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好吧,那我就拉拉。那是去年秋后的事,为了不叫市管所查着,九点过后,上玄月落入地平线时,我和二嫂才骑上自行车驮着十几床被面悄悄的出发了,我们准备一夜到达目的地——宁阳地带。你知道我从小上学,后来就当了社办教师,很少出门,那是第一次出门买布。二嫂一个人纺织到秋后才织完,没有赶上跟其他人一起去,而我须放了秋假才能去。所以我们赶在一块了。论说一男一女夜里出门是很不方便的。但为了生活,也顾不得瓜田李下。在加上我和二嫂的品德家里的人都知道。(实际上那时也没有想的太多)有个人作伴就行啦。因为二嫂去年去过一次,所以,我们二人女前男后,一路谁也不说一句话,悄悄像宁阳进发。一来无话可说,二来还怕被查着。这样行了大约二个多小时我们就赶到了汶上城西。突然二嫂从车上跳下来低声说:‘前边公路大桥被拆掉了。必须从这里绕道向北绕道转过这条小河和汶上城里。’
当时,天又阴了。十步开外看人便模模糊糊,这样一转,我便分不清东西南北啦,只好跟在二嫂的后面听着车子的声音前行。这样慢慢行了一段路程,遇到一个村庄,又一转,连从这里走过一趟的二嫂也迷了路。我更是如在梦里一般……就这样我们迷迷糊糊的在漆黑的夜晚钻了一夜,到天方亮时,我们遇到一位早起拾粪的老汉,一问,才知道走错了路。不过还好,大方向没错。只是偏北了点。我说:‘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在这一带卖吧。’
吃早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就走家串户的买起布来……宁阳那一带比鱼台民风好多了,走到那家。那家都很客气(不管买不买布)只要遇到吃饭,都会热情的让我们吃饭。二嫂来过几次,知道那里的风俗,在街上就给我说,现在正是吃饭的时候,我们到了前边那家,如果让我们吃饭,别客气,叫吃就吃。到了那家。果然如此。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夫妻两个生有一男一女。男人已吃过早饭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娘三个。那位大嫂真是个热心肠,见我们是出门卖布的,二话不说,就忙着给我们盛饭拿馍。还要给我们炒菜。二嫂说:‘遇到什么吃什么,我们就感激不尽了。那能再麻烦您。’吃饭时,大嫂问我们:‘你们是什么关系?’我不知说什么好……还是二嫂心眼来得快,便说:‘这是我娘家兄弟。分的粮不够吃,生活困难,丈夫又不在家,我一个妇女家,不敢独自出门,就叫俺弟弟陪我来啦。都是生活逼的啊。’
吃过早饭,我们又窜了几家,都说买过了,我们就又往前赶,这样跑了几个小村庄,情况大体相同,出门卖布真是不容易啊!我们来到一个较大的村庄,一进村,第一家就愿卖布,并且给的价还很高,我们正量布,只见从村子里过来一位老大爷,那位老大爷见我们是卖布的,就说:‘你们真大胆,敢在我们村头卖布。’于是我们问那位大爷,老大爷说:‘市管所所长就是我们村的人,你们要是叫他遇着,就倒霉了。前几天就有两个卖布的,被他遇到了,把布没收了。’我们一听。心想不管是真是假,卖完这家,赶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