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慢慢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已经悄悄改变了。原本应该你去参加的重要会议换了别人,年终奖金你总比其他人少。还有,升职的问题再也没有人跟你提起了,虽然你的工作和从前一样努力和优秀。
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于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妈妈地带”了——虽然你依旧敬业又能干,但在周围人眼里,你已经被划归只关注孩子和家庭的妈妈范畴。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的形象:从琐碎妈妈到职业女人。
我见过这样一位职业女性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她宝贝儿子的照片:镜框摆了4个,玻璃框的、木框的、铁框的、塑料框的,各式各样,墙壁上贴了3张大幅彩照,孩子非常可爱,表情、姿势各异;她的电脑桌面上是她儿子开怀的大先电脑桌面一闪,屏幕上不断地跳出她儿子造型各异的图片来。她的工作间,简直就是她儿子的一个小型照片展厅!
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在妈咪的心目中占据了那么大的空间,那么重要的位置。可是,一个精神萎靡不振、不修边幅、时刻把孩子挂在嘴上,工作间里布满孩子照片又不停地煲电话粥的上班族妈妈,她的职业形象将会是多么的不堪的职业前景也可想而知。哪个老板会容忍这种工作态度?
上班族妈妈,比别人更辛苦,比别人付出更多,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家庭和事业是女人生命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把握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平衡,是女人永远的话题。一个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一个整齐清爽、得体的穿着打扮,一个干练利索、不拖泥带水的工作风格,都会大大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这是职业女性必备的软件和硬件。
创造一个绝对职业的工作环境。
不要让这些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拿名片的时候掉出来孩子的小****,胸前可以看到隐约的奶渍,文件夹的封皮被孩子的蜡笔划过……
一定要把工作和居家的感觉严格区分开。你可以放一张孩子的照片在办公桌上,但一定不要在包里留着他(她)的奶嘴。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一定要让他们明确地知道,妈妈的办公用品是绝对不可以随便碰的。
有时你难免要在家工作,必须让孩子知道在你接电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如果有电话打来的时候孩子正在哭闹,宁愿先不接电话,或者打开答录机,以后再回复,也不要让电话那头的同事或者客户在孩子的尖叫声中与你谈工作。
小心选择你的用词,使用那些可以强调你职业形象的话。你不是“请假回家”,而是“在家工作”。不是“不能参女口下午的会了,因为要去见孩子的老师”,而是“对不起,我下午已经提前约人了”。
不要经常说“我5点必须走了”这种话,除非这间公司是你开的,否则你最好不要在大家都在加班的时候独自离开。虽然你即使回到家,也经常会在把孩子哄上床之后还得打开电脑工作,可是对于那些把加班视做家常便饭的公司来说,你天天准点离开难免要遭人侧目。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因此错过大家在下班时间的闲谈或者是非正式的会议。而这些恰好是与其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好机会。
每周你可以有3天准时下班,另外两天则提前跟丈夫或者保姆打好招呼,说你会晚点回来。这样你既保证了大多数时间按时与你的宝宝团聚,又不会给同事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宝贝重要,女人的事业也同样重要。
保持工作的效率和激情
无论你是一个想在事业上有所抱负的女性,还是更想营造家庭美满的传统女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既不分男女,也不考虑个人的侧重。
既然已步人职场,职业女性就必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并重。
随时都能找你。如果你正在负责一个大项目或者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而又不得不经常为孩子的事情离开岗位,这时你也不用太担心,就像你以前经常要出差或者整天开会,而负责的事情还是一样可以运转。
可以把工作日程昭告天下。如果你很幸运地有个通融的老板,答应给你比较自由的工作时间,允许你有时因为孩子提前离开办公室,或者某些时间可以在家工作,那么你必须明白,回报这种宽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你的工作日程公之于众;,否则,你的老板和同事会一遍遍问:“你什么时候有空?”“你什么时候回来?”
最好是把你的日程安排贴在你办公室的门上,或者电脑旁边,这样给周围同事的印象就是“她在家里工作”,而不是“我要找她的时候她总是不在”。
好好利用你在办公室的时间,跟周围的同事都打个招呼,不要让大家觉得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你了。
跟老板的秘书保持密切联系,确定她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你,以及你的所有联系方式。
不要让上司质疑你的工作能力。你的上司是否知道,做了妈妈的你还是和从前一样精力旺盛,有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呢?如果你不告诉他,他恐怕是不会那么想的。
所以你要时常提醒他,经常给他打电话,跟他沟通你的工作十情况,你在办公室的时候一定要到他跟前说点什么。有时你需要站在上司的位置替他想一想:他关心的是工作业绩,他的后面也有老板在给他压力,所以他难免会考虑:她是不是会因为家务和孩子耽误工作呢?这个问题是需要你来回答的。白天耽误的时间你是否会晚上加班?是否会调整自己的安排来适应客户的时间?上次的项目你是否按时完成了?这些事情你都需要经常与老板沟通,要么定期与他共进午餐,跟他聊聊,要么就记得给他提交一份工作备忘录。
所有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在上司还没有质疑你的工作能力之前,先给他一个积极的答复。
要能接受挑战,要使人们确信工作时间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产出的减少。要引导公司文化,使每个人都支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发挥已婚女性的优势
责任感更强。一个结了婚的女性,因其已经负担起家庭的责任,特别是由于有了下一代,需要经过生产和创造来提高下一代”的精神和物质水平的财富,因此不论从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要比未婚时成熟了许多。婚后的人做事往往会比婚前要谨慎,更有责任感;稳定、懂得珍惜。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工作态度踏实、细致、稳重,不容易出现感觉一不如意就频频跳槽的现象。婚后的女性,生活相对较规律,一个完美的婚姻还会给女性带来身心的愉快÷‘将会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来投入工作。婚后的女性往往比婚前更适合从事一些管理性的工作,如财务主管、主办会计、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工作者、行政经理、人力资源部主管等。她们以稳重、谨慎的工作态度,为一些企业所重用。所以和初出茅庐的小女生相比,已婚女性少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加任劳任怨,热爱学习。
难以比拟的人脉关系。已婚女性除了工作经验,更有本行业的人脉关系,和小女生的朋友圈子相比,她们的朋友圈更稳固和实用。
随性流露的亲和力。婚后女性皮肤粉白、身材丰满,母性洋溢,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和小女生相比,她们少了几分娇嗔,多了几分稳妥的幽默,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但会让人如沐春风。
细心稳妥的处事之道。带孩子需要胆大心细,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和耐心,和上司相处也不外乎这两点,已婚女性经过生活的培训,自然能够与上司共事愉快,这也是职场成功的必杀技。
稳定的生活流程。已婚女性因为还要随时照顾孩子和家庭,因此在职场之外的生活流程也相当稳定,这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完成。
不露锋芒的竞争实力。已婚女性重出职场实力不可小觑,除了在怀孕与休假期间她们仍然卖力学习、不断充电之外,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利用那段时间间得以沉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女性的思维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对生活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她们重视生活素质的提高,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她们将以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敬业的精神活跃在职场中。
家庭理财方略
家庭理财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女性理财的手册,上面写者:“关心自己的钱就像关心自己的容貌一样。”
忽视理财就像忽视健康一样,早晚会使你付出沉重的代价。
定期检查财务状况
就像定期检查身体可以促进健康一样,定期检查财务,可以使生活质量更高,压力更小。
你是否列出特定的理财目标,并且决定何问怒要完成?
你是否开始为退休或小孩受教育之类的长期目标进行了储蓄或投资计划?
你是否有相当于至少3个月生活费用的钱存在随时可动用的账户中?
你是否有分散储蓄和投资?
你是否有意识加强自己在理财规划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你的配偶对有关家庭财务状况和财务记录是否女口道得和你一样多?
你清楚自己每月花多少钱、存多少钱吗?
你每月的收入是否大于支出?
你是否会从每次的薪水中存钱?
你知道你每月的薪水中有多少上了税吗?
在生命、健康、财产方面是否都有适当投保,理赔金额是否足够应付严重的损失?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退休金多少,以及需要多少额外的钱供自己过舒适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所有的回答都是“是”,说明你的财务“健康”,或至少现在是。但即使这样,也别忘了定期修改和修正。因为连续降息、实行房改、通货紧缩一类的“国事”和工资提升、贷款消费、结婚、生小孩一类的“家事”对理财计划通常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你对很多问题的回答是“否”,也别绝望,因为这样的人不只你一个,它说明你欠缺行动。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可能就是改变理财之路的好起点。
家庭财权问题
除了爱情宣言,婚姻还是一份权益契约。家庭财权问题已摆在餐桌上,不再是欲说还羞的爱情神话。
有人说,家庭纠纷的产生,七成是因家庭财权分配问题引起的,其余才是家务和兴趣爱好等。没有人考证这个数据是否准确,只说这是生活经验。
财产是维持一个家庭的重要物质基础。很多女性婚前都理所当然认为“丈夫的钱是我的;我的钱还是我的”。这种想法恐怕是。不太可行的。结婚后,在多数双薪家庭中,夫妻俩收入的不同,客观上就会引起家庭内部权力重心的转移,丈夫可能成了京里的经济支柱,在财务支出等问题上享有较多的决定权。这时丈夫除了负担家庭主要支出,更多的财力会花费在应酬、接济亲友、投资等外向扩张性的事情上。如果妻子管得过死,丈夫心理上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就有了应激措施,比如私自存留专供个人支配的“私房钱”,这是不利于家庭的长治久安的。
多元化的社会决定了必然存在多元化的家庭财务模式。只要适合你的理财方式就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因理财观点的不同伤了“和气”。不管怎么说,两人既然有缘走到了一起,坦诚相待最为重要。
结婚成家后,理财就成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所以一定要做好消费习惯不尽相同的思想准备。在新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用钱习惯,即使你觉得对方过于节俭或无度消费,也不要太多干预,只能在共同生活中循序渐进地适应磨合。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要共同商量,免得引起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