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边走边悟
4435200000013

第13章 处世之道(1)

弯曲的雪松

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向的山谷,西坡长满松树、女贞、柏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东坡雪很大,雪松比较柔软,当雪在树上积累到一定重量时它就弯曲了,令雪滑落下来。而女贞、柏树却不能弯曲,它们被雪压断了。

一对情侣在决定分手前的最后一次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然后他们重归于好了。

即使再锐利,如果轻易就断掉,那也是毫无用处的。人固然需要刀片般的锋利,也需要柳条一样的柔韧。在这个世界上,要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方里见圆,圆中显方,才会活得自由自在。

在风中,小草容易弯曲,参天大树则巍然挺立,不摆不动。一阵狂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可是,不管风有多大,也不能把在狂风面前弯倒在地的小草连根拔起。

边走边悟能屈能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屈者,比坚者有更大的柔韧性,具备更大的耐心和承受力,其处世能力也更炉火纯青,当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的给予

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

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汲水机。

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怎么也抽不上来。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只水壶,壶上盖着塞。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旅行者,在你发现这个水壶时,它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把这半壶水灌进汲水机中,井里才能打出水来。记住,走之前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上所写倒进汲水机?如果倒进汲水机而打不出来水,自己岂不渴死?

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倒进了汲水机。然后,他果然打出了清冽的泉水。

旅行者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由衷的幸福从心里洋溢开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边走边悟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是啊,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给予和接受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所有内容中。给予产生接受,接受又产生给予。上升之物必会降落,输出的也必定会回归。

每一颗种子都蕴涵着千木成林的诺言,但是不能把种子储存起来,必须还之于肥沃的土地。你给予越多,你获得越丰。

坦言失败的魅力

1928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

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的时间虽不长,但以充满灵气的飘逸散文而令人刮目相看,可谓大器早成,颇有名气。

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了原班的学生之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也很多。面对台下座无虚席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慢慢平静下来,并开始讲课。可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仅仅在10分钟内就讲完了。

同学们自然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

很有自知之明的沈从文,没有天南海北信口开河来硬撑“面子”,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道: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这句老实可爱的“坦言失败”的话刚刚写完,立刻引起同学们一阵善意和原谅的欢笑和掌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无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

边走边悟坦言失败的真诚,当然不是随机应变的智慧,但它具有比智慧更加诱人的魅力。有些凭借随机应变的智慧难以收场的局面,坦言失败的真诚,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划上都能接受的句号。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常常会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来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成熟的柿子先被摘下,未熟透的柿子依然要留在树上,直到成熟之后再进行采摘。但是,整个采摘过程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会被摘下来。一些游人在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则说,不管这些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任何人都这样认为,果农用柿子喂喜鹊,真是太傻了!

这时,车上的导游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

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边走边悟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被锤开的大石

在山上有一个采石场,一个采石工正抡起大锤用力地击向一块大石。一个放羊的小孩在一边看着。这块大石似乎无比坚硬,石工已经锤击了一百多下,可它还是纹丝不动。

采石工停下喘了口气,继续一锤一锤地击打着石头,又接连锤了一百多下,石头还是老样子。采石工头上就像被雨淋过似的,身上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了,他脱了下来扔在一边。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采石工再次抡起大锤。

“哗啦”一声,石头终于在采石工有力的一锤下一分为二。放羊的小孩在一旁笑了。他告诉采石工一共用了561锤才锤开这块大石,他在一旁一锤一锤的数着。

“你锤了那么多下,怎么知道这块石头能被锤开呢?”小孩又问采石工。

采石工告诉小孩:“没有锤不开的石头,只要你坚持不停地锤下去。我每一锤下去,石头的内部都要受到损伤,只不过看不到而已。”

边走边悟坚定自己的信心,持续不断地努力,横阻在人生道路上再大的石头也能够被我们击碎。

黑夜里挑一盏灯笼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子深处有盏小灯笼在晃动,身旁的人说:“瞎子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个盲人:“既然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边走边悟给予了别人,自己同样有所获得。只想“借光”,而不挑灯,那么,你的人生将永远在黑暗中穿行。

因此,如果你需要快乐,就给予别人快乐;如果你需要爱,学会付出爱;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就先学会对别人关注和欣赏;如果你想物质上富有,先帮助别人富有起来。

跨栏定律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会比正常器官机能强。

最早的发现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他在给美术学院的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大不如别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阿费烈德便觉得这就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他把自己的思维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层面。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边走边悟其实,按照阿费烈德的“跨栏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所以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如果你不缺少这些,你就无法得到它们。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个人的缺陷,有时候就是上苍给他的成功信息。

国王与三个儿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地一推,他就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在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他一刀就结果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严肃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边走边悟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度的人。

丹麦士兵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在战争结束以后,一个丹麦士兵坐在战场上,取出水壶放到嘴边准备喝,突然听到哀求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双眼看着他的水壶。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到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打算要将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这件事后来被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一个小小的士兵,能够有如此的胸襟,实在是国王都自愧不如。

边走边悟饶恕一次容易,饶恕两次很难。对于能够在别人以怨报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再原谅别人第二次,这实在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

一封感谢信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文字,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发疯。于是他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倍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通过这件事,乔治·罗纳发现了宽容的妙处。

边走边悟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都要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兄弟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一次在街上散步时遇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人走过来向他乞讨。

屠格涅夫摸了摸口袋,里面空空如也。他很抱歉地对那个人说道:“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的钱包放在家里了,也没带什么吃的东西。”

那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

屠格涅夫很惭愧也很不解。那人接着对他说道:“我原本打算讨一点吃的后就去自杀,没想到你却居然称呼我‘兄弟’,这使我很感动,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边走边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样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生命无贵贱之分。

战友射来的子弹

二战期间,有两个战士在激战中与部队失散了,他们俩来自同一个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