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一起去看看台风的老家。台风来自广阔无垠的洋面上。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南印度洋东部3个海区。全球平均每年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发源地又有3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
在台风的老家海洋上,太阳像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它不停地为海洋加热,使得海洋里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汽。大量又湿又热的水汽飘在空中,就像成千上万颗威力无比的定时炸弹。由于海洋上面某一个地方的空气受太阳照射时间长,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温度相对较低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填补被热空气留出的空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旋转的气团,它便是台风的雏形。这个幼小的“婴儿”在地球自转的力量带动下,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强,最终,小台风成年了,形成了威力巨大的台风。
台风形成后,一般都会从海洋上长驱直入,浩浩荡荡冲上陆地,带来巨大灾难。它在陆地上的寿命平均为46小时,最长的达100多个小时。气象专家指出,台风除了罪孽深重的一面,也有为人类造福的一面。比如,中国东南沿海夏季常常依靠台风带来的降水缓解旱情;台风释放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地球上的热量平衡等。
台风制造的灾难
综观全球,台风造成的巨大灾难数不胜数。据统计,世界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5000人以上的台风至少有20次,其中有7次以上死亡人数达到了10万人以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中国,不仅沿海地区饱受台风侵袭之苦,而且内陆很多省份也会遭遇台风灾难。1989年至1994年的5年间,中国因台风侵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70多万公顷,房屋倒塌38万多间,死亡人数近700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2008年4月18日22时,台风“浣熊”在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全省普降大暴雨,截至4月19日11时,台风共造成海南省131.3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6.42千公顷,损坏房屋550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37亿元。2013年9月中旬,被西方媒体形容为“怪兽风暴”的最强台风“天兔”肆虐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等地,截至9月26日,“天兔”便造成广东近千万人受灾、30人死亡、250多万亩农田受灾。
不过,与最惨烈的台风灾害相比,这些台风造成的灾害还不值一提。在全球风暴灾害史上,有几次灾害的死亡人数可谓触目惊心:1737年,“加尔各答”飓风袭击印度,造成约30万人死亡;1970年11月12日,飓风以高达每小时240千米的时速席卷孟加拉国,造成30多万人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飓风灾难;1991年4月29日,孟加拉国遭受强台风袭击后,受灾居民达1000万人;2005年8月下旬,罕见飓风“卡特里娜”重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等市,造成上千人死亡,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自然灾难。
台风的秘密
台风身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下面,咱们就一一去破解这些秘密。
台风眼的秘密
台风到来时,狂风猛吹,暴雨倾盆,但在它的中心位置,天气却出奇晴好,既无狂风亦无暴雨,天上仅有少许薄云,白天能看到太阳金灿灿地挂在空中,夜晚则能看见满天星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台风的中心位置也叫做台风眼。如果我们对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进行解剖,你就会发现,台风是由三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范围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直径约为400~600千米,外圈的风力可达6级以上,越向中心靠近,风速越大;第二部分是中圈,又称为涡旋区,范畴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直径约200千米,这部分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也最大;第三部分是内圈,又称为台风眼区,直径一般为15~40千米,这个区域多呈圆形,像一只圆溜溜的眼睛,这里风速很小,有时甚至会出现静风现象。
台风眼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你留心观察抽水马桶排水的现象,就会明白其中的原理了:当你按下抽水马桶上的按钮时,马桶内的水便会旋转形成一个旋涡,旋涡中心往往是空的。台风眼的原理与此相近。我们都知道,台风是一团高速旋转的空气,台风内的风按反时针方向吹动时,便会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旋转时所造成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因此强风便不能再向中心聚合,从而形成了台风中心数十千米范围内无风的现象。
在台风眼内,由于空气下沉增温,因此这里的天气出奇晴好。前面我们提到的台风“艾伦”将一艘500多吨重的货船推到了浪尖,然后将货船打翻,但船上的人员落水,最后却奇迹地全部获救。拯救他们的,不是万能的上帝,也不是喜欢救人的海豚,而是台风眼——就在这些船员在海中筋疲力尽、奄奄一息时,狂风暴雨突然停止了,天空晴朗,微风习习,更幸运的是,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岛。原来,他们在最后关头幸运地被卷到了台风眼中,从而逃过了生死大劫。
专家指出,台风眼内的天气虽然晴好,但由于台风移动很快,因此台风眼也在移动。很多时候,当台风眼通过某地时,那里的人们常常误认为台风已过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二三十分钟之后,狂风暴雨又将再度出现。专家还指出,台风眼内虽是好天气,但由于台风中心的气压和四周比起来降得特别低,因此海上的浪潮非常汹涌,所以,即使身处台风眼内,也要格外小心巨浪。
台风的风力有多大
风力是衡量台风的最主要标准,一个台风从诞生到长成“大人”,其风力是依次递增的。台风刚刚在海面上降生时,底层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速为10.8~17.1米/秒,换算成风力为6~7级,这时它的名字叫热带低压。在大海的哺育下,热带低压迅速成长,当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17.2~24.4米/秒(即风力8~9级)时,它就进入了“童年期”,这时它的名字叫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继续成长,进入“少年时代”后,名字便变成了强热带风暴,这时它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了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
强热带风暴很快便进入了精力充沛、脾气暴躁的“青年期”,这时它的名字变成了台风。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了可怕的32.7~41.4米/秒(即12~13级)。如果能量充沛,继续发展下去,便会成为强台风,此时它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可达41.5~50.9米/秒(即14~15级)。强台风若进一步加强,便是恐怖的超强台风了,它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米/秒(即16级或以上)。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一旦出现,就会在海面上掀起可怕巨浪,它们登陆后,往往给人类带来重大灾害损失。
台风名字的秘密
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像咱们前面提到的“艾伦”、“天兔”、“蝴蝶”等,你知道台风名字是怎么取的吗?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在国际统一命名规则出台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当地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个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因此常常造成混乱。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人,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气象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名字,统统安到了台风头上。这一发泄内心不满的做法,让他成了给台风取名的创始人。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只用女人名,后来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于是从1979年开始,交替用男人名和女人名为台风命名。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按照这一决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由14个成员提出的这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分别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有趣的是,当某些台风因造成巨大损害或命名国提出更换时,这些台风名就会被弃用而被打入黑名单中。如2009年8号台风“莫拉克”使中国台湾、福建、浙江、江西等省遭受重大损失,这个台风就遭到了除名,至今人们仍没有给它取正式名字。
海啸发动机
介绍完了台风,现在该轮到地震海啸上场了。
长期以来,地震海啸都是人类最害怕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震作为海啸的主要发动机,可以说它作恶多端,罪行累累。
地震海啸的破坏力
在认识地震海啸之前,咱们先弄清它和风暴潮有何区别。
你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放一盆清水在地上,然后在水盆里放上一只小纸船,先用一个小风扇对着水盆吹,这时你会看到盆里溅起小水花,小纸船随着水花轻轻颤动;把小风扇拿走,用双手摇晃盆沿,你会看到整个盆中的水都动荡起来,小纸船晃动十分剧烈。
小风扇吹起水花,与台风掀起巨浪的原理相同;而当你用手摇晃水盆时,便相当于海底发生了大地震,这个力量使得整个盆中的水都晃动起来——从这个实验你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震引发的海啸,其能量远比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大得多。事实上,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只能在海洋表面上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它不能撼动海洋深处的水,而地震引发的海啸却能深入海洋底部,它就像一柄巨大的汤勺,把整个海洋都搅动了,因而地震海啸的破坏力更加巨大,远非台风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