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触点”
朱砂
2006年1月20日,在墨西哥时装展示会的T型台上,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时装秀,T型台上的女子们所穿的,并不是普通的时装,而是防弹衣。
在世人的眼里,防弹衣的概念应该是电视上每天出现的驻伊美军身上穿的,像海绵块儿一样厚重笨拙的东西,而眼前这种采用了轻巧的材质,集时尚、休闲、简约于一身的时装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们将其与防弹衣联系在一起,大家在惊诧科技进步的同时,不禁为设计师的别出心裁而赞叹不已。
这些时装的设计者是哥伦比亚人米盖尔.卡巴耶罗,你一定不会想到,卡巴耶罗设计这些“防弹时装”的灵感,竟然缘于当地一些保镖们的抱怨。
位于美洲大陆中部的哥伦比亚,曾经是一个盛产美女和咖啡的浪漫国度,然而连年的内战却让这里变成了一个枪支泛滥、绑架事件此起彼伏的恐怖世界。而社会治安的恶劣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保镖行业的风起云涌。1992年,还是个在校大学生的卡巴耶罗无意中发现,许多保镖因为嫌防弹衣太重,总是把防弹衣扔在革里。如此一来,当危险发生时,人们便会因来不及采取防护措施而丧命。卡巴耶罗想,如果能把防弹,衣做得既轻巧美观,又能够保护人体的生命安全,一定会有相当大的市场。于是,这个正在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创办了一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防弹衣公司:卡巴耶罗公司。
此后,如何减轻重量又不影响防弹衣的功能一直是卡巴耶罗努力追求的目标。卡巴耶罗不停选用各种分量轻、又能够吸收大量能量的材料做实验,如此制成的防弹衣不仅比相同功效的衣服的重量减轻了近30%,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可以使人们在纺织物下“不会觉察到防弹片的存在”。
如今,包括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西班牙****菲利佩夫妇在内的许多国家政要都纷纷穿上了卡巴耶罗公司生产的“时装防弹衣”,这种产品不仅在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国家大受欢迎,而且已经出口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恐怖事件频发的伊拉克、以色列等中东地区更是成了抢手货。
当许多哥伦比亚人对自己国家这种恶劣的社会治安状况的“声名在外、”深恶痛绝时,卡巴耶罗却用他的聪明才智将这个“坏名声”变成了自己产品的最好广告:“哥伦比亚出产的‘卡巴耶罗时装,防弹衣是世界上最流行、最有安全保障的防弹衣,因为,它诞生于‘枪林弹雨,之中。”
任何成功的灵感都有一个“触点”,现实世界里,只要一个人能细心观察,努力研究,哪怕是保镖们不经意间的一声抱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其人生路上的一个迈向成功的“触点”。
意林札记
创意是成功的开端!任何成功首先来源于独特的创意.
天赋、技能、充足精力和竞争精神为一个杰出创意的产生奠定根基。
我们总是过于强调天分的作用,总是把是否受到相关教育作为借口给自己开脱。但是,我们总是忽略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仔细地观察周遍的生活,努力地研究,不放过每件小事,这样,你总能踏上成功的“触点”。(汤可华)
人生的创意
佚名
人生输赢、常常决定干自己心灵的创意。
市郊的河滩,原本是一块荒芜的沙地,春天时,来了一个老农。将荒草拔掉,垅起了田垄。人们问他说:“这块沙地上。你准备种什么呢?”
老农笑笑坦诚地说:“沙地还能长什么?只是种西瓜还行,俺就种西瓜。”人们听了都纷纷摇头,七嘴八舌说:“你老家不是这里的吧?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年,咱们这里西瓜多得都成灾了,瓜熟时,大街小巷都是西瓜。卖着特别的难,许多瓜农都愁哭了。”
老农听了,笑笑说:“我种的西瓜和他们的不一样。”
“不一样?”人们疑惑了,问:“是新品种吗?”老农摇摇头。人们说,不是新品种,有什么不一样呢?再说了,就是新品种。又该如何,不还是西瓜吗?老农不说话,只是淡淡地笑笑。
过了几个月。许多人都涌到市郊的河滩上去,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们。我们几个朋友好奇,也跟着去了。到河滩上一看,那片原来的荒滩已经碧绿一片了,爬满了翠绿翠绿的西瓜藤,一群孩子和年轻人涌到瓜田旁的树荫下,围着那位老农在争先恐后地说什么。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每个人都在向老农报自己的姓名。
我们好奇地问身旁的一个孩子说:“你们把自己的姓名报给老农做什么呢?”那个孩子说:“让自己的姓名长大呗。”
让姓名长大?我们更惊奇了。好奇的我们于是也把自己的姓名报给了那位老农。拿着写得满满一张纸的姓名。老农带着我们进了瓜田。瓜田里的西瓜还远没长熟,一个个只有拳头大,绿油油的、黑闪闪的,像一个一个可爱的青皮球。老农弯下腰去。掏出一把银亮亮的小刀子,小心翼翼地在一个瓜上浅浅地刻上一个人的名字,扭头笑眯眯地对那人说“刻上了你的名字,瓜一长大,你的名字就长大啦。”那个年轻人高兴地说:“这个西瓜是我的啦,过些天我要来看看,等长熟了,我就买了它抱回家去。”
我们弯下腰去仔细看,原来许多小西瓜上都已刻上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姓名。有的瓜上有一个,有的瓜上有两个,几乎每个西瓜上都有名字。我们不解地问老农,为什么有的只刻一个,而有的却刻两个呢?老农笑笑说:“刻一个的,往往是一个人或者是这个人朋友的名字,他要看自己的姓名随着瓜长大,瓜熟后自己品用或者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刻两个的,一般都是情侣或恋人。他们要让俩人的姓名随着瓜一天天长大,然后蒂结出甜美的爱情。”老人乐呵呵地说:“这种瓜可以叫情侣瓜。”
扳着手指等到瓜熟时,我们骑着车子又去了瓜地,一看自己刻在西瓜上的名字果然随着西瓜的长大而长大了,我们很高兴。像许多人一样快快乐乐地掏钱买回了那个可爱的西瓜。
夏天就要过去时,那个老农没出瓜田,却已早早卖完了自己的西瓜。而其他许多瓜农,还正坐在街头,对着自己那堆积如山却卖不出去的西瓜闷闷地发愁呢。
意林札记:
人与人原本没有什么不同,是内心的高度将我们区分开来。人生的不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意。创意是人智慧的火花。有了创意,才有了人生的生花妙笔,才有人生的峰回路转,才能在一片颓势之下,独自高歌。(汤可华)
一切皆短暂
徐立新
他只有初中文化,由于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过于贫乏,16岁那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省城,那个让他眼花缭乱的地方。
刚开始在一个码头上扛麻袋,麻袋里装的是粮食,包工头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兔崽子,腰板挺结实,好好干。”那时候,他对明天充满着希望。扛麻袋一个月100元,干了8个月,码头效益不好,精简人员,他首当其冲失业了,从码头的临时宿舍搬出来,举目无亲的他和别人合租了一个单间,他出的钱少,只能在地上打个地铺,而合租的人则睡在柔软的床上。
他开始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满大街地找工作,但每天都是空手而回。后来他应聘到一所学校当保安。每逢大雨天,学校的下水道就会被堵起来,他便在别人的呵斥下去疏通它,他不止一次站在污秽不堪的水中,用自己的双手去扒开污泥甚至是粪便。即便是这样,依然没有人看得起他,他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人,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他离开了学校。
但白己能干什么呢?没有学历,没有资本,没有关系。他想自己得找一个没有门槛的事情去做做,而且不用被别人管着,指使着。他拾起了垃圾,把自己的头发弄得很糟,衣服穿得很破,他觉得只有那样才更适合拾垃圾,才更容易让自己认清自己。
从清晨到日落,在城市的这头到那头,捡拾着各式各样的垃圾,他穿梭在行人鄙视的眼光中。一天跑下来,他最大的奢侈就是能够睡上一夜觉。然而就在此时,合租的人谈了个女朋友,隔三差五地留女友过夜,每当这个时候,他只得一个人睡在外面的草地上。夏天还好对付,但冬天着实让他吃不消。他的一条腿现在有严重的关节炎,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拾垃圾时,他常常能拾到不少报纸,舍不得立即卖掉,而是先读一遍,读这些报纸对他来说是最廉价的娱乐。每每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他都要把它保存下来,慢慢地他开始对文字有了浓厚的兴趣。
读报的过程中,他常常发现,有不少人不写稿,却专门给报纸推荐、摘录文章,收入居然也不错。为什么自己不能尝试一下呢?他开始学着剪报,把剪下来的文章寄给各种各样的文摘类报刊。没有想到很快就有了收获一荐稿费一张张朝他飞来。
后来干脆自己尝试着写,先是模仿,后是自己构思。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半年之内,他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收到的全是退稿信,这其中有编辑劝他不要再写了。但他想,反正自己除了捡垃圾外,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还是写吧,就当是学习。一年后,当第一笔稿费送到他手中时,他突然知道自己原来真的是有用的。
他搬出了原来的住处,一门心思地开始了撰稿生活,那还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撰稿的人特别少。只要套路对,稿件还是比较容易被采用的。他开始每天每夜地写,整整三年这样的生活,他终于挣了一点钱。
后来,一家报社招聘记者,他拿着自己积累下来的作品顺利地通过所有的考试,成了报社学历最低,但发稿量最多,稿件质量最好的记者。
“这个世上除了死亡之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的困难皆短暂。”他如是说。
每个人都会走一段弯弯曲曲的路,常常感到很无助,但只要坚持走下去,也许有一天,就会碰见阳光,甚至是很强烈,很绚烂的阳光。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做的也许只是坚持和不放弃。
意林札记
一个青春励志故事,主题似乎永远都是这样: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勇敢地与困难搏斗,最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哦,还有这句名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由于无事可做
佚名
大陆漂移说是怎么发明的?并不是学者们“皓首穷经”的结果。而是一个名叫魏格纳的人无事可做时的偶然发现,魏格纳有一次生病了,躺在医院里,百无聊赖。病房里贴着一张世界地图,身为气象学家的他出于职业习惯便浏览起这张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状,巴西的版图突出的一部分,正好和非洲西南部版图凹进去的部分相吻合,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因为当时对大陆的形成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而这个发现如果能成立,那么必将是石破天惊。
出院后,魏格纳开始收集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他发现了美洲的东西部和非洲的西部都有生活在27亿年前的蜥蜴化石,这有力证明了非洲和美洲两个大陆是因漂移而分开,化石分别带走了。“大陆漂移说”的雏形由此形成。
很难想像一个地质学上伟大的发现竟然是在无事可做时偶然发现的。
还有这样一则轶闻:俄国生物学家鲁里耶在家养病时,每天饭后无事可做,便去看家外的风景,他看到许多从街上经过的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是白马还是黑马,它们的蹄毛都是白色的,当时并未留意,但后来又发现马的前蹄、背部和尾部都是白色的斑,这个发现让鲁里耶感到奇怪,为什么马偏偏在这些地方都是白色的呢?鲁里耶提出设想,会不会是因为经常摩擦而出现白斑呢?
鲁里耶病愈后,对这个设想进行了论证,发现它的猜想是正确的,由于动物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分泌过多的石灰质而导致那些部位出现白色的斑根毛。鲁里耶为此写了一篇论文,在给论文取名时,他用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题目:由于无事可做。
意林札记
科学发现有无数个偶然,其实也有无数个必然。表面看是命运女神特别钟爱那些天才,使得他们幸运地摘取了科学王冠。实际上,假如他们只是生着一双拙眼,或者对科学上的事情一窍不通,即使有几个相对论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视若无物。探险者知道矿物的品位含量,力学专家知道物体的受力点,一个捡拾破烂的人只知道能换钱的才是有用的东西。(胡长佑)
创造性最可贵
罗曼·罗兰
美国人奥斯本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并且,总结出“创造”创造力的方法。
1938年,25岁的奥斯本失业了,只有高中程度的奥斯本想当个记者。
可是,转念再想想,自己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怎么行呢?
奥斯本是个十分好强的人,他终于去应聘了。
报刊主编问他:“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修养与经验?”
奥斯本作了实事求是的自我介绍:“我写了篇文章。”
主编接过读罢,摇摇头说:“年轻人,你的文章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与修辞上的毛病……”
听到这里,奥斯本的头“轰”地响起来,但是,他咬紧牙关听下去。主编又说:“可是,有独到的东西,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3个月。”
主编握住了奥斯本的手,临行还叮咛:“好好干吧!”狂喜的奥斯本反复体会主编的话,原来创造性有那么重要。他又反复读自己的文章,像严厉的法官那样解剖自己:知识不够,却充满神思遐想,这大概就是创造****?”
他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他决心要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他还拟定:自到报社上班之日起,就每天提一条创造性的建议。
整整一个星期,他研究主编给他的一大叠报纸,又买回其他各种报刊进行比较,于是,众多的构想产生了。
星期一他去上班了,这是他第一天到报社,他竟迫不及待地冲进主编办公室急匆匆地大声说:“主编先生,我有一个想法。”
主编瞪大眼睛看看面前的奥斯本,听他一口气说完“想法”后给镇住了。
原来奥斯本说:“广告是报纸的生命线,我们无法与各大报纸竞争大广告;而小工厂、小商店做不起大广告,他们又急于想把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告诉更多的人,我们何不创造条头广告,收费低廉以满足这一层次的工商业者的需要?”
这就是现在报纸广泛采用的一条一条的分类广告。当主编弄清楚奥斯本的“想法”后,高兴地称赞说:“好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奥斯本坚持发挥自己“神思遐想”的长处,坚持天天提一条创造性的建议,也即“日有一创”,仅仅两年就使这张小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报业托拉斯,他本人也由于获得众多专利,成为拥有巨资股份的副董事长。正当他的事业走向高峰的时候,他做出了令人惊奇的决定:辞职。原来他根据自己创造所获的心得,又研究了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思路,决意辞去职务,潜心探索,终于在1941年,他写作并出版了《思维的方法》一书,第一次在世界上阐述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从此一门新的学科一“创造学”诞生了。
意林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