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05

第5章 泗水亭长(5)

这些人说去就去,有的驾车,有的骑马,还有的步行,举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兵器,跟在信陵君后面,吵吵嚷嚷地经过大梁的街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表情,赢得了大梁城二十万居民的喝彩。

队伍经过夷门(大梁东门)的时候,信陵君看到侯嬴正端坐在城门口,便下车来向他告别。

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官方的身份是夷门监者,也就是看门人。但是在私底下,他早就是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每遇大事,总会专门向侯嬴请教,而侯嬴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一次,信陵君特别经过夷门与侯嬴告别,也就是想听听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没想到侯嬴只是拱拱手说:“公子努力吧!我这把年纪,是没办法给公子帮什么忙了。”

信陵君出了夷门,越想越不是滋味:按理说,侯嬴不应该对他如此冷漠啊!即便是平时出门,也应该有个嘘寒问暖,何况现在是去上战场呢?

“也许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吧!”信陵君命令门客继续前进,自己驾车回到大梁。

侯嬴一看到他便大笑,说:“我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他将信陵君带到自己居住的小屋子里,关上门,说道:“您究竟是想建功立业呢,还是想去送死?如果仅仅是想送死,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如果是想建功立业,那就不要蛮干。”

当时各国对于军队调动都有严格的控制,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兵符制。

兵符常为虎形,所以又称为虎符。一道兵符分为两半,国君手里一半,带兵的将领手里一半。国君如果有什么命令要传给将领,除了交付书信,还要将自己手里那一半兵符交给使者带去,作为信物查验。

侯嬴的计划是:把安僖王那一半虎符盗出来,让信陵君带到晋鄙军中假传圣旨,将十万魏军抓在自己手里再去救援赵国。

“以公子的兵法,加上十万大军,破秦不是难事。”

此言不假,可是怎么把虎符盗出来呢?

侯嬴早就打听到,安僖王有一个极其宠幸的妃子,名叫如姬。多年前,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凶手逃亡国外,连安僖王也没办法。后来信陵君派门客潜往外国,将凶手杀死,并将其人头装在盒子里献给如姬。因为这件事,信陵君要如姬帮任何忙,她都不会拒绝。

信陵君采纳了侯嬴的意见。而如姬也果然不付重托,将虎符从宫中偷出来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怀揣虎符,再度出发。侯嬴又说:“晋鄙是个稳重的人,就算有了虎符,他也不一定听命。为了以防万一,请公子把朱亥带上吧。”

朱亥是个屠夫,跟侯嬴过从甚密。信陵君曾经多次想将朱亥招致门下,都被他一口回绝。但是,当侯嬴要他跟着信陵君去救赵国的时候,他马上答应了。

两天后,信陵君带着三千门客进入晋鄙军中。

不出侯嬴所料,晋鄙将虎符反复查验了几次,很客气地说:“虎符是真的,但是老臣仍然觉得不放心,想派人回大梁核实之后,再将军权交给公子。”

信陵君尚未开口,身后的朱亥突然上前一步,举起藏在袖子里的一根四十斤重的铁椎,将晋鄙砸得脑浆迸裂。

这就是侯嬴所说的以防万一。

信陵君本来不想这样,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快刀斩乱麻。他将将士召集起来,公开宣布:晋鄙不听魏王号令,已经被处死。现在全军马上出发,前往邯郸跟秦国人决战。

在魏国,信陵君的威望比任何人都高,手上又拿着虎符,将士们如何不信?于是当场整编部队,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军中的,长兄回家;独生子也回家去奉养双亲”,将十万人整编为八万人,火速开赴邯郸城下。

秦军根本没有料到魏国敢出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势大乱。平原君在城内看到这番情景,也率领死士出城接应,内外夹攻,打得秦军大败而归,解了邯郸之围。

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平原君替信陵君背着箭袋,在前面引路。赵国百姓视信陵君为救命恩人,山东各国都派人前来祝贺。信陵君的个人荣耀,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

而此时,为他出谋划策,在这场战役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老人侯嬴,却不在人世了。

就在信陵君进入晋鄙军中的那天早上,侯嬴焚香沐浴,换上洁白的礼服,面朝邺城的方向深深一揖。

“老夫年迈,不能陪公子到战场上拼杀,那就以此残生为公子壮行吧!”

说完这些话,侯嬴便拔剑自刎了。

唐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侠客行》,写的就是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等人故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刘邦第一次听到信陵君的故事,是在沛县的一个小酒馆里。听完他便站起来,拍着桌子,狂热地嘶吼道:

“大丈夫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嘛!”

满屋酒徒都跟着起哄,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仿佛刘邦就是信陵君再世,而他们就是信陵门下的食客,正准备杀了晋鄙去救赵国一般。

刘邦得意忘形,拍着樊哙的肩膀说:“你就是我的朱亥啊!”

诚然,樊哙和朱亥都是屠夫。若以力气而论,樊哙恐怕不在朱亥之下——朱亥的铁椎不过四十斤,樊哙可以将五十来斤的铜棍舞得虎虎生风。

可惜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除了屠狗,他只能跟着刘邦在街头混日子。遇到打斗之事,刘邦还不敢轻易让他出马,怕他弄出人命来不好收拾。

樊哙唯一一次出手,是在沛县的赌场中。

那一天,刘邦手气颇为不顺,将身上的钱输了一大半。卢绾怀疑庄家做了手脚,庄家自然不认。正争得面红耳赤,樊哙跳起来给了庄家一拳。

刘邦根本来不及阻拦,只看见庄家整个人飞了起来,又重重地跌在地上,连叫都没叫一声,便不再动弹。刘邦暗叫一声“不好”,听得有人大喊:

“打死人啦,刘三打死人啦!”

——后来得知,庄家根本没死,只是背过气去。但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死了。而且,打人的是樊哙,账却算到刘邦头上,这也是始料不及的。

因为这件事,刘邦一伙被赌场老板田胡子带人追杀,逃到丰邑西边的大泽中躲了三天两夜。

大泽是当地人的称呼,确切地说,就是一片沼泽。泽中无路,人迹罕至。而且据老人说,泽中有一条大白蛇,身长数丈,已经活了数百年,成了精的,可以一口吞下一头牛,人就更不在话下。因此,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也不会逃到大泽里去。

刘邦等人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最大的敌人不是泥沼,也不是大白蛇,而是饥饿。

第一天勉强撑过去,第二天就不行了,第三天更是度日如年。更糟糕的是,周勃偏偏在这时候犯起病来,头上大汗不止,身体不断发抖,神智也开始有些不清醒。

樊哙有气无力地说:“季哥,我出去找田胡子。人是我杀的,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与你们没关系……”

“别说蠢话!”刘邦打断他的话,“自家兄弟,分什么你我?”

“可这样下去,迟早饿死。就算不饿死,周勃也快顶不住了。”

“季哥,你带着他们走出去吧,不用管我。”周勃听到这话,迷迷糊糊地说。

“别说丧气话,能把咱们整死的人还没生出来呢!季哥你说是不是?”卢绾给周勃打气。

“当然。”刘邦迟钝地点点头,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

樊哙说得没错,这样下去,迟早饿死。可是,如果冒险出去的话,被田胡子的人发现是死,被县衙的差役逮去见官也是杀人偿命。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刘邦躺在地上,看着天空的白云缓缓移动,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兄长刘伯。

刘太公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刘伯,次子刘喜,老三刘邦,老四刘交。

刘伯命短,于刘邦六岁那年去世。那时候,刘太公和刘媪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自不待言;大嫂纪氏带着两岁的侄子刘信哭得昏天黑地,也在年幼的刘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伯下葬的时候,刘邦在一旁跪着,只见几个人牵着绳索将棺木缓缓放入墓坑,接着用铲子将泥土推落。泥土很快盖过了棺木。刘邦突然想到,这样刘伯会呼吸不了的!于是他大哭起来,去抢人家的铲子,却被刘喜一把抱住,兄弟俩哭作一团。当时人们都赞叹,认为刘邦小小年纪,却对兄长情深义重。其实刘邦脑子里一再闪过的,只有刘伯拼命拍打棺木、喉咙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咕噜声的幻念——这是他对死亡的最初印象。

“难道我也要像刘伯一样,被埋在泥土里了吗?”

刘邦心里掠过一丝寒意。对他来说,死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被埋在泥土里,不能呼吸视听,那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午后的太阳白花花地照着。刘邦被晒得浑身乏力,眼前逐渐模糊。

他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七八岁的年纪,与卢绾一道从私塾里逃了出来,提着钓竿去水潭边钓鱼。

潭水清幽,深不见底。刘邦甩下鱼钩,才想起忘记了装鱼饵,又赶紧拉起来,却惊奇地发现已经有一条鱼上了钩!

这可真是咄咄逼人的怪事。他心里一动,试探着又将空钩放下,过了片刻提起来,竟然又有一条鱼咬钩!如此几次,次次都不落空,而且钓上来的鱼肥肥壮壮,活蹦乱跳,几乎要将竹篓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