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1078年
4259400000043

第43章 燕京首次学政巡考

燕京城的天气是越来越炎热了,大街上无论是折子扇还是大蒲扇都卖得特别好,这几天“烟雨楼”的客人特别多,都是一些准备参加首次巡考的士子。

“前日衙门公告了巡考消息,你们怎么看?”其中一桌有人道。

“既然官定科考范本是新学,那么巡考自然也和它脱不了干系。”他的同伴回应。

“那你觉得会出那一类题目呢?”有人追问。

“不知道,没研究过,不过..”他们中有人特意压低了声音,然后接着道:“有可能和燕京政权合法化有关。”

“此话怎讲?”这话题引起了他同伴的注意,同样压低声音问他。

“呐,你想呀,太子殿下是出走过来的,现在又要回上京城去了,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就算复返也要以这燕京城为大本营继续继位大业。不论是回不回来,这政权合法化都是必然。”那个人接着分析。

“嗯,李兄言之有理。”同伴对他的分析表示认同。

“那万一这燕京城被朝廷打回去,我们如何?”有人不放心继续追问。

“最多永不录用,不至于杀头。燕京政权控制的地方那么多,参加科考的人必然不会少,少说也有一两万士子参考,燕京政权就算重新被朝廷收编,也不至于对士子们大开杀戒。这样一来会造成恐慌,二来加速燕京地区的不稳,对朝廷而言会埋下一颗毒瘤。”先前那位被尊称为“李兄”的人继续分析。

“好见解。那李兄猜这一届巡考,巡考大人会出什么题目呢?”有人又问道。

“不知道,但我们照着燕京政权合法化的路子去搞,谅来不会差太多。”那人回答。

“嗯,如此,我等多谢李兄了,万一我等承言过得巡考,其地,再请李兄一顿!”几人在热闹的茶楼举杯痛饮。

士子们在猜测巡考将要出什么题目的时候,燕京知府楚夏仁也在为题目的事情发愁。本来想找人来讨论一下题目,无奈府衙之中不是走卒就是武夫,只有自己是正宗科考出身的士子,到头来这出题目的难题还是要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

十日以后,巡考正式开考。燕京一早聚集了各地来的士子,(ps:主要是我军政权控制区域过来参考的士子。)这几日燕京城中心的客栈生意爆满,附近拉车抬轿人的客源也得益于这次巡考。

考场严肃,所有士子进入考场之前必须经过搜身检查,确定无夹带小抄方可进场。每个考试座位独立,用木板隔开,互不相通。

本次巡考题目为:“君子之守”出自《孟子》,原句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士子在考场内奋笔疾书,时间就如此一点一滴过去,到得傍晚,陆陆续续有考生交卷。三日以后楚夏仁在府衙内批阅考卷。

两万多份考卷,昼夜勤奋批阅估计都要八月中旬才可看得完,看着一篇又一篇无聊的作文,楚夏仁头都痛了。

当楚夏仁随手拿起手中一份试卷,原本也以为是平平无奇的泛泛之作,谁料却突然打动了楚夏仁,他觉得这个考生虽然文笔一般但胜在有思想,遂决定录取该名考生。文章特摘录一段如下: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语出《孟子》。盖天下人人自重,互相体恤他人,世间祸患皆少焉。由己而及天下,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朝廷不为民众****反,民众不为朝廷则权崩,朝廷自重,然后天下平之,两相一体,互助互成。

该考生论证了个人修身以及国家修体之关联性,接下来笔锋一转,说道“国无道,****可抗命”论述了民众是国家之主体的道理。

此文章看得楚夏仁心头一震。科考出身的他受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之儒家思想熏陶,就算是现在被迫出走上京落脚燕京城,内心也时刻挂念天下朝廷,并隐约觉得自己叛逃是不对的,但来上京城那么久,和云庭他们日夜相处下来,看到燕京城百姓对他们的欢迎,又讲不出哪里不对劲。现在看到该考生对真理是非的判别标准侃侃而谈,仿佛讲中了自己的心思,并把心中一块大石放下,遂决定当场录取该秀才。

“楚大人这么快就下决定?恕下官冒昧,下官觉得这秀才的文采实在一般呀,刚刚有一些文采大在此人之上的考生都没有被录取,为何单单要录取此人呢?”陪同楚夏仁一起改卷的燕京府的师爷道。

“都是一些腐儒,文采不足为道。当官是要治理国家天下的,光有文采没有思想如何治国平天下?这秀才单论文采并不是很出色,但胜在思想通透,理论严密,是个人才。录取该人,不定在未来的某刻,为我燕京政府添一臂膀。”楚知府道。

既然主考官楚夏仁都如此讲了,师爷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该考生就这样被录用了。因为试卷采用糊名法,所以现在谁也不知道该考生姓什名谁,包括主考官楚夏仁。

卷子又陆陆续续批了三四天,被录用的士子大概有一百来人。再过得几天估计卷子就会全部批改完毕。时间就这样静静流逝,很多人尤其是考生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在这一刻就被划下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陈信之的商队在海上有惊无险地航行着,船队很快出了渤海进入太平洋。海上天青一色,分不清楚东南和西北,陈信之他们除了用改良过的指南针指示方向确保船队向东行驶以外,队中有一些招募过来的老航手,他们还会看天象,用星星的方位、距离地平线的远近来识别海上地标。

和陈信之的平静远航不同,云庭这边远远没有那么风平浪静,在中京城外等待消息的云庭得到一个惊天噩耗。这个消息足够摧毁云庭的情感和理智,让他不寒而栗。

八月份的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原本该是炎热的,但此刻云庭的心里却升起一股股的冷风,背上流的是冷汗而不是热气。在前面微服暗查的侦察兵回来禀报云庭:太子一路北行,和我们一样没有遇到任何阻挠,直至抵达上京道附近。就在太子即将进京的时候,突然遭到大股部队的围剿,现在我军被带走之一师部队几乎损伤殆尽,太子殿下据闻在乱军中被敌军砍杀!

晴天霹雳!这个消息的传来让云庭的心从头顶凉到脚底,一万多的燕京子弟兵就这样血染异乡、魂归他处。以往太子殿下的英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名为君臣实为兄弟的二人情谊就这样逝去,永不复返。云庭握着长枪的手开始颤抖,慢慢身体也在颤抖,他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一咬牙,把长枪重重往地上一杵,立稳自己。

“苏师长!下令全军向北一致敬礼、鞠躬!,然后抛弃锚重、轻车简行火速回燕京城。”云庭低哑着声音对苏云天道,然后自己默然又郑重地向北缓缓敬了一个军礼。后面的战士看见云庭如此郑重,也都跟着沉默行礼,里面逝去的或许有他们的亲人或许有他们的战友。草原的况野上,列队整齐的万千战士向北缅怀着他们逝去的战友,风偶尔吹过来,见证着也感受着他们的敬意与悲伤。

“报!军长不好了!”他们默哀完毕准备回燕京城的时候,前方忽然有急骑过来。

侦察兵来到云庭面前,几乎是连滚带爬下得马来。“军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大批敌军在向我军靠近!”侦察排长喘着气报告军情。

“你慢点讲,那各方具体有多少兵力?”太子殿下无疑是被朝廷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围歼。上京光京州兵就有十来万,加上各地前来勤王之师召集几十万大军不为奇,太子殿下的一万多燕京兵全军覆没也就不为怪。殿下一路北行没有遇到丝毫阻挡本来就奇怪至极,这种反常的情况,本来他应该晓得,可能是因为思念父亲之情过切,其余的都没有多加考虑,导致中计。云庭心中一边分析太子出事的原因,一边问侦察排长,前方军情紧急他不是不知道,只是现在越是急躁就越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西面上京道大约有五万敌军过来,东面东京派来两万大军,正面的中京府大约有兵力五万前来,其余区域有无援军暂时没有探明白。”侦察排长道。

“军长我们必须立刻突围,趁着他们没有完全包围我们之前。”苏云天很肯定道。面对如此强大之敌军,而我军只有一个师一万来人的兵力,并且还是深入敌后,此刻就算要回头也很难了,目前后方暂时没有敌军的消息,说不定是埋伏在半路我军回去的路上。

“嗯,我同意你的看法,之前吩咐战士们抛弃锚重火速回京,就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趁敌军包围圈完成之前突围出去!”讲到这里,云庭突然停顿了一下,坚定的目光注视着三师长苏云天然后接着道:“目前最好的突破口就是看似兵力最多的上京道,我们必须走上京道然后绕过兵力多的地方尽量走荒芜人烟的路,然后还要避开燕京西面之西京府,借道西夏和宋境,出了宋境一路向北,然后在辽境内再一路打回燕京城!”

“为什么要绕这么远的路途呀?还要借道西夏和宋境,万一这两个王朝不让我们过境,我们很有可能死在三国兵力绞杀之下!”苏云天把此路线最大的风险道了出来。

“嗯,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现在除此之外别无更好的办法,就算是冒险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云庭道。

“我们不能往东面突破吗?那里兵力少,又或者往南直接回燕京府,至少目前南方没有出现敌军。”苏云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