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穿着随意,举止不雅,学生心态没有丢。
修行:佛陀乞食都要整理仪表,怕世人对佛教产生邪念。
张海毕业后当了一名销售,业绩总是垫底。原本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期待,可不到两个月,信心就被“惨不忍睹”的业绩击垮了。他尝试了前辈教的各种方法,都不奏效。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前辈根本不愿意告诉他真正的销售方法。他越想越生气,最后竟对同事也充满了敌意。
“我很努力工作,产品资料背得滚瓜烂熟,论到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我是新人里公认最棒的,可怎么会这样?”他反复问我这个问题。
其实他第一次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了模糊的答案。我猜想,可能是他的形象出了问题。他留了大胡子,原本年轻的脸显得沧桑 ;穿着有点宽大的衬衫和裤子,脚踩一双休闲鞋,整体给我的印象不是销售,倒像一个历经沧桑的流浪诗人。
“你每天跟哪些人洽谈销售项目?”我想知道他的销售对象是谁。他把右腿搭在了左腿上,开始抖脚 :“一些对口公司的营销代表,有时也有个人。”
“你平常的穿着打扮什么样?”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说 :“跟今天差不多。”
“公司没有统一的衣着要求吗?”
他摇头说:“没有。一个小公司,哪有这么多要求!业绩好就行。”
“其他同事都穿些什么?”
他有些不耐烦 :“就普通的西装,怎么了?”
我继续问 :“你在学校有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活动?”
他突然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地说 :“我喜欢文学,在学校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文学诗社,还当过一届的社长。”
我想我得到答案了。张海因为酷爱文学,所以在穿着打扮上有意无意地追求文艺范儿。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文学的忠诚 ;二是博人眼球,以获得关注。他进入职场后,习惯性延续了校园风格,没有意识到接触人群的变化和职业的需求。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他在感到紧张不安时会不自觉地抖脚,这是个让很多人反感的举止。于是我建议他重新塑造形象,先刮掉胡子,然后穿上得体的衣服,哪怕不是西装革履,也最好是合身的衬衫和裤子 ;换掉休闲鞋,穿上正式的皮鞋 ;衣装要时刻保持干净,鞋子有脏污要及时擦,不能给人以邋遢的感觉;无论跟谁交谈,都不要交叉腿,不要抖脚,端正坐姿,让人觉得有修养。
一个多月后,张海来找我,他说改变形象后,同事都说他变亲切了,而且最近也谈成了一笔订单。
其实张海不是个例,很多职场新人对仪表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有的人习惯穿一身学生装,比如卡通 T 恤、休闲牛仔裤 ;有的人习惯穿着个性服饰,比如朋克范儿、透视装 ;有的人穿衣邋遢,比如外套随便披在身上、衣服有褶皱、鞋子有污渍 ;有的人在做职业交谈的时候习惯点一支烟或是交叉腿……这些仪表的缺失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素养扣分。
很多人认为,仪表真的那么重要吗?你看佛教总是在教人看破执著,跳出红尘,既然如此还有必要那么在乎外表吗?
实则不然,佛教非常重视仪表。在《金刚经》第一品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意思是,在那时,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佛陀释迦牟尼穿着袈裟,拿着钵盂,到舍卫城去化缘。索达吉堪布在做此段开示时说道 :“世尊出门之前都要先整理衣服,我们后学者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佛家弟子,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应该让人看起来顺眼。当然,这不是叫你去学打扮,而是应有的威仪必须具足。否则,很容易让人对佛法产生邪见……其实,适当的穿着、得体的仪容,也是利益有情的一种方便。”
佛陀每次吃完饭,都会“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意思是收好袈裟和钵盂,将双足洗净,在法座上端身正坐。佛教修行,打坐念经也好,传法开示也罢,都要挺直腰背,这不仅能给信众留下好印象,也可以修正自身气脉,达到更好的修行效果。
显然,一个好的仪表,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有利于事业的合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好的外表能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兴奋、活跃、热情、高兴等。而积极情感的促成又会加深对交流对象的好感,好感的形成则会得出“交流对象品质不错”的判定,这就是“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德克(Edward Lee Thorndike)在研究人的认知与判断从何而来时发现,人常常会从一个局部得出整体印象。当人认为局部充满魅力,就会为其整体赋予一切理想的好的人格特征 ;当人认为局部糟糕,就会为其整体赋予一切理想的坏的人格特征。就像阴天夜晚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一样,那些月晕不过是月亮散发出的光芒而已,不代表整个月亮。因此爱德华·桑德克为这种现象命名为“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为“晕轮效应”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到一些人物照片,上面有的人外表出色,有的人外表一般,有的人外表偏差。接着,他找来一些志愿者评定照片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结果,外貌、衣着相对出色的人被评定为和蔼、亲切、有内涵、沉着、人缘好等正面特征,而外貌、衣着相对差的人则被评定为素质低、人缘差、缺少文化修养等负面特征。戴恩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对陌生人的初次印象生成于对方的长相、发型、服饰、仪态等第一眼能看到的方面,这些方面较好,就很容易自动判定出一些理想人格特征,比如友好、有教养等,从而愿意接近,尽管这样的判定往往是片面的。
因此,在仪容仪表上多费些心思并不是无用的。相反,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帮助。那么新人该如何选择适合的着装?这取决于所就职公司的性质和老板的要求。不过一般而言,剪裁简单修身的西装和类似Polo 衫的朴素的休闲装是不会出错的。但有些禁区是一定要注意的。
禁区一 :衣着太随意。
即便是对服装再没要求的公司,领导也不会希望在办公室看到一些太随意的衣着,比如夏天男士穿背心、花短裤、拖鞋;女士穿家居服、拖鞋,还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太随意的衣着会让人产生邋遢的感觉,从而联想到做事拖拉、跟不上公司节奏等负面形象。
禁区二 :衣着太时尚。
除了一些跟时尚挂钩的公司之外,大多公司对员工的着装要求是简单大方。新人入职后要学会观察左右,看看其他同事的衣着打扮,不可太夸张、太时尚,这样会拉开与其他同事的心理距离,让别人产生疏离感。比如夏季女士穿着太暴露、指甲颜色太花哨、妆容太浓,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是轻浮、缺少内涵,难以建立信任感。
禁区三 :配饰繁多复杂。
在校园里,一次佩戴几条项链、手上戴几枚戒指、裤子颜色鲜艳,可能让人觉得个性十足 ;但在职场,这样繁复的配饰只会让人得出一个结论 :“不专业”。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人人都是先识表后识人。一个简单、干净的外表,得体优雅的举止,也许不是成就事业的主要原因,但一个邋遢、粗鲁的形象一定会成为事业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