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眼就把人看透
4251500000016

第16章 学以致用(1)

第一 慧眼看职场——识人庐山真面目

1.识别下属中的小人

小人像“变色龙”,是善于伪装的动物,他混迹于人群中利用各种手段达到其目的,却又常常不被人察觉。即便是领导也难免被下属中的小人利用,这的确是让人深感愤怒的。作为领导,首先要求你必须从纷杂的人群中把小人识别出来,揪住他的“辫子”。至于如何识别,以下三种方法可以为领导干部助益不少:

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在考察和认识下属时,要注意扩大自己的交流面,把自己更广泛地融人到群众中去,以看到更真实的情况,听到更真实的意见,掌握更真实的信息。只有把下屑还原到大众中去,才能真正认清一个人,否则就只能是瞎子摸象,闭着眼睛捉麻雀,带着固有的框框看人处事。

望闻问切

这是中医诊断病人常用的方法,是小人的下属平时免不了揣摩领导的心态及思想。那么,领导自然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认真地揣摩下属在生活工作中的举止言行,力求对他有个全面的了解。望,是指走访和看望,跟踪了解下属在家里的情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闻,是指注意从侧面听取其他同志的评价;问,是指把私下了解到的情况,甚至是“风语”,摆在下属的面前,通过探讨、分析等方式观察其为人处世之道;切,是指交办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让下属去做,在实践中“诊断”其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见才干,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注意把下属放到实践中去锻炼,通过让其处理复杂的工作、解决矛盾突出的问题,全面考察其能力和品质。

纠正下属的错误行为

这是防止“小人”下属胡作非为的根本前提,领导对下属要常提醒,发现其错误要随时纠正,不要认为是小事而放任不管。这样既能促使下属对领导本人的认识,又能堵塞下属投机取巧的心思,使其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到工作、学习中去,凭业绩获得领导的信任。

当然,同声相近,同气相求。领导要防“小人”,首先自己要成为君子,否则,必将优劣不分、贤愚不辨。

2.人不可貌相,识别庐山真面目

管理者不能被下属的外表看花了眼,而应由表及里,抓住他的实质,看准下属的庐山“真面目”。

一个应试者衣冠楚楚自然会令管理者赏心悦目,但要记住:华丽的外表未必能说明应试者本事的大小。公司需要的是人而不是时装模特或电影明星。一个穿着随便的人也许会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栋梁之才。

一般管理者还容易犯的另一种观貌识人的错误是过于注重文凭。当应试者亮出名牌大学的文凭时,有的人会因此被震慑住,而对于那些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人往往根本不加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管理者需要记住:作为雇主,你将要看重的是他本人的才能,而不仅仅是他所毕业学校的名气。如果一个领导很容易被应试者的文凭所迷惑的话,他往往会失去人才而得到一群庸人。

在认人的实际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被下属的外表和漂亮的言辞所欺骗,委以重任,结果是“一块烂肉惹得满锅腥”。因此,不以表取人,而以才用人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识人原则,否则你自己也是庸人一个。

怎样才能避免仅以外表识才的错误呢?作为一个新管理人要想较多较好较快地识别和发现潜人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听其言识其心志

潜在的人才大多尚未得志,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官话、假话的机会极少,他们的话,绝大多数是在自由场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带“颜色”的本质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实地反映和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

2.观其行看其追求

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入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这个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带点“装扮相”,只有那些处在一般人中的人才,他们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觅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一切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新管理人若能在一个人才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他的“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种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3.析其能辨其才华

潜在的人才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总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匹的不同,若是“千里马”早已在驰骋腾越之中显出英姿,又何须“伯乐”识别。

4.闻其誉察其品行

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语浪言潮”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显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反而应多听一听负面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在的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人们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孬,说孬的人也会随波逐流。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他毫不相干。再者,人们对他吹捧没有好处可得。所以,人们对潜在的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用人者如果听到大家对一位普通人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3.从日常谈话中鉴别人才

常言道,言为心声。了解下属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从下属的谈吐中初步判断他们的观念、才学与品性。

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在询问下属“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下属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

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

因为他们善解人意。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大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启用他们,公司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定会是实实在在。

“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

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下属常说“我担心……”,“万一……”之类的话。怎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

一个常轻松说“肯定是……”、“就这么回事!”、“一定成。”、“没问题!”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好夸耀的人不能重用

这些人争强好胜,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小功劳就沾沾自喜,不时地向领导表功。这种喜欢居功自傲的人常常是功不抵过。

有人通学过各门各类的知识,泛泛而谈,也还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学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博杂不纯,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领导者对于凭着某种证书应聘者,宜该考察是通学还是博学多才的人。通学者,善于吸收别人的精华,自己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思想,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局限在理解阶段。博学多才的人,博学精通,见多识广,但往往不漏声色,甘于在平淡中显神奇;虽然聪明绝顶、博学多才,却不过于炫耀自己;更善于把握来自对方的信息,思考目前的各种情况,立即领会对方的意图;眼光犀利,善于洞察先机,迅速把握有利时机,随机应变;用词准确,辞能达意,沟通能力良好,善于搞好各种人际关系,思维灵活,不拘泥于一格,善于创造新的事物,构思新的框架。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学多才的人,并不想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洞察对方,相机行事的人。

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能使用

说话模棱两可,公式化的一问一答,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可重用。

华而不实者,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乍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当作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善交往、能拓展业务的人才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须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的人,善于说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试办具体的业务,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当副手尚可,决不能独挡一面。

不承认他人长处的人不可信

在向某一下属了解另一下属的情况时,或者当着某一下属的面表扬另一不在场的下属时,如果这位下属不承认他人长处,拐弯抹角地揭别人的短处,对领导表扬别人心里不服气,那么,此人是不可信的。这种情况表明,不是他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就是妒忌心很强,担心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无论是那种原因,此人都是不可信的。

敢不敢挑战高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实力和勇气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善于或不敢将自己的才能表述和展示出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外界尤其是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使得人们的一些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人才招聘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北京大学校园,曾有这样一则广告:诚聘具有网络背景、熟悉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英语六级、硕士博士优先,月薪要求1.5万元者免谈;熟悉三维动画设计的美工人员,月薪要求低于6000元者也免谈。这则广告引来了众多的应聘者。

一位应聘者如此袒露心迹:“我敢来应聘,是因为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否则我不会来,该公司工资较高,对应聘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天正公司负责人说:“敢要高工资,至少说明他有能耐、有勇气。互联网时代,只有那些浪潮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跟在浪潮后面的人永远不会有出路。我印证了互联网上的规则。即第一名可以成功,第二名可以获利,第三名可以谋生,其他的只好靠边站。我们需要的是有才能和勇气的人。”

4.从顾客的只言片语中探明顾客的购物意图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就要善于从顾客的只言片语中,迅速探明顾客购物的意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介绍。这样既能满足其求快的心理,又能使他买到满意的商品。下面介绍几种根据顾客的言语归纳出的顾客类型,便于帮助推销员识别顾客的购买心理。

喋喋不休型

这类顾客的主要特点是,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志判断事物,不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这类顾客一旦开口,便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虽口若悬河,但常常离题万里,推销人员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使双方的洽谈成为家常式闲聊。应付这些顾客时,推销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控场能力,利用他叙述评论兴致正高时引入推销的话题,使之围绕推销建议展开讨论。当顾客情绪激昂,高谈阔论时要给予合理的时间,切不可在顾客谈兴高潮时贸然制止,否则会使对方产生怨恨,越想急切地向对方说明,越会带来逆反作用。一旦双方的推销协商进入正题,推销员就可任其发挥,直至对方接受你的产品为止。

优柔寡断型

这种类型的顾客通常在要做出关键性决定的时候,显出犹豫不决的购买心理来。

比如,推销员问道:“既然您认为产品价格比较合理,那么什么时候送货呢?”“哦!明天吧,不!后天吧,……这个,……这样吧,让我想一想,……想一想……”

“我动心了,我想买一个,但我不想花那么多的钱。我不是买不起,只是价格超出我的预算,我需要更多的信息,然后再买。”

“我喜欢它,我被它吸引了,但我拿不准,有些担心。我需要花点时间想一下不买的理由,我需要更多的说服工作,我需要更多的信息。”

“好的,我动心了,我想要一个,但我需要确信我能买到最好的,我想知道别人的产品怎么样。我需要更多的信息。”

对于这类顾客,推销员首先要做到不受对方影响,商谈时切忌急于成交,要冷静地诱导顾客表达出所疑虑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做出说明,除了推销员的示范推销,还要鼓励顾客亲手操作,以消除顾客的犹豫心理。等到对方确已产生购买欲望,推销人员不妨采取直接行动,促使对方做出决定。

自我吹嘘型

“你推销的这种产品,尽管我没用过,但我的同事用过,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外壳包装新潮了一些。”“可我们多了两项功能啊!”“对了,这我知道,就因为多了这两项可有可无的功能,就提了这么高的价格。”“可是这功能并非可有可无……”“别说了,你瞒不了我。对你们的产品我的确了解得很清楚……”

此类顾客喜欢自我夸张,虚荣心很强,总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见多识广,高谈阔论,不肯接受他人的劝告。与这类顾客进行推销访问的要诀是,以他自己熟悉的事物寻找话题,适当利用请求的语气。在这种人面前,推销员最好当一个“忠实的听众”,津津有味地为对方称好道是,且表现出一付羡慕钦佩的神情,彻底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这样一来,对方则较难拒绝推销人员的建议。

情感冲动型

“你别说下去了,我越来越觉得你们的产品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决定中止购买贵公司的产品。”这类顾客反复无常,捉摸不定,在面谈中常常打断推销人员的宣传解释,妄下断言,而且对自己的原有主张和承诺,都可能因一时冲动而推翻,给推销员制造难题。面对此类顾客,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切勿碍于情面,必要时提供有力的说服证据,强调给对方带来的利益与方便,支持推销建议,做出成交尝试,不断敦促对方尽快做出购买决定。注意言行谨慎周密,不给对方留下冲动的机会和变化的理由。

圆滑难缠型

“你们的商品质量很一般,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另外一家公司购买这类产品,真是对不起,让您白跑了几趟。”针对这类圆滑老练的顾客,推销员要预先洞察他的真实意图和购买动机,在面谈时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如向其表明现货不多,不久要提价,已有人订购等,使对方认为只有当机立断做出购买决定才是明智举动。同时,推销人员要强调购买的利益与产品的优势,加以适当的“利诱”,如此双管齐下,顾客也就没有纠缠的机会,失去退让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