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佐治亚州因为州总督阻挠而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大陆会议围绕民族独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主派主张殖民地完全与宗主国决裂并立即开始军事行动,保守派则主张与英国永久联合。会上激进派代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亚当斯等人同温和派分子约翰·迪金森、杰伊等人展开了斗争。妥协派占据优势。大会向英王递送请愿书,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与此同时,会议支持马萨诸塞商人发动的抵制英货运动,通过了与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的决议案,制定《权利宣言》。在大陆会议期间,这时的美洲处处充满活跃的政治气氛,崇尚自由的殖民地人民更加珍视自己的权利,他们到处举行集会,通过决议,表明对时局的态度。
大陆会议最终没有提出独立要求,只是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它表明,北美人民已经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由于英国政府拒绝接受北美人民的正义要求,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通过并且发布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断绝与英国的隶属关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在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尚没有一个正式中央政府期间,大陆会议起到了临时政府的作用。美国正式成为一个邦联国家后,大陆会议改称邦联会议,在邦联宪法的基础上,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直到1789年新宪法诞生,大陆会议被主权分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所代替。
在第一、第二届两次大陆会议上,约翰·亚当斯都发挥了其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来的历史中,人人都知道《独立宣言》的拟稿人是杰弗逊,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约翰·亚当斯才是促成《独立宣言》的主将。可以说,整个大陆会议的过程中,约翰·亚当斯是最为活跃的一位代表。从大陆会议成立起直到他奉命出使欧洲,亚当斯堪称是大陆会议的中心人物。他和他那个有名的堂兄“城市亚当斯”塞缪尔·亚当斯是大陆会议主要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他们俩兄弟首先倡议由华盛顿担任革命军的总司令。当时在会议上发言的,正是约翰·亚当斯自己。不首先确立亚当斯在大陆会议中的重要作用,就无法理解他在费城所度过的那些日子,也无法读懂他在日记中反复提到的“激动”和“抑制不住的兴奋”。
“一早起来,我的日程表就排得满满的,参观、仪式、聚会、生意、报纸、小册子,等等,直到我上床为止。”他激动地向阿比盖尔报告。亚当斯来到费城后,得以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这座美洲的“革命之城”,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华盛顿、富兰克林和杰弗逊等人。这三个人加上亚当斯自己,构成了美国历史的最开端。可以说,由此,约翰·亚当斯终于开始了其浓墨重彩的政治领袖生涯。
“友爱之城”
和其他四名由弗吉尼亚议会选出的代表一起,约翰·亚当斯踏上了参加大陆会议的旅途。在旅途的终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费城。亚当斯想到自己要自身探访这座城市,并且还可以见到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士与社会精英,他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他的日记里,我们后来人可以看到许多他对费城时光的描写。作为一位年近40的中年人,亚当斯终于承认自己到了费城以后,与那里的人相比自己“稍显土气”,还说在这里“生活的奢华令人感到不安”。他夸奖它“异常笔直的大街”,“气派的房子和公共建筑物”,还有宽阔的特拉怀河潮起潮落。在1774年10月底第一次大陆会议结束的时候,他又向往地写道:“快乐、祥和、优雅、热情、礼貌的城市,费城。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回来。”
事实也是如此,被人们称为“革命之城”的费城是18世纪真正的大都市,是英属美洲殖民地最大、最富饶也是最漂亮的城市。费城,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德拉瓦河与斯库基尔河的汇流处,是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首府。1682年,英国贵格会创始人、探险家威廉·潘恩发现并命名了费城,同一时期当地建了357间屋子;到了1699年,人口已快速成长为7000。十八世纪中叶,费城(Philadelphia)是希腊语,意为“兄弟之爱”,所以美洲人也把这座城市叫做“友爱之城”。这里除了冬天之外,每个季节都生气勃勃,河上交通繁忙,大小船只来往不断。
因为宗教容忍的好声誉和城市西面尚有大量可开垦的肥沃土地,费城成了进入美洲殖民地的主要港口。大量涌入的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爱尔兰后裔,还有法国德国人的移民潮稳定增长。不计影响力只计数量的话,分属长老派和浸礼会的移民人数远远超过所谓“贵格城”的贵格会教徒。50多年前,年轻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从波士顿抵达费城,口袋里只有1个“荷兰”(德国)元:当时的费城还是个只有1万人口的城镇。截至1776年,费城已经有3万人口,比纽约大,是波士顿面积的两倍,其贸易额也已超越了波士顿。
正如它的创建者威廉·潘恩构想的那样,拟建中的费城的建筑图纸上全是宽敞的网格。对于习惯了波士顿狭窄街道混乱状况的约翰·亚当斯来说,认为这样的安排非常明智。“我喜欢它”,亚当斯在自己的日记中宣布,当时他到费城参加第一次大陆会议。刚刚到达费城,满怀好奇的他拿着手杖外出,决心自己认清道路。费城的道路都同样又宽又直,互相平行,并以林木和果木命名:梨树街、苹果街、胡桃木街、栗树街。
城里主要的大道叫市场大街,因为一个大型公共市场就坐落在此。沿着河边的街道都有砖制人行道和排水沟,显得整洁和规整。一到没有月光的夜晚,两边的鲸油路灯就会照亮街道,为出行的人们提供照明。另外,许多主要街道两旁都植满树木,每隔一段距离还会有供人休息的长椅。“这是我到过的最规范、整洁、方便的城市,它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现在的了不起的水平”,这是当时所谓先进国家英格兰的一个游客说道。除了规划整齐的街道,费城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公共建筑和教堂。在最杰出的“费城市民”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建议下,热心公益的费城人建立了殖民地第一个消防局、第一座医疗学校、第一个图书馆。在费城的主要大街上,议会所在的州政府、第一次大陆会议会址,还有亚当斯所说的“尊贵的”基督教堂标志性的尖塔,所有这些建筑都非常富丽堂皇。另外,新医院、新建的济贫院和新建的栗树街监狱都是当时美洲最为先进的设施。
虽然距离外海还有100多英里,费城却一直是美洲最繁忙的港口,码头顺着河岸延伸出去大约2英里。大商船的顶桅帆注视着繁忙的港口。这儿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海上贸易是这个城市的血液,在这里你能看见最多的运输工具就是舰船。各种小艇、渔船,还有双桅船停泊在码头,还有一些大型平底的船只也在这儿停靠,它们专门用于从上游的工厂运送生铁。船只出港时装载着费城的主要出口物——木材和小麦,归航则满载欧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货物,包括糖、糖蜜、香料等等。当大陆会议在此召开时,由于殖民地无法生产武器和火药,只好依靠从欧洲经由加勒比海,特别是荷兰属下的小岛圣尤斯特歇斯岛秘密运输武器。亚当斯在这里就看见有越来越多地载有欧洲生产的武器和战争给养品的船只在进进出出。
费城拥有令整个美洲都眼红的名人市民。富兰克林作为当时费城的首席公民是当时最有名的美洲人。富兰克林还率先成立了“美洲哲学会”,“以促进有用的知识”,结果费城成了美洲公认的思想中心。美洲哲学会的杰出成员还包括:托马斯·哥德弗雷是学会的数学家,塞缪尔·罗兹为机械学者,威廉·帕森斯为地理学家,威廉·科尔曼为财务总管,富兰克林为学会秘书。此外,托马斯·霍普金森是学会主席,托马斯·邦德是医生,约翰·巴尔特拉姆是植物学家,菲尼亚斯·邦德是首席自然哲学家。在上列人员中,哥德弗雷已经发明了象限仪,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承认;约翰·巴尔特拉姆则被林尼厄斯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自然植物学家”;托马斯·邦德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久将在富兰克林的帮助下,创办宾夕法尼亚医院。
费城还是当时的出版中心。由于富兰克林的贡献,在这座城市有23家印刷机构,到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后,已经有了7家报纸,甚至比伦敦的报纸数量还多。费城因此成为美洲殖民地的出版业之都。在费城出版的著名书籍有富兰克林撰写的畅销书《穷理查的历书》,还有约翰·迪金森影响深远的政治小册子《宾夕法尼亚州——农民致英国殖民地人民书》,托马斯·杰弗逊的《英属美洲的权利摘要》。当55位代表最终达成决议之后又有了《常识》,这本书后来比美洲出版的任何读物都畅销。
英国当局在美洲东海岸大肆封锁美洲人民的经济,但却不能逼近费城一步。作为当时美洲经济的龙头,费城对殖民地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时,费城制造生产的货物比美洲其他城市都要多——小到靴子、假发、镜子和五金器具,大到别致的马车和富兰克林式火炉,还有大量的砖。在费城这样的城市,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用砖砌成。每条街上都有商店,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商品。大陆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在老家从未见过这些商品:从法国白兰地、斯特拉斯堡鼻烟到精致的便壶、假牙,还有约翰,亚当斯“大量”购买寄回家给阿比盖尔的普通别针等等。在一封信中,阿比盖尔不厌其烦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夸赞这些“别针”的物美价廉。
费城有30多家书店,还有比这多两倍的酒店和咖啡屋。亚当斯在很短时间内就搞清了它们的具体地址和经营类别。比如“伦敦咖啡屋”是城里有名的商人和船长们偏爱的地方,许多生意都在那里成交;而“城市旅店”则是大陆会议代表们聚集的地方。1774年8月第一次到达费城时,亚当斯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满面尘土,又脏又累,无法抵制要我们住进城市旅店的邀请。”他认为,同类的旅店中,那是北美殖民地最有派头的旅店。就是在城市旅店,亚当斯在几天后第一次见到了乔治·华盛顿。
费城的酿酒厂和啤酒厂经营得非常兴旺。亚当斯发现当地制造的啤酒非常可口,他暂时放弃了自己从大学就一贯饮用的高度苹果酒。“我不再喝苹果酒了,而是享受费城啤酒,”他在给阿比盖尔的信中承认,并且还建议布伦特里也应该有这样美味的饮料。
富兰克林
提到大陆会议,必须要说说费城;说到费城,又必须讲一下富兰克林此人。
许多人认识富兰克林,大都是从“风筝与雷电”的故事开始的,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他是一位印刷商、出版人、哲学家、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者。其实,他是美国历史上无法绕开、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他出身寒微,10岁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他从波士顿抵达费城之后,年轻而又孤立无援的他口袋里只有1个“荷兰”(德国)元。几经周折,他创办了自己的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1735年2月4日,富兰克林发表了《论保护城市不受火灾》的文章,论及酿成火灾的各种疏忽和事故及防火须知,呼吁人们小心火烛。市民见了文章后,赞同共读社和富兰克林的意见。不多久,一支30人的自愿救火队组成了。自从组织了这些消防队以后,费城再未发生过大的火灾。
早在1743年,富兰克林就提议建立一所高等学府,可是没有成功。他决心了结这一份心愿。他所做的第一步是联络朋友中有志于此者共同完成这一计划,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共读社社员;第二步是编写和出版一本小册子,名为《有关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把它们免费赠送给城中有地位的人。小册子发出去以后,富兰克林开始为创办这所学院募捐和奔走。捐款人推选出了董事,并指定富兰克林和首席检察官法兰西斯起草学院的组织章程。同时,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还忙于租校舍、请教师等筹办工作。1749年11月3日,包括24名董事的学院董事会组成,富兰克林当选为校长,这一职位他一直担任到1756年。在那以后仍是学校的董事。1751年1月7日,学院开学了。后来的费拉德尔菲亚大学就这样创立起来。
在筹办学院的工作接近尾声时,托马斯·邦德——富兰克林的好友,美洲哲学学会的医生——提议在费城创办一家医院。富兰克林不懂医术,却深谙推动一项事业之道,他运用他在费城人中的影响力和他的《宾夕法尼亚报》的传媒力量,帮助朋友募得了大量捐款,并设法使州议会拨给津贴2000镑。1755年5月28日,医院在枞树街和松树街之间的第八街奠基,基石上的铭文为富兰克林所写。那年6月30****当选为董事长,后来在新落成的大楼里主持了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1751年8月10日,英国邮政大臣任命富兰克林和威廉·享特同为“英王陛下在北美大陆的各省及领地的邮政总代理”,年薪共为600镑,“从邮资所得中支付”。1730年,邮政总署设在弗吉尼亚,而从这时起,威廉堡和费城南北分管整个北美殖民地的邮政。由于享特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佳,主要邮政事务就落在富兰克林肩上。身任邮政总代理后,富兰克林决定进行邮政改革。他建立起一套完整、清楚而简单的邮政系统,将表格和指示付印后发到各地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