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252200000006

第6章 《实验室制取氧气》说课稿

佚,名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知道催化剂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2)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1.复习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

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回答: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这一过程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的新课知识埋下伏笔。

2.新课引入

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题。

我们先来做一些小实验,并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讨论所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

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的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全体学生分为每四人一个小组,协作完成有关的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不但要完成实验,还要学会填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学习探究活动一

先观察这两支试管中的情况,然后再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支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项实验的观点,经过讨论后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希望同学们能观察到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培养观察能力,并为下面的实验结论提供依据。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项实验的观点,并经过讨论后记录下来。

学习探究活动二:

分别对以上的两支试管微微进行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项实验的观点,并经过讨论后记录下来。

学习探究活动三:

往一支装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希望同学们能够得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的结论。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项实验的观点,并经过讨论后记录下来。

希望同学们能够与探究一、二的实验相结合,得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的结论,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过氧化氢放出氧气的速率。

引导探究

请同学们把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说出来。

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疑问,并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给予解答。

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并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你认为用哪一种方法制取氧气会更方便?

你的理由是什么?

用探究活动三的方法:方便。

让学生明白过氧化氢是能够用来制取氧气的。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明确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中一种方法。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一直都没有改变,在探究活动三剩余的二氧化锰还能不能再次使用呢?你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由教师演示实验2-6。)当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往试管中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以此加深对催化剂这个概念的认识。

4、课堂小结

对于这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我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装置、收集等,编成二十个问答题,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对简答题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因为是简答题,要求学生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开始同学抢答都很积极,由于不假思索而答错扣分后,学生变的谨慎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各组分数有升有降,学生情绪起伏不定。同时各组同学又紧密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竞赛题量较大,内容具体,易于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5、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