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妈妈养护饮食一本就够
4253000000010

第10章 产后恢复(10)

产后,新妈妈如果有腰腿疼痛的现象,要注意多休息,避免长久地站、坐、弯腰,可每天坚持做保健操。也不要长时间躺着,以免使骨盆的韧带更宽松,加重疼痛。同时要注意在哺乳期里坚持补钙,如果疼痛严重,要去咨询医生。

由于此病严重影响新妈妈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方法如下:

首先是防风邪。原因是新妈妈在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力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月子”病--肌风湿。

因此,新妈妈在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原因是新妈妈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含脂肪、蛋白质的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就是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亦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21.防治肌风湿

此病又叫肌纤维组织炎,农村称它为“月子”病。在农村中很常见,在城市中亦不少见。主要症状是腰局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更加严重。

22.预防颈背酸痛

一些新妈妈在给宝宝喂奶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发生的原因如下:

首先是新妈妈哺乳时不良的姿 势。一般新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宝宝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宝宝,或为哺乳时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

其次是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的影响。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女性(会计、打字、编辑、缝纫),如果新妈妈在产后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

再次,自身疾病的影响。一些新妈妈由于****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这就迫使新妈妈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

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病等,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臂、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

在明白颈背酸痛的原因后,即可找出预防此病的措施,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

(2)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不要习惯于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

(3)防止****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消除诱因。

(4)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

(5)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以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

23.防治产后静脉曲张

盆腔静脉曲张,是指盆腔内长期淤血,血管壁弹性消失,血流不畅,静脉怒张变曲的一种病变。

造成盆腔淤血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妊娠期子宫扩大,压迫盆腔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淤血。产后将养失宜,盆腔血管复原不良。

由于盆腔静脉淤血,血液循环不畅,可引起下腹疼痛、坠胀、恶露多、月经多。又因长期淤血造成子宫颈肥大、腺体增生、****壁充血而白带增多。还有会因盆腔静脉曲张影响膀胱而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影响直肠使肠壁静脉曲张而出现痔疮,同样也可引起腰酸及腰骶部坠痛。

防治该病,可根据上述发病原因,除去外界和人为因素,做好产后将养,加强腹肌、盆底肌肉和下肢肌肉的锻炼。

防治方法:

(1)产后注意卧床休息,随时变换体位。

(2)保持大便通畅。

(3)经医生确诊为盆腔淤血者,可按摩下腹部,用手掌在下腹部做正反方向圆形按摩。并同时在尾骶部进行上下来回按摩,每日2回,每回10~15次。

(4)用活血化淤,芳香理气药热熨,可选川芎、乳香、广香、小茴香、路路通、红花等各15克,炒熟盛入布袋中,熨下腹部、腰脊和尾骶周围。

(5)缩肛运动,将****向上收缩,如大便完了时收缩****一样,每天做5~6次,每次收缩10~20下。

(6)平卧床上,双脚踏床,紧靠臂部,两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然后腰部用力,将臀部抬高、放下,每天做2回,每回20次,以后可以逐渐增加。

(7)如果症状较严重,除做以上运动外,还可采用膝胸卧位, 即胸紧贴床、臀部抬高,大腿与小腿呈直角,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种姿势可使症状很快得以缓解。

(8)卧床休息时,最好采取侧卧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卧床可采取头低脚高位。

24.为什么产后手关节痛新妈妈分娩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

防止手关节痛的方法是:在产褥期,新妈妈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25.产后足跟痛的防治

产后足跟痛是因为有的新妈妈在分娩后不注意足部保暖,爱穿拖鞋,或赤脚穿凉鞋,加上过于疲劳不注意休息,导致足跟疼痛。

产后足跟痛表现为站立时足跟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遇热则感到舒适。站立,步行稍远或寒冷时则疼痛加重,尤其上下台阶时由于疼痛剧烈,常有身体不适感。时间久了,症状会自然消失,但遇冷时又会发病。

中医认为,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

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

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 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

预防足跟痛的方法是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凉鞋、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一旦出现足跟疼痛,可每天坚持按摩足跟及全脚掌,并注意保暖,千万不要再受寒。也可请专业的中医师指导,采用以补肾为主的食疗和药疗,积极调养。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健,疼痛症状会逐渐消失。

26.患妊娠期高血压病要定期接受检查

怀孕时患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新妈妈经过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在产褥期间各脏器功能基本都能恢复正常,偶有心、肾功能恢复得慢,甚至留有后遗症。有些新妈妈血压迟迟不能恢复正常,故在产后还需要定期检查及治疗。每次检查除测量血压,检验尿蛋白外,还要注意心、肾功能,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此外,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者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概率要比一般孕妇高。

27.为什么乳房会胀痛发热

乳胀即人们所说的胀奶。当新妈妈分娩后,泌乳激素增加,左右乳房中会充满乳汁,使乳房变大、变重,发烫,产后3~4天,乳汁充满乳房。如果此时乳汁没有及时排出,乳房就会又胀又硬,并伴有疼痛感。

如果新妈妈在分娩后让宝宝吮吸母乳太晚,乳汁在乳房内淤积不能排解,便会造成乳房肿痛。如处理不好,容易发展为乳腺炎。

28.如何解决乳胀问题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方法在哺乳时,当宝宝含进整个****和****时,新妈妈要用另一只手 托住乳房,方便宝宝顺畅地吮吸。

如果在宝宝还不饿时,要用一块温热的毛巾热敷一下乳房。

使用吸奶器因为某种原因,宝宝不能正常吸吮,新妈妈可以使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缓解乳胀带来的疼痛。

热敷和按摩乳房在胀奶严重时会出现疼痛和硬块,有可能是乳腺导管堵塞了。这时可以热敷乳房,并用手指从乳房的底部向上按摩,疏导乳腺导管,及时缓解胀奶。

29.如何鉴别单纯乳胀与化脓性乳腺炎

一般单纯性乳胀是乳房内有硬块,但没有肿大的淋巴结,乳房表面的皮肤也不会出现局部发红。而化脓性乳腺炎则是乳房的皮肤发红,腋下的淋巴结肿大,而且新妈妈会出现疲倦、畏寒、发热等症状,这时候就应该去医院咨询治疗。

30.如何防治产后受风感冒

新妈妈分娩后10天内一般出汗较多,这是因为通过排汗可协助排出体内积蓄的废物,此属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出汗过多,毛孔张开,如受风寒,极易感冒、咳嗽。

不但对产后恢复健康不利,还会致病,若长期不愈,会给后半生留下病根,造成痛苦。

为了预防感冒,必须抵御风寒。因此,新妈妈穿衣要适当,不要穿得过少,也不要穿得过多,更不能一会儿穿,一会儿脱,造成身体对外界抵抗力的降低。夜间或白天盖被子也要适当,不可开始盖得很多,夜间又踢开被子,造成汗后受寒。

31.月子期间为什么会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