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55

第55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11)

机体感染结核菌后,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入侵脑部,即会引起脑膜炎。自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之后,数个月内就会发生。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发生,以往一旦患病多会死亡。而现在只要早期使用抗结核药,即可完全治愈。但是,若迟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发病,会出现头痛、呕吐、惊厥、嗜睡及面神经麻痹等。晚期,表现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流取脑脊液时,可发现有特殊的变化,借以证明结核病。

治疗应是早期发现,进行强力的抗结核疗法。

粟粒型肺结核

结核菌经过血液循环,由肺动脉播散至双侧肺部,即为粟粒型肺结核。自X光片可看到双侧肺部有均匀粟粒大的阴影,突然发病,伴有高烧、呼吸困难与咳嗽等全身症状。延缓治疗难以治疗,若能极早治疗,几乎百分之百皆可痊愈。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菌感染到胸膜,并有胸水时,即形成结核性胸膜炎。通常在感染后一年内即会发病。可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

症状有发烧、呼吸困难、胸痛等,过程较为激烈。不过,只要治疗1~2周即可退烧,1~2月即可治愈。主要的原因仍在于肺结核的原发灶,因此必须彻底治疗。

先天梅毒

(1)原因:孩子的梅毒几乎都是先天性的,感染源是母体具有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感染了胎儿,感染时期是在怀孕4个月以后。

(2)症状:

乳儿梅毒:自出生后3周至3月之间出现症状。大部分是营养状态不良,脸色苍白,皮肤、黏膜发生皮疹、大疱及大片脱屑。手掌、脚背形成厚茧,脸、唇、鼻翼会出现裂纹,情况严重的,会出现鼻塞与鼻出血。这是因为鼻黏膜受到侵犯。骨头会发生骨膜炎、软骨炎,所以手肘、膝关节会肿痛,无法移动,类似麻痹的样子。此外,也会出现贫血、肝脏或脾脏肿大、脱发等现象。

迟发梅毒:出现于学童期的梅毒。婴儿期即潜伏有梅毒,主要症状是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楔状齿及马鞍鼻等。此外,亦会出现皮肤、骨、神经等症状。

(3)诊断:梅毒可借助梅毒血清反应加以诊断,只要是阳性,即使没有症状,亦须接受治疗。不过,若母体具有阳性梅毒反应,新生儿即使不受感染,抗体会移至胎盘,血清反应会呈现阳性。只是数个月后会自然转为阴性,所以,可与真正的梅毒加以区别。

(4)治疗:静脉注射青霉素和砷剂皆相当有效。孕妇的梅毒应自妊娠早期即充分治疗,自梅毒反应阳性的母体所生的新生儿,不论有无症状,出生后应立即使用青霉素,加以预防。此外,如果明确是先天性梅毒,应早期接受治疗。

血吸虫病

(1)原因与症状:由狗、猫、猪等家畜作为血吸虫宿主所感染而发生的疾病。传至人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与污水源的接触,此外,在饮用生水时尾蚴亦可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

分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类型,最需注意的是先天性血吸虫症。孕妇一旦患得此病,病原体即会经过胎盘转移至胎儿身上。因此,会产生胎儿死亡或致使早产,即使生下来,亦会产生许多症状。新生儿期会出现黄疸、紫斑、肝脏或脾脏肿胀、浮肿、发疹等症状。婴儿期会发生脑积水、小头症、智能障碍等症状。

凭借着病原体的检验报告或血清反应,即可得知是否已患有此病。

(2)治疗:目前国内治疗血吸虫的药物有吡喹酮、硝基呋喃类药物及锑剂。

念珠菌病

(1)原因与症状: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感染症,可能侵犯皮肤或黏膜,也可能侵犯内脏。

典型病变是口腔黏膜出现鹅口疮。此外,也可能出现类似婴儿尿疹的婴儿寄生菌性红斑。主要特征是尿布所接触的皮肤呈现红斑水疱,周围的皮肤细细地剥落。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尿疹。

侵犯内脏,会侵犯全身,如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而出现各种症状。

(2)治疗:可服用制霉菌素。

蛔虫症

(1)原因与症状:蛔虫寄生于肠内会出现各种症状。不过,如果寄生1~2条,很可能不会发生任何症状。

症状不定,以脐周痛为主要表现,此外还有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瘦弱、苍白等。有时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

(2)治疗与预防:可服用左旋咪唑、肠虫清及驱蛔灵。

婴幼儿的蛔虫症以前经常可见。不过,最近由于农作物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患病情况已大为减少。尤其少见于婴儿期,蔬菜附着有虫卵,吃下去即会发病,所以,在进食蔬菜时,最好能彻底清洗,除去蛔虫卵。

此外,蛔虫不耐热,所以,蔬菜最好经过炒熟之后再进食,餐前也必须洗手。

蛲虫症

(1)原因与症状:蛲虫的形状像线头状,雄的长度为3~5毫米,雌的约为1厘米。大约寄生于盲肠周围。在孩子夜晚睡眠时,雌虫会爬出****排卵,所以,此时孩子会显得不安。

搔痒时,用手挠****,卵进入指甲,再进入口中,所以,可无数次的感染,卵也会沾于内衣或床上,然后再进入口中。

此病没有显著的症状。不过,由于****痒,往往使孩子难以入眠。

(2)治疗:方法同蛔虫症。

脑、神经系统的疾病

癫痫

(1)原因:反复发生意识不清与痉挛的现象,称之为癫痫。这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发生异常兴奋而引起的。也可能是感觉或自律神经异常,以及各种精神症状,都属于癫痫。

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癫痫,因外伤所引起的称为症候性癫痫。

最容易发生癫痫的年龄是10岁以内。尤其与难产有很大的关系。此外,青春期之前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原因不明的意识不清,反复发生痉挛很可能是癫痫。

(2)症状:病型相当多,每一种的病状皆不同。不过,共同处是意识不清,事后本人完全不知情。此外,还有以下的病型。

大发作:突然失去意识、昏倒、全身痉挛。最初是全身僵硬,之后发生惊厥。数分钟后,惊厥停止,沉睡。发作前,有晕眩、腹痛等前兆。

小发作:没有前兆,意识消失数秒或数分钟。而且反复发作。

婴儿痉挛症:常发生于婴儿期。反复的发生暂时性的弯曲手脚,或脖子向前弯似点头状。此病很难治愈,若无法制止发作,会逐渐影响大脑的发育,阻碍智能的发达。

精神运动发作:暂时失去意识,形成兴奋、茫然的状态。梦游症亦属于其中一种。

自律神经性癫痫:发作时产生腹痛(亦称腹性癫痫)。此外,也会发生呕吐、脉搏增快、无呼吸等自律神经的症状。发作时若使用抗癫痫剂,症状即消失,可诊断为此病。

此外还有2~3种病型。除了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之外,还必须做脑电图检查。有些病型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有借助脑波,才能查出癫痫。

(3)治疗与护理:癫痫症如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就能够消除痉挛,但必须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才确认患者是否已痊愈。

疲劳与精神不安都容易诱引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但是,只要不过于激烈,日常生活不用限制太多。

大发作时,应松缓衣服,使其静躺,脸部朝向一侧,以免唾液或呕吐物引起窒息。

高热惊厥

(1)原因与症状:由于任何感染性疾病引起高热而出现惊厥。6个月至2岁的宝宝最多见。4岁之后则比较少见。

发烧引起惊厥的原因至今不明,很可能是与脑部的未成熟有关。

惊厥大都发生于发烧的上升期,有时是发生于39~40℃的极高期。持续时间短,约在5分钟以内,大部分只发作一次,有时在数小时之内,连续发作2次,如果反复发作数次,则不是单纯的高热惊厥。痉挛结束后,和癫痫一样,进入熟睡状态。

(2)治疗:此病一般在6岁之后即会自然消失,所以不需特别治疗,发作时的处置与癫痫一样,即将发烧时,可服用镇静剂,则可预防痉挛。

高热惊厥的患儿,有2~7%可转变为癫痫,故必须引起注意,通过脑电图加以监测。

屏气发作

常见于1~2岁的神经质宝宝。激烈哭泣后即屏住呼气,呼吸停止、发紫、意识丧失,同时全身痉挛。数秒钟内即会恢复,称之为高热惊厥。

此病与癫痫无关,至少在4~5岁之前即会消失。不需特别的治疗。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平常不可保护过度。

脑性瘫痪

(1)原因:由脑部病变所引起的运动障碍,称之为“脑性瘫痪”。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妊娠中母体的疾病,分娩前后的障碍(头颅内出血、核黄疸等)或脑部的畸形,都可能发生此病。脑性瘫痪的起因有30%在于出生前,60%在于围生期(妊娠后期至出生后7天之内),10%在于新生儿以后。

(2)症状:婴儿期之时,若宝宝运动不活泼、手脚僵硬、头部难以直挺、视线无法固定、无法抓住物品,即可能患得此病。此外,亦有过敏、便秘、过度出汗等现象。

婴儿期以后,病型差别各有不同,共同之处是肌肉紧张,平常为僵硬、麻痹状态。尤其是肌肉的协调运动受到阻碍,所以运动机能的发育较为迟缓。此外,也可能伴有痉挛、语言障碍。

(3)治疗与护理:无特效疗法,依循发育的顺序,进行运动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为了促进脖子直挺,可使其俯卧位,拱起背部。然后以翻身练习移动、训练独坐的技巧,股关节难以打开,须定期进行按摩,以打开大腿的机能。

同时必须防止手足固定于异常的体位,发生痉挛时使用镇静剂,语言发生障碍时必须反复进行语言训练。

脑性瘫痪患者不擅于进食,即使食量大,发育亦不见得良好。不擅于进食须推迟断奶时间,逐渐增加辅食,耐心地养育患儿,而且必须供给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食品。

由于抵抗力弱,很容易患病,症状较常人强烈,容易恶化,所以,应尽量加以预防。

最值得重视的是患儿的心情,尤其是智能发达正常、四肢障碍的在精神上是一项大困扰,所以,必须常陪伴在旁,耐心鼓励患儿。

脑积水

脑脊液积存于脑室,使脑室异常扩大,头颅逐渐变大。称之为脑积水。

当脑脊液自脑室流往脊髓腔时,若循环经路因某种因素堵住时,脑脊液即会形成过多。

脑脊液积存过多的脑压会增高,挤压脑实质而致脑组织萎缩。破坏神经细胞,而引起脑性瘫痪及智能障碍。

治疗方法是住院手术,除去脑部的压迫,以阻止脑部的萎缩。

头小畸形

天生头发育不良或头颅骨的接缝闭合太早,使得脑部无法再增大,或是脑功能受到障碍,而形成头小畸形。

头小畸形会严重地影响智能发育,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弱智

(1)原因与症状:中枢神经受到障碍,智能发育迟缓,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称之为弱智。导致弱智的原因有苯****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头小畸形、脑积水等脑部畸形,脑性瘫痪、内分泌疾病等。不过,大部分原因不明。

不明原因引起智能障碍,却没有其他身体症状时,称之为单纯性弱智,大部分的弱智属于此种。

智能障碍的程度可由智能指数(IQ)来表示。精神薄弱儿又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白病:IQ20以下,几乎不会说话,无法独自照顾日常生活。

痴呆:IQ21~50,可过日常生活,不过,记忆力及判断力欠佳。

轻愚:IQ51~75,可过日常生活及进行单纯的工作,不过,无法理解抽象的事。

(2)治疗与护理:IQ50以上可进行教育,使其学习简单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不可使其与社会隔离,应依患儿的情形,给予训练与援助。

患儿与正常的儿童一样,需要爱护关心。但是,不可过度溺爱。

苯****尿症

(1)原因:先天性缺乏代谢所需的苯丙氨酸羟化酶,而引起智能障碍,简言之,是血中的苯丙氨酸增加太多,而侵犯了脑部。

(2)症状:出生时正常,自出生后3~6周起,开始出现呕吐、毛发与皮肤色素逐渐减少,毛发呈黄褐色,皮肤白皙,也会发生痉挛,若置之不理会影响智能发育,而形成弱智。

通过尿三氯化铁试验,若尿中有较多的苯****,即可证明是苯****尿症,最正确的方法是确认血液中苯丙氨酸的值数,还有Guthrie试验,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新生儿期可利用此法来诊断。

(3)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供给低苯丙氨酸饮食。

先天愚型

(1)原因:弱智儿都伴有特殊的身体特征,主要原因是染色体异常,第21号常染色体多了一个额外的21号染色体所致,每600或700位宝宝中就有一位,高龄产妇生产此种宝宝的比例更高。

(2)症状:脸部有特征,眼尾上吊,眼距宽,内眼睑有赘皮,鼻梁低,乍看之下,即可知道是患儿。此外,耳形异常,舌头常吐出口外、小指往内侧弯曲、手掌纹异常、手指短。同时有10~20%可能有心脏畸形,肌肉紧张、腹部膨胀,容易并发白血病。

治疗方法与弱智儿相同,亦可进行教育。不过,老化速度快,很难成长至成人。

大脑发育不全(脑损伤)

(1)原因:脑功能障碍即会发生脑性瘫痪。不过,若脑功能障碍极轻微,可察觉到孩子的行动异常,学习障碍的症状,这就是大脑发育不全。主要的原因与脑性瘫痪相同,可能是难产、分娩外伤、未成熟儿、严重黄疸、新生儿期的痉挛所引起。此外,脑炎、脑膜炎的后遗症也会发生此症。

(2)症状:患儿最显著的症状是动作难以平衡,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进入陌生的环境时,很难适应幼儿园或学校的团体生活。

运动发育稍微迟缓,动作笨拙,不擅长体育,手指及眼睛肌肉亦会出现不随意运动。

大部分语言发育延缓,到了学龄期时,发生学习上的障碍。

眼睛的认知能力受到障碍,这是非常严重的症状,例如无法辨认圆形及色彩。

(3)治疗:此种症状的发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母亲必须了解,患儿的脑机能正在发育,所以,此病并非绝对无法治愈。如果父母过于紧张,扭曲了亲子的正常关系,会影响患儿的病状。必须耐心地进行治疗与教育,培养患儿的集中力与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婴儿期最有效的方法是游戏疗法。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尿崩症

(1)原因:脑中有脑下垂体这一分泌腺。又分为前叶与后叶两部分,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时,就会使肾脏再吸收水分减少,使尿液增加。如果此部分受到阻碍,肾脏无法排出已浓缩的尿,称之为尿崩症。脑下垂体后叶受到侵犯的原因是肿瘤、头小畸形、脑炎等症引起,不过,也有很多不明原因。

(2)症状:一日可排出数千毫升比重较低的尿。因此,患儿经常会诉说口渴,饮用大量的水分。

(3)治疗:若使用鞣酸加压素混悬液和1—脱氧—8—D精氨酸加压素,症状会立即消失。如果因患肿瘤等疾病导致此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原因:喉咙表面的喉结处具有甲状腺组织,它可合成甲状腺素,如果此激素的功能欠佳,会影响到身心的发育,尤其是智能的发育与骨骼的发育。主要原因是天生的甲状腺发育不全或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使甲状腺的功能减低所致。

(2)症状:身体发育受到影响,尤其是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最大。因此,可能会成为身材低矮的“矮人症”。主要特征是动作发育迟缓,智能发育低下,生理功能也低下,囟门闭合和出牙延迟。

皮肤肿、发汗少、干燥粗糙。表情迟钝、双眼距离宽、唇厚、舌大、眼睑浮肿、鼻梁宽平、颈短等特殊面容,毛发稀少,容易脱落。

智能低下,表情呆板,严重可能会成为白痴的样子。全身动作迟钝、食欲少,不喜欢吃东西,容易便秘,腹部显得膨胀。

检测血清T3、T4(甲状腺素)降低、TSH明显增高,腕部X光片提示骨龄发育落后,即可诊断。

(3)治疗:内服甲状腺制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