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4351500000010

第10章 "留一手"有时比"露一招"更厉害(1)

要让人顺从,就要给好处

给人好处不可一步到位,他的愿望完全满足了,做事就会懈怠,而吝惜于给人奖赏,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所以给人好处最好是给人一步步的吸引。

官字是管字的一半,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官赐予下属,可以说,用高官厚爵来驾驭臣下,是掌权者手中的法宝。但如何把握封官的时机,选择封官的对象,安排官职的大小、手段等却应该谨慎从事,不可一步到位。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车夫为使拉车的驴子跑得快些,便将一把青草拴在车子前面,恰巧离驴的嘴巴有半尺远。驴子为了得到那把绿茵茵的青草,便拼命地向前跑,可无论怎么努力,那把青草离驴子还是那么个距离。正所谓,"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却很远"。其结果草依旧是那把草,驴子却不是那头精神饱满的驴子了。当然,这个寓言说得有点过分。

车夫完全可以在拉完货后,毫不犹豫地将那把已经有些发黄的青草丢到驴子脚下,任其去品尝胜利所带来的喜悦。因为那青草遍地都是,并非贵如金玉。

南宋初年,面对着金朝人的大举入侵,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张浚等人,只会一味地避敌逃跑,而不敢奋起反击,这一方面因为他们天生患有软骨病,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以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他们便安于现状,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们心目中根本不占什么地位。

当时岳飞入伍不久,虽然已崭露头角,毕竟还没有太大的名望和地位。只有他在和金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当时有个叫郡缉的人,上书朝廷,推荐岳飞,那封推荐书写得很有意思:"如今这些大将,都是富贵荣华到了头,不肯再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强兵威胁控制朝廷,很是专横跋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再重用呢?

"驾驭这些人,就好像饲养猎鹰一样,饿着它,它便为你博取猎物,喂饱了,它就飞掉了。如今的这些大将,都是还未出猎都早已被鲜汤美肉喂得饱饱的,因此,派他们去迎敌,他们都掉头不顾。

"岳飞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拥有数万兵众,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对他也未有什么特别的恩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这正像饥饿的雄鹰准备振翅高飞的时候。如果让他去立某一功,然后赏他某一级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给他某一等荣誉,就好像猎鹰那样,抓住一只兔子,便喂它一只老鼠,抓住一只狐狸,就喂它一只家禽。以这种手段去驾驭他,使他不会满足,总有贪功求战之意,这样他必然会为国家一再立功。"

这位郡缉将岳飞看成一个贪功求利的人,实在是对我们伟大民族英雄的曲解、贬低。

但是,他在推荐书中显然涉及了两种封官的手段:

一是分割封官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换一样,"得一兔则饲以一鼠,得一狐则饲以一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过程拉得特别长,使臣下的官欲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动力。火箭式的封官办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封官不只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官做到了头,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而且还可能滋生野心。从历史上看,那些官职到了头的人,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人,最后变成了篡权者。

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只有明白这一点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真正把握封官晋爵的玄机。

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唯有给人好处,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从不给人好处,那么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给人好处还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我认为,给得不恰当,不但对方不会感激你,有时还会怨你呢!你白白损失"好处",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冤的了。

所以,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轻给、不滥给、不吝给!所谓"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

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不但他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恨得厉害呢!不过,"不轻给"也要拿准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给,或摆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给,那么你有可能招怨;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的"好处"其实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那么多,要给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或是还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等。

决定给他好处了,你也要让他知道,你是如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这件事,这样子,对方受了你的好处,心里多少也会有压力,对你的感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也不会动不动就来向你开口,这样你给人好处才给得有价值有意义!"不滥给"就是"不乱给",该给谁、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给"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同的结果。

"不吝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

如果你给得少,给得不干脆,那么这"好处"的效果会减很多,甚至还会引来相反效果,得不到别人的感谢也就罢了,有时还会招怨!谨防背后的一把无形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无故厚待你,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清楚其中来龙去脉。否则,死于明刀明枪中不冤,别被人暗害了还懵懵懂懂。

人们用来形容江湖的险恶有这样一句话:当面喊哥哥,背后下刀子。虽然在人际交往的明争暗斗中,并没有下刀子那么直接,但与之类似的手段还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的。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回驻西安。9月26日忽接一封署名"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的信,投书的封面上称岳钟琪为"天吏元帅"。一看信封岳钟琪就知此乃反清"大逆"谋反的信件,所谓无主游民,就是明言我辈非臣属当局,不承认清王朝的统治。他密拆书信观看,更是令其大惊失色。

来信的主要内容是,以"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论",否认清王朝统治的合理性;以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酗酒、****、怀疑诛忠、好谀任佞等罪状,否认其称帝的合法性;以雍正即位以来,"寒暑易序,五谷少成","山崩川竭、地暗天昏",论天象有兆、反清时机已成熟;以岳钟琪"系宋武穆王岳飞后裔,今握重兵据要地,当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策动岳钟琪举事谋反。

岳钟琪暴怒万分,亲自提审投书人张倬。张倬宁愿舍生取义,他牢记老师之所嘱:"只去献议,不必先告以姓名里居",坚决不说出其师及自己姓名住址。岳钟琪在重刑审讯也无所获之时,密奏雍正。雍正指示,此事利害所关,当缓缓设法诱之,不必当日迫问即加刑讯,他既有胆做此事,必是不畏死之徒,解送京师也不过如此。接旨后,岳钟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突然一改前非,夸奖张倬是一条好汉,以宾客礼遇之,并告之也有反意,只不过处境危险,不得已对他用刑以验真伪。岳钟琪甚至垂泪表示要与张倬盟誓举义。此招果然奏效,张倬信以为真,与岳钟琪焚香跪天,并将其师真实姓名居地一一说出,从而被雍正一网打尽。

李宗吾对这种表面慈善、背后捅刀的做法评论说:"他们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别人亡身灭家,卖儿贴妇,都不会顾忌;他们的成功诀窍在于,凶字上面定要蒙一层仁义道德。"对于我们来说,这种违德违法的做法实在过于阴险毒辣,所以应当不去做。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防备别人的这种手段,遇事不能太老实,要适时转换做人的态度,不能像张倬那样,傻乎乎地被当成了刀俎上的鱼肉。

对小人要懂得怀柔之术

有些人是天生刺头,一天到晚无休止地找麻烦,添乱子,成了对立面之后,更令人防不胜防,而怀柔术就是用小小的荣耀收买限制他,使其安静下来。

一只狗每遇到一个人,总是静静地跑到他的后脚跟,乘人不备时咬他们。

它的主人在它的颈上挂了一个美丽的铃铛,这样无论它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人们注意,狗对这个铃引以为豪,满街走得叮当响。

一只老猎狗对它说:"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请相信我,你戴着那个铃,并不是什么功劳的奖章,正好相反,这是一个不光荣的记号,是向所有的人宣布,叫他们避开你这粗野的狗。"

有些人是天生刺头,一天到晚无休止地抗议、找麻烦,如果给他一个头衔,他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从此他就会安静些,再扰人时也会受些限制。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寓言故事,其实类似问题有史为证: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用将有方而为世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其实曹彬对付小人也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听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这一请求弄得部下们莫名其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

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

曹彬事后曾对心腹言明个中道理: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要很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自己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这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有可能是这样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这样一说,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宁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君子即使报仇也会采取光明正大的方式;小人就不同了,阴招损招齐使,招招毒辣,令人防不胜防。对付小人一味躲避不是上策,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与胆略,将小人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助己成事,更是胜人一筹的聪明之举。

两手原则:软硬兼施,再拉一把

对待有些人,如果一开始就软,他必然认为你好欺负,而对你更加强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来台,来个"死猪不怕热水烫",你也没办法。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红脸白脸都唱得。

对于向你挑战的人,先硬还是先软,则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概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

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喷头"。原本便极富自尊之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曾宪梓一番义正词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而百口莫辩。但,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泻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

"叔父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适度赞美,可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为交往沟通提供前提。曾宪梓的叔父只身一人于异国他乡艰辛奋斗而拥有今天的财富和名望,足以证明其不凡之处。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所表现的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场中的出色作为绝非等闲之辈,而是名副其实。

"棒子和胡萝卜"原理便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这一招数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经典例子。

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著称。开国初,组织制订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对李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特许李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变,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手法。

一是打。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歉意。二来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来个顺水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