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悲情
4296500000159

第159章 悍将骄横狼烟起(1)

祸不单行,当这堆奏折散落在地之时,只见一本带有斑斑血迹的奏折又赫然引入了他的眼帘:“微臣泾州刺史王庭光冒死上奏:逆胡作乱,劲旅入朝,边塞空虚,西戎进犯,势不可挡,凉州刺史高辉,不识忠义,投敌叛国,引寇东犯。合、陇、甘、凉等二十七州,已非我大唐国土。泾州地僻民稀,守备简陋,难以御敌。臣与二千士卒唯战死沙场,尽忠职守而已。愿皇上速发中原劲旅开赴河陇,收复失土!”

“程元振!程元振!”李豫那张激动的脸上又布满了惊恐的神色,他不知所措地叫道。

“奴才在!”已经升为骠骑大将军的程元振没有以前李辅国那般骄横,在李豫面前倒是毕恭毕敬!

“这是怎么回事?”李豫扬起手中的奏折,怒气冲冲地问道,“为什么到现在才有奏折上报,以前没有任何消息?为什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奴才也不知道啊!”程元振知道这次自己玩大了,前段时间他看见李豫心烦意乱,就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给压了下来,自然也包括河、陇地区的军情战报,此时的他由于过度惊吓,已是脸色苍白。细弱蚊鸣的声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听得见!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身为骠骑大将军,深受朕的信任,百官的奏折都要转自你手,你不知道?难道吐蕃兵不血刃就攻下了河、陇二十七郡吗?那里可是有朕的几十万子民啊,难道就没有一个忠义之士?程元振,你如实对朕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另有隐情?”李豫走到程元振跟前,紧紧地抓住程元振的衣襟,狠狠地拽了几下“吐蕃已经杀到泾州,距长安仅仅只有两百里距离,吐蕃骑兵善于长途奔袭,两百里路程,朝发夕至,你是不是要朕身首异处才肯说出实情啊?”

被李豫使劲一拽,程元振一个踉跄,一个跟斗摔倒在地,额头被地面尖锐的利器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迅速站起身来跪在地上,不停地扇着自己的耳光,“奴才该死!奴才罪该万死!”说罢,又在地上重重地叩了九个响头,声泪俱下地说道:“奴才斗胆,请陛下速速收拾行装,移驾陕郡!长安城·······长安城恐怕是呆不下去了!”

“什么?”李豫浑身一颤,似乎丢了魂似的,他所预想的最坏、最可怕的灾难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你是说要朕弃祖宗陵寝而逃?”

“皇上若不速做圣断,机会恐怕不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程元振跪在地上,声音里充满了哀鸣!

“你到底还有多少事情在瞒着朕啊?”李豫的声音也是极端低沉,悲愤地问道。

“奴才罪该万死!奴才罪该万死!”程元振知道此次自己玩大了,连忙磕头请罪,“仆固怀恩不满皇上对辛云京、骆奉仙的纵容,煽动回纥、吐蕃倾全国之兵,叩关而入!吐蕃居高临下,攻破大震关,连下河陇二十七州。泾州刺史王庭光率众两千余敌死战,全部以身殉国!吐蕃铁骑已经占领泾州全境,兵锋直指奉天,京师震动!奴才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移驾陕州,暂避锋芒!”

“程元振,你这狗奴才,为何不早报?”李豫愤怒到了极点,快步走到程元振面前,将一耳光狠狠地扇下,打得程元振眼冒金花,嘴角也渗出了一丝血迹!

“奴才见连日来,万岁爷为调解仆固怀恩与辛云京之间的恩怨而变得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怕影响皇上心绪,故不敢上报!”程元振跪在地上,连嘴角的血迹也来不及擦掉,小声说道:“谁知竟犯下了这等滔天大罪,再说,奴才也不知道这是告急文书啊!”

“你为什么不传书政事堂,知会各省宰相,要他们传书各镇节度使,让地方各路兵马率兵进京勤王?”李豫怒不可遏地问道。

“尚书省、兵部都向各镇节度使发出了告急文书,可是都已经一月有余了,文书和传书使者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啊!”程元振急得快要哭出声来了。

“临淮王李光弼那儿发了文书吗?”李豫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

“发了,可是没有一丝音讯!”

“传旨,着开府仪同三司、河南副元帅、江淮节度使、临淮郡王李光弼即日率兵北上勤王!”

李豫的话音还未落地,就只见一人气喘吁吁地跑上来叫道:“皇上,大事不好了,临淮郡王李光弼不肯发兵北上!”

“为什么……”李豫几近疯狂了。

“李大人担心这可能是……可能是骠骑大将军和观察军容使大人的阴谋,赚他入朝,重蹈来瑱的悲剧!”

“朕明白了!朕明白了!”李豫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朕明白了,所有的人都把朕当成了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了!害怕‘雕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我大唐的栋梁之才,我大唐的中兴功臣,朕赖以依赖的靠山!到头来却是一个个都在提防着朕。仆固怀恩拥兵自重,李光弼抗旨不归,难道你们忍心大年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吗?难道你们忍心看到自己昔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吗?我大唐能够转危为安,其中有多少是你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们竟会如此冷漠?难道朕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了吗?”

“皇上!”程元振又在地上重重地叩了两个响头,额上的鲜血不停地滴在地上,他也顾不得擦拭,“奴才恳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保重龙体,移驾陕州,再图勤王之事!”

“罢罢罢!”李豫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如此境地,恐怕朕只有陷入不忠不孝的境地了!传令各省各部,速速迁出长安,移驾陕州。传令潼关守军加强戒备。希望潼关能够再次挽救我大唐于危难之中。传旨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帅诸道勤王之师共御西戎,匡扶大唐!”

就在这一天,李豫便成为了大唐帝国历史上第二个被迫仓皇离开自己国都的流亡天子。他还是值得庆幸,多亏了自己的祖父李隆基为他开创了一个先例。要不然,自己成为了大唐帝国历史上第一位抛弃祖宗家庙而仓皇出逃的皇帝,就是世人不骂他,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背后冰凉冰凉的。他又在默默祈祷,但愿自己是唐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出逃的皇帝,经历了两次逃亡之后的他太了解这种生活的痛苦了,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承受这种痛苦呢(若是他泉下有知的话,当他看到包括自己宝贝儿子在内的几位皇帝再次仓皇出逃之时,他是应该为自己既非第一位,又非最后一位感到庆幸,还是应该为这个被后人称为盛世王朝的帝国竟会出现这么多辛酸事而感到悲凉)?

可怜的长安城,繁华的六朝故都,在刚刚经历了几年叛军的蹂躏还未恢复生机之时,又再次遭受吐蕃铁蹄的践踏,皇帝出巡了,王公贵族跑了,留下一个个平民百姓在仓皇中等待,在凄凉中颤抖,萧瑟的秋风一阵阵刮过,每一个人都在心如刀绞的日子里忍受着岁月的煎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果面面对的仅仅只是朝代的盛衰更替,也许每一个人都能忍受,毕竟皇帝倒了还有天子。但是一个王朝衰而不亡,在这种你争我夺的过程中在长安城中进进出出,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让人看多了,恐怕就会产生一种崩溃的感觉!

吐蕃倾全国之力,酝酿了八年,利用安史之乱,河陇劲卒赶赴关内的机会,步步蚕食,将大唐帝国的河陇地区蚕食殆尽,成为了大唐帝国西陲的劲敌。而此次,他又扮演了安禄山的角色,将大唐帝国的皇帝又一次赶出了长安城!将广武王李承宏扶上龙椅,成为自己的傀儡政权。远在成都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平定河南河北给他带来的的喜悦和兴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忧伤和悲愤: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昔日的蜀汉后主刘禅,虽为扶不起的阿斗,但对于诸葛孔明辅政的种种作为,倒还是敬重有加;今天那些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除了郭子仪单枪匹马赶赴长安勤王之外,其余之人又身在何处?又因何而不敢前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李豫自己才清楚!

被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此时才发觉自己是郁闷之极。皇帝东巡,留下一个乱哄哄的京城摆在了世人的面前。着急旧部之时,七十多岁的郭老令公凭借自己的声望召集了四千多人。纵然如此,郭老令公仍然只有苦笑的分,以这四千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去面对吃苦耐劳的吐蕃劲旅,其结果恐怕只有马革裹尸了。

各色人物也是纷纷粉末登台,就连皇室内部也在窝里斗。广武王李承宏在吐蕃的保护之下当上了傀儡皇帝。就连李豫的亲叔叔丰王李珙此时也是心怀鬼胎,竟对郭子仪说:“大人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废立之事,只在大人一句话,大人为何此时不当机立断?”

晕!绝对会晕死!七十多岁高龄的郭子仪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被束之高阁几年之后,刚一出山变成了一个抢手货。李豫瞧上他了,准备让他力挽狂澜于既倒;这位丰王殿下也着实抬举他,居然准备拉起他这张虎皮做大旗,让他为自己这位亲王完成角色转变,爬上更高一个台阶!

“情势危急,社稷危如累卵,元帅再犹豫不决,恐怕我大唐便要亡国灭种了!”见郭子仪久久不言,李珙到来劲了,一个劲催促道。

“殿下,眼下狼烟遍地,天子蒙尘,我等唯一能做的就是聚众勤王,岂敢做出僭越之事,做出那等不忠不孝之事!”郭子仪虽说也是古稀之年,但发起火来,还是有点吓人的,一番义正词严的训斥,顿时就让李珙哑口无言!

“郭旰,看快护送丰王爷前往陕州伴驾!”郭子仪转过身子,对自己的第三子说道。此次勤王,他算得上是举家赴国难,几个儿子都随他一道赶赴沙场了!

“遵命!”郭旰转过身子,对身旁的几个兄弟说道:“各位兄弟,父帅的安危,朝廷的安危就全靠你们了!”说罢,转身纵马而去!

“暧儿,临淮方面,你李叔叔可有回音?”送走李珙和郭旰之后,郭子仪扭头向身边的郭暧问道。

“父帅请过目!”郭暧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一封书信。

“唉!”郭子仪一目十行,看完了李光弼的回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光弼啊光弼,你的一世英名恐怕就要付诸东流了!”

“父帅,李叔叔怎么了?”郭暧、郭晖一脸惊讶,齐声问道。

“你们李叔叔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啊!”郭子仪沉痛地说到:“他的军事才干,放眼当今天下,何人能敌?几年的平叛战争中,他锋芒毕露,立下了赫赫战功;治军极严,利用自己的威望和铁的律法约束部众,自是对国家有利,但对自身却是大大有害啊!在此过程中,会招来多少人的嫉妒和憎恨啊!昔日在邺郡城南,他亲手斩杀了临阵脱逃的鱼朝锋,不是在邙山之战中就被鱼朝恩所报复了吗?与鱼朝恩这种睚眦必报之人打交道,岂能有一点点得罪之处?来瑱之死,让他感到了恐惧!此次勤王,他竟然以忧谗畏讥为由,拒不出兵勤王,这岂不是在授人以口实吗?”

“什么,李叔叔不愿出兵勤王?”郭暧大吃一惊,恐怕他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与自己父亲齐名的李光弼在此关键时刻会牺牲自己的一世英名来换取一时的苟安!

“来瑱之死,天下各镇诸侯谁还敢轻易入朝?”郭子仪脸色凝重,缓缓地说道:“鱼朝恩和你李叔叔又有宿怨,如果你李叔叔此次发兵勤王,谁又能保证他能全身而退?但是,身为光明坦荡之人,为何就不能看穿得失悟透生死呢?”

郭子仪一番话让众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末将山南道节度使白孝德奉临淮王将令前来向郭帅报道!”看来任何一次打架都不能少了他,新婚不久的白孝德就抛下娇妻幼子,从南郡千里迢迢地赶到了蓝田。

“白将军能千里勤王,忠心可嘉啊!老夫深表感谢!”看着白孝德的到来,郭子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身为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职责所在,又岂可谢之处?郭帅只身赴难,更是我被之楷模!”经过沧桑的洗礼,白孝德褪去了昔日的顽劣,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白将军,李帅安好?”一听说白孝德是奉李光弼之命前来勤王,郭暧顿时感到心中暖洋洋的,未等郭子仪开口,便抢先问了一句。

郭子仪白了郭暧一眼,心中暗暗骂道,“这孩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李帅近日偶感风寒,恐怕在十天半月之内赶不到啊!”白孝德自然明白其中缘由,但是在郭子仪及部下面前,他还得为李光弼保留颜面,只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随便找了一个让大家都深信不疑的理由,准备糊弄过去。

郭子仪不愧深谙人情世故。对白孝德的谎言,他只是微微一笑,毕竟相识多年了,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何必拆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