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4387300000043

第43章 巨鹿之战(6)

在飞驰的马上射箭,原本是匈奴人的特长。北地骑兵久居河套,与匈奴人不断作战,早将骑射作为必修课目,训练得与匈奴人也相差无几了。东阿一战中,董翳也曾率北地骑兵迎击英布,但因地形所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巨鹿城下却是一马平川,两千骑兵行动起来,箭如雨下,将毫无准备的英布军射倒了一大片。

英布将一柄长戟舞得如风车一般,上护人,下护马,转眼杀到苏角跟前。

“来了啊!”

苏角不顾卫士的阻拦,夺过一柄长戈,狞笑着策马迎向英布。

两人兵刃相击,发出刺耳的铮鸣。

英布一击不中,虎口发麻,知道遇上了对手,斗志倍增,也是狂笑一声,将马缰一拉。

战马长啸,回过头又朝苏角冲去。

苏角挺起长戈,在马上使了个横扫千军的招式。英布将头一低,铁戟送出,刺向苏角的腹部。苏角眼明手快,回戈一挡,只听得“喀嚓”一声,长戈断成两截。

苏角心中一惊,拔马就跑。

英布知道他是秦军大将,怎肯放手,跟着后面狂追。眼看就要赶上,迎面射来十余支劲矢。趁着英布遮挡箭矢的功夫,苏角呼啸一声,秦军骑兵倏然而聚,护卫着苏角,缓缓撤到数里之外。

“打得漂亮!”

英布虽然获胜,对苏角却是赞不绝口。

再看蒲将军那里,由于受到苏角败退的影响,秦军士气受挫,终于被攻破了栅栏,营寨宣告易手。

此时已是辰时三刻,相当于上午八点半的样子。

甬道中有秦军放弃的牛车,车上装满粮食。营寨中有秦军挖好的灶坑,锅甑齐全。

“饿了,饿了。”英布大声嚷道,“赶紧生火造饭,等我攻下前面那个营寨,你们要给我送上热饭。”

说罢,拍马就跑。蒲将军赶紧带人跟上。

不久,炊烟袅袅升起。

*

看到楚军在甬道中悠然做饭,章邯终于忍不住了。

“如果我们再不救援苏角,这群荆蛮就要把甬道变成他们的厨房了。”

所谓荆蛮,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对楚人的蔑称。

章邯出手阔绰,一下子派出三万人马,由将军李年率领,如开闸的洪水一般,从棘原的高坡上直泄而下。

章邯军一动,项羽军也动了。

与章邯的阔绰相比,项羽也不吝啬。他派出同样数量的人马,由龙且、钟离昧、曹咎率领,向李年的部队拦腰截去。

李年不得不回过头来迎战。

章邯看了一阵,神情变得严肃。“这样下去,李年要吃亏。”他又派司马欣带两万人去帮助李年。

苏角撑不住了,派李年去;李年要吃亏了,派司马欣去。这样的“添油”战术,本来是章邯最不愿意使用的。但是面对楚军的进攻,他不知不觉便使用了。当他意识到自己这是被项羽牵着鼻子走,想改变策略时,对方阵门大开,项羽亲自率领五千人马,朝棘原下的秦军发动了冲锋。

可以说,从项羽出阵的那一刻开始,章邯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

英布的英勇善战,章邯看在眼里,觉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而项羽的所向无敌,只需要用一句话来形容:

“闪电撕裂夜空。”

在闪电的照耀下,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苍白。

项羽本人可以以一当百。但是,如果仅仅是那样,那也只是匹夫之勇。他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能够在战场上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场,将追随他的将士的潜能成倍地激发出来,使得五千人马的气势看起来比五万人马还强大。

势,就是项氏兵法的精髓。

章邯还没回过神来,项羽已经斩了李年。司马欣硬着头皮迎上去,也是一触即溃。

五万秦军潮水一般涌去,又如退潮一般涌回。

还好负责守寨的董翳临危不乱,先打开寨门放秦军通过,眼看放得差不多了,又赶紧关住。弓弩、檑木、石头一齐用上,将尾随而至的楚军逼退。

项羽也不恋战,高举长矛,指挥军队退回原来的阵地。

此时,英布已经攻下第三个营寨,而且让手下的将士轮番吃上了早餐。

章邯无可奈何地看着这一切,突然想起一件事,下令:“速将阳晨召来。”

阳晨就是原来襄城的守将。

项羽进攻襄城的时候,阳晨顺利地完成拖延战术,几乎全师而退,因而得到章邯赏识,让他担任了行军司马。

“这个人,就是原来进攻襄城的那个人,对吗?”

章邯遥指着楚军的中军。显然,在这个距离上,谁也看不起项羽的面目。可是,阳晨眯起眼睛,仔细看了一阵,点头道:“就是他,项梁的侄子,项籍。”

“我记得,你从襄城撤出后,对我说过一句话。”

“是的,永远不要和项籍野战。”

“啊……对,你是这么说的,可我把它忘记了。”

“此人攻城一般,野战无敌。”阳晨道,“当初我以万人驻守襄城,他以数千人连攻数月不下。可是,只要我一出战,就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坚守不出,不敢与之争锋。”

“那是什么感觉?我是指战场上遇到他的时候。”

“窒息。”阳晨迟疑了一下,这样说道。

“窒息?”

“是的,只要他朝我杀过来,我便感觉有一双手死死扼住我的脖子,掐住我的咽喉,头脑一片空白。”

“呃,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阳晨走后,章邯还在咀嚼那两个字:“窒息”。他在想,如果将棘原的二十万大军孤注一掷,全部杀向项羽,会有什么后果?他能令二十万人同时窒息吗?

这个念头在章邯脑中转了几圈,终于被他自己否定。

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不一定能够打败项羽,而他精心布置的口袋阵,就再也没有锁紧袋口的能力了。巨鹿城中的赵军有可能趁机出击,城外的陈馀、张敖、臧荼、田都等部队也会蠢蠢欲动,见机行事,对秦军大大不利。

反过来说,如果章邯保持不动,项羽也不太可能再派部队去增援英布,因为那样的话,增援部队的侧翼便暴露在章邯军的威胁之下,楚军将处于被动的局面。

“那么,就让咱们互相监视吧。”

章邯这样想着,坐了下来。

甬道内外的战局,变成英布和苏角两支孤军的对决。

*

正午时分,英布已经攻陷秦军五座营寨,将数十里长的甬道控制了一半。

每攻一座营寨,苏角必定会亲自率军前来救援。二人在乱军中有多次交锋,每打一次,英布对苏角的敬佩便增添一分。

“秦将!”

有一次,英布大吼道,“我英布敬重你是位英雄。秦朝气数已尽,你不如投降了我军,跟我们一起打到咸阳去,封王封侯,好过葬身此地。”

苏角回答:“我现在是英雄,投降就不是了。大秦气数尽不尽,我都是大秦的军人,战死沙场是我的宿命。只不过,要我死可没那么容易。”

“好!”英布赞道,“敢问尊姓大名。”

“苏角。”

言毕,苏角挥舞长剑,声嘶力竭地疯狂叫喊:“杀啊!”

秦军被他的气势鼓舞,狂叫着冲向楚军,一度将楚军逼退数百米,险些夺回一座营寨。

但是,他们的对手是英布。

在英布的字典中,没有“守”字。他只稍作后退,待秦军这一轮狠劲用尽,便又大喝一声,再度发动冲锋。

这是一场耐力的比拼。

到了未时,双方的将士都已经筋疲力尽,而且死伤甚众。

苏角还在组织仅存的力量,不断向楚军发动反冲锋。他知道,甬道若失,巨鹿城下的王离军断绝了粮食的来源,势必崩溃。因此,即便是耗尽所有的力量,他也要保持甬道的畅通,而且不能等到明天。

而英布则改变了策略,将进攻的任务交给了蒲将军,自己领着千余人马,在甬道中就地休息。

一个意外的发现使得英布军突然振作起来。

在秦军的一辆牛车上,满满地装载了一车酒。

士兵们不论酒量高低,都喝了几大碗。身体里最后一点能量仿佛被燃烧一般,迅速充满了七经八络。

英布举起一个酒坛,先给战马喂了几口,自己也“咕噜咕噜”喝了一通,将剩下的酒浇到自己头上,说了声:“是时候了!”翻身上马,拔起插在地上的铁戟。

“诸位,现在随我去杀苏角。”

“诺。”千余人齐声应道,战场上扬起一道烟尘。

冬日昼短,申时一过,暮色渐显。苏角指挥部队正与蒲将军交战,瞥见英布单人独骑,撇开部属,朝自己急驰而来,手中的铁戟泛着点点寒光。

“苏角,咱们来结束这场战斗吧!”英布喊道。

“好!”

苏角豪气干云地应道,举剑策马迎上去。

二马相遇的一瞬间,剑被击飞。铁戟其势不减,送入苏角的胸口,将他整个人挑离了马鞍,重重摔在地上。

按照通行的做法,得胜一方应当立即砍下敌将首级,命人挑于旗杆之上,奔走相告。

可是,英布得手后,特别交代:

“不许取其首级。”

而且下了马,扯过一面秦军的战旗,给苏角盖上。

“战后好好埋葬。”

说完,又投入了战斗。

*

随着苏角的阵亡,秦军甬道的防卫,全线崩溃。

楚军意犹未尽,杀入王离军中。

王离军虽有七万人,却分布在巨鹿城四周,面对城内羸弱的赵军绰绰有约,对付疯虎般的楚军,就不那么轻松了。

关键是,甬道的失守和苏角的阵亡,使得王离军对楚军的战斗力产生了畏惧。

而项羽也不失时机,派出两万人马,在龙且和季布的率领下,猛击王离军的后背。

天黑时分,王离军也崩溃了。

王离带着几十名骑兵,向西逃蹿,被季布率军追上。混战中,王离中箭落马,成为了楚军的俘虏。

涉间奋战到底,被楚军团团围住,****身亡。

这一切,都是在章邯的眼皮底下发生的。他脸色苍白地看着王离的十万大军被击溃,却无能为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章邯突然想起了这句流传了数十年的楚地咒语,心里想,莫非这真是天意么?

一将功成

巨鹿之战,无疑是项羽的成名之战,也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