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眼就把人看透
4251500000024

第24章 学以致用(9)

法国人的商业交易作风比较松垮,但其中又富有顽强精神。在协议的制定与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常常有一些变更。而这些变更有的是出于习惯,有的则是讨价还价,争取最后一点利益的手段。与法国人的交易谈判常常因政府的介入而使贸易与外交关系连接在一起。政府从外交方面介入企业之间的交易谈判,一方面使问题复杂化,增加了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又能促使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注意外交与经济的配合协调。

法国人大部分着重于依赖自己的力量和资金来从事经营。因此,办事不勉强,不逾越自己所拥有的财力范围。由于不是利用他人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在收、付金钱时,利息的观念比较淡薄。

法国的时装领导着世界的潮流。一般法国人很注意衣着。在他们看来,衣着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与身分、地位,因此在与法国人谈判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服饰。另外,每年8月份大部分法国人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旅游度假。因此,与法国人做生意时要注意避开其假期。

英国人

英国人在谈判中比较灵活,对建设性的意见反应积极。在交易中即使形势对他们不利,他们仍会保持诚实的态度。英国人自己讲究绅士风度,对谈判对手的修养与风度也很注重。如果能在交易中显示出自己很有教养和风度,则很快就会赢得对方的尊重。曾有人用这么几句有关吃菜方法的语句来描绘英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国民性格:“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是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是考虑着营养吃,而意大利人则是痛痛快快地吃。”这几句活确实细致地把这四国国民性格的特点准确地描绘出来了。

英国人的等级观念是非常严格而深厚的。因此,在选择与英国人谈判的人员时,除了在修养、风度方面有所要求以外,在级别上要注意对等,以示平等与尊重。英国人还比较注重传统,办事喜欢按程序进行。

英国人在谈判过程中往往比较松松垮垮,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和英国商人打交道的人普遍都有这么一个感觉。英国的产品经常延迟交货,这就使得英国商人在谈判中很被动,并且经常不得不接受一些显得有点苛刻的交易条款。许多谈判者常常会在一份英国合同上就交货订立索赔条款,因为只有这样才可靠。英国是19世纪初第一个进人工业化的国家,那时英国的企业在技术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并在旧殖民帝国体系中取得了垄断的地位。这种情况可能使他们养成了不遵守交货时间的习惯。

英国是由若干个民族组成的。由于历史原因,有时在民族感情、民族关系上有些微妙之处。英国又是一个群主制的国家,还保留着女王制度。英国在二战以后,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要迟缓,国力相对较弱,患上了“英国经济病”。这些问题在一般英国人的感情中是不愿多谈或者涉及的。因此,在和英国人交谈时应该注意不涉及爱尔兰的前途,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理由,治理英国经济的方法,以及大英帝国崩溃的原因,等等。

另外,英国谈判者有一个弱点,即除了说英语以外不会讲其他语言。因为他们设想世界上其他人都会讲英语或者想学会讲英语。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自然就会使英国人傲慢。

在与英国人交谈时比较安全保险的话题包括天气、旅游、英国的继承制度和皇室贵族。在涉及女王时要注意不要说“英格兰的女王”,而要说“女王”或正规地讲“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与英国人交易时只要保持礼貌相待,适当直率从事,便可以使其松松垮垮的态度得到改善。

斯堪的纳维亚人(北欧人)

处于欧洲北部的挪威人、丹麦人和瑞典人被统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都是基督教信徒,历史上多次受到别国的侵略、骚扰。曾以互相结盟,或宣布中立的方式求得安全和平。这种文化背景使北欧人自立性强,态度和平、廉虚、坦率,不轻易激动,愿意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作出积极的决策。这些性格特征使谈判者形成坦诚、积极、固执的谈判风格。自然,三国也有其不同之处。有一段充分表露挪威人、瑞典人、丹麦人等三国民情的话:“挪威人先思考,然后是瑞典人加工制造,最近丹麦人负责推销。”意思是说挪威人比较注重理论,善于形成体系,并富于创造性。而瑞典人则是能工巧匠,善于应用,精于产业化。丹麦人则善于推销,是一流的商人。据说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充分掌握了以上三国人各自的特长,在人事上作出巧妙的安排。公司让丹麦人担任业务方面的事,让瑞典人当驾驶员,而让挪威人担任地勤工作。

他们办事的计划性很强,属于务实型的。凡事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所以办事的速度较慢。因为岛国的自然环境,这些国家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农业、渔业等的经济文化特征乙有时使人感到他们看问题比较固执。

北欧这几个国家的人普遍喜欢饮酒。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都制定了比较严厉的饮酒法。因此,在这些国家酒的价格特别昂贵,在交易中馈赠对方酒则是最好的礼物,会令对方感激万分。

斯堪的纳维业人喜欢桑拿浴,这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的斯堪的纳维亚谈判对手邀请你去桑拿浴室,这是你受到良好招待的明显标志。在这些国家,谈判以后去洗桑拿浴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反之,邀请对方去洗桑拿浴同样也表明了你对对方的尊重。

斯堪的纳维亚人严守基督教的道德规范,保持政治上的稳定。目前,他们还保留着农业经济和渔业经济。他们的长处在于,他们在摸底阶段很坦率,在谈判中能够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们不像德国人那样在出价阶段谈得很出色,也不像美国人那样善于讨价还价。他们是比较固执的。由此可见,与北欧人谈判时,应该对他们坦诚相待,采取灵活和积极的态度。

东欧人

东欧指欧洲东部的几个国家。包括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国。

东欧国家的民族文化各有其特点。从性格上讲,有的性格开朗,甚至有些急躁,常常直抒己见。有的性格沉稳,彬彬有礼,行事适度。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性质原来与我国相似,在谈判过程中国家的利益观念较强,受政治因素的约束较多,因而个性就退居次要的地位了。此外,自主性也比较差,官僚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现在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性质普遍发生了变化,这对商业交易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我国与东欧国家的商务谈判过去主要是贸易谈判,在双方之间的贸易往往采用“记账贸易”的形式,具有“易货贸易”的色彩。在谈判中除了强调国家关系,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外,还要受“进出口平衡”的限制。

现在这些国家社会制度以及性质有了变化,再与这些国家进行交易时应该研究新的方式和方法。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涉及的国家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中东以及北非地区。由于受宗教、地理、民族等问题的影响,阿拉伯人具有沙漠人的特点。即以宗教划派,以部旅为群,比较保守,并有严重的家庭主义,性情比较固执,脾气也很倔强,不轻易相信别人。比较好客,但缺乏时间观念。对待来访者不管自己当时在干什么事一律停下来热情地接待客人。这种习惯使你常常碰到这种场面:正当你与某一个阿拉伯商人深人细致地讨论交易问题时,突然这位阿拉伯商人来了一帮朋友和亲戚。在这时,这位阿拉伯商人决不会将这些人拒之门外或者让其稍候,而是引进房间一起谈话。因此,你的生意只好先放在一边,等待这些人走后再继续谈判。为此,有人称阿拉伯人是远离钟表的人们。阿拉伯人喜欢用手势和其他动作来表达思想,追求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阿拉伯人比较注重信誉。与他们打交道,必须首先争取他们的好感和信任,建立朋友关系,创造谈判气氛。只有这样,下一步的谈判交易才会进展顺利。在谈判过程中,阿拉伯人有个习惯,就是做生意要讨价还价,没有讨价还价就不是一场“严肃的谈判”。在他们看来评价一场谈判不仅要看通过谈判争取到什么样的利益,同时还要看是如何争取来的。只有经过艰苦努力争取来的利益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在阿拉伯人的社会里,等级制度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的色彩比较浓厚。在这个社会里,宗教控制和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疏忽了宗教就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在某些阿拉伯国家,宗教就是******教。因此,任何一个想要与阿拉伯人打交道的商人,都必须对******教有所了解。

在******教教规中,最重要的是礼拜、施舍、斋戒、朝圣等四项活动。在阿拉伯国家做生意和谈判的人,对这四项重要的宗教仪式与活动一定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否则就会闹出笑话,甚至会产生误解。

礼拜是表示对神的感谢、尊敬和服从而进行的仪式。一般每天做五次。日出前后各一次,中午一次,日落前后各一次。

施舍也称献金。它在******教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意思是富有的人应该给穷人损献财物。斋戒即禁食或绝食。根据******教教规,从阴历九月的月初到月底,整一个月时间是斋月,要禁食。除了禁烟以外,不喝水,更不吃任何有形的东西。禁食时间是从日出到日落。

朝圣是指朝拜麦加。它表示******教徒追忆祖先、增强团结与友谊。朝圣季节是生意最好的季节。去参拜时都会买家庭用品或衣物等,这是他们的习惯。凡是到麦加参拜过的人,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在与阿拉伯人的商业交往中,有一种经常出现而令人头痛的语言。这就是“IBM”,这与美国的IBM公司没有丝毫的关系。阿拉伯人商业交往中出现“IBM”是阿拉伯语三个词语的开头。“I”是“因夏拉”(神的意志),“B”是“波库拉”(明天再谈),“M”是“马列修”(不要介意)。这是阿拉伯人在交易谈判中保护自己、抵挡对方的一种有力武器,一句很方便的遁词。例如,双方在商谈中订好了合同,后来情况有所变化,想取消合同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这是“神的意志”。很简单地就取消了合同。而在商谈中好不容易谈出一些成果,情况对你比较有利,正想进一步促成交易时,他们却耸耸双肩说“明天再谈吧”。等到明天再谈时,有利的气氛与形式已不复存在,一切均须从头来。当你为对方的上述行为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而恼怒的时候,他们会很轻松地拍拍您的肩膀说“不要介意,不要介意”。搞得你哭笑不得。

在与阿拉伯国家谈判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政府都坚持无论你是同私人企业谈判,还是同政府有关部门谈判,在做生意时都必须通过代理商。要是没有合适的阿拉伯中间商,你就不可能在生意谈判中进展顺利。在涉及大笔生意时,代理商可以帮助你在政府中找到合适的关系,为你谈判的项目得到政府的批准带来方便。

另外,由于阿拉伯社会宗教与封建意识的影响,妇女的地位较低,一般不在公共场合露面。因此不但应避免派女性去阿拉伯国家谈判,而且男士们去阿拉伯国家谈生意时也不要涉及妇女的问题。

因为阿拉伯人涉及国家较多,虽然他们有不少共同之处,但这些国家之间或民族之间还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国家与民族再作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

日本人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缺乏,人口密集。日本的国民经济对整个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

日本人是东方民族经商的代表,其商业经营作风具有典型的东方色彩。日本人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儒家思想文化、道德意识已深深地积淀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并且在行为方式中也处处体现出来。不过,日本人又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其独特的文化。日本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都很强。工作勤奋刻苦,态度认真而且一丝不苟。在处理事务时计划性特别强,事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充分。对谈判的时间和内容,日本人往往都会列出详尽的计划表。

日本贸易振兴会编写的《在日本经商指南》一书对与日本厂商进行谈判交易的外国厂商提出了如下的忠告:

(1)注意不要只依靠信件往来,而应利用一切机会同交易对方见面。

(2)由于进行交易而同初次见面的人接角时,一定要使用名片。

(3)遇到重要的问题时,应该让企业领导人访问交易对方,拜会对方适当的负责人。但是,不要打算在初次见面时就办成重要的事情。

(4)初次记问政府人士和交易对方时,事前应托朋友、本国使馆人员和其他熟悉的人介绍。

(5)穿着本国人认为最有礼貌的服装。讲究礼貌,并不必穿着过分漂亮的西服。

(6)只有在对日语掌握娴熟的情况下,才可以用日语进行商谈。

(7)即使谈判进展缓慢,也不要急躁。之所进展不快,是因为对方内部正在统一思想。一旦作出决定,付诸实施非常迅速。

另外,从我国许多企业近些年来与日本厂商进行商务往来的实践经济来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日本人的特点,充分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初次接触。日本的厂商在同外国厂商进行初次商务往来时,比较喜欢先进行个人的直接面谈接触,而不喜欢通过书信来进行交往。特别是许多日本中小企业习惯于直接同顾客见面进行商谈。与自己找上门的客商相比,日本厂商对经过熟人关系介绍来的客商往往更乐于接触。因为介绍人已把你想与他见面的目的、你公司的情况以及你在公司中的地位向他作了说明。通过这种介绍说明,他已对你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可以在思想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2)名片。与日本商人接触和谈判时,一般都要使用名片。名片实际上是一种介绍信。它把自己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对方,使对方一看名片就清楚了。在进行谈判时,如果对方出场的人数较多,无需当场一一记住他们的姓名、职务,只要把交换来的对方名片对应地排放在桌上,必要时看一眼即可。

商务交往中得来的名片是一张宝贵的联络图,会对今后的交易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应予以妥善收集保管。

日本商人的名片上一般都有其在公司中的职务头衔,这种职务头衔常常使外人感到似懂非懂,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搞清楚谈判对方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职权对谈判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日本人交换名片时,不能倒置,应该双手递上。同样,对方递交来的名片也要双手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