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4322100000036

第36章 胎教是优生优育的关键(6)

孕妇低声哼唱自己所喜爱的有益于自己及胎儿身心健康的歌曲感染胎儿。在哼唱时要凝神于腹内的胎儿,其目的是唱给胎儿听,使自己在抒发情感与内心寄托的同时,让胎儿能享受到美妙的音乐。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良好的音乐胎教方式,适宜于每一个孕妇采用。

母教胎唱法

当孕妇选好了一支曲子后,自己唱一句,随即凝思胎儿在自己的腹内学唱。尽管胎儿不具备歌唱的能力,只是通过充分发挥孕妇的想像力,利用“感通”途径,使胎儿得以早期教育。本方法由于更加充分利用了母胎之间的“感通”途径,其教育效果是比较好的。

音乐熏陶法

本方法主要适宜爱好音乐并善于欣赏音乐的孕妇采用。有音乐修养的人,一听到音乐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情绪和情感都变得愉快、宁静和轻松。孕妇每天欣赏几支音乐名曲,听几段轻音乐,在欣赏与倾听当中借曲移情,浮想翩翩,寄希望于胎儿,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进芭蕉绿雨的幽谷,好似生活在美妙无比的仙境,遐思悠悠,当然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胎教效果。

朗诵抒情法

在音乐伴奏与歌曲伴唱的同时,朗读诗或词以抒发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胎教音乐形式。现代的胎教音乐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一套胎教音乐当中,器乐、歌曲与朗读三者前后呼应,优美流畅,娓娓动听,达到有条不紊的和谐统一,具有很好的抒发感情作用,能给孕妇与胎儿带来美的享受。

适宜孕妇采用的音乐胎教方法还有许多,每一位孕妇可以根据自我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音乐胎教方法。

不同音乐适合不同性格孕妇

每个人各自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特点的孕妇,进行音乐胎教时则选择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的乐曲。如孕妇情绪不稳、性情急躁、胎动频繁不安者,则宜选择一些缓慢柔和、轻盈安详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筝曲“渔舟唱晚”、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这些柔和平缓,并带有诗情画意的乐曲,可以使孕妇及胎儿逐渐趋于安定状态,并有益于胎儿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如果孕妇性格阴郁迟缓,胎动也比较弱者,则宜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节奏感强的乐曲。如“春天来了”、“江南好”、“步步高”,及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等。这些乐曲旋律轻盈优雅,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节奏感强,既可以使孕妇振奋精神,解除忧虑,也能给腹中的胎儿增添生命的活力。

对于音乐胎教来说,就和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样,要因人而异,绝不可用恒定的胎教乐曲,让所有孕妇去聆听。

适合孕妇听的音乐有哪些

通过听录音磁带或唱片中的轻音乐,让休闲生活中充满优美的乐声,从而使孕妇精神愉悦,称为音乐熏陶法。

声音有音乐和噪音之分。当然,对胎儿的刺激也就有益与害之分。不适的音乐(如迪斯科舞曲、架子鼓的声音)无异于噪音,所以,孕妇不能听这类音乐。适宜孕妇听的音乐,主要是舒缓轻柔与欢快相间的E、C调。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和生理共鸣,下面就乐曲产生的作用大概分组,可供参考。

催眠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筝曲“渔舟唱晚”,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之梦”等。

这类作品具有轻盈灵巧的旋律,美妙活泼的情绪,而又具有安详柔和的情调。

镇静

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

这类作品优美细致,音乐柔和平缓,带有诗情画意。

舒心

如“江南好”、“春风得意”等。

解除忧郁

如“喜洋洋”、“春天来了”,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等。

这类作品使人联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着美丽的衣裳,同我们欢聚在一起,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

消除疲劳

如“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乐曲“水上音乐”等。

这类作品清丽柔美,抒情明朗。

振奋精神

如“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等。

这类作品曲调激昂,旋律变动较快,引人向上。

促进食欲

如“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适合胎儿听的音乐有哪些

胎儿在子宫内的状态与新生儿一样,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以妊娠中期最明显。因此,宜给胎儿听安宁的音乐。当胎儿醒来后会出现胎动,胎动往往以早、晚活跃,如果选择在早、晚直接音乐胎教,只能播放轻松、安宁的乐曲,这样会使胎儿感受到外部世界充满了慈爱和温馨。妊娠29~38周期间胎儿醒着的时间增多,胎动的次数也增多,可以增添一些节奏感稍强的乐曲,但切忌播放摇滚乐。

胎儿第一次听到的节奏声,便是母亲的心跳声,这种节律的声音对孕妇和胎儿是最适宜的。如果用于胎教的音乐节奏超过了人的正常心率,就会使孕妇产生紧张情绪。倘若低于正常心率,又会引起不安宁的心理反应,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利。因此,给胎儿听的音乐选曲要慎重。首先要保证音乐的声波特性不会损害胎儿的听觉器官,尤其是绝对不能损害胎儿内耳的毛细胞及神经细胞。

根据受孕时期选择胎教音乐

据观察,孕妇在不同的妊娠时期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往往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一般的在怀孕前3个月里,妊娠反应比较明显,忧郁和疲劳极为常见。在妊娠中期(即怀孕第4~7个月),孕妇的情绪大多是乐观的,这时的食欲比较旺盛,精力也显得充沛。而到了妊娠晚期,孕妇的身子笨重,时常要想到分娩以及产后的问题,思想压力较大,焦虑现象也多。针对这些问题灵活选择胎教音乐可大大提高胎教效果。

受孕早期宜听轻松愉快、诙谐有趣、优美动听的音乐。力求将孕妇的忧郁和疲乏消除在音乐之中。可以选听“春江花月夜”、“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等曲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江花月夜”这支曲子。如果仔细体会这支和谐、优美、明朗、愉快的乐曲,就仿佛是置身于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这支乐曲的题目也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物体现了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引人探寻追求的艺术境界。

受孕中期,孕妇开始感觉到了胎动,胎儿也已开始有了听觉功能,这时的胎教音乐从内容上可以更丰富一些。通过音乐的欣赏,不仅陶冶了孕妇的情操,调节了孕妇的情绪,同时也会对胎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这时孕妇的身子还不是太笨,尚能从事各种家务,完全可以边干家务边听音乐。怀孕中期除了可继续听早孕期听的乐曲外,还可再增添一些乐曲,如柴科夫斯基的“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及“喜洋洋”、“春天来了”等乐曲。尤其是柴科夫斯基的“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新颖明晰的素材,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曲调中充满了青春与温暖的气息。如果反复倾听那些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有力的和弦、钢琴的伴奏,就觉得这支乐曲既好像是波涛起伏的大海,又像是和煦扑面的春风,好似灿烂的阳光铺满了生活的大地,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腹内的胎儿接受了孕妇美好的心理信息以后,胎儿也会与孕妇产生同感。

受孕晚期,孕妇面对很快就要分娩,心理上难免有些紧张,况且这时胎儿发育逐渐成熟,体重已达3000~4000克,会使孕妇感到笨重。这时应选择既柔和而又充满希望的乐曲。如“梦幻曲”、“让世界充满爱”、“我将来到人间”,以及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乐曲“水上音乐”等。特别是“梦幻曲”是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共13首曲子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支乐曲。柔美如歌的旋律,各声部完美的交融以及充满表现力的和声语言,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孕妇随着柔美平缓的主缓律,正如进入沉思的梦境,在梦幻中出现美丽的世界,在那梦幻中升腾,就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丽、更奇异的梦境中,仿佛看见了一个圣洁的小天使,您那期盼了好久的可爱小宝宝向您走来。随着“梦幻曲”旋律的变化,孕妇就能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幅图景。然后在曲调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腹内的胎儿也在这无限深情和充满诗意的曲子中安甜的酣睡了。

胎教音乐是母亲和胎儿沟通的重要渠道

怀胎十月,对望子心切的父母来说,时间是不短的。但是,作为父母在这期间应该怎样和自己的孩子联系,交流感情呢?

在各种艺术中,音乐有其特殊的位置,它是孕妇与胎儿之间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能被胎儿所感受。音乐就是孕妇与胎儿建立最初联系和感情的最佳通道。

胎儿能记忆母亲的声音。他在子宫内首先感受到的是韵律。开始时,韵律不是通过胎儿听觉感觉的,然而胎儿的全身却随着母亲的大血管分支的血液搏动而同步颤动。这种韵律不变的有规则的搏动,几乎在整个怀胎时期是胎儿的伴侣,是胎儿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胎儿究竟能否听见声音,还不很清楚,但已经知道胎儿对声音有反应。有人测试胎儿的心跳,发现音乐可使胎儿心跳的频率有变化,不论对高、低调都有反应。受音乐的影响,胎动也会增加。

胎儿熟悉母亲的心音,也同样熟悉母亲说话或唱歌的声音,而且一直保持到出生以后。在音乐的气氛中,父母子女之间会更和谐、融洽。

曾有一位妇女,在怀孕期非常喜欢听某一张唱片的音乐,几乎每天都要听这段音乐,但她生产后却未再听过。当她的孩子7岁时,偶然听到这张唱片,顿时兴奋得跑到母亲面前说他非常喜爱这段音乐。有个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给孕妇听音乐2分钟后,孕妇的心跳加快,如果在孕妇腹部子宫区放一共鸣器,5分钟后,胎儿的心跳也加快。

父母对着胎儿唱唱歌,说说话,选择音乐同胎儿进行“交谈”和思想感情交流,可减少初产时母亲对胎儿的生疏感。平时,由于胎儿的特殊环境与地位,胎儿“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母体传来的,胎儿熟悉母亲说话和唱歌的声音,就像熟悉母亲的心音一样,父亲对胎儿说话、唱歌,虽然其声音传到胎儿,不如母亲那样直接,但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这样的气氛中,父母和子女间会更加和谐融洽。也有选择录音机和唱片提供音乐和韵律的,但这样缺少胎儿最需要的温暖和直接接触,所以,还要由家人自己来完成。孕妇唱歌或哼哼曲调,比说话更能直接的表达感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给胎儿的另一种语言。

人类需要音乐,胎儿需要音乐,即将做父母的夫妇们,让你们的孩子在音乐声中,在你们的交谈中,健康幸福的出生、成长吧!

实施音乐胎教的方法

早在母亲怀孕6个月的时候,胎儿就已经具备了能够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有人做过实验,给出生不久的婴儿播放一段胎儿生长时期的录音,婴儿就会在熟悉的声音下不再哭泣,安然入睡。这说明胎儿时期就对血液出入胎盘的湍流声、母亲的心跳声和肠道蠕动的声音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一旦再现这种环境,便又勾起了婴儿的情绪反应。还有人做过试验,给妊娠8个月的胎儿听大管乐曲《彼埃尔和狼》,胎儿听后有活动。当孩子降生后,只要一听到这支乐曲就立即停止叫喊和躁动,并露出笑容来,由此看来,优美的音乐能够给胎儿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利用音乐直接对胎儿进行教育(刺激),是怀孕中后期(25~40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音乐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还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这是有例可证的。有人曾为7个月的胎儿播放婴幼儿做操的音乐,发现播放音乐后,胎儿由伸胳膊蹬腿的激烈动作逐步变为安详、舒展、有规律的蠕动。出生15天后再为这个孩子播放这段曾经听了3个月的音乐时,发现一听乐曲他的四肢便马上松弛下来,同时还面露笑容、睁眼四处张望。两个半月时,他开始表现出对音乐对收录机的极大兴趣,只要一放乐曲,他就会双手挥动,而且脾气、性格很好,从不大哭大闹。动作发育也明显早于其他同龄婴儿,是一个耳聪目明、有着智力发育良好前景的孩子。

在利用音乐进行胎教时,给胎儿听的曲子应该多样化。但在选曲时应当注意到胎动的类型,因为人的个体差异往往在胎儿期就有显露。有的“淘气”,有的“调皮”,也有一些是老实、文静的。这些既和胎内外的环境有关,也和先天神经类型有关。一般来讲,给那些活泼好动的胎儿听一些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乐曲,而给那些文静、不热爱活动的胎儿听一些轻松活泼、跳跃性强的儿童乐曲、歌曲。切忌给胎儿听较大音量的乐曲,这会引起胎儿的躁动不安,长期下去,体力消耗太大,可造成出生时体重过低,有时还可能出现不良神经系统反应。节奏过分强烈和音量较高的音乐,还会造成胎儿的消化系统发生紊乱。

如果孕妇带着耳机听音乐,那么胎儿的心率、动作等不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如果将耳机或录音机放在离腹2~5厘米的地方,则测出胎儿有明显的反应。这说明本人听音乐和给胎儿听音乐会有两种不同的效果。给胎儿听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5~10分钟为宜。

如果能和着音乐的节奏和表达的内容与小宝宝玩耍,那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

英国心理学家克利福德·奥茨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音乐能帮助胎儿“治病”,使胎儿的心脏搏动更有规律。当胎儿的心脏搏动出现紊乱现象时,聆听音乐会使胎儿转危为安。国外曾有在产妇分娩时,用胎儿熟悉的音乐助产,使难产窒息的胎儿恢复正常,顺利出生。

享受胎教音乐

一种方法是孕妇自己欣赏,条件不限。可以戴着耳机听,也可以不戴耳机听;可以休息时听,也可以做家务时或者吃饭时听;还可以一边听一边唱等。总之,孕妇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随意安排,要尽可能地多抽出一些时间欣赏胎教音乐。

另一种方法是让胎儿直接欣赏胎教音乐,对他们进行有益的音乐刺激。音乐胎教应从妊娠5个月时起,将胎教器放在孕妇的腹部,每天定时播放几次,每次5~10分钟,音量应适中。与此同时,母亲也应放松,自然地同胎儿一起欣赏,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给胎儿唱歌的技巧

您知道吗?如果母亲能亲自给胎儿唱歌,将会收到更为令人满意的胎教效果。一方面,母亲在自己的歌声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良好的胎教心境;另一方面,母亲唱歌时产生的物理振动,和谐而又愉快,使胎儿从中得到感情上和感觉上的双重满足,这一点,是任何形式的音乐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未来的妈妈在工作之余,不妨经常哼唱一些自己喜爱的歌曲,把自己愉快的信息,通过歌声传给胎儿,使胎儿分享您喜悦的心情。

如何教胎儿“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