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15

第15章 妊娠篇(15)

胚胎心脏于卵子受精后18~19天发育,21~22天即开始跳动,并推动血液循环。此时胎儿心脏跳动微弱,目前常用探测胎心的方法还不能将其显示出来。随孕周增长,于早孕7~8周时(自末次月经第1日算),B超检查便可观察到胎心搏动并能计数,此时胎心率偏快,可达180次/分或以上,仍属正常。怀孕10~12周时,用超声多普勒胎心探测仪便可以探得。怀孕4个月后,可用各种胎心音听诊器,自孕妇腹部子宫位置直接听取。孕期,胎心音更容易听取,俯耳于孕妇腹部胎背处,便能清楚地听到胎心音。正常胎心率为120~160次/分,比较有规律。由家人协助听取胎心音,以监测胎儿情况,是产科的一种家庭监测手段。

测量宫高与腹围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孕妇子宫逐月增大。根据子宫大小来判断怀孕月份或估计胎儿大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往曾用剑突、脐及耻骨联合等作为参照点,以子宫底高度在其上方或下方的横指数表示子宫大小。鉴于参照点间的距离可因人而异,而且子宫大小也不能单以其长径表示,故该法欠准确。

宫高是指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最高点的距离,代表子宫长径,脐水平的腹围代表子宫横径及前后径。综合3个径线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子宫的大小,是估计孕月及胎儿发育的简便而又较为可靠的方法。一般自第五个孕月开始进行此项检查,定期测量,分别绘出宫高及腹围曲线,构成怀孕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常曲线对照,可协助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或巨大儿等异常情况。需要注意孕妇体重过轻、过重对腹围测量的影响,在分析结果时应加以考虑。

测量血压

孕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通常发生于怀孕20周之后,但最常见于怀孕28周后。主要表现有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前两者常先出现,严重时孕妇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儿生命。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迄今尚无可靠的预测方法及有效的预防措施。要减少其危害,只能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时测量血压,发现早期病例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其向严重阶段发展。一般在相隔6小时以上,有两次血压≥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或较早孕的基础血压升高4/2千帕(30/15毫米汞柱),伴有不同程度水肿时,就应视为本病的早期症状,需进行处置。可见,产前测量血压是十分必要的。

测量体重

妇女怀孕后,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自身的变化,体重会不断增加。整个孕期约增加12.5千克,前半期增加约4千克,后半期增加约8千克。怀孕的不同阶段体重增加的速度有快、慢之分,但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孕晚期体重增加较迅速时,每周也不应超过500克。

通过产前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体重的增加是否符合规律。若体重增长缓慢,要注意有否胎儿生长受限或母体营养不良;超过限度的增重,可见于水肿(包括隐性水肿)、羊水过多、巨大胎儿或孕妇体胖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判断。

测量骨盆

胎儿从母体娩出,必须通过骨盆腔,即所谓的骨产道。分娩顺利与否和骨盆的大小、形态有密切关系。骨盆的大小与形态因各人的身体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疾病、遗传因素及种族不同而有差异。骨盆的大小,是用骨盆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即骨盆径线)来表示的。当骨盆各径线测量值正常时,骨盆形态多属正常,也就是说具备了****分娩的基本条件。若骨盆径线小或形态明显异常,如不对称、畸形等,便会影响胎儿的通过,造成难产。

分娩的顺利与否,除受骨盆大小、形态的影响外,还与胎儿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过大的胎儿,即使骨盆正常,也常难以通过,此为相对性胎头与骨盆不相称。若胎儿较小,可以顺利分娩。

为了了解骨盆的大小、形态和估计胎儿和骨盆之间的比例,产前检查时,必须做骨盆测量。临床主要测量骨盆的出口横径及耻骨弓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要做****检查,以测量骨盆腔内的径线(内测量)。一般在怀孕28~34周测量最为适宜,因孕早期会阴、****组织不够松弛,影响测量效果;若太晚测量,容易招致感染或引起胎膜早破。

血型检验

经妇产科医师确诊为怀孕的妇女,均应检验A、B、0血型;外籍或我国少数民族的孕妇,还应加做Rh血型检查,后者在有些医院已被列为常规检查项目。血型的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便于进行交叉配血

怀孕过程为40周,此间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孕早期时的不完全流产,孕晚期的前置胎盘及胎盘早期剥离,分娩后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剥离异常等,均能引起多量的子宫出血,使孕产妇陷入休克状态。及时配血及输血对抢救工作十分重要,做到分秒必争是获得抢救成功的关键。Rh血型阴性者在欧美国家约占15%,而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如苗族、维吾尔族中所占比例也较高。该类血型的血源在国内十分稀少,需要尽早知道,以便做好应急的血源准备。

便于发现母、儿血型不合

O型血的孕妇,如其配偶为A型、B型或AB型者;孕妇为Rh阴性,而其配偶血型为阳性者,均有可能发生母、儿血型不合及新生儿溶血症。及早了解便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做好孕期母体和胎儿监测,确定适宜的终止时间,并做好新生儿溶血症的各项监测及处置,减少其危害。

孕期自我监护与家庭监护

按时进行产前检查、B超监测等,是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的重要手段,但均需在门诊部或医院中进行。

孕妇本人对其自身情况最了解,通过接受孕期卫生知识宣教与指导,便能察觉出异常情况,及时就医,一般不至于有大的问题。对胎儿来说则完全不同,在“正常怀孕”中仍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特别是难以预料的脐带因素,常导致胎儿窘迫,甚至死亡,即使定期检查仍然显得不足。鉴于母、儿间的密切关系,胎儿的某些变化,孕妇可以最先感知,若教会孕妇自己观察胎儿的正常与否,便可能做到每时每刻的监护,这就是自我监护的基础。由于胎儿自缺氧至死亡常需要经历一段过程。在此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胎动的变化,胎动或频繁或减弱,故于怀孕28~30周后,若能指导孕妇做胎动计数,发现胎动异常及时就医,便可能挽救濒危的胎儿。

怀孕30~32周后,可教会家人自孕妇腹部听取胎心音,这样便可以在家中进行胎心监测。正常的胎心率为120~160次/分,较有规律;胎心率增快、减慢或不规律均为异常,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这就是简易的家庭监护。若能在家中测量体重及血压,则能做到更全面的监测。

将自我监护、家庭监护与医院的围生保健工作结合起来,便能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从而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置。

电子胎心监护

胎儿心脏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进行调节的,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压力及化学感受器可接受循环中压力及血中化学物质变化,并将这些信号传递至脑部参与调节。电子胎心监护,就是采用一种电子仪器将胎儿心脏瞬时活动进行即时并连续地描记下来,形成的图像即胎心监护图。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明了,胎心监护图主要反映的是胎儿脑部的调节功能。脑调节功能直接受氧供应的影响。缺氧时,胎心监护图便出现异常变化,借此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它较既往凭听胎心来诊断胎儿窘迫要准确、简便。

正常胎心监护图的基本要素:基线胎心率(120~160/分),基线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称之为变异;胎动时胎心率增快超过15次/分,持续超过15秒钟。但要注意胎心监护图受胎龄、胎儿睡眠及孕妇用药等因素影响,诊断时要注意排除这些因素的作用。医生通常会根据胎心监护图的变化综合分析,以判断有无胎儿窘迫及其程度。

远程胎心监护

远程胎心监护是将一个简单的,但随时能显示出胎心率的仪器租借给孕妇,并教会其使用,还要使其了解最基本的异常情况。孕妇可以每日在家中定时进行胎心监护,或在胎动有特殊变化时进行监护。当监护发现异常,随时可以用电话与所属医院的产科医师取得联系,必要时还可以将胎心监护图形传送到医院。当然,最好直接到医院就诊,这样便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处置,减少由于缺氧给胎儿带来的危害。

唐氏综合征检查

唐氏综合征(唐氏儿)即先天愚型,系因第2l对染色体数目比正常多一条所致,又名21三体病。它是引起弱智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患儿除具有一定的体表特征外,还伴有智力低下,部分合并有心脏畸形。此类患儿因抗病能力低下,往往在婴幼儿期夭折;幸存者由于智力低下,仅能从事简单劳动;严重呆傻者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水平对唐氏综合征完全可以做到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方法包括:B超观察胎儿颈后皮肤皱褶的厚度,血生化检测(含甲胎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及妊娠特异蛋白等比值的变化),及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第21对染色体数目等。染色体核型分析为确诊的手段,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流产的风险为1%左右。血液生化筛查简便,无创,有助于筛出高危人群,少数高危人群再进一步行羊水检查,这样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目前,许多医院对年轻孕妇也进行唐氏综合征的血液生化筛查,35岁以下的孕妇筛查为低风险时,便可以继续怀孕;若为高风险,则应行羊膜腔穿刺,吸取羊水进行检查。对35岁以上的孕妇,有些医院直接安排羊膜腔穿刺前,应向孕妇说明生化筛查试验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可能,孕妇本人特别是高龄孕妇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了解筛查结果,进行知情选择。高龄孕妇若筛查为高风险而拒绝羊膜腔穿刺者,个人需要承担后果。

一旦胎儿被确诊为唐氏儿,即应抓紧时间进行引产,这样便可避免残疾儿的出生,有助于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胎教

正确认识胎教

在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中,父母及其家人最关注的莫过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对于孕妇来说,身体的变化似乎超出了她们能控制的范围,于是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孕吐、疲倦等不适症状,以及尿频、浮肿等不适也似乎多了起来。有过怀孕经历的女性都知道,保持一颗安定从容的心无论对于胎儿还是孕妇健康都是很重要的。而医学界的无数次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那么如何保持心情愉悦呢?无疑最好的方法是胎教。通过按摩、运动、写日记、做瑜伽和普拉提等胎教方法,不仅可使孕妇适应身体变化带来的重负感和肌肉紧张感,而且还使孕妇找到了安全简便地缓解孕期不适的好方法,从而使孕妇获得安静平和的心态。

对于胎儿来说,外部的任何一种刺激都会对他产生影响,有的会使胎儿情绪稳定,同时促进胎儿的器官和心智的发育;有的会使胎儿狂躁不安,甚至会导致胚胎停育。因此,在孕期全家人,尤其是孕妇,要通过音乐、视觉、读童话故事、鉴赏名画等方式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带有丰富体验的宫内环境。

因此胎教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孕妇快乐度过怀胎10月的日子,二是使胎儿在母亲腹中快乐健康地长大。

母爱是胎教的基础

母爱对于胎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母亲以极大的爱,用自己的身体和体液孕育了胎儿。在280天的等待过程中,母亲倾听着胎儿的蠕动,关注着胎儿的成长,祈求着胎儿的平安,并积极地把爱付诸行动,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周到地疼爱、照料着腹中的生命:增加营养,锻炼身体,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创造良好的孕育环境,施行胎教,最后又在痛苦中把胎儿降生到人世间。

在整个孕育过程中,母亲的情感逐步得到爱的升华,产生出一种对胎儿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母子亲情。正是这种感情,使意识萌发中的胎儿捕捉到爱的信息,并转入胎教机制,为将出生后形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打下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过早步入婚姻或面临强大的工作压力的女性没有认识到胎教的作用,使胎儿缺乏正确和足够的母爱。因此,处于这种境遇下的母亲往往接收不到来自腹内胎儿的信息,错过与胎儿之间情感交流的时机。

因此,每一个将要成为母亲的女性,都应充分认识神秘的大自然交给自己的使命,在怀孕期间每一天,倾注博大的母爱,细心捕捉来自胎儿的每一个信息,与胎儿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以一颗充满母爱的心浇灌萌芽中的小生命,这就是胎教基础。

胎教的主角

众所周知,胎儿是由孕妇孕育的,母体既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胎教的主体。一方面,母体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母体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孕妇的文化修养、心理卫生情况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妈妈的身上。

一般情况下,从发现自己的腹内已萌发出一个小生命时起,多数孕妇便意识到保护和培养这一幼小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努力捕捉来自宫内的任何一点细小的信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和小生命的“对话”,进行着亲切而又温暖的交流。

当然,由于每一位孕妇的家庭环境、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对胎教的认识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投注的爱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胎教的不同结果。因此,每一位即将做妈妈的人都应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体质,加强修养,很好地进入“主角”的角色,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孕妇会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而感到气馁,对胎教缺乏信心。其实,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妈妈的爱心。只要你把培养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时间,倾注你全部的爱心,那么你的孩子就一定会令人满意。

其他家庭成员在胎教中的作用

不要以为胎教只是未来父母的责任,实际上,家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孩子未来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人也在胎教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一些老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往往希望生一个“虎头虎脑”的孙子,而不想要孙女。这样,就给孕妇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以至影响胎儿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