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狂奔,大概半个小时后,我跑出了树林。外面是一片很整齐的果园,每棵果树的间距,以及修剪都可以看出来是人工栽培的。
有人就好,我心下一喜,继续往前走。
穿过果园,又是一大片农田,随后又是一个小村落,几盏虽然有些昏黄的灯光,却让我这个逃亡者感觉很温暖。
我想起了三里墩的家,老爸老妈这会不知道会急成什么样子。
哎!我长叹一声,绕过村庄,走上了一条乡间小公路。
肚子也饿的咕咕作响,但我怕峡谷上面的军队搜索下来,不敢逗留,找个隐蔽点的地方躲起来。
现在可以确定,我彻底成了一个逃犯。不管骗子死没死,那些军人警察们没有找到我的尸体,肯定会进行大范围搜捕。我是在隐身的状态下被骗子推出车的,他们应该不确定我是何时下车的,那么,他们只会从收费站向西搜索,也就是向着大岭市的方向搜索。
继续向东走,先离开这里,在想办法去怒江。
打定主意,我猫在路边阴影下,观察着过往的车辆。
好车不能挡,一来人家不缺钱,再说,大半夜我这样一个狼狈不堪的人在路边挡车,很多人是不会停车的。
太旧的车也不能挡,一般旧车,都是附近人家代步用的,不但不会走远路,而且还会怀疑我的身份。闹不好,人家报警就亏大了。
....
....
琢磨来琢磨去,我的目标选定了五万左右的国产车。
第一辆比亚迪,没有停。
第二辆一汽夏利,没有停。
第三辆桑塔纳,是减速了,但人家走近看我‘形迹可疑’,一脚油门就闪了。
就在我犹豫是不是跑步前进时,过来了一辆奇瑞QQ。
我一招手,果然停了。
尼玛!我感动的差点没热泪盈眶,一溜烟钻进了车内。
司机是个髯须大汉,根本没问我大半夜怎么会一个人在路边等车,直接去哪。
我很镇定的说:“师傅,到集市上,快一点,我有急事。”
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无法明确的告诉他去哪。不过大岭地区的农村一般都把附近最大的镇子叫集市,甚至某些县级市都被称为集市,我只能试探着碰运气。
司机看了我一眼,张口要价:“一百块。”
“行,不过你要开快点。”我急忙应道。
现在别说一百了,就算一千我也能出啊。
幸好早上陆安收了一千多的保护费,不然,我直接自首得了。
司机没有再说什么,一路风驰电掣,没用20分钟,就赶到了一个小县城。
真尼玛黑,就这点路,给你3块钱都是给面子的。
我虽然腹议着,但还是装作很感激的表情,掏出一百,双手递给了那个司机。
到了集市就好办,我在一个地摊上豪爽的采购了一身衣服,换掉了身上的校服,并且从眉开眼笑的大娘嘴里,得知了自己的位置。
这里已经是云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距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只有五百多公里,也就是说,我跟骗子是顺着南岭的北面往反方向逃跑的,现在我只需要做的,就是顺着南岭的南边回去就行。
这应该是骗子刻意为之的,他给警察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是向东逃的,而他真正的目的地,却是在南边,也就是翻过南岭的地方。
........................
大岭市跟云南怒江,实际上只隔了一座南岭,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我已经到了怒江州。一晚六百大元的包车费可不是盖得,出租车司机不但一路开的极快,而且还给我热情的介绍了怒江大峡谷的情况。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它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以山高、谷深、水急著称,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据说,好多地方都还是无人区,奇虫异兽时有出没,就算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也不敢轻易往峡谷深处去。
我困的要死,一连串的剧变让我身心疲惫。但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我不敢停留,赶到汽车站,坐上了前往云龙县的第一辆早班车。
出租车司机知道怒江有个云龙县,云龙县有个漕涧镇,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旅游胜地,但他不知道还有个漕涧村。
我曾想过,骗子所说的漕涧村可能是个荒无人烟,甚至没有人知道的深山小村,所以也没有奇怪,反正跟漕涧镇有联系,去了那里再慢慢找也行。
最后一站了,只要安全到了云龙镇,我就算是安全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感觉是这样。
一路上,我最怕的就是出现几个持枪警察上车检查身份证。不过还好,应该是时间还早,我顺顺利利的到了云龙县城。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龙桥望江楼、水城藤桥、玉皇阁建筑群、五宝天池等等景点都是难得一见的绝美景色。以前,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只有附近的当地人知道,但现在,高速和火车通了以后,马上就变成了旅游胜地,每年来云龙县的全国各地游客,达三十万人次。
由于是国家级知名景点,无论是街上警车的巡逻次数,还是各处的监控都比较完善。我又买了一套游客装扮换上,报名参加了一个马上要出发的旅游团,他们的目的地,正是位于碧落雪山下的漕涧镇。
交了三百元来回往返的一日游费用后,我舒坦的坐上了旅游团的包车。
我的神经早也在崩溃的边缘,刚想坐下好好睡一觉时,突然上来了一个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导游,她拿着话筒,给车内的游客介绍起了漕涧镇的著名风景和当地的生活习俗。
什么风景的我不关心,但导游讲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时,却让我好奇起来。
那个出租车司机说过,怒江的少数民族很杂,但最多的,就是傈僳族,独龙族以及白族,怒族。可是听这个导游说,漕涧镇,竟然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镇子。
“漕涧镇大多数都是苗族,也有少数怒族人。我们今天主要介绍苗族,因为他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很独特,大家在游览期间,千万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苗族有黑苗、白苗、红苗、青苗等等分支,在民族服饰和习惯上也有很大不同。”导游缓了口气,接着说道:“苗族还有一种分类法,叫做生苗和熟苗。据说,苗族人在很久以前认为世上只有两个民族:汉族和苗族,而苗族人对汉族人十分反感,他们为了抵触汉族,把山寨建在深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有一部分的苗寨已经被汉化,那里的年轻人会到大城市去闯荡,与汉人的交流越来越多,所以被称之为“熟苗”;而另一部分则不许外人踏入苗族的寨子,被称为“生苗”,据说一个汉人如果在没有当地苗人的带领下独自去生苗寨,很可能被残忍的杀死。不过大家可以放心,我们这次去的漕涧镇,是熟苗的范围。
看来这个导游对苗族人很熟悉,我打起精神,故意开口问道:“我听说苗族会种蛊,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