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结晶。”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实践中磨炼口才,以坚强的意志作为通向成功的基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勤奋的苦练加上技巧,一定会成功。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詹姆士说过:“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在使用我们体力和智力的一小部分。说得明白一点,人类就是一直这样划地为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人具有各种力量,但往往未加发挥。”这些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对这些力量置若罔闻,太可惜了!
出生于英国的狄更斯,在欧洲有“历史性的雄辩家”的美誉。但是,这位口才锐利的雄辩家在小时候,曾经是天生声音低沉,并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但是偏偏狄更斯所在的祖国——英国,有着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之士格外受到重视,引人注意。当时,狄更斯除了说话较一般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流的,他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因而狄更斯认为必须改变自己口才笨拙的现实,以免为时代所淘汰。于是,他下决心进行锻炼。他经过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索,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之后,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但很不幸,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听者根本就无法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是,狄更斯并不气馁,也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他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后,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嘴型,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后,狄更斯终于再度走上讲台,并一举成名,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从此,声名遐迩。笨拙的舌头终于变成了天才的口才。
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出众,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但是,在他年轻时,却胆子很小,羞于见人。初到伦敦,上朋友家作客,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良久,却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学会的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了起来,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当他讲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喝倒彩和讥笑。这次下来,萧伯纳感到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但是,萧伯纳并没有从此不在公开场合演讲,而是化自卑为动力,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拿出超人的毅力,参加了许多社团辩论,并且在社团辩论中总是参与发言,据理力争。他每星期都找机会当众公开演讲,在市场、在教堂、在公园、在码头,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是寥寥无几的听众,都慷慨陈词。终于,萧伯纳成了一名世界级的演说大家。
二、以实力赢得他人敬仰
1.品质高贵,人格完美
高魅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能够以自身实力赢得他人敬仰。要做到这一点,拥有高贵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弥足珍贵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敬爱的******总理堪称典范。他以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不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获得了全国人民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与敬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伟人。
国际社会对******的高贵品质、谦逊美德、迷人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政界首脑、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评价他是举世景仰的世界性伟人,“无论怎样估计,他都是一位伟人。”美国费正清教授指出:“伟人不管在哪里都是伟人,失去他,我们都受到损失。他是国际上的伟人。”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和法国前驻华大使马纳克,都把******看成是“完人”。布托说:“如果世界上有完人的话,******是个完人。”马纳克认为“刚刚去世的人(指******——编者注)是一个完人。榜样超出了中国的边界。全世界,特别是贫穷而自豪的人们,都只能为这个朴实而情长谊深的高大形象哭泣。”
世界舆论如此赞誉******,首先是由于他在半个多世纪里,忠心耿耿地为国家、为人民奋斗,表现了无可比拟的献身精神和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所以有的文章指出:******每个时刻都在为中国革命进行战斗和工作,从他学生时代的峥嵘岁月直到他逝世之日,他总是站在进行着激烈战斗的前线。这一切使他成为本世纪世界伟人之一。尤其是“******从1949年起直到逝世时为止,始终担任着总理的职务,从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把一个备受贫穷、饥饿、疾病和痛苦折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由广大人民掌握政治权力并解决了生存和社会发展这两个根本问题的现代化国家,从而提供了社会主义能够创造何等奇迹的活生生的例证,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因此,******“在中国是一位深得人心的人物,他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也都享有巨大的名望”。
其次,******的智慧和才干令世人敬佩。******的光辉业绩来自他的杰出能力。尼克松称赞:“20世纪只有少数人比得上周总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去25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100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纽约时报》的社论把******称为“组织家、宣传家、行政家、谈判者、军事领袖、调解人”,说他“在使中国变成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过程中,差不多没有一种重大任务他没有担当过。他随着历史而移动,他也移动了历史。”有的文章评价******是“行政奇才”,看重他长期担任总理这个事实:“作为总理,他是中国的最高行政官和主管,管理一个8亿人口大国的庞大、复杂的政府机器和国有经济”,“要没有他那样惊人的智力和体质,他肩上的重任——不像西方多数政治家那样只担任一、两个任期,而是担负了几十年——会把任何人都压垮。”而“******在文职政府的管理方面显示了近乎天才的能力。实际上,他掌管了国内经济和政府为他的数以亿计的同胞们所操心的事情,在此同时他还指导对外政策。”的确,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多、相当大的,******不怕困难,具有解决困难的智慧、知识和能力,这是许多国人说他“是一位极其能干的组织者和最高级的‘解决困难的能手’”的原因。
再次,中西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的阅历、斗争实践的锻炼和严格的自我修养,在******身上形成了高尚完美的人格。他温文尔雅、风度端凝、衣冠整饬、彬彬有礼、通达人情、待人以诚,给人以才思敏捷、可亲可敬的形象。每一个见过******的外国人士,无不被他的风采和魅力所慑服、所倾倒。例如,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哈马舍尔德,风度翩翩,人称“世界第一绅士。”
然而,他在与******会见后说:“在周总理的面前,竟使我无法不感觉到自己是个野蛮人。”可见******该有怎样的魅力!美国首任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布鲁斯曾经说:“除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之外,也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那光辉的品格。访问过他的人对他的不可否认的魅力和渊博的知识,绝大多数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只同他进行短时间的交谈的人也是如此。”有的文章把******和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提出“丘吉尔、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等人,功业都不小,人格之感人却都远为不及。”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曾经23次会见******,他说:“最初我是怀着会见中国总理的心情会见他的,但后来我却是怀着周总理是我的人生之师的心情会见他的。”因为冈崎嘉平太在中学时就寻求像释迦、孔子那样的伟人以求聆听教诲,第一次会见******就被他“深邃的思想和坦诚之美所打动”,就认定自己所寻求的那个人就是******。1988年冈崎嘉平太已91岁高龄,仍然来中国出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且发言说:“我了解到周总理各种各样的卓越行动,时至今日,我已确信不移,从年轻时我就一直寻求的‘人’正是******先生。我终生的希望业已达到”,“周总理是我的人生之师”。这些事例都说明,******的业绩、思想、精神、人格,世人敬仰,感人至深。
作为普通人来说,要想达到总理那样的魅商与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只要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你的魅商就会不断增长,在与人交往中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2.才思敏捷,智慧超群
如果说品质高贵,人格完美是以人的内在魅力,如何在“为人”方面获得他人尊重与敬仰的话,那么才思敏捷则是在如何“处事”中体现高魅商,征服他人。在这方面,世界风云人物基辛格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号称世界第一大说客基辛格,不仅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穿梭于世界各国,与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记者、工商界人士广泛地进行接触,由于他具有极佳的口才,而且才思敏捷,能针对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未因环境、地点、时间、人物的改变而谈吐有失。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和越南曾进行秘密谈判。基辛格对这种谈判抱有希望但信心不足。越南代表义正词严地提出:美国从越南撤军是谈判成功的先决条件。基辛格深知这次谈判是极其艰难和复杂的,但仍不失信心地说:“我们有一条长长的隧道要穿过,但在遥远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丝亮光。”
越南外长听到这句话后,也颇为有趣地说:
“如果美从越撤军,谈判进程就会以光的速度穿过这条隧道。”
基辛格得体的话,使美越的谈判没有破裂。
1972年5月,美苏举行最高级会谈。27日凌晨一时,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美苏关于签署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的会谈情况。基辛格微笑着说:
“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大约是每年250枚。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成间谍抓起来的话,我们知道该怪谁啊?”这时,无孔不入的美国记者马上敏捷地接过话头,想探问美国的军事秘密: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美国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耸耸肩膀说:“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于是,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么,请你告诉我是多少呢?”
这位记者顿时傻了,只得“嘿嘿”一笑了之。
在这种场合中,国家的军事秘密是不能透露的,基辛格设置了一个圈套,使记者中计,于是从容地将军事秘密搁置一边。1972年5月3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访苏结束后,前往德黑兰作短暂停留。当天晚上,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帕莎的高超舞艺使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他还和帕莎交谈了一阵子。
第二天,在总统的座机上,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打趣地说:“你喜欢她吗?”如此唐突和不怀好意的戏弄,一般人准会窘态百出,而基辛格不加思索,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位记者会意错了,追问道:“这是真的吗?”基辛格更认真地说:“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我费了好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成在V级潜艇上发射……”那记者听到此时,才感到上了当。
基辛格正是充分运用才思敏捷的高魅商,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与尊重,使他得以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风云人物。
3.才而不傲,宽厚待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某人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但偏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结果落得有才干无人赏识,有能力却没有人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敬佩,在事业上也难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唐朝大将薛仁贵,就是因为不会宽容自己的同僚,造成将帅不和,最终打了败仗。
唐高宗咸亨兀年,吐蕃侵扰唐朝边界。唐高宗任命大将薛仁贵为元帅,率郭待封等将征讨吐蕃。
郭待封与薛仁贵曾有矛盾,这一次两人共事,不仅没有和好,反而更加闹别扭。薛仁贵作为主帅,没有容忍之心,经常给郭待封小鞋穿,郭就更加憎恨薛仁贵。
唐朝大军与吐蕃在乌海河口展开战斗,薛仁贵先是打了一次胜仗。但是,由于郭待封的后续辎重部队故意慢吞吞地行军,使薛仁贵的先遣部队得不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吐蕃的援军一方面与薛仁贵的先遣部队展开决战,一方面分兵截击郭待封的辎重部队。这一次,唐军大败。最后,薛仁贵不得已与吐蕃大将签订和约。
薛仁贵大败而回,激怒了唐高宗,他把薛仁贵削职为民,把郭待封先是关进死牢,后因众人说情,才放他出狱。
薛仁贵与郭待封恃才放旷,互不谅解、忍让,最终打了败仗,建功立业成为一句空口号。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既有过人的才能,又有容人的雅量,最终靠自身的实力折服了本来瞧不起他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在赵国,有一位老将名叫廉颇,他出身贵族,门第很高。加之他精通兵法,勇猛善战,智勇双全闻名于诸侯。在赵国,有一位出身低贱,但有智有谋,才能过人的人叫蔺相如,他曾出使秦国,只身入虎穴取回了赵国的国宝“和氏璧,他又在渑池秦、赵相会时,使赵王不辱于强秦。赵王而他蔺相如仅仅是靠那只烂舌头的功劳就官过于我,并且,他的出身卑贱,实在令我位于他之下而备觉羞耻。我如果见到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后,就不再与廉颇见面了。每天上早朝,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与廉颇争位之先后。
有一天,蔺相如因事外出,恰巧与廉颇相遇于大街上。看见廉颇的马车来了,蔺相如忙叫马夫趋车回避。
蔺相如的家臣见他如此,就忿忿不平了,于是纷纷劝谏相如:“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只因为我们崇敬您有高尚的品德。如今与廉颇同为朝廷之臣,地位高于廉颇,而廉颇屡次出言侮辱您,您不但不回敬他,相反躲他如鼠见了猫,为何这等畏惧他呢?我们尚且为这事感觉羞耻,何况作为相国的您?我们无能,就此告辞。”
蔺相如忙劝阻家臣道:“你们不知我回避廉颇的原因。”
家臣们说:“我们的确不知。请相国告之一二。”
蔺相如说:“你们认为,廉颇与秦国国君相比,哪一个厉害?”
众家臣异口同声说:“廉颇当然不如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