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4409100000008

第8章 先秦时期(7)

过了一年,苏秦揣摩透了天下形势和试图运用的方法,便说:“这回真正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了。”于是苏秦来到燕国得到燕国国君的信任,后又到齐国,为齐王所倚重,又来到赵国,在邯郸华丽的宫殿里游说赵王,两人相谈甚欢,甚至拍起手掌来。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给相印,还有兵车百辆,锦绣千捆,白璧百双,黄金20万两,让他去约集六国合纵,拆散连横,以抑制强暴的秦。

苏秦做了赵的相国之后,秦国通过函谷关与诸国联系的交通就断绝了。这个时候,包括战国七雄在内的国家的国策与外交统统都要由苏秦的计策来决定。苏秦不费一兵一卒,一钱一粮,就让六国的诸侯互相亲善得比兄弟还好,而实力最强的秦国则战战兢兢,15年中不敢向函谷关以东用兵。

苏秦原先不过是一个居住在穷街僻巷、低门陋屋里的穷士罢了,拜相以后,出入都是坐车乘马,横行天下,在各国的朝廷上游说诸侯,国君左右的大臣都被辩得哑口无言,天下的人没有一个敢同他抗衡。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时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他来了,就收拾房屋打扫道路,敲锣打鼓备办酒席,还亲自到30里外的郊野去迎接;他回到家后,他的妻子不敢正面望他,只敢低着头侧着眼睛看他的颜色,侧着耳朵听他的声音;他的嫂嫂则像蛇一样地爬伏在地上向苏秦跪拜,口称请罪。苏秦说:“嫂嫂,你为什么前头那样傲熳,而现在又这样卑下呢?”他嫂嫂则实话实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又多金钱。”

苏秦不由感叹他说:“唉呀!贫穷的时候,连父母都不把自己当做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属都畏惧。人生存在世界上,那权势地位金钱,怎么能够忽视呢?”其实,苏秦在外游说列国多年,其中成功失败,酸甜荣辱,不可辨析。在苏秦游说无望时,母亲不以子,妻子不以夫,嫂子不以叔。苏秦大为感伤。而苏秦游说成功后,一切都变得以他为尊贵起来。苏秦的感叹,其实也是在感叹人生、感叹社会啊!

齐威王以人为宝威加天下

战国时期,魏国迫于齐国的强大而屈服,其首领齐威王与魏惠王有一次碰面了,双方就什么是宝贝发生了争论,魏惠王问:“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答:“不知道。”魏惠王说:“我国国土虽小,却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10颗。每颗可照亮成排的12辆车。齐国是大国,就没有珍宝吗?”

齐威王就说:“哦,我认定的珍宝概念同你不一样。我有个大臣叫檀子,派他守南城,楚国人不敢入侵;我有个臣子叫盼子,派他守官塘,赵国人就不敢到黄河来打鱼;我有个官史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北门祭祀;我有个臣子叫种首,叫他防盗防贼,百姓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像这样的珍宝,其兴泽可远照千里,何止亮12辆车了呢?”

魏惠王听了无言以答,他就是没有经受住珍宝的诱惑,结果国家不能振兴,而齐威王以人才为珍宝,使得国家大治,威加天下。

可以说,古往今来做大事业的人,大凡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莫不是懂得以人才为宝,并能择人任势所取得的。

田婴厚待齐貌辨重得相位

田婴是战国时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相国,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很有一套。他的门下有个门客叫齐貌辨,生活上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搞得其他门客很不愉快,因此很不讨人喜欢。有个当士尉的门客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田婴不听,那人便辞别田婴另投他处了。

门客们为了这事都愤愤不平,田婴的儿子孟尝君也私下里劝父亲说:“齐貌辨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倒让士尉走了,大家对此都议论纷纷。”

田婴听了不以为然,他召集大伙说道:“我看我们家没有谁比得上齐貌辨,你们谁再看不上他,就请自便吧。”这样其他人便再也不敢吱声了。

但是,齐貌辨到底有什么能耐呢?大家不知道。而田婴对他却更客气了,住处吃用都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伺奉他,给他以特别的款待。

过了几天,齐威王去世了,齐宣王继位。宣王喜欢事必躬亲,觉得田婴管得太多,权势太重,怕他对自己的王位有威胁,因而很不喜欢他。

于是田婴被迫离开国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其他的门客见田婴没有了权势,都离开了他,各自寻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只有齐貌辨跟他回到了薛地。回来后没过多久,齐貌辨便要到国都去拜见宣王。

田婴劝阻他说:“现在宣王很不喜欢我,你这一去,不是去找死吗?”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打算活着回来,您就让去吧!”

田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了。

齐宣王听说齐貌辨要见他,就憋了一肚子怒气等着他。见到齐貌辨就说:“你不就是田婴很信任、很喜欢的齐貌辨吗?”

“我是齐貌辨。”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指田婴)喜欢我这个人倒是真的,说他信从我的话,可没这回事。当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劝过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好,脸颊那么长,眼睛又没有神采,不是什么尊贵高雅的面目。像这种脸相的人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不如废掉太子,另外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靖郭君听了,哭哭啼啼地说:‘这不行,我不忍心这么做。’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赶出国都了。”

“还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要求用大几倍的地盘来换薛这块地方。我劝靖郭君答应了吧,这便宜的事不好找。他却说:‘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虽然现在大王对我不好,可我这样做对不起先王呀!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么能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他终于没有听我的劝告而拒绝了昭阳,至今守着那一小块地方。就凭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从我呢?”

宣王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叹了口气说:“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诚,我年轻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你愿意替我去把他请回来吗?”

齐貌辨当然答应了。他回到薛地后。让田婴穿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戴上威王赐给他的帽子,佩上威王赐给他的宝剑,和他一起来到齐国国都。

齐宣王得到田婴回来的消息后,亲自到城外迎接田婴。他见了田婴这身装束,竟忍不住哭起来了,并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其实田婴早就看出齐貌辨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于是在人人都讨嫌他的情况下,他却时常关照他,处处卖人情给他。而他的这些感情的投资终于没有白费,在他处于危难时,齐貌辨挺身而出,为他尽忠心舍命劝谏齐宣王,终于帮他渡过了难关。

冯谖契“义”助孟尝君名扬天下

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当时天下知名的孟尝君出任齐国的宰相,齐国国君将一个叫薛邑的地方分封给他。但由于连年发生大灾荒,薛邑的百姓收成很少,每次派去收租的人往往收不回田债。这使孟尝君很伤脑筋。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有三千门客,因为人数众多不好管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谖(xuan)的人,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做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做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谖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谖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后来,孟尝君渐渐发现冯谖能言善辩,就派他去收债。临走之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完田债后希望他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当时孟尝君不假思索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邑之地后,看到这里的百姓们的确穷苦,衣食尚且不保,哪还有钱物还田债?他就把百姓们集中在一起,将债券一一核对完毕后,就假借孟尝君的名义把这些债券赐还给百姓,并当场把所有的债券统统给烧掉了。一下子,薛邑的百姓都欢呼雀跃,感恩戴德,连连称颂孟尝君是想着百姓的好官。

事后冯谖回来向主公复命,孟尝君见他这么快就回来,以为债款很容易地收完了,就问他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呢。

冯谖说买了一个“义”字。孟尝君一听大觉新鲜,忙问这“义”如何买的?

冯谖说这义可不是好买的,只有在最需要帮助的人那儿才能买得到。就像薛地连年灾荒,百姓们衣食不饱,我以您的名义把那里的百姓应交的债款免除了,于是那里的百姓都连连称颂您是最仁义的宰相,这就是我给您买回的“义”呀!

孟尝君听了还以为冯谖在开玩笑,但看到他的确是两手空空而来,心里十分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苦笑一下摇摇头走了。

孟尝君很能干,也很有威望,他在齐国的影响力比国君还大,将齐国治理得很好,天下诸侯也都很信服他,因此西部很想称霸的秦国国君认为孟尝君是个威胁,就想搞垮他和齐国国君的关系。一年之后,齐国国君果然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他听信奸人谗言,心里很是害怕孟尝君的声望对自己的王位带来威胁,于是找个借口将孟尝君罢免到偏僻的薛邑之地。

孟尝君无故被贬,在去往薛地的路上心情悒郁,以为自己会死在那里。可是,他万万也没想到:在距薛地还有百里之遥时,薛地的百姓们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在道路两旁迎接着他了。

孟尝君见此情景大吃一惊,忽然想起这正是冯谖给他买回的“义”之所致啊,心里大为感动,便对还随侍在身边的冯谖说:“真是感谢先生,您为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到了啊!”

这样,孟尝君就以薛地为根基继续发展自己的前途。由于百姓称颂,不久之后他又再次获得齐王的信任重返朝廷。从此以后,孟尝君知道了“义”字的重要,于是他除了礼贤下士之外,还很重视对百姓们的宽厚仁慈。这样,孟尝君的贤名更得以广泛传播,被公认为当时的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之首。

盂尝君靠“鸡鸣狗盗”者得活命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各类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名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当时的天下形势是以秦、齐和楚最强,后来齐楚联盟对抗秦国,使秦国处处受到掣肘,当政的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使用了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以武力相威胁;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因为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双方都难以用兵,所以他想用谋略制胜。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当时在齐国也很不得志,思索一番后便答应了。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作为见面和进献之礼,孟尝君献上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狐白裘”,据说这是一件用很多只生长在极寒之地的银狐腋下那块极柔软的皮毛做成的大袍子,银狐本就极其少见,齐集很多只这样的狐狸,并且只取其腋下之皮毛做成一件大衣,其珍贵可以想见,故当时人都认为是天下之宝。秦昭襄王也知道这是很名贵的衣服,就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也是真心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但孟尝君来到后,有人对秦昭襄王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怔了一下,便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也觉得不能用他,但也不能放他回去,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见事态生变,心里十分着急,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但我也想要一件‘狐白裘’。”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白裘”偷了出来。

于是孟尝君让人把“狐白裘”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宝衣,就向秦昭襄王扇枕头风,劝说他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便下发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东面的函谷关跑去。因为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地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时,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不由得一筹莫展,但正在大伙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说我可以让鸡叫起来,只见他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十分相像,惹得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得很响亮,以为天要亮了,就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而秦昭襄王这边在下发过关文书后不久果然后悔了,就赶紧派人赶到函谷关追孟尝君,但孟尝君一行人已经走远了。

鲁仲连一席话说动平原君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军又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派大将晋鄙救赵,但晋鄙畏惧秦军,魏国又觉得去帮赵国攻打秦国于己没什么利益,便让晋鄙在距秦兵约百里远的地方驻兵不进。

这时魏王又派使臣辛垣(yuan)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告诉赵王说:“只要赵国派使臣去尊奉秦王为帝,秦王或许能心喜而罢兵。”

平原君赵胜不知怎么办好,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现在秦军又兵临城下,再说尊秦为帝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正在这时,游士鲁仲连到了邯郸,并听到了辛垣衍劝赵奉秦为帝之事。于是向平原君赵胜提出由自己来驳斥辛垣衍。

鲁仲连说:在周朝尚未土崩瓦解时,周天子是各诸侯的宗主,相当于帝,他对诸侯国可以予取予求。春秋时,周天子已无这种权威,但却仍有天子名号,齐国强大时曾扶持过周天子,后来周烈王死时,齐国后至。秦国素称虎狼之国,一旦尊秦为帝,秦国完全可能循名责实,对诸侯欲求不已,任意调换诸侯国国内的官员,乃至可能像纣王对待鬼侯、鄂侯、周文王那样对待诸侯王,凭自己喜好决定其生死。

鲁仲连不但驳倒了辛垣衍,也说服了平原君赵胜,使他拿定了主意。秦军也是欺软怕硬,见此状便不敢贸然进军。刚好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便撤回秦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