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4339700000013

第13章 隋、唐、五代时期(3)

清新淡雅是孟浩然诗的特点,心高气傲是孟浩然的性格特征。他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写过一首《田园作》:

曲乡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他认为“我所居的地方没有能谈得来的知心朋友,更没有任何够得着朝廷的关系,何时能像当年的扬雄一样,为朝廷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这首诗中能看出,孟浩然不仅孤而且傲。

恃才自傲的人往往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长安受挫以至他:“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岂值江燕贺,羞逐府僚趋”。没能考进士,他不好意思回乡,做幕僚他又以为羞。今后的出路在哪儿呢?于是他“拂衣去何处,高枕南山南。”

离开长安后,孟浩然漫游吴越,写了许多山水诗,这时他的好友张九龄任荆州刺史,便请他去做了官,也等于是张九龄的幕僚,但不久后孟浩然又辞官回乡了。

他的一生中,奔走于京洛、漫游于吴越湘汉之间共约8年,虽然先后在张说、张九龄幕府当幕僚,其实他是心有不甘的。心高气傲使他最终选择了隐居,也最终使他的诗作没有突破个人的小天地,没有像陶渊明的诗那样贴近生活、贴近劳动,更缺乏追求理想的热情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南游襄阳。孟浩然时有痈疽之疾,即将痊愈。但老朋友来了,好客的孟浩然难免要尽地主之谊,他便设宴款待远到的贵客。汉江中有一种名叫查头鳊的鱼,味极肥美,历来是襄阳人宴席上一道美味,这次当然也少不了,但患痈疽之疾的人绝不能食此鱼。孟浩然见了王昌龄心下激动,一时间觥筹交错,宾客相谈甚欢,孟浩然见到查头鳊就举箸品尝,不料“食鲜疾动”客人还没走,孟浩然已经病倒,不久就辞世了。

李自作《清平调》词讽谏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字太真,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之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有一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咸阳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度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

杨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来的大诗人杜牧有诗《过华清官绝句》形容说: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天宝初年的春天,御花园里姹紫嫣红一片,其中,有几株玄宗皇帝亲派人移植的牡丹花(当时叫芍药花)正娇艳地开着。这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双双前来赏花游春,玄宗一边看着秀色可餐的牡丹花,扭头再看看贵妃笑靥如花的脸蛋,如是来回比着看,真是美死了。当皇帝的感觉真好!

耳中响着乐工的演奏的缥缈的乐曲,心血来潮要有新词配乐才应景,这歌词太老了。便让乐师李龟年快去把李白找来,让他填几首新鲜曲子为朕与贵妃助兴!

李龟年领命去请李太白,一打听李白不在翰林院!正急得转磨磨,有人告知说:“一大早李学士就去长安街上酒肆里灌酒去了,至今未归”。

李龟年直皱眉头:“李学士啊,李学士,这么大一个长安城你到底在哪个酒店里,皇帝和贵妃还等你写词,让我作曲儿呢!”

于是赶紧叫上几百号人分散到长安所有酒店去找。两个时辰了还没找到,李龟年正冒火,忽听到上头有人大声吟歌(唱诗):“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李龟年抬头一看在道边有所小酒楼,靠窗斜倚着高声唱歌的人正是李白,赶紧进到里面,闯上二楼一看:

李白手擎酒杯,身体斜倾,嘴里不清不楚还大声唱:“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一歪身“咕咚”摔在地板上。

李龟年赶紧过去和众人七手八脚搀扶起李白,又抬又扶地走着,嘴里喊着:“奉旨宣李学士到沉香亭见驾”。

李白也不接旨,只是斜着眼满脸笑容地唱一句:“我醉欲眠君且去”!说完就打起呼噜睡着了。李龟年哭笑不得,只好先命众人把李白抬下楼,一路小跑地来到了沉香亭见驾。

大诗人杜甫听知此事后赋诗道: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玄宗皇帝见李白神志不清,也不着急让他赋诗,反命人拿条毛毯铺在沉香亭畔。轻声说:“叫李学士休息片刻,醒醒酒”。此时的李学士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下来。李白躺好后一会儿又打起呼噜来,嘴角还“滴答”着哈喇子。

杨贵妃见李白这般模样,不禁抿嘴偷笑。

李龟年怕李白睡长了,倒真的扫了皇帝和贵妃的兴。就赶忙端来一碗冷水洒在李白的脸上,李白顿时清醒了,睁眼看见玄宗皇上在面前,赶紧挣扎下拜。口称:“微臣罪该万死”。

玄宗笑称无罪,又命御厨用越国所贡鲜鱼干做醒酒汤,玄宗亲自调温让李白喝下。

李白“咕咚咕咚”一气喝完醒酒汤,一摇三晃地稳了稳神。李龟年便把皇上招他填新词的意思说了一遍。

李白听明白后却说:“臣听说葡萄美酒能激发灵感,现斗胆请皇上赐御酒一杯,这样才能写出好词儿来”。

玄宗听了不由诧异,这李白刚醒了酒,现在又要喝酒,但他听说李白越喝越能做诗,便说:“那就赐学士御酒一杯!”

李白双手接过御酒,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拿起笔,飞笔疾书。立刻赋了三首“清平调词”,其诗文为: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这三首诗中,李白把木芍药(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格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神女断肠,哪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哪里比得上眼前花容玉貌的杨贵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贵妃、唐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美人当指杨贵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三首诗很满意,杨贵妃也十分赞赏,从此尤其厚待李白。

但唐玄宗身边的宠臣高力士因觉得为李白脱靴是很丢脸的事情,为此一直记恨在心里,便寻找机会说李白的坏话。

有一天,杨贵妃正在吟诵“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想到李白把自己比作汉朝美女赵飞燕,不由得意非常。

高力士见状,觉得这是个诽谤白的机会,便在旁说道:“我还以为娘娘深恨李白,谁知娘娘还如此喜爱他的诗。”

杨贵妃很惊异地问:“难道李白说了什么令我不堪的话吗?”

高力士说:“李白以飞燕来比娘娘,是有所指啊。”杨贵妃猛想起赵飞燕后来恃宠被杀,李白把自己比作赵飞燕,岂不是指自己会落得与赵飞燕一般,盛极而衰,死于非命的下场吗?因而十分恼恨李白,便开始阻止唐玄宗对李白的提升。

而李白之所以赋此诗,其实也应该是有意在警告杨贵妃,不能只顾享乐,而最终落得赵飞燕一样的下场,但结果还是被李白言中了,安史之乱暴发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

李白性格放荡不羁,虽有诗才为唐玄宗所喜,但个性却不为人所爱,故唐玄宗也渐渐地疏远了李白。

唐玄宗还常和杨贵妃在皎月之下互相扑捉戏耍。杨贵妃年轻,每次捉唐玄宗都很容易,但唐玄宗却总是逮不着杨贵妃,引得满宫的人都拍手大笑。杨贵妃故意在衣服上挂了许多香囊,用香囊挑惹唐玄宗扑捉,唐玄宗屡捉屡失,逮不着人,只抓得满把香囊,游戏结束后笑道:“我确实比不上贵妃。”当时把这种游戏叫做“捉迷藏”。

除了“文戏”,还玩“武斗”,酒至半酣的时候,唐玄宗让杨贵妃统领宫女一百多人,自己率领小太监一百多人,在庭院中排列成两阵,手擎旗帜攻击互斗,打了败仗的一方,每人罚喝一大碗酒,唐玄宗称这种战阵叫“风流阵”。

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很快乐的,可就当唐玄宗沉醉于“助情花香”的时候,安禄山举兵叛乱,铁骑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禁卫军哗变,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

相传,杨贵妃在佛堂前梨树下被缢杀时,脱落了一只袜子,高力士拣起来藏在了怀中。后来唐玄宗梦见杨贵妃诉说此事,便问高力士:“贵妃遇难时丢下一只袜子,你收起来了吗?”

高力士把袜子交给了玄宗,玄宗写了《妃子所遗罗袜铭》:

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

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

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

又如脱履露纤圆,恰似同衾见时节。

方知清梦事非虚,暗引相思几时歇?由此诗亦可见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多么的痴迷!

李白墙上题诗得姻缘

李白一生浪迹天涯,漂泊不定,似乎始终都在不停地四处漫游。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讲到李白在开封有个牵系着他后半生的家。

故事发生在大唐天宝三年(744),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相聚开封,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有一天,他们正在吹台开怀畅饮,忽听窗外传来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间,李白即兴赋诗,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园吟》,其诗全文如下: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令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姓宗,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

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终于保住了墙上的诗句。

不久后,李白听说此事,为之深受感动,便托杜甫和高适作媒,娶了这位宗氏才女为妻。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

这个“千金买壁”的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却确有此人。据郭沫若考证,李白“在梁园也有家,往来于此,累十年之久。”宗氏的祖父名叫宗楚客,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后因依附韦后,被唐玄宗所杀。

李白和宗氏结婚后仍四处漫游,也常盛唐时的诗人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他早年多写闺情诗,不免流于浮艳,后来他阅历广了,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又去过边塞地带,诗风终变为雄浑奔放。

有一次,崔颢到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登临观景。

这里有一个一直被人们流传的传说:

古代仙人王子乔曾乘黄鹤经过这里;三国时期的费文讳,又在此楼乘黄鹤登仙而去,这当然都是含有迷信思想的虚构故事,但崔颢觉得鹤去楼空,故地已成陈迹,只留下悠悠白云,千年不变,真是世事茫茫!他无限感慨,便在楼壁上题起诗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四句纵笔写来,气势奔腾直下,宏大而高远。崔颢写完上半首,换了一口气,又把刚才凭栏远眺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引起的乡愁,继续写下去: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完这八句诗,崔颢读了一遍,觉得文势从头到尾贯注到底,先放后收,很有情节韵律,这才署上姓名籍贯而去。

公元760年春天,大诗人李白也到黄鹤楼来游览。他登楼远望,见汉水平原一马平川,汉阳城外的树木历历分明,而汉阳城西南浮在长江中的鹦鹉洲(已沉没)上,芳草萋萋,生机勃勃,真是画图般的美丽。李白诗情泉涌,拿过笔就要当场赋诗。忽然他抬头看到楼壁上崔颢已经题写的诗句,反复读了几遍,不禁连赞:“好诗!好诗!”他觉得自己心中酝酿的篇章,未必能胜过此诗,便决定不再题写,只在崔颢诗后写了这样两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七律确是佳作,同时由于李白如此激赏,此诗从此成为题咏黄鹤楼的绝唱了。

但是,李白并不只是品评和激赏,他记住此诗,并学习其长处。几天后,他登江夏鹦鹉洲游览时曾写《鹦鹉洲》诗: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里诗人借描写鹦鹉洲的艳丽春景,反衬自己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孤寂心情。后来李白到金陵(今江苏南京)游凤凰山,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全诗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诗开头两句也是写传说,并连用三个凤字。相传,南朝宋永嘉年间有三只羽毛五色、状如孔雀的鸟栖集于此山,叫声和谐,众鸟来附,于是筑台,山和台都以凤凰命名。这两句是说凤去台空,只有长江水仍不断流着。三四句是说,三国时期的吴国以及东晋都曾建都金陵,现在,昔日繁华的宫殿早已荒芜,埋在僻静的小路之中,东晋的衣冠名人也都进了坟墓。

五六句是远望所见,“三山”是山名,指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座并列的山峰,它们南北相连,远远看去隐隐约约,似乎有一半落在青天之外;“白鹭洲” 则在金陵西边的长江中(今南京水西门外),把江水分割成两道。这两句壮丽工整,历来广为传颂。结尾两句用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包围皇帝,而诗人报国无门,忧国伤时,心情愁闷而沉痛。这样的主题就比崔颢的“乡愁”更加具有积极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