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悲情
4296500000135

第13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1)

“哈哈哈······”刚刚回到洛阳城,史思明不禁狂笑起来,“李光弼啊李光弼,若论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朕确实不是你的对手,但是朕相信,终有一天,你一定会败在朕的手上,而且还会败得很惨!”

“皇上,要除掉李光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依微臣之见,不如就在河南与唐王朝划疆而治吧!”和李光弼几番较量下来,许叔冀已经得了“恐李症”,一听到李光弼就吓得心惊胆战,再也不敢在史思明面前胡言乱语了,他害怕万一有个闪失,这责任他承担不起!

“划疆而至?”史思明惊讶地望着许叔冀,“这恐怕是你的一厢情愿吧!你愿意,李亨愿意吗?李光弼会答应吗?李光弼何许人也?在太原他敢以不足万人的团练之众,对抗朕的十万精锐;在河阳,他在唐军处于极端颓势的情况之下,依靠一群残兵败将就可以将朕率领的十几万精锐健儿弄得晕头转向,若是让他养成力气,挥师东进,恐怕你我君臣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此次史思明的精辟分析让殿中众人顿时陷入了沉默,和安禄山相比,史思明这个大燕皇帝除了能够亲临一线以外,有自知之明恐怕就是他的第二大优点了!

“各位爱卿,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我们不能有偏安一隅的思想,要做好一统天下的准备!”史思明又语重心长的对众人说道:“昔日太上皇忙于在洛阳称帝,没有乘胜追击李隆基,让李亨父子有机会组织力量反扑,才会酿成今天相持不下的局面,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千万别让东都失陷这种悲剧上演第二次!”

“臣等谨遵圣命!”殿中众臣齐声答道!

“目前,李光弼死死地钉在河阳,成为了我们一统天下的一块绊脚石,要挥师西进,一统天下,李光弼必须的铲除,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而言,包括朕在内,在场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是李光弼的对手。但是,要铲除李光弼,并非只得依靠无力,其他还有很多办法,众爱卿有何高见?”史思明的目光在殿中扫视了一遍,厉声问道。

“以目前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我军还是处于明显优势!”阿史那承庆抬起头来,缓缓地说道:“李光弼坚守河阳,北连关内,呈猿臂之势依城而战,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他善于守城的优势,把我军牢牢地控制在河南境内,削弱我军的实力,同时又壮大自己的力量,拖累我军、拖垮我军、甚至是拖死我军!等到此消彼长之后,再一举吃掉我们。目前我军要消灭李光弼,办法就是逼李光弼离开河阳城,出城与我军作战!”

阿史那承庆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赫赫名将,几次与李光弼交锋下来,就能将李光弼的战略目的看的清清楚楚,并且还致命了今后的作战方向!

“可是,李光弼并非一盏省油的灯啊!”许叔冀忧心忡忡地问道,“你这个办法我们以前不是没有试过!要老奸巨猾的李光弼出城作战,那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们要他出城作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如果是李亨要他出城作战,李光弼敢不听吗?”阿史那承庆似笑非笑地说道。

“可是目前李光弼正受李亨的倚重,李亨可是对他言听计从啊!他怎么会强令李光弼出城决战?”许叔冀更加疑惑了!

“许大人难道忘了当年邺郡会战之时,李光弼斩杀鱼朝锋之事?”阿史那承庆向许叔冀问道:“李光弼素来就是以刚正严明著称,是一个眼睛了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人,这种的在官场上得罪的人数以千计。试想李亨的朝堂之上谁又会希望李光弼立下如此大功,毕竟像郭子仪那种拥有宽阔胸襟的人物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上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像鱼朝恩这种睚眦必报大赦小人的存在,他怎会容忍刚正严明的李光弼建立不世功勋之后再利用手中的实力和功劳来向他清算邺郡会战失败的责任吗?此次李光弼担任唐军副元帅都是鱼朝恩一手促成的,胜利了,作为观察军容使的他所占功劳最大;失败了,作为三军副元帅的李光弼难辞其咎,还可以借我们之手为他抱杀弟之仇!与这种小人共事,李光弼的日子岂会好过?对于李亨而言,东都得而复失,始终都是他心中难言的伤痛,如果能够把洛阳作为诱饵的话,要李光弼离开河阳前来与我军作战,应该不是难事!”

“把洛阳作为诱饵?”史思明满脸疑惑的问道:“你是说······”

“只需如此如此!”阿史那承庆附在史思明的耳边说了一通悄悄话!

“好!好!”史思明喜笑颜开,连声叹好。

一连串的捷报传入长安,李亨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邺郡之败,几乎让他快要疯了!九位节度使,带领二十万兵马。对付一个日薄西山、行将就木的安庆绪,居然会败得一败涂地,真不知让他那张脸往哪儿搁。可是,在九位战功卓著,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面前,他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忍!如果把这些人都得罪了,那尚未成功的平叛事业,恐怕真的就要等到猴年马月了!还好天不绝大唐,一个李光弼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有一个骄人的奇迹,让极度失落的李亨又看到了希望!

“嗯,是一个人才!”望着一个又一个的捷报,李亨不住的点头:“不愧是将门之后!若是他能够再创造一个奇迹,那他就居功至伟了!”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应该就是李光弼作战的特点吧,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屡建奇功,就是不知此时的他是否能够收复东都呢?”一想到这里,李亨的嘴角就浮出了一丝微笑。

“启禀皇上,太上皇在兴庆宫宴请长安百姓!”李辅国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对李亨说道。

“设么事情值得你如此大惊小怪?”李亨摇了摇头“太上皇与民同乐,这有什么不妥吗?”

“老奴认为,兴庆宫低矮潮湿,太上皇又年老体衰,长期居住在此,恐怕会对身体不好吧!”李辅国似乎表达什么意思,非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居住兴庆宫,那可是太上皇的意思,难道朕还能有什么办法?”李亨无奈的耸了耸肩。

李辅国的心有点急了,他不知道李亨是真傻还是在装傻,为什么就这么不开窍呢,焦急地说了一句:“奴才是怕太上皇整天在外抛头露面的话,会对万岁爷的声誉有所影响啊!”

“朕知道了!”李亨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先下去吧,这里没你什么事了!”

望着李辅国远去的背影,一股难言的苦楚便在李亨心头涌动。他父亲做了五十年的皇帝,他自己做了二十年的太子,在做太子这二十年时间里,他不得不与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虚与委蛇,小心应付,处境如履薄冰。就这样战战兢兢地过了二十年,好不容易熬到了李隆基的非正常退位(若是要李隆基正常退位的话,不知身体单薄的他能否有这个机会?),在相当令人可怜的情况之下登上了龙椅宝座,肩上担负起其他皇帝难以想象的的重担,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平叛战争。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隆基对整个朝廷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消失!

当初在大理寺门前,李隆基执意要杀张均兄弟的情境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这老头子的脾气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他还清楚的记得当初他们父子二人之间的约定,只要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李隆基就不再过问政事,在前段时间,他的确做到了。但是东都得而复失和太上皇在兴庆宫宴请百姓、与民同乐这件事情在这个节骨眼上同时发生,是不是太巧合了呢?

看来,收复洛阳,迅速平叛是让老头子安心退休,颐养天年的最佳借口,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最好是把洛阳从叛军手中夺回来,彻底断绝了老头子的念头,至少让他找不到任何重返政坛的理由!

“传鱼朝恩觐见!”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在邺郡会战之时担任实际主帅的观察军容使——鱼朝恩。他虽然是内侍,但是久经戎旅,有一点军事常识,若是让他上前线监军的话,作为皇帝的李亨还是比较放心的!若是要咨询一些军事常识,鱼朝恩还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奴才鱼朝恩叩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说在军中,哪怕是在功勋卓著九位节度使面前,鱼朝恩都可以把自己的眼睛安在头顶之上,对他们颐指气使。但是,在李亨面前,他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因为他还希望借李亨之手来完成自己一桩未了的心愿!

“朝恩啊,让你在河阳前线和京师只见疲于奔波,真是辛苦了!”一见鱼朝恩风尘仆仆地走进大殿,李亨连忙起身,走下龙椅,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鱼朝恩:“如今李光弼在河阳屡屡得胜,依你之见,李光弼是否应该乘胜出击,收复东都了呢?”

“启禀皇上,微臣在河阳巡军之时了解到,叛军士兵大多数皆是燕、代之人,随史思明南征已有数年,大多数人思乡心切。另外,李太尉连战皆捷,致使叛军士气低落,东都又为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以奴才之见,若是官军此时出击,收复东都应该有九成把握!”一听到李亨向自己咨询军事问题,鱼朝恩立刻来劲了,兴冲冲地说道。

“嗯!”李亨微笑着点了点头,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皇上,奴才认为,史思明废安庆绪而自立,势必会造成叛军内部离心离德,若是我军乘机出动的话,必定会让数十万叛军分崩离析的!”鱼朝恩见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越来越有劲,把自己的想法像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

“好!鱼朝恩听封,朕再次封你为观察军容使出镇河阳,协同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剿灭叛贼!”如果是东都失而复得的话,李亨肯定会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所以一听到鱼朝恩的分析,他更是异常兴奋:“传诏李光弼,让他即日出兵,收复东都!”

“奴才遵命!”能够再次成为李光弼名义上的顶头上司,自然就有了了却自己心愿的机会——让李光弼身败名裂,为自己那位死在李光弼手上的弟弟报仇!

“鱼大人!”李光弼一接到圣旨,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邺郡一战,官军损失惨重,人马损失过半,物资不计其数,元气尚未恢复。史思明又收编了安庆绪的人马、地盘和物资,锐气正盛,此时正是彼盈我竭之时,官军只宜固守,等待时机啊!”

“太尉大人,史思明降而复叛,又僭越称帝。叛贼内部人心不稳,史思明在此时逆天而动,率部南征,导致叛军内部燕赵等地附逆之辈,日夜思归,难道不是官军出击的最佳时机吗?”鱼朝恩阴阳怪气的问道:“洛阳乃是朝廷东都,有宫殿朝堂,太庙陵寝,若是长期任由叛军蹂躏,不知皇上情何以堪?你我这些做臣子的何以面对天子,面对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