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33

第33章 育儿篇(7)

在预防方面要特别注意,新生儿出生时常规肌注维生素K,预防用药。哺乳的妈妈应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猪肝、菠菜、卷心菜等。若孕妇需长期服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怀孕后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肌注维生素K,临产时再重复1次。长期腹泻或有肝胆疾病的患儿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蜂窝组织炎。

若脐带残端消毒不严格,则可引起细菌感染,表现为脐部周围红肿,分泌物增多,并有臭味,可深及皮下组织形成脓肿,随病情进展进一步引起腹膜炎、肝脓肿和脓毒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因此,脐炎虽是小病,但处理不好,也会成为大患,不可轻视。

新生儿一旦患有脐炎,可到医院采取医疗措施,每天多做脐部消毒护理,清除脓性分泌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在预防上要做到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新生儿衣物要保持柔软、清洁、舒适;新生儿脐部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尿布及尿裤;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有时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是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儿发病率更高。

其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如精神弱、烦躁不安、拒奶、发热等,早产儿可有体温不升、拒奶、不哭、面色苍白、体重不增等表现。继之出现口周发青、呼吸增快、腹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发花、出现淤点、淤斑等感染中毒表现。本病最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次可合并肺炎、肺脓肿、骨髓炎等。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是败血症发生的内在因素,致病菌感染是败血症发生的外在因素。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途径分三种:宫内感染:主要由于母亲患感染性疾病经胎盘传给胎儿,或羊膜早破、羊水污染所致。产时感染:主要因为胎儿娩出时吸入或吞咽了产道中被污染的羊水所致。产后感染:出生后因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而发展成败血症。

对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要保持其皮肤清洁,同时采取医疗措施。还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呛奶较重,可改喂糕干奶,必要时可用鼻饲法。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精神状态、体温、呼吸、脉搏等。

新生儿的房间应整洁卫生,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周围环境安静。接触新生儿之前注意洗手,感染病人一定不要接触新生儿。新生儿的各种物品,如奶瓶、奶嘴、尿布、被单等要注意消毒,选用婴儿专用护肤品。

新生儿败血症本身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有时感染灶并不明显。若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升高或下降、拒奶、黄疸退后复现、呕吐、腹胀、皮肤淤点、肝脾肿大等表现时,要警惕本病的可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预后良好,中、重度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低下或脑瘫等,甚至死亡。

轻度

一般在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如兴奋、对刺激反应过强、肢体震颤、肌张力正常或稍高、新生儿反射稍活跃,呼吸规则等,一般无惊厥,预后良好。

中度

嗜睡、反应差、肌张力降低、新生儿反射减弱、呼吸不规则,常伴有惊厥,症状在一周内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重度

神志不清、肌张力低下、新生儿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消失等,多在3周内死亡,存活者都留有严重后遗症。

缺氧窒息是造成本病最重要的原因,发生在宫内和产程中的窒息约占全部的90%,生后各种因素(如脐部疾患、呼吸暂停等)约占10%。

此时要置新生儿于安静的环境中,减少干扰,抬高头位。同时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脉搏等。病初患儿食欲一般不好,要适当减少奶量,待好转后再增加奶量。当脑病合并颅内出血时,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0~2岁的小儿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灵敏期,可塑性极强,及早进行感知刺激和动作训练可减轻后遗症。

2个月宝宝的生理特点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

男婴身高为58.1厘米,女婴为56.8厘米;男婴体重为5200克,女婴4800克;男婴头围是39.6厘米,女婴是38.6厘米;男婴胸围是39.8厘米,女婴是38.7厘米。

视觉

双眼炯炯有神,似乎可看清任何东西。当和妈妈的眼神接触后会不停地凝视。此时期的宝宝,可得知母亲眼、口等部位,也会以眼睛追寻动态的东西。在这之前,宝宝无法一起使用双眼,只会左右滚动,但2个月后双眼就能协调注视一样东西。

听觉

一听到声音,就会把脸转向声音的方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婴儿在2个月左右都会有如此的反应,有时则需等到四五个月后,才会有这种反应,这是个人差异,无须担心。

脖子

虽然此时期还残留反射运动,不过已逐渐减少,睡觉时的姿势仍是把头撇向一方。

和1个月时一样,让其匍匐在床上,可抬起头部数秒钟,不久又掉到床上,但此时抬头的力量比以前提高了,即使将他抱起,脖子也不会左右晃动。

内脏

心脏的发育已近完全,胎儿期的心脏开孔也已封闭,肺动脉和大动脉的接孔亦已堵塞。因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可很容易地被检查出来。

肺脏的吸收颇为困难。肾脏功能不足,无法析出浓尿,为了促进体内代谢旺盛,应多喝开水,不宜多饮太浓的牛奶。

睡眠

1个月左右的婴儿在1天中有大半的时间在睡觉,然而睡眠的多少因人而异。以午觉为例,可明显看出部分婴儿小睡片刻就醒来,但有的则长睡不醒。这种情况在2个半月后更加明显,虽说睡眠的长短因人而异,但多少受到双亲的影响。如果宝宝稍一啼哭,父母就即刻加以抚抱,那么睡眠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其实,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甚佳而且发育正常时,睡眠的时间和夜晚醒来的次数并不足虑,父母大可放心。

排泄

与新生儿相比,大小便的次数减少,大致说来,大便约是每天五六次,而母乳喂养儿比人工喂养儿的次数稍多且较软。

有便秘倾向的宝宝可喂食糖水,若无法改善可加喂麦芽精溶液(麦芽精2~3克,溶入20毫升的温水)。

2个月宝宝的喂养

保证母乳喂养的质量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能够适应母乳的话,便可继续供给母乳至断奶为止。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婴儿,哺乳的间隔为3小时,每天约需7次。母亲在喂奶前必须把手洗净,更换内衣,并注意****的清洁。

1个月后,婴儿的吸奶力增加,有时会误伤****,所以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了乳腺炎。同时,在哺乳时应避免让婴儿吸吮同一个****过久。

母乳的分泌受到母亲身心状况的影响,所以产妇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各方面都应密切注意,其中,睡眠和营养的充足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来说,以母乳育婴的产妇胃口奇佳,然而,母亲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的却会严重影响食欲。

为了恢复产妇的体力,并且提高母乳量,产妇应多吃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猪肝、牛奶和蔬菜等,务必使产妇吸收的营养达到均衡。

人工喂养不可超量

以母乳养育的婴儿,在习惯了母乳的味道之后,经常不愿改喝奶粉,这种情形,在两个月后尤为明显。因此,如欲改喂人工奶粉,必须趁习惯尚未养成的1个月左右,尽早供给一些冷开水或果汁。

出生1个月后,婴儿的胃口愈来愈好,常无法控制自己的食量,因此家长应密切注意这种情况。

诞生时体重在3000~3500克的宝宝,每天喝奶量约为700毫升,到一两个月时,每天喝上800毫升是极正常的事,有些食欲奇佳的宝宝,甚至每次可以喝到150~180毫升,但要注意不可超过这个标准。如果宝宝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可在开水中加糖、蜂蜜,或用果汁来补充。

宝宝的食量各有不同,哺乳量较少宝宝不易发胖,而身体较瘦的宝宝,只要精神饱满,健壮活泼,也就无须在意哺乳量的多少了。

牛奶

牛奶含酪蛋白多、脂肪滴大,不易被消化,含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糖、维生素、微量元素也较少。因此,用牛奶喂养宝宝时应做以下调整:

(1)鲜牛奶一定要煮沸后再喂,这样既可以消毒又可使牛奶中的蛋白质颗粒变小,容易被吸收。

(2)一定要加糖,因为牛奶中含糖量较少,不能供给宝宝足够的热量。一般来说,每100毫升牛奶需加糖6~8克,这样每100毫升牛奶可提供热量约100千卡。

(3)婴儿满月前喂鲜牛奶可加水稀释,满月后可不再稀释。

水分

宝宝到了这个月龄以后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口渴,特别是天气炎热时,除了喂奶以外,最好多喂点水。奶吃得很多,过了一两个小时还想再吃时,不防喂点水或果汁、茶,但不能喂放有很多糖的饮料及其他清凉饮料。

果汁

宝宝天生喜欢喝果汁,最好把新鲜的水果做成果汁,用勺子喂宝宝。开始时可用温开水将果汁稀释一倍,第一天每次只喂1汤匙,第二天每次喂2汤匙,第三天每次喂3汤匙……这样一天逐渐增加,满10汤匙时,也就是第10天开始,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宝宝习惯以后就可以不用温开水稀释了。

一天可喂3次,每次喂30~50毫升。喂奶前后不要喂,最好在洗澡、日光浴、散步以后喂。

注意事项

(1)宝宝不愿吃或吃了就吐时,不要勉强喂,可以改变一下果汁种类和稀释办法,或稍加些糖再试试看。

(2)腹泻时可暂时中止喂果汁,等宝宝身体恢复以后再喂。

(3)只要宝宝情绪正常,即使拉绿色大便也无防,可以继续喂果汁。

在水果中,苹果和西红柿可使大便变硬,而柑橘、西瓜、桃子可使大便变软。因此,宝宝有些腹泻时,可给他喂苹果汁和西红柿汁;便秘可喂柑橘、西瓜、桃子等果汁。因为果汁能使大便变成酸性,所以宝宝喝了果汁后大便会变绿,喝了苹果汁后大便会发黑。这些都不是病,家人不要担心。

不要同时、混合喂母乳和牛奶

当宝宝的体重无法顺利地增加时,必须用奶粉为宝宝补充营养以促使其体重的增长。虽然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食品,但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宝宝体重确实无法增加,母乳不足时,就要考虑添加人工营养。

对于混合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同时用母乳和牛奶喂养宝宝。也就是不能在同一次喂奶时,既喂母乳,又喂牛奶,否则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腹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正确的做法是,要么全喂母乳,要么全喂牛奶。即使宝宝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而是应该等下次喂奶时再喂。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喂养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时,妈妈感到乳房很胀,就要用母乳喂养。

总而言之,应该以母乳为主,牛奶为辅。宝宝可连续两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也可以连续三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这样既有利于母乳分泌,又尽可能地提供了母乳作为本月的最佳食品。因此,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或减少对宝宝的哺乳,宝宝母乳吃得时间越长(不要超过1岁),越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为宝宝以后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个月宝宝的护理

穿衣

2个月的宝宝手脚活动有力、灵活。在这期间,若身上穿得太多、太厚,就无法自由活动,宝宝就会吵闹不止。因此,尽量给宝宝穿些便于活动的衣服,而且要比新生儿时穿得少些。虽然穿衣厚度、件数跟季节有关,但此时的宝宝完全可以和妈妈穿得一样多。

一旦满2个月,孩子的两条腿就会动得很厉害,往往会把被子踢开,从新生儿时起一直穿到现在婴儿衣的下摆就会缠住身体,妨碍宝宝活动了。现在,该准备给宝宝换上衣和裤子分开的内衣了。

晚上最好穿睡衣睡觉。白天室温达20℃以上时可以让宝宝尽可能穿得少些,好让他能自由活动。

婴儿内衣最好用棉布做,便于吸掉身上的汗水。而在寒冷的地方也可以穿用合成纤维布料做的衣服。

理发

1~2个月的宝宝头发一般不会长得很长,脑袋后面的头发好像要被磨掉似的。但有的宝宝头发也会长得很快,乱蓬蓬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长的部分剪掉。因为宝宝还小,皮肤很嫩,所以还不能用剃刀,弄不好碰伤皮肤会造成细菌感染的,所以只用剪刀剪剪就行了,不必在意是否整齐好看。

鼻塞

一两个月的宝宝鼻涕分泌得较多,由于鼻孔很小,往往容易造成鼻塞。鼻子不通气,呼吸就会困难,宝宝就会不好好吃奶,同时情绪会变坏。

如果鼻塞厉害,可用棉签轻轻弄掉。用棉签只能去掉较外面的鼻屎,稍里面一点,棉签就无能为力了。倘若鼻塞实在厉害,妨碍呼吸,用棉签又弄不出来的话可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一两个月的宝宝不能滥用滴鼻药,实在非用不可时,一天最多只能滴1~2次。经常进行室外空气浴和日光浴,宝宝的皮肤和鼻腔黏膜会得到锻炼,鼻塞现象便会减少。

眼屎

一两个月的宝宝分泌物还很多,很容易长眼屎、鼻涕等,而且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许多孩子会倒长睫毛,如果倒长睫毛,因受刺激眼屎会更多。洗完澡后或眼屎多时,可用脱脂棉花沾一点水,由内眼角往眼梢方向轻轻擦。如果眼屎太多,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或出现眼白充血等异常情况时,可请眼科医生诊治。

耳屎

宝宝的耳屎一般会自行移到外耳道,因此没有必要特地用挖耳勺来掏。洗完澡后用棉签在耳道口抹抹即可,切不可进入过深。

排便训练

宝宝每天排尿次数较多,且大都无规律,那么,父母能否掌握宝宝的排泄规律,使宝宝养成控制大小便的习惯呢?

研究表明,宝宝所有的条件反射都在出生后30~40天出现,因此,父母可利用一些声音和体位的条件刺激,使宝宝建立起按时大小便的条件反射。当然,这种条件反射是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的。

防止事故

尽管宝宝才1个多月,但突如其来的反射行为,如惊跳反射,爬行反射等往往能使宝宝从床沿或椅子上掉下来。

家人要养成一种习惯,如果宝宝在床上或桌上,当你转身去做其他事情时,要把一只手放在宝宝身上。宝宝的小床一定要有围栏,假如宝宝一个人在大床上睡,一定要用靠背椅或其他家具将床沿围住或拦上,以防宝宝掉下床造成意外事故。

2个月宝宝的体能智能训练

思维从动作开始

体能的发展是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的起点。宝宝的体能水平(如抓、握、拍、推、拉等)越高,宝宝操作物体和控制自身的能力就越强,智力水平就越高,所以,体能是构成儿童智力大厦的砖瓦。为了培养孩子的智力水平,首先要发展孩子的体能,让其充分操作玩具,参加活动,培养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复杂性。

婴儿体操

婴儿体操完全适合在2个月后期进行,具体做法是:

屈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