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4410000000001

第1章 西方远古建筑(1)

(第一章)西方古建筑文明

西方古代建筑是一部非常恢宏的建筑史书,它记录着人类的高端文明,代表着人类最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所指的西方古建筑一般是指史前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虽然这部分建筑,目前除了少量较完好的留存外,都是一些残垣断壁的建筑遗迹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些仅存的硕石断瓦中看到古人是如何生活、如何看待美,以及如何用复杂的材料和精湛的建筑技艺搭建成这些宏伟的建筑的。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建筑特色,就是我们走进西方建筑文化的一扇大门。

(第一节)史前建筑的起源

在过去的时光中,隐藏着许多人类曾有的文明,西方的史前建筑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类对西方史前建筑的了解是随着人类学的深入研究而展开的。

建筑史学家们发现,在原始社会,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人们利用天然的石块、树枝和最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了最原始的营建活动。虽说这种史前建筑功能单一,形式简陋,且受环境条件支配,但它们仍旧是人类建筑创作的原点。

1.史前建筑的源头

人类建筑的最初源头就是洞和穴。经过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开始有了定居的习惯。那时可供人类栖息的地方只有大自然中的山洞。因为在平原以及其他地形中发现的化石数量远少于在山洞中发现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至少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原始人就是生活在山洞中的。例如最早发现的至今仍身世不明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就是在山洞中发现的。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有计划地改造山洞,使它不再是大自然的纯然产物,而是有了人类自己的印记。最有名的证据就是法国等地一些山洞中发现的原始人的壁画。这些最原始的“装饰”,是人类的创造力显现的开始。此外,这时的人类已产生最原始的“建筑规划”。规划自己的生活。他们从居住的山洞中划出特定的地方,赋予特别的功能。比如:壁画集中在山洞的深处,人的遗骨集中在山洞某个特定的坑中;而在山洞中宽敞的地方常常会有用火的痕迹。所有的这些都说明,古人不同的活动会在山洞的不同地方进行。后来人逐渐多了,山洞不够用了,为了继续生活下去,人们开始自己挖洞,于是,真正属于人类自己建造的“山洞”开始出现。与此同时,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他们彻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生活地域不再仅仅局限在山区,平原或草原都成为他们建造房屋的新选择。

2.史前建筑的发展

1902年,在马耳他岛佩奥拉镇一家食物店下面发现了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遗迹。考古学家发现这座巨大的石制地下建筑共分三层,最深处距地面12米,错综复杂,仿佛一座地下迷宫。它由上下交错、多层重叠的多个房间组成。里面有一些进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间,旁边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孔。中央大厅耸立着直接由巨大的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小支柱,支撑着半圆形的屋顶。整个建筑线条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架也不例外,没有发现用石头镶嵌补漏的地方。它的石柱、屋顶风格与马耳他其他许多古墓、庙宇如出一辙,但别的庙宇都建在地上,这座建筑却深藏于地下的石灰岩中。由于构造奇特,人们借用希腊文“地窖”一词来形容它,意为“地下建筑”。

马耳他岛的发现还不是最早的,其实最早的地穴发现在两河流域(广义的指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在那里,地穴的使用不仅早,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两河流域是冲积平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植被,木材稀少,地穴就成为他们居住的最好选择。

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捕猎和采集演变成农业和畜牧的结果之一就是人口增多。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山洞不够用。天然的山洞数量有限,人们于是开始自己挖洞。由于这时人从事的是农业和畜牧,他们生活的地域也就不是在山里了,而是平原或草原。这些地穴算得上是真正出自人手的第一个建筑。地穴挖起来总是很费事的,所以在森林比较多、平原较少、以畜牧业为主的欧洲,人们比较快地转向了用树木搭建的棚子。而在木材相对较少、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地带,地穴使用的时间就长一些。

树枝棚是欧洲的史前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其形制很像一把半开之后伞尖冲上竖立在地上的油布伞。建筑方法是把差不多长的树枝按圆形栽一圈,然后把树枝顶聚拢在一起,扎起来,形成棚的骨架。再在骨架上铺满由小树枝密密地编成的网,最后用植物树叶和动物毛皮铺成屋顶。很明显这是受到了森林中交织在一起的树木的启发。现在的南美据说还有这样建造住宅的土著部落。

后来由于树枝棚和轻便的茅草房常常被暴风雨冲垮。而泥土的丰富也弥补了树木的匮乏,那时的人们就利用丰富的泥土资源烧制出了砖。人们用砖就能很方便地建造一个坚固的能挡风遮雨的空间。因为有了砖,人类的居住环境才有保障。两河流域就是最早发明砖的地区。

砖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方便开挖,地穴常常被挖成圆形;砖出现以后,将房屋建成方形既使于规划,又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与地穴相比,用砖建成的房屋的优势日渐明显。两河流域文明的用砖技术独步天下,这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楔形文字最早也是刻制在泥制的土坯上的。

(第二节)史前建筑形式和结构

建筑形式的源头是洞与穴,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开始有定居的习惯。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改造山洞,人类的创造力从此开始显现。而当欧洲的建筑形式树枝棚取代了地穴之后,自身太不坚固。人们的对策还是因地取材:石头。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石头建筑的遗迹是现在英国的大石阵。在加工、利用石头这一点上,我们在后面会发现其它文明是很难和欧洲文明相比的。如果说砖是两河流域建筑的象征的话,欧洲建筑的象征就是石头。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建筑遗迹欧洲最多,中亚次之,中国最少的缘故。此时,人类建筑文明的大门已经打开,人类对于建筑形式和结构将从此改观。

1.史前建筑的主要形式

《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即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段作巢居,地势高亢燥爽的地段作穴居。这是合乎实际的,而且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地势高亢的地带,营造穴居很方便,又由于地下水位较低,防潮比较容易处理,因此穴居成为原始人类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原始人类所挖的“山洞”就是地穴,其形状大多近似圆形,两侧有通往地面的台阶。这就有点像中国北方过去常见的地窖。山洞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秘礼物,地穴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类建造”。

公元前5000年左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出现灌溉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原始人对木头和石头的加工能力得以增强,有些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多山密林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原始人类产生了“构木为巢”的居住模式。巢居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原始祖先在适应环境上的又一创造。再加上冰河消退后留下的大小湖泊,他们在滨河浅滩上搭建房屋,这种建造在沼泽地区和湖泊沿岸的高架建筑群被称为湖居。

居住建筑除了穴居、巢居和湖居三种主要形式外,在森林地区还出现了用树枝或藤蔓搭成拱形、穹窿形的枝棚屋,或者用石块垒成圆形的蜂巢屋;在游牧地区则出现了初期的帐篷等等。

2.史前建筑的结构方式

由于远古时代科学知识缺乏,原始人对宇宙间未知的事物心存敬畏,便建造了有别于巢穴的纪念性建筑。原始的纪念性建筑有石柱、列石、石环等。同时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原始人堆起象征永恒的石台,形成了最初的墓葬。这些建筑一般都非常巨大,又称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是斯通亨巨石阵。

斯通亨巨石阵位于英国英格兰的威尔特郡,在威尔特郡一片775平方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有一群拔地而起的环形巨石,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的史前遗址——斯通亨巨石阵,“斯通亨”是“石柱”、“石环”的音译。

这组环形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30~50吨。全环共有细心雕琢的巨石130块,呈向心圆状排列。外环石柱群每三块石的顶端上横放有3米多长又厚又重的石楣梁,形成柱廊形状;东边开口,有一座巨大的石拱门,使得整个石环呈马蹄形。内环又有5座门状石塔,两柱顶一梁,高约7米。石环外围着低矮的土堤,堤下挖有旱沟,呈工整的圆形。连同石环在内,土环的直径达120米。

从1980年到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巨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地发掘考察,比较清晰地揭示了斯通亨巨石阵是新石器和硅铜时代维塞克斯文化的图景。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鉴定,证实这一伟大建筑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距今已经5000多年了。当时,这里有绵延不断的原始森林,是不列颠岛上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制作了石器、兽骨工具和陶、铜器皿,不列颠岛上的远古人们最初在这里建立了土坛。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原始居民的农牧业社会已经能够从远方运来大青石,开始在石坑中筑起石坛,并且从坛中央向东方建起大通道,形成了轴线。后来的五六百年间,人们又从更远的地方运来巨石,经过精心雕琢和设计,建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马蹄形石阵。

据推测,石环中的石杆与石门的排列形状及间距,与在每年主要节日中太阳与月亮起落时所投的阴影有关。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日出时,最高的一座门状石塔的横梁就变成太阳的祭台,供原始人顶礼膜拜,因此,它可算是神庙的雏形。

除英国巨石建筑外,大约公元前3000年,在马耳他岛上还有许多史前庙宇。它们由两个小庙及圆形前院组成,采用了巨石堆筑。沉重的墙体是由两层石头组成的,中间填入泥土和碎石;外墙面的石块是一层当地产的天然珊瑚藻风化的石灰岩,没有修琢过的痕迹,内墙面石块则显然经过了修饰。

不难看出,当时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梁架与拱券。原始人早就发现过相同的技巧,他们架起巨石神殿,堆垒拱形屋舍,还赋予这些建筑以神秘的仪式性。

(第二章)古希腊建筑文化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它与其后的古罗马建筑并称为欧洲古典建筑。古希腊时期产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建筑样式,为后来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已成为一种最高的典范。古希腊的一些建筑物的型制、石质梁柱结构构件及其组合的特定的艺术形式,建筑物和建筑群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经验,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古希腊建筑的最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正如马克思评价的:“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第一节)古希腊的建筑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的文化在古代世界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它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在公元前的古希腊,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文化及建筑艺术的最高集中代表,同时神庙也是古希腊人们朝拜祭祀的圣地,在神庙的周围建起了许多如竞技场、会堂、音乐场等美丽的建筑,那些建筑真可谓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后来的古罗马的柱式建筑等虽然在欧洲的名气非常大,但都是对古希腊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而已,古希腊的建筑建立在群山之间与自然浑然一体,特别是古音乐场利用了山体的自然形态使音乐效果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境界,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与智慧。

1.古希腊的建筑起源

研究古希腊建筑,不能不谈到爱琴文明对它的影响。爱琴海的岛屿和沿岸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曾有过相当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它的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邦。爱琴文明湮灭后,希腊的一些城邦就直接在爱琴文明时代的城邦原址上发展起来,故爱琴文明又称早期希腊文明,或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迈锡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锡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正是由于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所构成的“爱琴海文化”在后来被发掘,才使古代希腊得以晋身“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之列。

2.古希腊的建筑发展

大约从公元前12世纪初开始,迈锡尼文明开始江河日下。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虽然以希腊联军的胜利告终,但也从此大伤元气,故很快就被北方野蛮的多利亚人吞并,迈锡尼文明崩解。这之后(即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古希腊世界经历了300多年的文明倒退期,这300多年的岁月几乎没给后人留下任何史料,所幸有位盲诗人荷马将这一阶段的历史素材整理成了一部文学作品,即《荷马史诗》,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主要文献,因此后人便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荷马时代”。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时古希腊世界开始渐渐恢复了元气,一个个小城邦逐渐形成,后来被称为“古风时代”,也叫“早期希腊”。在此期间,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式建筑,多利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30)之间,希腊进入了“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黄金岁月,在包括建筑在内的各艺术领域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伟大成就,成为千秋万代的典范。主要建筑类型有卫城、神庙、露天剧场、广场等,并在伯罗奔尼撤半岛形成了科林斯柱式。

从公元前334年,自马其顿入主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开始率领希腊联军东征,10年间横扫欧亚非三洲,到公元前325年班师回朝时已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庞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亚历山大在其广阔的帝国版图内大力推行希腊文化,使古希腊的文明发扬远播,直至公元前2世纪。因此这期间便称为“希腊化时期”,或称“大希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