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红高粱之梦
4268200000037

第37章 红色的梦18

我又向二爷诉说我那段受苦的经历:“二爷你知道的,这几年,农村社员生活虽然有所好转,但从生产队分得的粮柴仍然不充足,特别是烧柴只够烧半年的。

那时有棒劳力的人家,一到农闲,就带足一个月的饭食到山西去拉煤。那时山西的煤很贱,几十元就可以拉回一千多斤煤来。那些没棒劳力的人家就困难多了,只有去拾柴火。秋后所有杂草、树叶以及庄稼的根,基本都被拾得干干净净。

爸爸体弱,我教学,所以我家属于后者——拾柴烧的人家。听说湖里地广人稀,秋收后落下许多柴草,一天能拾一大地排车柴草。于是我便和二蛋商量好星期天到湖里去拾柴。

星期六下午,我从学校一回到家就和二蛋拉着地排车出发了。这样我们到天黑就可以赶到目的地,第二天,天一明就可以拾柴啦。然后连夜赶回来,也不晚第二天上课。

一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只见收过庄稼的地里落下的玉米、高粱的秸秆渐渐多起来。望望前面二里多地处有一个村庄……于是我们决定住到前面那个村子。

时间已近傍晚,忽然我发现乌云从西北天边涌上来,便对二蛋说:‘不好,要下雨啦,得赶快跑。’于是我们俩就飞跑起来!二里多地,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到了,累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刚到村头乌云已到头顶,狂风也扑面而来……

狂风扬起尘沙和树叶断枝打到脸上火辣辣的痛。使人不敢睁眼,但我们得找个地方避避风雨啊!所以我们只得艰难的向前走。我们终于爬上了那个村子的房台。

那是东平湖区国家给湖区人民修筑了建房的高地,我们称作房台,足有十几米高。来到村里,风小多了。洋钱大的雨点却啪啪的砸下来,落在路面上,尘土立刻散发出泥土的气息……

这时街上人们都忙着往家跑,只有路北梧桐树下有两个人在剃头,头只剃了一半,看来他们是想赶在大雨到来之前把头剃完,所以还在剃着……

于是我就问那人:‘这是什么村啊,有牛屋吗?我们避避雨。’只听那剃头的人说:这里是王集。

一提是王集,我马上想到我们三队和王集三队的关系。那时湖里地多人少,劳力不足,柴草有余,而我们三正好相反,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两个生产队的队长达成了一个互通有无的协议:农忙时我们三队给王集三队帮帮忙。秋后,他们给我们队送些柴草。”

所以两个队的社员经常在一起干活,时间长了,两个队就像亲戚一样。于是,我忙问道:“你们三队牛屋在哪里?”那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就在东头房台下路北。”于是,我们飞快的向东跑去……

跑到村东头下了房台,往东一看,果然,有一排牛屋。这时,有一位老大爷正从牛屋里跑出来。一问,正是王集三队牛屋。我就说:“我们是杨庄三队出来拾点柴火的社员。”

那位老大爷一听是杨庄三队的社员便热情地说:“眼看就下雨了,快进屋吧。我把院子里的农具搬到屋里去。”

我们二话没说,就一头冲进牛棚。刚进牛屋,那雨就哗哗的下起来。二蛋放下车子吁了一口气说:“总算没挨淋。”我说:“吉人自有天相。”

雨仍然沙沙的下着,二爷说:“你们的命运不错嘛,刚好赶到王集。”

我说:“说真的,直到现在我仍然相信我是个吉人,因为在我的经历中像这样难中得福,转危为安的事还真不少。”

二爷说:“那你为什么还说那次拾柴受得罪比这次还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