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47

第47章 育儿篇(21)

为了安排好宝宝的午睡,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每日按时起床,按时吃饭,午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宝宝因兴奋过度而不易入睡。同时,午睡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以2~3小时为宜。

利用冷水冲淋法锻炼宝宝体质

相对冷水浴来说,冷水冲淋锻炼强度较弱,但同样可以使人体的大部分皮肤,受到冷水刺激和水流机械压力的按摩作用。对于这个年龄的健康宝宝,可以利用冷水冲淋的方法锻炼他的体质。

在进行冷水冲淋锻炼时,必须掌握冲淋的水温,水温太高起不到锻炼作用,水温太低宝宝难以忍受。一般控制在27℃~29℃,但要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和耐受力具体决定,随着耐受力的增加还可适当降低水温。

为了掌握适宜的水流使起按摩作用,无论是利用室内的淋浴设备,还是用普通的喷壶,喷头都不应高过于宝宝头部40厘米,而且不能用冲击力很大的水流冲淋宝宝头部。

每次冲淋时间也应控制在30秒之内为宜。冷水冲淋锻炼一般安排在早饭前或午睡以后比较好。冲淋顺序可先冲淋背部,后冲淋两肋、胸部和腹部。冲淋完毕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干宝宝全身。

宝宝可以自己刷牙

2~3岁的宝宝在学会漱口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培养刷牙的兴趣。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仅达不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还可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和牙颈部楔状缺损等病变。

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手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可以教宝宝先将牙刷在牙面上做前后小移动,逐步加快成为小震颤,再过渡为在牙面上画小圈,从简单到复杂,一个牙一个牙地刷。按照顺序,不要跳跃,不要遗漏。刷牙时不要使用拉锯式横刷法,以免损伤牙齿、牙龈,而且刷牙的效果也不佳,长期下去还会造成牙齿近龈部位的楔形缺损并对冷热酸甜刺激过敏。

宝宝掌握了刷牙的基本要领之后,最好教他“三三三”刷牙法,即饭后3分钟、每次刷3分钟、每天刷3次。因为口腔内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产酸来腐蚀牙齿的整个过程是在饭后3分钟开始的;要刷清每个牙面,大致需要3分钟的时间。所以仅早晨刷1次牙是不够的,有条件的最好每次餐后都刷牙。

为了提高宝宝的刷牙水平,妈妈和爸爸应该每天督促宝宝,使宝宝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东西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此外,妈妈和爸爸还应注意宝宝的营养和膳食平衡基础,给宝宝吃些粗糙、含纤维多的食物,以增加咀嚼运动和唾液分泌,提高牙面的自洁能力。

宝宝牙刷的要求

刷牙不仅可以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促进牙周组织健康,同时又锻炼了宝宝手部的灵活性。宝宝使用的牙刷应根据宝宝的年龄、用途及口腔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牙刷柄

要直、粗细适中,便于宝宝满把握持,牙刷头和柄之间的颈部,应稍细略带弹性。

牙刷长度

牙刷的全长以12~13厘米为宜,牙刷头长度约为1.6~1.8厘米,宽度不超过0.8厘米,高度不超过0.9厘米。

牙刷毛如果太软,不能起到清洁作用,太硬又容易伤及牙龈和牙齿。因此牙刷毛要硬软适中、毛面平齐、富有韧性。

清洁牙刷

使用牙刷时,不要用热水烫或挤压牙刷,以防止刷毛起球、倾倒弯曲。刷完牙后应清洗掉牙刷上残留的牙膏及异物,甩掉刷毛上的水分,并放到通风干燥处,将毛束向上。通常每个月应更换一把牙刷或刷毛变形后及时更换。

宝宝牙膏的要求

牙膏是刷牙的辅助卫生用品,主要是由摩擦剂、洁净剂、润湿剂、胶粘剂、防腐剂、芳香剂和水组成的。牙膏不是清洁口腔的决定因素,只是能够起到洁白、美观牙齿、爽口除口臭等作用。所以,从宝宝自身的特殊性出发,在宝宝还没有掌握漱口动作以前,暂不要使用牙膏。

待宝宝已经熟练掌握刷牙技巧之后,可以按照以下要求选择适合宝宝使用的牙膏:选择含粗细适中摩擦剂的牙膏,产生的泡沫不要太多;选择宝宝喜爱的芳香型、刺激性小的牙膏;合理使用含氟和药物牙膏;不要长期固定使用一种牙膏;不要使用过期、失效的牙膏。

宝宝枕头的要求

睡眠占去婴儿大半的时间,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到底要不要给宝宝睡枕头,或是给他睡经过特殊设计(中间有点凹陷)的枕头?

睡眠是全身放松的时期。通常成人会使用枕头支撑头部的重量,但婴幼儿却不尽然。

成人睡觉时习惯上都会在头部垫上枕头,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避免硬的头骨与硬的床垫直接触碰,使用硬度适中的枕头比较舒适;另一个是平躺式侧睡时,适当高度的枕头可以填补头与背部间的空隙,使头在枕头上能得到完全的支撑。头胸部垫高的姿态,使肺部在上位,因重力关系没有来自腹部的压迫力,肺部扩张较容易,所以呼吸会较舒适。

然而婴幼儿的头部较往后突,当仰卧平躺时,由于后脑勺突出及两肩平坦,将使得前颈部的脖子处弯曲打折,而呼吸道的咽喉及气管正好位于前颈部,过度的弯曲如橡皮水管一样,会使此处的呼吸道内径变得狭窄,增加呼吸时的气流阻力,使得呼吸较费力。

婴幼儿,尤其是三四个月以内的宝宝,因头部大且重,颈部肌肉又弱,所以颈部肌肉无力控制头部位置。这可由以下动作获得证实:当把宝宝上半身扶成正直时,其头部会左右晃动不定或向下垂。

由于宝宝颈部过度弯曲或姿态不佳而产生呼吸不顺,但又无力挣扎,时间稍久呼吸力量耗尽后就会因无力呼吸而导致窒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时,全身原本就较无力,更不可能自己调适头颈的位置,进而发生危险。许多不明原因的婴儿猝死症可能与此有关,宜多加注意。

为避免颈部更加向前弯曲而压迫到前面的呼吸道,切不可再把枕头垫在宝宝的后脑勺下。正确方法应是将毛巾卷成约5厘米高的圆筒状,横垫于宝宝下颈上肩部。如此可使头部自然下垂而触及床面,此时颈部及下巴自然能完全伸张,而内部的呼吸道亦可不受压。

我们可将视线放低,与宝宝脸部在同一高度,由侧面观看此时宝宝的脸部,可以发现其鼻尖及下巴均在最高点(而不是额头在最高点),这就是最理想的仰躺头部姿态。这种姿态有一特别名称,叫做“闻嗅姿位”,意思就是好像用鼻子在寻嗅某种东西的气味一样。鼻尖部位在身体的最前突位,可使上呼吸道,包括鼻、口及咽喉处的呼吸道处在最顺畅的状态。

但千万勿矫枉过正,因过度伸张或抬高颈部呈反弓状,反而会使此处的呼吸道变扁了。好比是软橡皮管一样,无论是正弯或反弯都会使管腔变窄,只有笔直时最恰当。

目前市面上有出售专门供宝宝使用的枕头,其中间有根据头形而设计的凹陷。这种形式的小枕头是考虑到幼儿头后部比较突出的特点,用意良好,但其垫于颈部的厚度不够高,父母最好垫在宝宝的下颈上肩处,用卷成筒状的毛巾稍垫高一些才合适。

也可使用大枕头,但应将宝宝整个上半身都靠放在大枕头上,使其头、颈及胸部自然伸张。但是,宝宝躺睡不稳时很容易滑下来,往往又变成只有头部靠在枕头上,前颈部又打折了。因此,父母应随时多加留意。

2~3岁幼儿体能训练

进一步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穿衣服和脱衣服,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同时这也是宝宝乐于尝试的事情。解开(扣上)纽扣或是拉开(拉上)拉链,需要幅度很小而又准确的手指运动,宝宝可以通过脱衣服或穿衣服学会这种技能。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手指活动的精确程度和灵活性,也可使宝宝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增强其独自完成一些小任务的信心,这种自信对宝宝长大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投掷运动可锻炼宝宝的臂力 和手眼协调力

宝宝到3岁时,可以运用投掷运动锻炼上臂的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具体训练时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滚球

在前面1~2米远处放两把椅子,椅子之间间隔为40厘米。然后让宝宝在地板上滚球,让排球从椅子中间滚过去。

抛球

在离宝宝1~1.5米处放一个高40~50厘米的小筐,让宝宝往里面抛球。也可以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或放一个脸盆,让宝宝站在1米远的地方把沙袋扔到圆圈或脸盆里。训练时要引导宝宝两只手轮流着抛。

投球

在离宝宝1~2米处,挂一个与宝宝眼睛一边高的球网,让宝宝向网里投球。

以上方法不仅锻炼宝宝全身的肌肉,特别是上臂肌肉,同时也锻炼了宝宝的手眼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时,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看谁做得更好,以增加宝宝的兴趣。

训练宝宝腿部力量和协调力 的运动

2岁以内的宝宝

为了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可以参考以下运动方法:

(1)让宝宝双手平举向前走行,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2)在地上画一条弯道让宝宝走,以锻炼腿部的协调性。

(3)在离地板或地面20~30厘米处,立个横杆或拉根绳子,让宝宝迈过去,然后可逐步提高到30~35厘米。

(4)可让宝宝上下高20厘米的台子,然后逐渐增加到25~30厘米以锻炼腿部的力量。

2岁半以后的宝宝:

(1)练习用脚尖或脚后跟走路。

(2)让宝宝在宽20厘米,长2~2.5米,高30~35厘米的斜坡上走。

(3)在地板或地面上画一条宽30厘米的直道,直道上搭设两个带扶手的斜面,让宝宝抓住斜面扶手从一侧上去,再从另一侧下来,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能。

宝宝可以学习游泳

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综合性锻炼活动,又是一项全身性的体格锻炼运动。这个年龄的宝宝,身体素质已经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习游泳了。

宝宝学习游泳不应在空腹或刚进餐后进行。游泳开始前应做一些准备活动,如让宝宝伸伸胳膊、踢踢腿、弯弯腰,如身上有汗应把汗擦干后再下水。宝宝初学游泳时,最好在室内。如果是在室外游泳,气温不应低于26℃,水温不应低于24℃。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游泳,开始时游泳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为宜,以后视宝宝的反应可逐渐延长到15分钟左右。

宝宝初学游泳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下水时不能一下子全部浸泡在水里,应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先把头部和胸部浸湿,再逐渐浸入全身。如宝宝不会游泳也要让宝宝用手摩擦全身。如宝宝的外耳道进水,应用干棉球吸干。如宝宝感到寒冷或打颤时应该立即出水,并用干毛巾擦干全身至皮肤有轻微热感,最好再做一些轻柔运动,使身体产生热量来取暖。另外,宝宝学游泳时要有严密监护和指导。

2~3岁幼儿智能训练

不同游戏的作用

做游戏是智能训练培养方法之一。父母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和宝宝做游戏,让宝宝有充足的机会了解自己的潜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促进宝宝的发育成长。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作用,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求达到最佳的训练培养效果。

橡皮泥游戏

柔软的橡皮泥物美价廉,如果宝宝再发挥想象力,把橡皮泥捏成各种东西,或用小木片在上面刻出各种花纹,或者印上宝宝的手印,都可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智力拼图游戏

智力拼图是较为复杂的匹配图形的游戏,要求宝宝把一块某种形状的拼板挑出来,放到板上相应的位置,拼成一定的图案。因为宝宝在努力找出合适的拼图时,需要良好的观察技巧。而在把合适的拼块放到相应位置的过程中,宝宝能得到很大的满足感。这个游戏既可以训练宝宝辨认相似形状的能力,还可以让宝宝看到事物是怎样彼此契合的。同时,这种特殊方式的观察,可为将来辨别字母形状做好准备。

化妆游戏

做化妆游戏时,可让宝宝用一块妈妈的头巾披在自己身上,头巾马上就可以变成公主薄纱或佐罗的披风。就是父母其他衣物和小饰品,也会成为宝宝的服装和道具。在这种游戏中,可以让宝宝分辨不同的人物和职业,或者学习不用的职业用语。同时,还可以发展宝宝的想象,学到以后穿衣打扮所需的技巧。

唱歌游戏

父母和宝宝一同做唱歌游戏,并和宝宝一块拍手或敲打杯子等来打拍子。这个游戏可以通过打拍子让宝宝知道音节的概念,提高宝宝的节奏感。

电话对讲游戏

可利用玩具电话来训练宝宝说话的技巧,游戏时,父母与宝宝可以隔一块板子,就像在隔壁房间里打电话一样。

“喂!请问是宝宝的家吗?”

“请问爸爸在不在?”

“他去哪里了?你是谁啊?”

“你有没有上幼儿园?”

“你学校的老师叫什么名字?”

游戏可从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慢慢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对话。比如“告诉我宝宝家的地址,宝宝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阿姨要去宝宝家,宝宝希望阿姨带苹果,还是蛋糕给你呢?”等。

通过这个游戏,宝宝除了可以学习说话的技巧之外,还能增加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读书讲故事游戏

在多本宝宝熟悉的童话故事书中,拿起一本故事书,先从中选择一行,轻松、标准地念给宝宝听,然后让宝宝学着念。不要在意宝宝是否真正了解故事的内容,只要宝宝有想阅读的兴趣就达到目的了。

刚开始宝宝当然无法很顺利地念出来,也许发音也不正确,甚至说话结巴,无法将上下句连贯起来。这时,妈妈和爸爸非但不要责备宝宝,还要以点头和微笑的方式鼓励和夸赞宝宝。如果每天能抽点时间做此游戏,宝宝渐渐地就会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

还可以从宝宝熟悉的故事本中,找一些较突出的卡通人物剪下来给宝宝看,让宝宝说出这些卡通人物是什么角色,叫什么名字或者在做什么。也可以将几张卡通图片剪下,撒落在桌上,让宝宝按照顺序排列后,编出故事。还可以将其中一张拿开,只让宝宝看其他的几张,联想出空白位置的卡片应该是什么内容。这种游戏不仅能培养宝宝喜欢阅读的习惯,还能提高宝宝的构思能力,鼓励宝宝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宝宝的反应力。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这个年龄的宝宝,语言能力正处在积极发展时期,词汇量也在不断增加,已能达到1000以上,几乎是1岁半以前的4~5倍。词的种类也丰富起来,除了名词、动词外,还有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宝宝已掌握了基本语法,过去的“电报句”发展到了合乎语法习惯的简单句,并且复合句的运用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宝宝听和说的积极性都很高,喜欢和人进行言语交流,爱听故事、念儿歌,并能记住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还会背诵一些诗歌等。

父母应抓住宝宝这一语言发展的有利时机,教宝宝学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话,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促进宝宝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及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