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楚汉争霸启示录
4377000000010

第10章 陈胜死于私心,吴广死于骄傲(1)

章邯的刑徒军

当初,陈胜在陈城起义以后,秦二世就得到了消息,于是招来一帮博士和儒生们,向他们咨询。这时候的秦帝国,仍然是在任用儒家的博士和儒生们的。

秦二世问:“楚地戍卒陈胜占了陈城了,诸生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性质?”

有三十多个没有眼力见儿的博士和儒生走上前来,说:“这帮人属于群起造反,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秦二世勃然作色。秦二世的意思是,如果是造反,当然应该发兵击之。但有我这么一位尧舜一样圣明的皇帝在上,下面怎么会有群起造反的事情?你们这么说,不等于打我脸吗!

归根结底,秦二世当皇帝的来路不正,所以他最怕有人散布他没把国家管理好的舆论,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借机废了他,代之以别的皇亲国戚。所以他死活都不肯承认自己没把国家弄好。

这时,有个叫叔孙通的候补博士看出了秦二世的难堪。这个叔孙通博士一向善于揣测领导人的心思,也比较识时务,就赶忙讴歌秦二世说:“他们说的都不对。陛下是位明主,明主在上,下有法令,人人奉职,四方辐辏,怎么会有造反的事情呢?据我分析,这不过是一帮群盗,乌合之众的毛贼而已,哪值得把他们放在我们正规军的牙齿间去咬呢。责令郡守县令去捕捉一下就行了,哪值得担忧?”

于是秦二世大喜,游目四顾,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说得多好啊。叔孙通的这一通恭维,把一个原本让秦二世十分难堪的事情给遮掩过去了。秦二世于是也给叔孙通面子,当时把叔孙通从候补博士(待诏博士),转正为博士,并且赐叔孙通丝帛二十匹,好衣服一袭。

然后秦二世挨个问下面的儒生,这些儒生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而已,于是秦二世把那些说是造反的儒生们,全都下狱,因为他们所言不合时宜。

叔孙通算是巧言令色者也。但是,把大蟒蛇消灭在其小蛇阶段,也就是及时调动军队,扑灭燎原星火,扭转帝国厄运的最佳时机,也就这么悄悄错过了,这是后来周文能迅速杀入函谷关的原因。

叔孙通颠倒黑白,阿谀奉承秦二世,全没了儒者的气节。当他抱着因为说瞎话而从皇宫领到的奖品出来,回到住处之后,其他儒生们都骂他道:“叔孙通博士,你阿谀得也太过分了。不必这样吧!”叔孙通则“嘿嘿”一笑:“你们不知道,我的脑壳几乎不脱虎口矣——”(这也是狡辩,你说他们是“盗”就可以保住脑壳了,何必还把秦二世阿谀美化一番,不是太露骨和肉麻了吗?)

叔孙通虽然领了奖品,但也知道,这帮造反者迟早要大闹起来,我现在使得皇上错误判断了形势,未来造反者闹得不可收拾的时候,我就要负责任了,属于蒙蔽皇上,没活路了。叔孙通遂抱着奖品连夜逃去。

叔孙通回望咸阳,但见头顶月空,清光似水。

叔孙通跑回了山东老家薛城,后来项梁打了过来,薛城归附项梁,他也就加入了项梁的义军部队,暂且不提。

如今,到了公元前209年秋天九月,周文数十万义军打过来了,汇集在了咸阳以东不远的骊山脚下。秦二世这才知道原来造反形势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赶忙召集文武官员开会。秦二世急惶惶地,扶着桌案,颤颤地叫道:“你们都说是一些强盗团伙,怎么现在已经聚了数十万之众,一千乘战车,密密麻麻压在十几里外的骊山脚下了呢,这是带有政治目的赤裸裸的造反啊!”

群臣都闭紧了嘴巴,噤若寒蝉。

章邯施礼举手说:“我可以发言吗?”

“好,请举手,对不起,请发言。”秦二世慌慌张张地说。

章邯目前正担任秦政府的“少府”一职。少就是小的意思,少府就是小的府,也就是小金库的意思。我们说,皇帝也是有私房钱的。国库里的钱他不能动,这些钱是各郡县交上来的赋税,用于国家养军队,修长城和发给公务员的。皇帝不能把它全部据为己有。但是,皇帝也直接占有一些良田,还有肥美的山林水泽。山林水泽盛产木材、矿石、左口鱼和大闸蟹,都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这些宝地上产生的收入,全都进了皇帝的小金库。章邯就负责管着这小金库。因为是给皇上看钱,级别因此格外高,位列九卿。

小金库的钱干吗用啊?除了养活皇室,还有重要一项就是修阿房宫了。所以章邯可能也是阿房宫工地上的大工头。

章邯说道:“如今,周文率领的盗贼已经来了(他还不敢说是造反部队),周文众强。我们咸阳有禁卫军,但是还要守卫咸阳,其他大军则在北方防范匈奴,那只能用左近各县(咸阳附近的县城)的武装,调去骊山迎敌。但是左近各县路远,也已经来不及调去骊山迎敌了。”

“是啊,是啊,”秦二世咆哮道,“都是你们谎报贼情,延误了战机。我一再强调求真务实,求真务实。让你们讲真话,你们就是不听!”

群臣都面面相觑。讲真话的人是有啊,现在还在监狱里坐着呢。

“难道眼下只能拿这五万人去打他那数十万吗?”秦二世头上出了汗,问。

“陛下不必躁急,好在骊山脚下,我们现成有七十万人,可以动员。”

“什么意思,你是说谁?”

“就是那些搬石头、抡土锤的刑徒,都有把子力气。只要陛下把他们赦为自由人,他们一定感恩戴德,为陛下驱驰,则贼势可平。对他们来讲,打仗可比搬石头轻松。”

“那武器从哪里来?不能让他们搬着石头砸吧。”

“作为少府,卑职又掌管着兵器制造。我可以很快地发兵器,把他们武装起来,迅速反击周文。”

秦二世当即应允。

这个章邯,也是个很有才具的“反动”人物。但是大秦帝国倘若因他而不倒,他又何尝不是扶危持倾的历史功臣呢?

这里我们就要奇怪了,当年大秦兵南征北战,最多的时候有六十万人随王翦东征,为什么突然现在却闹兵荒了呢,以至于要征集刑徒来充数了?

这是秦王朝外实内虚的驻军策略导致的,秦王朝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都消耗了大量兵源。北方进攻和防御匈奴有三十万人,南方进攻南越国有五十万人,它们被匈奴人和南越人牵制着,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秦王朝等于把兵力都布置在了四边,而国内空虚。如今国内出现大起义,而秦二世又讳言造反,于是毫无准备,所以现在南北的边防军就不能迅速奔赴中原平叛。而关东(函谷关以东)的六国地区,到九月份时已经各郡县皆反,当然也无法征到帮助秦人的兵了。那么,眼下,就只能在秦地(即关中地区)调派士卒去抵抗周文。可是,时间上却又来不及了。

于是,章邯手捧着赦书,往骊山去了。我们也跟着他的背影,去骊山看看热闹吧。

骊山是个有名的地方,从前西周的周幽王就是在这里因为烽火戏诸侯而被犬戎杀死的,******也曾经在骊山被捉。两千年前的骊山,则是一个血汗工场,有七十万劳改犯,每日像工蚁一样在骊山繁忙着。他们犯的都是什么罪呢?

第一种,是比较严重的罪,比如“盗”(强盗),被抓住了,没得说,罚作城旦,劳改几年。他们穿着国家发的工作服(赭衣),也就是囚衣,暗红色,显眼,跑了好抓。有时候干活同时可能还要戴枷。

还有一些罪行较轻的,比如谁如果违反了只有腊月祭祀才能杀牛的行政规定,就罚一副甲或者一个盾,当然这是从前秦国打天下时候的政策,现在可能是罚钱了。这属于罚款,是行政处罚中的一种。

但是,遇上一些穷人家,交不出罚款怎么办呢?那就跑来干活吧,也去骊山。

于是,骊山的数十万刑徒,披甲荷戟,组成临时政府军,踏着尘土飞扬的脚步,朝着骊山脚下周文的数十万反政府武装冲奔过去了。这时正是十月初冬,西北的大风烈烈奔涌,冷风把人敲打得好像冷铁桶。那些刑徒们打眼侧望了一下两旁,淡淡的冬日阳光扁扁地穿梭在树丛中。

周文的武器装备也并不差,他拥有战车一千乘。须知,战车是极为奢侈的东西,有战车,其他武器就不可能差。这就好像解放军有榴弹炮部队,很难想象,榴弹炮部队以外的其他解放军部队用的全是打猎的叉子。

章邯对秦二世形容周文起义军的时候,用了一个“众强”的词。“众”是人多的意思,同时“众”也常就是指军队,“强”意思是军队强,可以推测起义军的装备并不是破破烂烂和不正规的。实际上,“周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兵和卒两个字,表示他的军队主要是借着招降和攻破沿途各郡县收编的县兵。据史书记载,到了当年九月份时,函谷关以东的各郡县都已经叛秦了,那么,这些郡县的叛秦武装就可以被周文收编,所以周文的数十万兵卒,当多是正规军。周文的军队,相对于章邯的刑徒军队,其实更接近于正规军。

不过,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都不是关键问题,主将的指挥才能才是最关键的。来不及再比较了,杀戮就要开始了,双方各自投入数十万士兵,尘土冲天,呼号动地,流矢如雨,人命的牺牲因近身肉搏而与时间的流淌构成函数。

周文的指挥能力远逊于章邯,带个万把人也许还可以,而现在是数十万人。能指挥好数十万人的古代历史上没有几个,白起、王翦才能做到。这数十万人,也许反倒成为周文的致命因素,组织调度混乱,被章邯打得头昏脑胀,节节败退。终于,起义军伏尸数万,秦军破车以百数,周文被迫败退出函谷关。

接着,在函谷关外的曹阳亭,周文收集散兵,缓了一个多月的元气。我们有理由猜测,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章邯开始调集咸阳附近各县的正规秦军,而“刑徒”临时政府军因为颇多掉队和开小差逃亡者,渐渐不复为秦军主力。随后章邯用以南征北战的大军,都逐渐以正规的关西秦军为主力。

伴随着正规秦军的出关集结,周文终于痛尝了正规秦军泰山压顶、无坚不摧般的战斗力,他在曹阳亭又一次被打败,被迫向东退至渑池。才安顿了十余日,被衔尾追来的章邯再次击败,这次败得很惨,人马死亡遍野。

周文拔出宝剑,看看麾下将官死得也差不多了,在焚烧了一切身边可以焚烧的宝贝之后,天又“簌簌”地下起雪花来,他悲怆地望着冬天有气无力的冻云,自刭了。流血含着恨意,蜿蜒了两三步,满是楚人功败垂成的遗恨。

赵王武臣之死

伴随着周文败死(十月),章邯的军队也杀入了中原(河南)西部。

随即到了十一月,北方的赵国这里,却出事了。却说赵王武臣下面有一个部将,名叫李良。这个李良在起义之前,就“素贵”(一向很高贵)。武臣给了李良一个任务,叫他到常山郡去抢地盘,具体就是赵国西部太行山山根下,今天石家庄一带,属于赵国北部的郡。李良的能量还挺大,到了十一月,基本把常山郡给圈下来了。

随后,李良继续西进,想跨越太行山进入山西,却被秦兵堵住了井陉口(太行山东西孔道)。这支秦兵很可能是北方防匈奴的边防军,被调来,向东南进入了山西,并且堵在井陉口,试图防御或者进攻太行山以东的赵国(河北西南部)地区。

这支秦军的将官是个有智谋的人,他给李良写去了一封诱降信。鉴于李良是个爱面子的人,这封信是以秦二世的口气写的:

“李良从前曾经侍奉我,并得到显贵的地位(可能是做到了秦二世的郡一级的官),现在李良如果能反赵助秦,就赦李良之罪,并且富贵之!”

这李良,从前是个秦二世的将官,并且官做得很大了。于是李良收到了秦军送来的这封信。反复看过之后,李良当然不肯降秦,于是他就又带着一拨人回邯郸,打算向赵王武臣再借一些兵,否则无法攻破井陉向西。

李良一行人快走到邯郸时,就看见大道上数百骑骑兵,在“踏踏”地奔驰过来。原来,这是赵王武臣的姐姐出城去跟人吃饭,此时在卫队保护下,回来了。

李良误以为这骑队中央的车上的人是赵王。于是,他按照当时的礼仪,就和从官们都赶紧下马,俯伏在道路两旁,向“赵王”示敬。同样按照礼仪,对于李良这样的将军,“赵王”应该过来亲自答见。

随即,骑队和车子开过来了,车上坐的赵王姐姐这次出去吃饭,喝得太多了,此时已经醉了,她不知道下面跪着的是将官,而以为是城外一拨兵卒,就不用对他们亲自招呼了。于是她叫一个骑士过去,自己则坐车前行。

骑士过来下马,宣李良起来,说:“你们这些当兵的,起来吧,王姊已经过去了。”

李良一听说车上面的是赵王的姐姐,跪在那里心里不住在骂娘!我这是给一个女人下跪了!而且这个女人竟连车都没下就扬长而去。

当时的女人可不如现在有地位。李良极端搓火。李良以前是个贵人(李良素贵),秦将的策反信中也说李良曾经侍奉秦二世得显贵,那就是秦政府的高官,而贵人都是好面子和礼仪的。

骑士走了以后,李良红着脸不敢看自己的从官,哆嗦了好一分钟才重新从恼怒中找回了自己的理智。他抬头对着远空说:“看来不反是不行了!”

他想起秦人的信来了,就在自己的兜中。

李良命令从官和军卒立刻呼啸上马,一拔宝剑,一拍马臀,一窝蜂似地朝着赵王姐姐马队的烟尘叮过去了。

赵王姐姐还在回味着酒席的美味呢,就听耳后马蹄甚急,不等回头,寒光已到。好好一个吃饭家伙,随着刀锋,在地上滚了一转,就寂静无声了。

然后李良赶紧带着从官,跑回了井陉口。随即又带上自己所有的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邯郸袭去。从井陉口到邯郸这一段路足有三百余里。邯郸这里还不知道情况呢,竟被李良杀入城来,直冲进王府,把正在吃晚饭的赵王武臣杀死在猪肉旁。

赵王武臣也算是陈胜依赖的故人干将,在此风云乱世还盘算着由千里之王而致万乘之帝呢,此时却糊里糊涂地直落得身首异处,烟消云散。

武臣死后,他下面的丞相张耳、大将军陈余也得了消息,叛军正在城中开杀。好在张耳、陈余身边的一帮赵国人都喜欢他俩,保着他俩,死命逃出邯郸。邯郸遂为李良所占。

张耳、陈余收罗了万余人,向北保据邢台。张耳的门客跑来向张耳、陈余进言,说道:“你们两位,在赵国这里都是外地人,羁旅而已,要想让赵国人都追随着你俩,这个可是有些难。如今看来,只有立一个赵国王族之后,扶以义,才能成就大功。”

这话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武臣败死的原因。赵王武臣也是个外地人,他在邯郸最终还是没混好,被人杀了。从李良的军队所驻的井陉口,到邯郸,长达三百余里,当李良带着自己的井陉口军队过来偷袭邯郸时,他军中的人,或者沿途的人,有忠于赵王武臣的,完全可以赶紧报信叫武臣在邯郸做好准备。但是李良一袭就成功,可见赵国人没有特别死忠于武臣。

张耳、陈余都觉得对,自己这个羁旅外来人,不如赵王后裔更有号召力,于是在民间找到了赵歇,这是原赵国王族的后代了,末代赵王“赵王迁”的亲戚,不知正在哪儿歇着呢。张耳、陈余把他立为赵王,号称赵王歇。张耳遂为相国,陈余为大将军。王下面的将相都有了。这时李良从邯郸城出来,进击陈余,陈余战败李良,李良遂退回邯郸自守。从此两相对峙,一时无话。

吴广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