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十字坡
4366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走过十字坡,你就是行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字坡,每个人都必须在那儿进行选择。

儿时,在厦门影剧院竣工庆功演出上,看了一场木偶戏,是我此生看过的最精彩的木偶戏。戏的最后,黑衣武松在鸳鸯楼粉墙上,蘸着血题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后在梆子声中远去。

直到后来,在我长大到可以看小说的时候,从《水浒传》中获得了后面的故事:满身鲜血的武二郎,直奔十字坡,在那儿脱去染血的囚服,脱去所有快意恩仇,脱去人世间的桎梏和责任,从此穿上了那件僧衣,并得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纯粹的绰号“行者”。

再后来,那面迎风招展的杏黄旗上,绣着“替天行道”,从“杀人者”到“行者”,直到“行道”。行即是行道的过程,道即是天地间的正道规律,而行者就属于参透、遵循、把握并且执行这一规律的人。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被佛囚禁在五指山下,直到那位叫玄奘的修行者,来解开禁锢,一起西行,当他从五指山出来的时候,也开始被称为行者。孙悟空和武松都曾对人世与现存秩序进行过抗争,他们都有人生的转折,而每个亲历者并不一定知道转折在哪儿?

其实,转折就像一条河流。我的思想,也像一条河流,有时候流入地底,有时候又突然出现,当这河流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汇成了汪洋。河流就像人的热血,只要不干涸,就将永远奔流。

“十”字,其实就是甲骨文“行”的形状,世界万物的道无非就这一横一竖,人生就是要么站着,要么躺着,人的一生永远在前行之中,直到倒下。

“十”字中的一横代表了一行,一竖也代表了一行,无论如何书写,都是以直线的形式来表现,横代表了宽度,竖代表了广度,而“十”字就代表了宽广和无限。

在那年,武松离开十字坡之后,再也没有脱下那身僧服。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字坡,每个人都必须在那个十字路口进行选择,有的人用剑,有的人用笔,有的人用生命,去进行一次次选择,诗人选择了用诗,行者选择了用行。

诗是一次行走的过程,更是一场修行的过程。每个人的出场秀也许不一样:孙悟空是天崩地裂石破天惊;武松是三碗过岗景阳杀虎。每个人行走的过程也许不一样:孙悟空是大闹天宫纵横五界;武松是血洗冤仇快意江湖。每个人的结果也许不一样:曾经桀骜不驯自封“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最后接受佛祖册封“斗战胜佛”;而天伤星武松,却始终带着伤行走,用人世间的大难进行自我修行,不借助神灵,不借助任何偶像,因为他本身即为偶像。

就像《文字》里表达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历史,在一切度量衡的统一中,文字及其代表的思想,永远不应该被统一。

当武行者在粉壁上题下八个血字的时候,那文字就记录了所有的承担和勇决。

对于我来说,饮马川美丽的山色和烟景,就是世外桃源。

对于我来说,行也不仅仅是文字。

刘翰闻

2012年10月16日于鹭岛灼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