用率经久不衰。
其实,有些药物的价格与疗效无直接关系,如有的是由于原料成本高,有的则是新药或国外进口药,或产量不多而难以得到,因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偏高。
如螺旋霉素的售价,约等于红霉素的几倍,而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仅是红霉素的1/32。
当然,贵药对了症,疗效显著,贵点也值得。但如果只片面强调贵药便是好药,这就不对了。
9.家庭用药不宜求多
有些人治病心切,恨不能一吃药就好。往往多种药物一起上,少则二、三种,多则四、五种,甚至更多。如果配伍不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成倍增加,联合用药品种越杂,不良反应率越高。
因此,家庭用药一定要慎重,必须根据病情的需要,由医生确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行事。
10.家庭用药不宜求新
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证实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这些药物实践检验的时间性和全面性还不够,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些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作用大而被淘汰。
每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切不可盲目追求。切记一条千古不变的用药的原则: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
11.用药不可骤减骤停
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但由于患者缺乏耐心,不经医生允许便骤然减药停药,导致出现诸多不良后果。
比如治疗癫痫需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发作;糖尿病患者如果突然停用将糖药,可诱发酮症酸中毒、昏迷。
这些现象并非药物本身的作用所引起,而是因为用药后,机体已经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变化,突然减、停药物,生理上出现严重失衡,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某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贸然减药停药。
12.巧用药引送服中药
葱白汤:鲜葱白3根切碎,煎水即成。能散风祛寒,适用于送服风寒感冒药。
大枣汤:能补中益气、补脾胃与缓和药性。可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归脾丸。
蜂蜜水: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可用少许蜂蜜,加入温开水,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及麻仁丸、润肠丸等。
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可用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藕汁:能清热止血。如用其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
黄酒:能舒筋活络、发散风寒,多与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同用。如活络丸、七厘散等。
姜汤:可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取姜10克,水煎取汁,送服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痛腹泻及健脾和胃等症的中成药。
盐汤: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盐能引药入肾,有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故送服补肾药较好,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
13.首剂综合征巧预防
有些药物在刚开始使用时,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反应,即首剂综合征。用药者往往误认为是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其实,这往往是由于首次用药剂量稍大、次数较多所导致的。
由于初次用较大量药物之后,机体还没有适应,从而表现出一种保护性的用药反应,以提醒、告诫人们减量使用。
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使用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常用量开始,然后视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如果症状较轻,可不必停药,重者应立即停药,积极救治。
14.中西药合用应谨慎
不少中西药物合并使用,可以提高疗效。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西药物都能联合使用。有些中西药物合用后,不但会降低各自的药效,而且还有可能起副作用。
如,当含有朱砂成分的中药与含溴的西药合用,会马上出现了腹痛、腹泻。如保和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和西药胃舒平、氨茶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凝胶合用,可造成酸碱平衡失调而失去作用。
中药与西药合用时,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多数西药半小时左右就可被吸收,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
同样,服用中药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但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相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15.不可滥用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主要用于消除紧张、焦虑、兴奋、不安和失眠。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严重时可以成瘾。因此,对这类药物应谨慎使用。
对于失眠者来说,不应长期使用安眠药,应进行自我调节,放松心情,尽可能不依赖药物。必要时,应间断服用,或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并且,不可随意加大用量。
另外,年老体弱者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禁用,特别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
16.胶囊不可打开服用
药物用的胶囊有其相应的作用,它可以掩盖某些药物中不良气味。更重要的是,避免某些药物被胃液破坏,使其顺利达到肠中发挥作用,故特地制成肠溶胶囊剂。
如果把药粉倒出来服用,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17.肠溶片不可嚼碎服用
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腔中能够吸收。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如虫胶等),这就是肠溶衣。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肠溶片剂应整片吞服,切不可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
18.孕妇服中药要警惕
一部分中药对孕妇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枳实、牛膝、大黄等,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增强子宫收缩,有引起流产、早产的危险,红花可使子宫肌紧张等。
另外,桃仁、丹皮、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可能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而危及胎儿。大黄、芒硝、薏苡仁等有导泻作用,过度导泻不利于胎儿的血液供应,还有一些中药,可导致胎儿畸形。
因此,孕妇需要使用中药时,务必向中医师咨询,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中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19.孕妇用药应注意
妊娠期妇女最好不要随便服药,因为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时能影响胎儿的发育。比如磺胺药、四环素、苯妥英钠、安定、******、******、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特别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有些药物容易造成胎儿发育畸形。
另外,有些药可通过乳汁被新生儿吸收,所以乳母也不能随便用药。如红霉素在乳汁里的浓度比在血里的浓度高20倍,况且,新生儿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还不完善,药物很容易在体内积存引起中毒。
20.如何选用补品
一要根据需要选用补品。
确实虚弱,需要进补时,才可选用相应的补品。身体消瘦无力时,可以用点海参、燕窝、蛋、奶、鱼等,贫血病人可以加用中药当归、阿胶、龟膏等。
如果营养良好,硬是进补,不但无益,反而会加重机体负担。身体偏胖且不虚弱时,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则可出现浮肿;没有阳痿而长期服鹿茸,可以导致鼻流血、脱发及血压升高等。
二不要依赖补品。
依赖补品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任何高级补品都不能替代日常的饮食,补品只能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起辅助作用。
21.阳虚者如何进补
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应进补相应的药物或食物。常用的补阳药物如下:
人参:补元气、延缓衰老。
杜仲:补肾益精、强筋骨。
海马:温肾壮阳、改善性功能。
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乌发、益智。
蛤蚧:补肺肾、定喘嗽。
壮阳的食物,如狗肉补肾益气、壮阳;羊肉补肾助阳、温补气血;虾补肾壮阳、下乳;麻雀肉壮阳益气、补精髓等。
另外,补阳中成药有参芪膏益气温阳、固表敛汗;鹿胎膏、全鹿丸、壮阳三肾丸均能温肾壮阳、改善性功能;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等。
22.阴虚者如何进补
常用的补阴药物如下: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百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麦冬: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西洋参:润肺降火、养胃生津。
可补阴的食物,如龟、鳖滋阴补血、退虚热;海参益气养阴、润肠通便;黑木耳清肺润燥、活血、降血脂;鸭肉补益气血、滋阴退热等。
另外,补阴的中成药有二至膏、琼玉膏、桑葚膏、二冬膏、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天王补心丹等。
23.补药不能乱吃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利也有弊,补药也是如此。
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阴虚火盛的人长期服用人参,也是有害无益。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只要不是特殊需要,不必特地去吃补药,药补不如食补。
服药方法
1.常见的中药服法
温服: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汤药应在25℃~30℃时服,丸药以25℃左右温水送服。
热服:药液较热的时候服用。热服可助发汗、祛寒。
凉服:药液冷却后服用。寒服可助退热。
顿服:一次将药服完。
频服:分数次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病患者。
空腹服:一般指早餐前服用,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发挥药效。
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有利于药物及时分吸收,充分发挥药效。
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可避免药物对胃肠产生刺激。
一般来说,补养药宜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驱虫药及泻药宜空腹服,治疟疾药宜在发作前服,安神药宜睡前服。
另外,应根据病情的缓急确定服药时间,急性病立即服,不拘时间,慢性病宜定时服,热症用寒药可以冷服,寒症服热药可以热服,呕吐不止可少量多次分服。
2.中药丸的服法
中小蜜丸、水丸、浓缩丸体积小,可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体积大,不能直接吞下,可以嚼碎后咽下,或掰成小块,用水送服;糊丸质硬,必须在一洁净的容器内锤碎,然后再吞服。
3.正确服用西药
正确的服药姿势应是坐着或站着,但卧床病人、及心绞痛发作时最好采用坐式。
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粘膜。
另外,吃药后应适度饮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切忌干吞药物,以免损伤食管粘膜。
4.正确服用药酒
服用药酒通常以15~30毫升为宜。有肝、肾疾患、高血压、过敏性疾患、皮肤病等,应忌用或慎用,如必须用,应在药酒中兑加10倍的水,放在药锅里用微火煮炖,除去大部分酒气后再饮用。
酒量小者,可把药酒按1:1至1:10的比例,兑在葡萄酒、米酒或加糖的冷开水中,再按量服用。服药酒前后半小时不能食鲜柿子,否则会形成柿胃石。
5.阿胶的确可补血
阿胶为驴的皮去毛熬制成的胶块,含有明胶原、骨胶原,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还含有钙和硫等。
阿胶能迅速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疗效优于铁剂,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都有一定疗效。
阿胶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阿胶常作为产后血虚及各种失血后的补益要药。
凡贫血者,用阿胶进补,有助于改善贫血状态,增进健康。但阿胶性质黏腻,有碍脾胃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6.鹿茸不能滥用
鹿茸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男子性功能减退确有显著疗效。但是对于低热、消瘦、盗汗、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等阴虚症状,及高血压、冠心病、肝肾疾病、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均不宜使用鹿茸。
另外,身体健康、无肾阳虚的人滥用鹿茸,而会引起心悸、血压升高、流鼻血等现象。用量过大会造成脱发、呕血及造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7.服人参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