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战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这岂不是神经错乱,故意刁难人吗?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古、小铁和小尹。负责人对剩下的三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10日期限到。负责人问小古:"卖出多少?"答:"一把。""怎么卖的?"
小古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古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小铁:"卖出多少?"答:"10把。""怎么卖的?"小铁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小铁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小铁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买下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小尹:"卖出多少?"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小尹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尹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小尹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这还不算,住持希望小尹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别赠给不同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人生感悟: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如果能拓展开去,到思维对象之外找个帮手,将二者合并思考,合力作战,威力就强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