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臆想者联盟:鸳鸯谱
4266800000022

第22章 暗恋是极大的犯罪(2)

我在微博上不幸碰到过三次有人因情感挫折心生绝望,最终极其不理智地选择割腕并进行惊心动魄的直播,还好最终都通过网友苦口婆心的劝导或是警方及时的营救,并没让悲剧上演。这里三个心灰意冷的主角都是女性,而三个故事里三个女子哀怨的讲述也都让人清晰地感觉到她们仅仅是男主角身边的附属品,于是分手看起来就进化成了“被遗弃”这个如此悲哀的结局,这恐怕是那些心智更成熟些的女子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境遇。

《说文解字》里讲到:“妇,服也。”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女子一味屈从的柔弱特质早就渗透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了。女性在处理选择时是种感性普遍能够轻松战胜理性的生物,她们对待另一半常常不会把容貌作为决定因素,而对方某些能够直指自己内心的特质,比如男人的幽默、谈吐、文艺气质,甚至完全不靠谱的第一面时的某个瞬间,都可能直接成为她认定对方的高效催化剂。这一切看起来远比男人的“以貌取人”高尚又美好得多,但很多悲剧恰恰就是以女性这样盲目又无厘头的执著而开始的。

毕加索喜欢搞女人,更喜欢画他自己搞的女人们。他有一幅画叫做《哭泣的女子》,里面描绘的是一个叫多拉的姑娘。当时年过半百的毕加索已然是妻妾成群,但是多拉还是因为迷恋于毕加索的艺术特质而不惜全身心地奉献自己,开始了这段毁灭性的爱情。几年间,毕加索在多拉和自己其他的情人间不断来往,但越是感性的姑娘常常越发的固执和缺心眼,多拉深深地沉迷于此不能自拔,被抛弃也是理所当然。包括十年后在朋友家与毕加索再次不期而遇,多拉最终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毕加索说笑着扬长而去。

像这样痴情女与负心郎的故事,在中国典故里也并不鲜见,从杜十娘到秦香莲,差不多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对于受伤的姑娘来说,当一切被拆穿,最终的感受就是冤得想死!我只是奇怪这种如“1+1=2”一般注定的结果至今仍然不断有人试图继续牺牲自己等待奇迹。几千年来始终有人不惜向火坑里纵身,这简直就是“传世奇冤”。

“负心多是读书人”,我觉着人品按说不能因学识而变差,这并非读书之人的负心率就一定比其他人高,只是以文人、艺术家这样的例子为代表,他们总是有些特质更容易吸引那些擅长感性的女孩,一来二去他们去负心的资本和机会也就更多一些。而思维简单庸俗的男性却很少犯这样的错误,同时他们与生俱来的占有欲和情感上的洁癖也让他们很难长时间忍受这样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到“第三者”或者“小三”这样的词汇,似乎它们天生就带着“女”字旁。

类似这种不该去付出的爱情,无非就是不巧遇上了错误的时间,或者遇到错误的地点,再或者遇到错误的人,当然更有那些傻得可以的姑娘干脆就是于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遇上了错误的人,最后等待她们的也是最极致的痛楚。很多丑陋并不一定需要漫长的付出和体验才能拆穿,开始就注定晦暗的感情,要么浅尝辄止,要么当断则断,否则你就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那颗玩得起,又能承受失落和伤害的心,要不这事儿可真是没人能救得了你。

纯爱俱乐部

几周前,我买了盗版DVD,万般好奇地观赏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因为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听不少姑娘曾经虔诚歌颂过的电影。片尾演职员表滚动的时候,女友放下纸巾盒抓住我正在不停掏薯片的手,厉声呵斥到:就知道吃!多好的纯爱电影啊!

“纯爱”这个东西其实我大体了解,什么“pure love”、“soul mate”咱也不是没听说过,基本上就是纯洁、纯真、纯粹,把但凡跟纯沾边儿的词汇都揉在一起,漂白揣碱再上屉发酵的那种状态。虽然本质跟排斥****的柏拉图式爱情差不多,但是绝对更加美好,也更有艺术气息,单是听听“纯爱”这个词的音律,就已经比拗口的柏拉图上档次不少了。

纯爱是近些年来好多姑娘小伙倍加推崇的旋律,什么《四月物语》、《八月照相馆》,或者《初恋这件小事》,去豆瓣翻翻你马上就能找到一大堆这类的电影。但我估计粗鄙的欧美青少年是比较抵触纯爱的,更是永远不会了解纯爱这个境界的。因为我也很惭愧地看过不少欧美青春题材的艺术作品,类似《美国派》那种,大部分情况下电影开场没多久,一对男女学生就已经滚上床香汗淋漓了。像他们这种极度恶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又怎么能欣赏那种需要将近半个小时的铺垫才开始牵手的电影呢?要是再跟他们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面男女主角一前一后在铁轨上溜达半天都说不出一句重点这样的情节,那绝对算是欺负他们西方人了。

既然咱们国家有如此之多的年轻人闲暇之时向往纯爱,我打算成立一个“纯爱俱乐部”,一来给各种纯爱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官方组织,让他们尽情地体验纯爱,不遗余力地推广纯爱;二来也帮助那些暂时还不懂纯爱的人了解纯爱,尽快走向纯爱。另外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顺便再拯救一些仍然残留着几丝纯爱意识的迷途分子们早日回到纯爱的怀抱中。有关这类对象,我计划先从那些收藏了******全部作品的小伙子们里挑选几名,因为苍老师一直被美誉为AV界“****童颜”的标志性人物,虽然苍老师的粉丝同样是对着屏幕打手枪,但既然追求“童颜”,那据我分析其实在他们罪恶的灵魂下一定还压抑着某些向往清纯的良知,一定还是可以拯救的。

纯爱俱乐部的官方服饰就暂定牛仔裤、帆布鞋和圆领白体恤,或者干脆就统一定制宽松肥大丝毫不露曲线学生校服,像什么短裙、黑丝袜和低胸装都属大忌,男性短发,女性马尾,活动内容就是两两结对促膝而坐,几杯清茶,聊人生,谈理想,追求更高的会员可以相隔十米用手机短信来交流,或偶尔靠眼神沟通。一切虽以爱为宗旨,但绝对要以纯为底线,谈情可以,禁止上床,牵手都得警告处分,接吻必须直接判刑。

虽然这是个高尚的组织,纯粹的组织,是个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组织,但我对纯爱俱乐部也并非完全没有担忧,这个团体如果任其发展除了是人类繁衍和种族延续的终极杀手,恐怕也会因为对安全套、情趣用品和旅馆酒店等各种周边产业造成致命打击而遭到灭绝式的排挤。不过,我猜我的纯爱俱乐部其实危害永远不会有这么大,至少我悲哀地相信没有哪一对男女会员能有如此的忍耐和定力能在纯爱俱乐部里面就那么纯爱一辈子而咬着牙绝不退出,对于那些年轻的姑娘小伙,或许能够持续活动一周已经算是个惨绝人寰的噩梦了。

从古到今说来慌

我挺喜欢看默片,就是那种老掉牙的十六帧黑白无声电影,像卓别林,像格里菲斯,还有爱森斯坦。即便这一切实际皆是缘于当时电影制作水平的落后,但我依然认为能把所有的说白和剧情都靠动作、表情、姿态和简约的字幕牌来表达是一种更了不起的纯视觉艺术。

我不太确定如果在最早的电影技术里面加载声音就已然不是问题的话,是否我们如今还能看到默片这种神奇的艺术形式,但有时候我总觉得所谓锦上添花的东西晚些时候再来打扰,或者压根儿就不出现,其实也并非什么坏事儿。相比起来现在某些爱情电影,镜头如Ctrl+C、Ctrl+V一般地来回转换,看着男女主角两张一成不变的大脸,听他们恼人的唧唧歪歪,越来越多的对白、旁白、内心独白,除了玩味文字,却越来越难从中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其实与爱情本身也是并无差别的。

我极度反感那种包含太多多余因素的爱情,比如长时间的考验和等待,听过不少姑娘小伙说起类似这样的话:“我爱他,他也喜欢我,但现在我们在一起还不是时候。”我清楚这可以轻松找到很多借口,比如事业,比如学业,比如房子,再比如你拍脑袋就能想起来的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依然不能掩盖这就是一种逃避和自私,爱情的最大消耗品就是青春,一切的等待于对方来说都是一种不道德的折磨,而且重要的是这与对方是否情愿完全无关。

于是我总觉着什么“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或者“原来姹紫嫣红都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他们即使结局圆满,终归也都算不得什么好爱情。文艺而已,作者总要搞些颠沛流离来制造冲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到死,无奈似乎自古以来也的确只有这一个招数才能彰显爱情的宝贵。据说新版《还珠格格》里面五阿哥和小燕子从开篇相识到结尾名正言顺地在一起竟然历时好几十集,所以姑娘们每晚定点对着电视机捧着纸巾盒擦眼泪恐怕也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想说这从头到尾的确就是衣食无忧的琼瑶阿姨从骨子里就偏爱矫情的结果。

请原谅我的肤浅和浪漫缺失,若是真心爱一个女孩的时候,哪舍得要她跋山涉水,哪舍得要她踏遍坎坷,哪舍得要她奋不顾身,哪舍得要她赴汤蹈火。我只希望她短信告诉我:汉庭306,大床房,我已经洗过澡正窝在被子里看电视呢。在此请千万不要习惯性把淫邪的因素考虑进来,当我们追求的结果本来就都一样的时候,比起你我都为百转千回而困苦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更简单也轻松的道路呢?

周云蓬有首歌叫做《不会说话的爱情》,开头他如此唱到:“绣花绣的累了吧,牛羊也下山喽,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解开你的红肚带,洒一床雪白花,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中荡开。”而后面的一段是这样的:“日子快到头了,果子也熟透了,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我们只能在彼此的梦境里,虚幻地徘徊。”不得不说,周老师把爱情看得挺开,爱的时候就用力去爱,不爱的时候就毅然转身。甜蜜还是苦涩,炙热抑或冰冷,该怎样便会怎样,就算你执意添些繁冗纠结的过程也是无济于事。坦诚相向,干脆索性,于任何时候都是爱情里的男女最容易缺失的澈悟。

单身小伙情人节攻略

如果外星人打算在某天突然开着飞船来地球采集掳掠大量成双成对的健康青年男女地球人,把他们作为实验样本抓回自己的星球用作研究,我会十分强烈地建议他们选择情人节这天的晚上来造访。因为据我观察,每每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过傍晚,整个城市里面有伴儿的男女都会自动挽起手走到街上来。即使你关上瞄准器,闭着眼睛在商业区、餐饮街上空随手撒下一个大网,也必定会不虚此行,这样应该能帮助那些从遥远的古怪星系而来的外星人舰队省去不少时间和心思。

当然,我暂时还没有打算去做地球人的叛徒,但如果把这个计划转达给那些在情人节里面内心滴血的年轻人们,尤其是某些无比寂寥又嫉妒万分的小伙子,我猜他们还是会在无限的幻想中默默回复“+1”的。

没有晒甜蜜,就没有杀害,这世间一切节日的气氛总是这样结构复杂的,只要有人在幸福的人群中忘乎所以,就也注定总会有人孤独的在角落里黯然神伤。而作为一枚身心健康却不幸始终单身的男青年,该如何无惊无险地度过这么一个不凑巧的节日,这是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