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别让食物害了你
4435900000013

第13章 警惕食物的安全隐患(7)

小麦、大麦等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收割,会受到各种不同病害的侵扰,其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就是赤霉病。一种叫禾谷镰刀菌的真菌,是引起赤霉病的主要病菌。引起人中毒的麦粒有可能是赤霉病麦。

每年4~5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气温又高,禾谷镰刀菌生长繁殖时能产生多种霉素,其中有一种叫赤霉素。人、畜、禽吃了含有赤霉素的赤霉病麦就会中毒。

多数人在半小时到1小时发病,快的10多分钟内就会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流涎、嗜睡、乏力等,少数人则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一般有赤霉病的麦粒比较轻,可用清水或泥浆水漂去病变的麦粒,反复用手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24小时(1份病麦加3份石灰水,浸泡12小时后换水,再泡12小时),经过浸泡和漂洗的麦子,晒干磨粉后再食用。

发黄的大米有毒

大米有其原有的正常颜色,若出现了淡黄色,我们称它是黄变米。大米变黄的原因是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致使霉菌繁殖,出现霉变现象并呈现出黄色,霉菌中包含真菌产生的********,它是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的有毒代谢物的统称。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发黄大米的主要标志是:米粒暗淡无光,表面呈黄色,或有白道沟腹,发脆,易断;有霉味,硬度低的米粒有可能是霉变大米;蒸煮后黏度小,食用时口味寡淡,有霉味,口感粗糙。

另外,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还有多种粮油作物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豆等。大量资料证明,在高温的东南和中南地区,污染尤为严重。

毒大米——“民工粮”

前不久,在北京最大经济适用房建筑工地回龙观,民工抱怨大米有霉腥味,有记者在其生活区调查发现,民工大米竟为陈化粮。

由于粮油市场放开,许多批发环节还比较混乱,一些不法商贩趁机打起了大米的“歪主意”。他们以低价从各地收购大量劣质大米(主要是陈化粮),经过他们的“特殊加工”后,再以低于大米的平均价格卖到市场上去。

所谓“特殊加工”就是用工业油给陈大米“抛光”。那些发霉发黄的陈化大米转眼就会变成颜色白净的新米。

陈化粮由于黄曲霉菌超标,对人体危害巨大,国家严令其不能直接作为口粮。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尤其可以导致肝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亚硝胺类强75倍。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

此外,用于抛光大米的工业油对人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劣质矿物油一般含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轻则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重则危及人的生命。

鉴别有毒大米的方法是:

新大米呈清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米粒大小均匀,坚实丰满,粒面光滑、完整,具有清香气味,细嚼微甜无任何异味。而劣质大米呈白色或微淡黄色,透明度差,霉变的米粒色泽差,表面呈绿色、黄色、灰褐色,米粒大小不均,饱满程度差,有杂质和结块,细嚼有酸味和苦味。用工业油抛光的大米,用手摸和水洗时有油腻感。

绿大米有害无益

近些年来,有的市场上出售“绿大米”,并冠之以“青香米”、“绿色食品”的雅称。但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些“绿大米”中有不少是伪劣产品。

市场上所谓的“绿大米”,其实是由一种叫竹质精维素(也有的叫鲜竹液、竹香精)的物质经过一定的调配、混合和搅拌工艺掺到白色大米中制成的。

竹质精维素由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山姜子叶等原料制成,这些原料均不在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品种名单》之内,按《食品卫生法》规定不能加入到食品中。

此外,经过对竹质精维素的检测还发现,其中含有人工合成的色素亮蓝和柠檬黄,而这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违反了国家卫生部1987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只有天然种植出的大米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绿大米。这种大米才具有营养价值。目前我国种植绿色大米尚处于实验阶段。因此,市场上出售的“绿大米”是吃不得的,一旦发现绿大米一定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街头甜玉米可能损害肝肾

消费者可要注意啦,街头玉米香甜的味道有可能是用甜蜜素、鲜奶精、色素的香精调料“催生”出来的,如食用过量可能会损害肝肾。

当前,街头卖的甜糯玉米都是由一种调料配制而成的。据了解,调料是一小包黄色粉末,包装袋上没有任何产地说明和生产标志。这种调料在市面上没有出售,大多数商家都是通过内部渠道获得。据检测结果显示,这种调料含有20%的甜蜜素和80%的奶香精、色素等。按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的甜蜜素含量是不能大于0.065%的。

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大米、玉米等主食销售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否则属超范围添加,是违法行为。况且,调料中甜蜜素含量大大超标,而且包装上没有任何使用说明和标识,摊主在煮玉米时无法控制用量,使用过多对身体将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米粉的严重问题

米粉的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经常充当消费者餐桌上的主要角色,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可近年来,米粉也遭到了非法之徒的侵扰。在金钱的驱动下,一些米粉生产厂商竟然在米粉中加“吊白块”;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厂商不按照规定添加营养强化剂……

“吊白块”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有严重损害,一次性食用剂量达到10克的,会有生命危险。“吊白块”在60℃时就可分解成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故也有甲醛的固有毒性。因此,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将“吊白块”作食品添加剂使用。

添加了“吊白块”及其他有毒成分的米粉无情,消费者可要留意(有防范意识),在选购米粉时要多留一个心眼。

选购米粉时发现有刺鼻的异味或颜色异常,说明米粉中加入了甲醛,切勿买来食用。

尽量选择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品牌企业的产品。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安全系数高。

看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过期的产品可能已变质,吃了不安全。

看产品的色泽和气味。质量好的米粉应是大米的白色,均匀一致,有米粉的香味,无其他气味。质量差的米粉有霉味,或有其他的异味。

面粉增白隐毒患

一些生产企业为追求食品的色相,而超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造成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十分突出。

国内曾发生过多起这样的问题面粉事件,而问题较突出的是,这些问题面粉过氧化苯甲酰严重超标。

过氧化苯甲酰,俗称“增白剂”,对人体肾、脾、肝等器官有直接危害,长期食用过氧化苯甲酰超标的面粉可致癌。国家规定每公斤面粉过氧化苯甲酰标准含量不能超过6毫克。

其实,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当我们购买的面粉白得过分时,很可能就是因为添加了面粉增白剂。

如何判断面粉和面制品中是否添加了增白剂呢?可从色泽和气味两方面来进行鉴别。

色泽。

未增白面粉和面制品有乳白色或微黄本色,增白粉加工的面粉及其制品呈雪白或惨白色。

气味。

未增白面粉有一种面粉固有的清香气味,而增白粉加工过的面粉淡而无味或带有少许化学药品味。

警惕毒粉丝

粉丝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一种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近来我们发现许多粉丝越来越不经煮,有时放入水里就会变软,根本就没有经过煮的工序,据调查是由于掺了大量玉米淀粉的原因。

玉米淀粉其实是一种食品原料,它在一段时间之后经常会颜色发黄发暗,厂家不得不对淀粉进行特殊处理: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作为粉丝的增白剂。而这种粉丝显然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对于有毒粉丝,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识别:

可以通过燃烧的办法来鉴别粉丝当中有没有添加物。一般情况下,纯淀粉制品燃烧比较困难,而有添加物的粉丝可以完全燃烧。

可以用水煮的方法来知道粉丝是否用绿豆淀粉制作,还是掺杂了其他淀粉,水煮5分钟,形态比较完整的粉丝是纯绿豆淀粉制的粉丝,而掺杂了其他淀粉的粉丝很快就煮断了。

慎防毒挂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挂面。挂面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食用盐、食用碱等品质改良剂,经机制加工制成的面制品。挂面有自己的“优点”,它具有小麦粉的营养,且食用方便、易保存,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一些生产企业为追求白而超量添加增白剂(化学名为过氧化苯甲酰),造成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十分突出。

生产者从市场购进外省厂家生产的面粉作为原料,经过加水搅拌后,通过沾满污垢的设备加工成形,再晒干就制出挂面成品,生产过程没有任何卫生保障。而生产出来的挂面也是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没有经过任何检验就直接拿到市场销售,对人体产生严重安全隐患。

长期食用增白剂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消化系统、肝脏和脾脏有损害。生产企业应该自觉选用质量合格的小麦粉做原料,严格按有关标准要求生产,不能单一追求白而坑害广大消费者。

选购粽子并非粽叶越绿越好

每到端午节,吃粽子是少不了的。然而,近来发现,一些生产粽子的食品加工厂在裹粽子前,将粽叶长时间在硫酸铜和氯化铜、工业碱等液体化工原料中浸泡。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粽叶显得碧绿生青有“卖相”。

而工业用硫酸铜等化工原料几乎都含有砷、铅、汞等重金属元素,食用后会给人体造成极大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这种人为的粽叶染色加工,很容易使这些附着在粽叶上的“绿色”化学物质渗透到粽子中去,损害食用者的健康。

因此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粽子要经过高温蒸煮,故粽叶的颜色绝不可能保持鲜绿色。越“绿”色的粽子,越要敬而远之。

不宜购买散装速冻食品

由于操作简单、食用方便,速冻食品已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散装的速冻水饺、汤圆等在超市更是随处可见。

但是,散装速冻食品,无论是在销售人员拆除大包装散卖时,还是顾客挑选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人与食品的接触,造成细菌污染。

此外,散装食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还会造成水分蒸发、产品干裂与油脂的氧化、酸败等现象,同时,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病毒等很可能污染食物,导致食用不安全。

还有,许多超市售卖的散装速冻食品只标有货名、口味、价格,而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人们在食用速冻食品的时候,产品很可能已经过了保质期。

因此,不宜购买散装速冻食品,更要小心食用。

褐色面包并非就是全麦面包

注意饮食健康的人,却经常被食品的颜色所迷惑:褐色面包被看做是健康和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殊不知那只是面包师烘制面包时添加的食用色素,从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诱人购买的色调。因此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麦面包,购买全麦面包最好看清标识。

面包也可能受到农药污染

据调查显示,一些面包的原料——进口小麦粉,有不少都残留有一种叫做“post—harvest”的农药,加上存放小麦的仓库内也使用杀虫剂,因此进口小麦粉有许多被检验出含有农药,特别是含有有机磷系的杀虫剂。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学校里所供应的面包含有极多的残留农药。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所供应的面包多是采用进口的小麦粉。

除了面包以外,儿童们十分喜爱的薯条等点心也可能有农药残留,因为部分进口的马铃薯也含有农药。

由于儿童的体质比成人弱,容易受到农药及各种添加物的影响,加上孩子新陈代谢作用快速,细胞本身的活动亦非常活跃,因此受到有害物质影响的程度远大于成年人。

所以,我们在面对各种面包、薯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最好少吃薯条及学校供应的面包等食品。

方便面质量让人不放心

据沿海某市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袋装方便面进行的市场抽样比较检测,结果被检测的22个牌子的方便面中全部项目合格的只有两个牌子,在质量方面合格但存在标签问题的有5个牌子,剩余的15个牌子在质量及卫生指标中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在卫生指标方面,国家标准规定是1克面中细菌总数必须小于或等于1000个,而一些企业生产的1克方便面中细菌总数超过1万个,甚至更多。受检的鲜虾面,细菌总数超过1万个;三鲜面,细菌总数超过7600个。

注意添加了硼砂的年糕

一些小食品厂在生产糕点时,违反规定,添加硼砂。

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各地卫生监督机构都会在粽子中发现“硼砂”。在我国古代使用硼砂非常频繁,人们用硼砂做年糕、油面、烧饼、油条、鱼丸等食品的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韧性、脆度,改善食品的保水性,延长食品保存期。但过去这些被认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被发现致人慢性中毒或致癌,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硼砂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硼砂为硼酸钠的俗称,是一种化工原料,科学已经检验证明硼砂具有较高的毒性,硼是人体限量元素,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并且影响人的消化功能。通常食用0.5克即可引起食欲减退,妨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过量食用则会造成食物中毒。若人体大量摄入,可引起呕吐、腹泻及循环系统休克等症状,其致死量为成人约20克、幼儿约5克。

调味品

小心“地沟油”

下水沟排水道中的油腻脏物,在人们眼里是不堪入目的废弃物。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却将这些脏物经加工提炼后魔术般地变成清亮亮的“地沟油”,近些年来,“地沟油”成了人人喊打的“黑心油”,尽管如此,它却远没有从餐桌上消失。

据《金陵晚报》报道,南京市秦淮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曾经当场收缴万斤成品的“地沟油”。报道中称,“地沟油”经三次反复熬煮后,比重较轻的油将浮在上面,这些油被舀出至其他池子再经反复熬制提炼,直至颜色变得纯净一些,最后将这些“精心提炼”出的油和锯末屑混合,用特制的苇蒲包裹,再放重物慢慢地压挤,将成品“地沟油”一滴滴挤出。

经过这些工序之后油中的渣滓将“彻底”地被清除掉,除了颜色之外,这些加工点还要再加入吊白块等化学物以除去“地沟油”的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