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是一种现代都会人最喜欢的集体行为,因可省略许多点菜的麻烦,还有配菜的心思、礼让的虚套。更重要的是“合算 ”,出一个价钱在最短时间和有限空间可尝尽各式美食。这大抵与人类贪心不足、不甘本分的天性有关,与现代都会人的浮躁、急功近利心态有关。难怪现今十分流行自助餐。
说穿了,自助餐其实也是大锅饭,一种精致的大锅饭,如同现今流行的 Smart Casual,一种经过修饰的休闲服饰。其实两者都是来自美国文化,一样的只讲究不受约束、省事舒服、注重效果,不讲究过程。
不错,世界确有好多美食叫我们恨不得一口尝尽,但有时过多选择反而令我们疲于奔命,对着五花八门的食物台兜一圈。放入盘内的还只是那几味合自己一向口味的。自助餐,是最典型的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表现。宁可吃不完剩下,也不愿低估自己胃的容量。
吃自助餐时,往往一大簇人先选择一只最靠近取食台的座位,自有内行的探子先去视察环境,然后来通风报信——最合算的物超所值的东西马上要出来了,大家必须一起行动打歼灭战,不管自己喜不喜此物,捞到盘里再讲 ——自助餐求的是分量,“合算”就是一切。
自助餐难得一次不伤脾胃,否则就倒了胃口,特别那些公司企业年会的大型自助餐,大家在同一个时刻拥向取食台,千军万马的,有人刻薄地形容为“抢更饭的野小鬼”,那长长的慢慢移动的队列还有点像旧上海施粥棚前的队列。
一个人不大方便吃自助餐 ——虽然一个人最适宜自助餐 — —因为无人替你看守随身财物,两个初相识的男女也不宜吃自助餐,因为一个人去取食一个人要留下来看东西,两人总是要交替离开座位,不大合适细焖慢火培养情绪。正在致力减肥者也不合适自助餐,因为诱惑力太大。熟悉友朋聚会最合适自助餐 — —我们可以不受约束挑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不用顾及别人口味。
自助餐英文为 Buffet,原意是冷餐会、酒会。二次大战时,自助餐形式被广为引入美军后方驻地的军用食堂,其内容已大大超出酒会的小食范畴,发展成有多种头盘、主食、甜品、热汤供挑选的就餐形式。战后,美国风情成为消费形式的一种招徕品,这种美式自助餐随着一些世界级连锁五星级酒店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进驻,而被广泛介绍进来。近年在上海也成为一种时尚饮食文化。
尚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助餐在上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时,长期物资贫乏、眼界浅小的上海人大大出了洋相:热的、冷的、咸的、甜的装了满满一盆,为争夺紫雪糕,未等侍应生放在食台上,已被抢得精光……今天,当年这批上海人的下一代,已学会从从容容地享受自助餐。这也算都市文明的一种进步。
其实,自助餐很愚弄我们的肠胃,犹如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它最大的功益是,可以供都市人以最原始的本能消化各国的文化——从韩国烧烤到日本料理,从印尼沙嗲到广东烧腊,都可在同一餐自助餐中尝到。
唯法国人和资深老上海不吃这一套。他们宁可接受在必须受约束下享受一餐,从煞费心思的点菜到菜肴的上桌,都是经过慎密的心思和安排的,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从冷盆到压轴的甜点,自有一种微妙的层次感,不像自助餐那样直接,一切明明白白地摆在你面前。
自助餐大行其道,但终究代替不了传统餐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