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10

第10章 4~6个月:世界好奇妙,处处是机关(2)

所以为了宝宝身心健康地发展,父母和宝宝在一起时,一定要尽力调整并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是父母的快乐,是父母的幸福,切不可无理指责,大声恐吓,甚至打骂等。

音乐记忆力训练

4~6个月的宝宝对音乐能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能配合音乐节奏摆动四肢,也就是说,他已具有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宝宝欣赏音乐。

让宝宝反复听某些乐曲,增强宝宝的音乐记忆力。

给宝宝听模仿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你可用有单个物体的彩色图片或实物配合,引起他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做到声—物—情融为一体。

拆装玩具

将一只拼装鸭子放在宝宝面前,拆散,又装好,再拆散,再装好。然后给宝宝玩一会儿。拆散,再给宝宝,让他自己试着拼装。宝宝会竭尽全力拼装小鸭子,如果实在没办法装好,大人就手把手帮宝宝把小鸭子装好,并且学着“呷呷呷——”叫,宝宝会在成功感中兴奋不已。

给宝宝唱儿歌

这个阶段的宝宝特别喜欢节奏明显的儿歌,虽然他还不懂儿歌或诗词的意思,但他喜欢儿歌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更喜欢你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口形和动作。

适合这个月龄念的儿歌应短小、朗朗上口,并做固定的动作。如:

一张宝宝脸,

两只眼睛亮,

鼻子嘴巴在中间,

两道眉毛月牙弯,

耳朵大大两边站。

念此儿歌时,同时也指着脸。

水蜜桃

小蜜桃,

香又甜,

好宝宝,

快尝尝。

拿着一个蜜桃做吃的动作。

小胖手

两只小胖手,

一只五个指,

握紧像馒头,

伸开像花朵。

念此儿歌时,同时也指着手。

月亮

月亮弯,

像只船,

月亮圆,

像个盘。

坐上船,

天上玩,

端起盘儿装蜜桃,

送给爷爷和姥姥。

妈妈给宝宝念此儿歌时,同时用手指着天上,画着月牙的形状。

每天至少要给宝宝念1~2首儿歌,每首儿歌至少要念3~4次。应当结合宝宝的日常活动并配以固定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使宝宝做到耳、眼、手、足、脑并用,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

教宝宝认识日常物品

5个月后的宝宝,早上睡醒后,很快就能完全清醒过来,而且马上就要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等待他去做似的。的确,由于感觉的发展和对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小宝宝需要你倾注更多的爱和时间,陪他读一读周围的世界这部活“书”。原来,你是随机地见到什么就对他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现在,你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了。宝宝最先学会认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像灯、收录机、机动玩具、猫等。认物一般分两个步骤:一是听物品名称学会注视,二是学会用手指。开始你指给他东西看时,他可能东张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通常学会认第一种东西是用15~20天,学会认第二种东西用12~18天,学会认第三种东西用10~16天,也有1~2天就学会认识一件东西的。这要看你是否敏锐地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件东西,以免延长学习时间。只要教的得法,宝宝5个半月时,就能认灯,6个半月能认其他2~3种物品。

语言训练

用相同的语调叫宝宝的乳名和家里其他大人的名字或称谓,如“宝宝”、“妈妈”、“爸爸”、“姥姥”等。当叫到宝宝的乳名时,他能转过头来,现出笑容,表示明白了。如宝宝能准确听到自己的乳名,妈妈便要说“噢,对了!你就是××”,或“我的宝贝真聪明”之类鼓励性的话,同时把他抱起来,亲亲他的小脸。

如果小宝宝对叫声没有反应,就要耐心地、反复告诉他。

(第五节)益智游戏

锻炼身体

婴儿体操

4个月宝宝的运动能力增长最快,与此相适应,婴儿体操也应加强。

(1)腕部按摩

图2—1按摩,左右8~10次。

(2)腿部按摩

图2—2按摩,左右各4~6次。

(3)图2—3曲体按摩,左右各4~6次。

(4)图2—4直体按摩,左右同时按摩4~6次。

(5)背部按摩

图2—5做捏肌运动,左右各4~6次。

(6)腿部按摩

图2—6搓揉按摩,左右各4~8次。弹式按摩,左右各4~6次。

(7)图2—7屈伸双腿,相互交替各做6~8次。

(8)图2—8向后弯腰挺胸,4~6次。

(9)图2—9让宝宝作仰卧起坐运动,6~8次。

(10)图2—10做站立练习,6~8次。

图2—11让两臂交叉放到胸前,向两侧扩展次。

宝宝从5个月到6个月时要反复做4~5月介绍的,与上个月相同的婴儿体操,只是各种运动的次数可稍稍增加。做让宝宝练习站的图2—10时,如果宝宝好像能向前迈步了,应接着让宝宝向前走两、三步。

满6个月的宝宝,由于能很好地坐立,可在以前所做的体操的基础上再追加如下项目。

图2—12坐立练习5~6次。

图2—13坐着做臂部运动,左右各10~15次。

图2—14练习爬行,让宝宝俯卧,在前方放一个玩具。同时招呼宝宝“喂!来吧!”鼓励宝宝。

体育游戏

玩具放在浴槽里

宝宝的脖子稳固后,洗澡时可把玩具浮在水上,和他玩游戏,将可大大增进洗澡的乐趣。用手拨动热水让玩具在水面漂动或直接拍打水面,都能达到游戏的目的。除此以外,也可让宝宝拿着玩具,舒服地泡在水中。

玩摇啊摇的游戏

宝宝的脖子稳固后可以进行这种快乐的游戏。扶住宝宝手肘及肩膀,将卧躺的宝宝扶起来,一边唱摇啊摇,一边凑近脸对着他笑,宝宝一定非常高兴。宝宝被拉起来的时候,身体会有悬空的感觉,此时正是他训练平衡感的时机。

坐在妈妈的膝上踢球

一开始,妈妈抓着宝宝的脚,让他的脚先去踢球。刚开始,宝宝会从上面戳球或用脚踝踢球。当宝宝看到球碰到自己的脚会踢出去、弹出去,一定很高兴。这时候,妈妈如果把球放在宝宝的脚边,他就会自动踢球。

让球滚来滚去

这是让宝宝采取趴着的姿势玩的游戏。刚开始,先让宝宝触摸有铃铛的球,然后将球放在他的手边滚动。接着,从稍远的地方将球滚向宝宝,甚至滚过宝宝的身边。这时候,宝宝会移动整个身体追寻球的去向。

在妈妈的膝盖上踢腿

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会开始乱踢时,可以配合他的动作,一上一下地让他在膝上跳跃。每当宝宝用脚尖踢时,力量就会进入脚拇指,进而刺激宝宝的大脑。同时,在跳跃时也可以培养平衡感,这是两脚走路的必要基础。妈妈要配合他的节奏,让他尽情地跳。

踢妈妈的手掌

让宝宝仰躺,手掌贴着他的脚底,稍微用力按,宝宝就会反射性地踢回来,反复几次后,他就会很高兴地玩踢脚游戏了。这样可锻炼宝宝脚上的劲力和灵活性。

找方木

让宝宝坐在妈妈腿上、桌子跟前。把一种小巧的玩意儿,如方木、扣子等,扔到桌上。趁宝宝看见的时候,将杯子扣在小玩意上面,然后有意识地将宝宝的右手接近桌子。如果宝宝把杯子拿起来了,游戏就算完成。

这样能进一步训练宝宝寻找物体的能力。同时,通过抓举较大的物体,开始锻炼宝宝的手指小肌肉。

撕纸玩

给宝宝一些干净的废纸,让他撕,纸张可以由薄到厚,由小到大,锻炼宝宝肌肉能力。玩过几次以后,妈妈可以把纸撕成三角形、圆形、方形,摆放在宝宝面前给他看。尽管他此时还不能理解这些形状的意义,但作为一种视觉经验的储存,这项活动是有益处的。

练爬

先让宝宝俯卧,妈妈用两手抓住宝宝的脚关节。然后慢慢举起,让宝宝脊背呈弓状。这时宝宝头部会反射性地向后仰。反复做4~6次。帮助宝宝练习向后弯腰、挺胸以及两手臂的支撑力。然后将宝宝双脚放下,妈妈用手推着宝宝的双脚掌,使其借助妈妈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这样多次练习后,很快就可以学会爬了。

注意,开始抓宝宝的脚关节时,不能用力过快过猛。这项活动对宝宝的智能发展和健康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创造条件让他学会爬行,尽早探索周围世界。

跳啊跳

妈妈扶着宝宝两侧腋下,让宝宝站在床上或桌上。妈妈嘴里一边喊“跳啊跳”,一边等宝宝双脚一接触到支撑点就把他撑起,撑6~8下。

这项活动练习腿的支撑力,同时又培养宝宝语言动作的协调能力。

用玩具和奶瓶玩手指游戏

宝宝在喂奶或喝水时,妈妈拿着奶瓶的顶端,教宝宝用双手扶着奶瓶的中间部位,往嘴里送奶嘴。

妈妈把有柄的小塑料摇铃、手帕做的老鼠或塑料小跳狮给宝宝抓握、摇晃,并教他把小跳狮捏得一跳一跳。要注意给宝宝的物体(玩具)必须是无毒、无臭、无尖棱、很干净的。因为宝宝动辄要把东西塞到嘴里去。

自己玩

用被子把宝宝“围”起来,或者,有条件的话,把宝宝放在带栅栏的游戏栏里。在宝宝面前放上会发声的橡皮玩具,可以抱的布娃娃或其他小动物,让宝宝自己玩个够。或者,妈妈走过去,帮他把玩具弄出声响来,再把玩具放到不同的地方,逗引宝宝变换体位,抓握玩具。

这个游戏可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性。注意让宝宝拿东西时,学会把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玩具上绝不能有易掉落的动物金属眼睛、小纽扣等。要让宝宝采取躺卧位,但也不要长时间保持这种姿态,以防脊柱弯曲。

用肚子爬行

让宝宝趴着,把玩具放在宝宝摸得到的地方。宝宝为了拿到玩具。会努力地移动手、脚。有些宝宝因为手始终摸不到或身体往后退,会急得哭出来,此时最好把玩具递给他,不要太勉强,以免造成挫折感。

学小狗

让宝宝趴下,用双手和膝盖支撑住身体,逗引宝宝把头抬到90度。然后,一边嘴里喊着“小狗来了”,一边推动宝宝的一个膝窝儿,把这条腿推入腹下,再把这条腿从腹下拉出来。然后按同样的方法推另一条腿。

注意动作要轻柔,幅度要慢慢增大。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宝宝的颈部支撑力和全身平衡能力,锻炼宝宝膝盖、上臂和胸部的肌肉,同时又有助于他把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

找动物

爸爸戴上动物面具(或头饰),唱歌、跳舞或模仿动物的动作给宝宝看。然后爸爸躲在妈妈的身后发出动物叫声,逗引宝宝把头和身子转向爸爸。

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另一方面会让宝宝把某种叫声、动作和某种动物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锻炼宝宝转颈、转身能力。

感官刺激游戏

摸摸看

找出平绒、的确良、劳动布、灯芯绒等各种质料的织物各一小块,缝成一个两尺见方的垫子,垫在宝宝的身下。让宝宝的小身体在上面蹭来蹭去,小手摸来摸去,体会各种布料的不同质感。

注意磨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宝宝的皮肤有刺激。在给予不同布料的触觉刺激中,诱发宝宝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

找声音

妈妈敲响玩具(铃、鼓),让宝宝注意倾听。然后妈妈再走到房间一角敲,嘴里喊到:“宝宝快听,什么声音响?在哪里?”看宝宝的视线是否朝着有声音的地方注视。若还没有注视,再重复敲,直到他注意为止,对他进行听力训练,注意声音要由弱到强,距离要由近到远。另外,妈妈别忘了继续给宝宝唱歌和念儿歌。

看镜子中人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开始了解镜中人是自己了。妈妈可以拉着宝宝的手摸镜子,一边跟他说:“咦,什么都没有,这是镜子啊!”跟宝宝玩躲猫猫或拉看他的手、脚摇晃,这样可以增进他的自我意识。

(第六节)科学喂养

最好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专家认为,宝宝出生后4个月可以添加辅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家认为,宝宝出生后6个月添加辅食为宜。为使宝宝的辅食能吃得更好,爸爸妈妈应该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辅助食品应该用小勺喂食,尽量避免装在奶瓶里让宝宝吸吮,让宝宝学会和习惯用勺。爸爸妈妈给宝宝喂食前要先洗手,给宝宝戴上围嘴或垫上小毛巾,并准备一块潮湿的小毛巾,随时擦净脏物。喂食要基本定时、定量,有固定的吃饭场所,并一次喂完,不要吃一点玩一会,过后又吃。辅助食品的配量,应以宝宝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量的大小,进行搭配和调理。

这个时期的婴儿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又尚未发育成熟,抗病能力较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重视婴儿的卫生习惯,注意消毒隔离。

这一时期宝宝所需的营养素

营养素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宝宝的营养素开始是由母体供给的,到了四五个月时,就要从食物中摄取,但并不是摄取得越多就越好。这要有一个量,而且各种营养素的量,还要按照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程度来定。5~8个月的宝宝单靠哺乳已经不够了,这时要适当地添加一些辅食,因此,照顾这个时期的宝宝要格外用心。宝宝看到大人吃东西时会流口水,而且会挥手表示要拿,或者在大人吃饭时哭叫不已,表示也想尝尝,这就到了宝宝需要添加辅食的重要时期。

为宝宝添加辅助食品的重要性

为人工喂养的宝宝添加辅助食品,对于4个月的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好处。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宝宝满4个月以后,从牛奶中获得的营养成分已逐渐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必须及时添加一些食品,以补充牛奶中营养素的不足,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比如铁,4~6个月的宝宝,从妈妈体内获得的铁已经基本用完。而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中铁的含量都不足,因此,此阶段的宝宝容易得缺铁性贫血,添加辅助食品就能为宝宝补充铁的不足。

二是添加辅助食品,可以为宝宝以后的断奶做好准备。辅食并不完全是指在断奶时所摄入的食品,而是指从单一的母乳(或牛奶)喂养到完全断奶这一阶段内所添加的食品。

三是为了训练宝宝的吞咽能力。习惯于吃奶(或其它流质液体)的宝宝,要逐渐过渡到吃固体食物,这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宝宝要先从吃糊状、细软的食品开始,最后逐步适应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

四是为了训练宝宝的咀嚼功能。随着宝宝的长大,齿龈的黏膜逐渐坚硬,尤其在长出门牙之后,宝宝会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食物,然后吞咽下去。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宝宝咀嚼功能的训练,有利于颌骨的发育和牙齿的萌出。

添加辅食应遵循哪些原则

我们在给宝宝添加辅助食品时,必须按照小儿消化系统发育的特点,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季节特点、宝宝生长的速度和体质的好坏灵活运用。其基本要求如下:

辅助食物添加量宜由少至多,逐渐增加。经7天后,如无消化不良等异常改变,并已成习惯后,再加第二种食物。如果宝宝不肯吃,也不要勉强,可停几天再试喂。

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其添加的品种应每次加一种,待消化功能适应后再加第二种。不可同时加几种,以免造成小儿消化不良。

添加食物,一般应先加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或西红柿水等。以后再加半流质食物,慢慢过渡到一般食物,即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的原则。

添加的食物最好在哺乳前喂给宝宝,因饥饿时宝宝比较容易接受,还要求食物要做得软、烂、烹调合理,注意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