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密码
4374500000001

第1章 心中只有目标(1)

机会是我布设的“埋伏”

王汪忠

1993年8月,两分之差,我与大学失之交臂。半个月后,我来到深圳,去求职的路上下错了车。想找个人多的地方问一下路,一问才知道那堆人围在那里正是等待招聘。我加入进去,两个小时后,我得到通知被录用,职务是这家纸品厂的业务员,名片上印的叫业务主办。心情整个地淹没在兴奋中,这就是深圳,那个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喊响全国的地方。

归我主办的有27家服装厂,我的任务就是收订、运送他们所需的纸箱。这27家厂中有一家规模之大涵盖其他26家还有余。老板从我上班第一天起就叮咛要尤其关注这一家。所以,对这家厂未曾交往我先就心生敬畏。

但时间久了,就看到一些感觉中不应有的现象。有时我去取这批箱的尺寸、唛头时,正好看到后序车间的工人在将上一批货物打包装箱,好几次我都发现以统一件数入装的纸箱不是太大就是太小。纸箱小了,为了封住口,工人只好把衣服拼命往下压,封上的纸箱出不平整。纸箱太大,衣服松松垮垮地在里边四处移动。我没做过服装,但凭常识也能知道,衣服长时间过于挤压易生死褶,过于松了又易乱,并且不仅要枉费纸箱尺寸上的钱,客户也要多付货柜车、远洋轮船的费用等等。

我不由自主地担心。我怕服装厂的客户因服装厂小事情上的不负责任而导致他们之间的合作解体,从而服装厂因没了订单也就不会再来要纸箱,那么我们也将会由间接受害者变成直接受害者。于是,我主动向服装厂提出,在他们人货生产完毕行将装箱时,我会前去为他们义务量计尺寸。

为了精确,我从不用同一件衣服的大小厚度再乘以这一箱的总入箱件数来确定纸箱尺寸,而是将一箱所要求的全部件数按出货包装要求全部包好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然后才确定它的长、宽、高。因为往往一件衣服所量得的数字与多件叠在一起所得的数字相差很大。衣服不是砖头,它有伸缩性,并且很大,我不会因贪图省点力气就粗枝大叶。

因为凭空多了这么一件事,我去这家服装厂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没事的时候,我就在后序车间观察工二人们整烫包装,并还常被抓差去计算辅料、配购胶针、胶枪、塑料袋。

愉快的合作中,时间也飞快地过去。一天,我又一如既往地来收量新货的包装尺寸,却发现车间有些乱,后序部部长因涉嫌一宗诈骗案而被传讯,因事发突然,离开时甚至没时间交待一句手头正待完成的工作。我到时,老板刚从外地赶回,脸色铁青,一言不发。我告诉他先别着急,这些工序我大体熟悉,我觉得我可以顺利完成这些工序。

我给公司打电话讲明情况后留在了我们的客户处帮忙。因为平时的留心,一切进展顺利,当那批货物顺利装上香港开过来的货柜车后,我继续留了下来。没有任命,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我成了这家服装厂后序部部长。

月末发工资时,财务总监开玩笑说:“你知道我们厂会用你吗?”我说:“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没进你们厂就在为你们厂做事情了、你们不用我用谁。”

那个晚上,我再一次想起初到深圳时在香港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台湾有个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察。他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警察工作,由小警员升为大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需要开枪的事。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碰上有人抢劫,他于是拔出枪来阻吓,不幸对方已射出枪弹。他死在最后一天的岗位上,手上握着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

深圳就是这样,机会对人人平等,你可以没有开枪的机会,但机会来时你却不可以没有子弹。

意林札记

上帝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需要各种不同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的获得,都需要我们在机缘尚为到来之前就开始学习,开始准备。只有这样,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脉搏。

机会对人人平等,但成功的美酒永远只为有心人而设。(汤可华)

只看烟囱潘炫

一个烟灰乱舞的工地上,一个老建筑工人曾给我上了这样一课,我获益匪浅。

“年轻人,你就住在这工地附近吧,晚上是不是被一片嘈杂声搅得睡不踏实?”老工人问。我摇头,当时我正处在低迷、困顿的人生谷底,茫然回顾,只觉满眼悲凉,夜不能寐时,有人陪伴我也是一件好事。老工人接着说:“工地晚上一般不施工,就是怕干扰了居民,可有一样必须晚上干才合适。”

我懵懵的,不知所以,便有些迫不及待地追根问底。老工人憨厚地一笑,吐出两个字:烟囱。我如坠云雾。听说刚建的这片厂房的烟囱高达四十多米,设想在一片灰暗的灯光中建一个如此高的烟囱,一定危险至极。我不明白建筑公司为什么如此苛刻,万一工人稍不留神一脚踩空怎么办?毕竟晚上施工光线不好,人的眼神也不好。

“年轻人,其实你真是大错特错了。晚上施工,正是为了让工人摆脱恐惧。”老工人指指烟囱,接着说:“这烟囱有四十多米高,白天工人站在脚手架上,脚下的虚空让人感到恐怖。偶尔会有麻雀从脚下飞过,发出一两声让人毛骨悚然的惊叫扰乱人心,而脚下的人和物又变得很小很小,让人发慌发悚,腿难免打颤,拿砖头、抹灰也不稳当,工作进度自然慢;夜间施工,灯光只照着脚手架以上,砌烟囱的人看不到他与地面的距离,也看不到脚下的一切,眼睛能看到的只是烟囱,于是他们心里就踏实,精神就专注,工作效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听老工人这么一说,我顿时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

意林札记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背负着太多的干扰与担忧,走得千辛万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太渴望成功,就恰恰忘记了有时成功的秘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只看烟囱。

只看烟囱,我们眼中的一切才是淡漠的,心中的目标才是明确的。

(杨彦华)

梦想让你与众不同朱砂

今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总有数以千万计的男人们脸上涂着肥皂泡儿、对着镜子,用一种叫做“蓝吉利”的刀片刮着胡子。世人对于美国“刀片巨人”吉利公司也许并不陌生,然而却鲜有人知这样一个让男人的日常生活变得轻松、惬意的发明是源于吉利公司的创始人吉利的一个梦想。

童年时的吉利由于家境贫穷,读书不多,十几岁便开始学做生意,后来当了推销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吉利并不满足于过这样的生活,总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周围的人们都嘲笑他想过上等人的生活想疯了。

1891年,吉利遇到锯齿瓶塞的发明人彭特尔。彭特尔向他建议,

集中精力去开发顾客必须反复购买、用完就扔的产品,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这一观点激起了吉利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从那时起,每到晚上,吉利总要煮上一壶咖啡,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边品尝着咖啡的美味一边不断思索着:开发顾客必须反复购买、用完就扔的产品……

189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吉利正在一家旅馆的房间内刮胡子,当他拿起刮刀时,却发现刀口已不锋利,外出推销是不可能带着笨重的磨刀石的,无奈,他只得忍着痛一点点地刮着胡子。好不容易刮好了,脸上却留下了几道伤疤。难道世界上就没有比这更好的剃须刀吗?想着、想着,吉利突然眼前一亮:啊!这不正是“用完就扔掉的”东西吗!

回到家,吉利立即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专心研究、设计一种安全、锋利的剃须刀。没有了收入,吉利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有时在街上遇到熟人或朋友,大家都纷纷躲着他走,生怕这个穷光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好在吉利的妻子很理解他,用自己做零工的钱支撑着他们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一天,正在做实验的吉利突然眼前发黑,倒在了地上,妻子赶紧把他扶到了屋外的长椅上休息。当吉利从昏迷中醒来时,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情景深深地吸引了:离他不远处的田野里,一个农民操着一把耙子,把地整修得又细又平,这是什么道理,是不是与那紧密的耙齿有关?刹那间,吉利思维的心灵豁然开朗:我为什么不能把安全剃须刀设计成耙子一样呢?

一时间,吉利忘记了自己虚弱的身体,马上信心十足地跑回实验室,着手研究制薄钢刀片,并用一个像耙子那样的“T”形架子把刀片夹起来。

然而当他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新产品摆在朋友们面前时,却得到了一通嘲笑。可他并没有放弃。1901年,吉利的好友将吉利刮胡刀的设想告诉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尼克逊,尼克逊同意研究吉利的设想。数周后,尼克逊成为吉利的合伙人。尼克逊在吉利原有设想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于是安全、方便的吉利剃须刀终于诞生了。

在吉利刀片问世翌年,竟然创造了1240万美元的惊人业绩。接下来,吉利着手在世界各地投资兴建了许多座吉利刀片分厂,使吉利刀片的生产与销售节节攀升,吉利因此成功实现了他的梦想,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意林札记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造。吉利用他二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潜心研究使自己从一个小人物一跃成为改变了数亿普通人生活质量的天才。今天,当吉利刀片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成年男人必备的生活用品时,又有谁还敢嘲笑当初那个梦想的荒唐?”

“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你与众不同”,在文章的结尾,笔者把这句话送给今天所有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正鋳躇满志的年轻人,愿你们每个人都能从吉利的人生轨迹中有所启迪。(杨彦华)

第七次,他跳进联合国吴文昶

王哲和李威是一对好友,也是同一所重点大学经济管理系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南方经济特区自谋职业,很快被一家大公司录用,安排在重要岗位上。

王哲非常高兴,埋头苦干,每天中午都不回寝室休息,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然后洗把冷水脸,继续工作。李威却不一样,他每天只干八小时,绝不多干。他还说:公司再好,也不是我久留之地。果然,就在元旦到来之际,他真的跳了槽,到一家工厂的人事部上班去了。

好友走后,王哲常常思念,很想去看看他,却又抽不出时间,到了第二年清明节那天,他趁外出工作之便,到那家工厂的人事部去看望李威,哪想李威早就跳槽,到一家基金会搞公关去了。王哲立即又赶到基金会场,人家告诉他,李威在一个月前又跳到一家集团公司财务部工作去了。

王哲找了一圈没找到李威,看看表已到下班时间,不可能再找到这位“只干八小时”的朋友了,只得悻悻而归。

一晃到了年底,王哲思念好友心切,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李威又换了两个地方,现在正在第七个单位一一家商场当采购员。

王哲这次下决心非找到李威不可。这天,他身穿“皮尔·卡丹”西服,脚蹬意大利“老人头”皮鞋,开着奥迪轿车,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找到李威。

李威住在市郊一处工棚里。这工棚是铁皮屋顶铁皮墙,里面用铁皮隔成许多格,每格十八平方米,住八个人,睡两层床,拥挤不说,而且很脏,床上床下到处是脏衣服、臭袜子、破鞋子、啤酒瓶、饮料罐和烟壳子、烟蒂,满屋子弥漫着一股令人难受的怪味。

面对这副情景,王哲觉得心情很沉重,对李威说:“你怎么七跳八跳,跳到这样的地方呀?”李威却不以为然地说:“没啥。”“唉,老弟,你实在不该跳来跳去呀!你看我,就像木粧那样钉在一个地方,如今已成为公司的业务主管,户口解决了,住房也解决了,三室二厅,外出还有车接送。其实你的头脑比我灵,能力比我强,如果一直坚持在我们公司干,那么你肯定在我之上,你说呢?”李威听完笑笑说:“唉,人各有志嘛!不过你放心,我李威不会在这里长期待下去的。”

果然,没过多久,王哲接到李威的电话,只听他兴高采烈地说:“王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又跳槽了!”王哲心想,这算什么好消息呀?但嘴上却说:“这次跳哪里去?”“跳联合国去。”“什么联合国,你别开玩笑。”“真的,王兄,我申请担任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已获批准。再过几天就去纽约上任。”听李威这么一说,王哲吃了一惊,急忙问道:“你不是开玩笑?”李威说:“千真万确,骗你是小狗!”“你走的是什么门路?”“不,我没啥门路,完全凭条件。”“哪些条件?”“一、研究生学历;二、会两国以上的语言;三、必须在六个以上不同的部门工作过。王兄,好在我这两年跟青蛙一样跳来跳去,不然还够不上条件,哪能进联合国工作呀!”这番话,说得王哲哑口无言,呆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祝、贺、你。”

意林札记

世间之事在变与不变之中,仅凭李威之事而否定王哲是错,而以王哲之事来评李威在工棚亦是错。以上两种情况都错在陷入了以结果来评价人的狭隘观念中。结果只是一时的,所以切莫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成功之路,有如恒河沙数,能走到最后才是最成功的人。(严永发)

无需等待流沙

曾经采访过一位企业老总,他告诉我他只有初中学历,他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年年在班里排前3名。老师家长们都认为他只要保持成绩,肯定会考上大学。

但是他当时并不这么想,他最大的理想并不是想考上大学,而是想去开汽车。

初中快毕业那年,他的一位亲戚买了一辆拖拉机,他赶去看,对这辆拖拉机爱慕不已。

亲戚便开玩笑对他说:“你那么喜欢,就跟着我学开拖拉机吧。”谁知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再也不肯回学校上课。

父母亲当然竭力反对,一个孩子学开拖拉机,那根本没有前途。父母亲劝他,但他死了心,他认为开拖拉机和开汽车是一样的。他对学习远远超过了机器,很快他掌握了那辆手扶拖拉机的原理。

他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于是开始去筹集那笔庞大的购车款,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钱。他十分困惑,父母便趁机规劝他重新入校,考上高中然后考大学,这样才会有前程。但机遇就在这时降临了,邻村新开了一个石矿,每天需要运送大量的石块到县城的水泥厂,他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他用自己的积蓄并向朋友借了数千元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手扶拖拉机,跑起了运输业务。

3年后,他拥有了4万元的存款,他再向朋友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解放牌货车,也是方圆几里地之内的第一辆私人汽车。他就利用这辆汽车作为原始资本,不断扩大汽车数量,最终成立了一个车队,1989年,他把所有积蓄投入到了生产汽车配件的项目中,3年后,他的工厂生产出的商品占领了国内市场。

他笑着说当初的愿望只是想开汽车,现在比预料的要好得多,不仅可以开汽车,还能生产汽车配件。

我被他感动,为了实现梦想他牺牲了许多,当他的同龄人还在学校里背诵课文时,他已经风餐露宿为自己的梦想打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