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4244900000041

第41章 节饮食,和五味(6)

正确的方法是,吃饭前和吃饭后半小时不喝水(包括汤和饮料),以保持消化液的足够浓度。

(四)粗茶淡饭,寡膳长生

相传,古时有一道人隐居深山,每日粗茶淡饭,活至240岁。皇帝将道人宣进宫来求长生之道,并以贵宾相待,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儿,使道人也陶醉于美味佳肴之中。结果,道人仅两个月便急病而亡。如今,中国菜花样翻新,举不胜举,南北各大菜系培养造就了多如繁星的美食家。可遗憾的是,美食家很少有长寿者,长寿者多是清淡寡膳之人。

民间有“康熙寡膳养龙颜”之说。康熙皇帝饮食的习惯与西方人有些相似,他每顿饭一个菜,如这顿吃鱼,下顿吃鹿肉,再下顿吃甲鱼等等。此习惯的科学性在于,每种食物的分子结构不同,人内脏相应配制的消化液也不同。吃一种食物,内脏配制的消化液(现代科学叫酶)单纯、集中,便于消化,如食物种类过多容易引起消化液配比的混乱,影响消化。在中国北方地区,单纯地吃手扒羊肉、涮羊肉等,吃上半公斤或一公斤,四五个小时便有饥饿感。反之,同样吃几种肉食,就有可能腹胀和难以消化的感觉。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每顿饭只吃一个菜,顿顿变换花样,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保证营养的全面吸收,古今长寿者多有这种饮食习惯。

(五)虚腹忌冷,饥时慢用

人在饥饿时不要食冷物。胃饥饿时处于兴奋状态,温度升高,凉食入胃,犹如在烧红的玻璃上泼冷水,因过激反应导致胃寒、胃痛。再有就是要提倡细嚼慢咽,人在饥饿时狼吞虎咽,会带进空气,直接导致气滞胃痛,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脾胃虚弱,更需注意。

冷饭之中,大米、糯米对人伤害很重。水稻夜晚开花,日出闭合,属阴性,产妇生产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不吃大米。一些人在饥饿时吃冷大米饭,往往会落下胃病。麦子日出开花,夜晚闭合,属阳性,因此产妇坐月子最好以吃面食为主。

中国民间有一古方,一旦冷饭伤了胃,用同样的饭于瓦片上焙成焦黄,碾碎用黄酒冲服,可治愈(参见本章“阴阳原则”)。

(六)腹胀停食,灵活辨证

人的一日三餐已形成规律,适时适量饮食非常重要。如果在腹胀时,就可打破这个规律少吃一顿。

1.积食腹胀,停食缓补

人有时吃得过多会引起脾虚腹胀,这是体内发出不许进食的信号。如果在腹胀的情况下仍然进食,必然伤脾,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腹胀加剧,甚至呼吸困难。久之会出现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之类症状,重则出现身体酸化中毒之证。

对积食引起的腹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停止进食,到有饥饿感时,可正常进食;如果没有到下一顿饭就饿了,可适当吃些零食防止伤气。原则是以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以利恢复受伤的脾胃功能。

2.失调腹胀

由于内脏失调引起的腹胀,除对症调养外,也要采取上面停食的方法。因为在内脏失调排斥进食的状态下,继续进食只能加剧病症。

笔者有位几年不见的朋友,身体瘦弱机能紊乱,医院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常年腹胀吞酸离不开胃药。一次偶然相遇,见他面色红润行动敏捷,早己摆脱病态。

我问他这些年萎缩性胃炎怎样治好的,他一笑跟我说:“原来就是吃多了造成的,吃了那么多年的药也没治好,当我知道少吃一口就不难受的时候,我就偶尔饿上一顿不吃饭,就什么炎症也没有了。”可见,腹胀即停食,是解决腹胀最好的方法。

无论腹胀的原因是什么,暂时的停食都有利于自身机能的调整。

3.气虚腹胀,补中益气

养生学有句明言:“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人的气血充足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高,每顿饭吃少许食物即可,多吃一点也会腹胀。人的气血不足时,也会出现腹胀厌食的情况,常被医院诊断为“胃动力不足”。这时多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需要疏肝理气(解郁)结合补气合理搭配食物,防止进一步伤气。

“阳生阴长,气能生血”,补中益气是补足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关键。

4.区分腹胀,灵活调制

脾胀时便稀,应健脾补中气;肠胀时手心脚心烦热,便黏稠难下,应滋肠阴;胃胀时觉得胃凉应温补胃阳,觉得胃热时应降胃气;腹胀无上述感觉属胃磨力不足,应用消食之法。

总之,胃不宁,夜不安,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脾胃不适,腹胀会影响睡眠。养生学讲:睡眠是第一大补,人睡不好觉,就会杂病丛生。所以养生,要从养好脾胃开始。

(七)牛奶圣物,饮食有方

1.它山之石不一定可以攻玉

日本人推广早晨每人喝一杯奶,特别是从婴幼儿做起成为国策,从此抛掉了矮小人种——“小日本”的帽子。日本人把奶作为增强体质的“圣物”,提出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这句话被许多专家学者唱响中国。这句话是否真的有道理,笔者没有权利褒贬。但想通过我们夫妇的经历和深入了解的知识,谈谈对牛奶的认识。

夫人是典型的阴虚内热体质,特别是胃阴虚比较重,表现唇干皲裂、口腔溃疡不断、伴有口嗅,身体一直消瘦、易疲劳。因为相信牛奶中钙质、蛋白质含量高,对人有极好的补益作用,曾一度爱喝牛奶。笔者自从学习中医及养生后,对她细心观察,每当喝牛奶两至三天后,就会舌苔厚腻、食嗅严重,伴随而来的就是口腔溃疡。经一段时间调好后,再用牛奶,症状再现。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告诉她:以后再不要喝牛奶了。他大惑不解并和我打赌实验,又经过两次实验后,他不得不相信,从此再也不敢喝牛奶了,包括所有的奶制品。喝牛奶不舒服是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有的症状,口干、食嗅,早晨喝一杯牛奶到中午饭前还有嗳气奶味,有时反胃酸。所以,本人一直不喜欢喝牛奶。经过与夫人打赌,并认真的做了一下实验,又观察了一些爱喝牛奶的人,几乎都有食热积滞的症状。因此我想“牛奶能使人强壮”是日本人总结的,它山之石不一定可以攻玉,我们中国人可能与之有别。

2.反面的声音不一定没道理

牛奶的高蛋白、高钙质含量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牛奶似乎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体钙质和蛋白质源。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先生的养生讲座,一贯对“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大加赞赏。但在一次讲座资料中发现,他对牛奶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说:牛奶含有大量的乳糖,世界上90%的人没有乳糖酶,几乎都集中在亚洲,不能消化牛奶。而这百分之九十的90%都集中在中国。

2008年一位来自欧洲自称“茹静”的学者在网上发表《骗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文章,其中写道:“人是哺乳动物,所有哺乳动物都在出生之后喝母乳,到离开婴儿期不再喝任何奶。人到了一个阶段(人是三四岁左右),身体上两种酵素(高蛋白原‘酶’和乳糖‘酶’)消失,没有了它们,身体无法消化乳汁。

此外,每一种动物的乳汁成份都不同:牛奶的酪蛋白比人乳多三倍,因为小牛需要这种物质快速长大。它有四个胃可以吸收,人却极难消化酪蛋白,它留在人胃之内凝固成为又大又硬的酪块,成为有毒废料积聚在体内。那些酪块有大量黏性物质,流到小肠,使人感到呆滞欲睡。”

这篇文章还说:“牛奶的脂肪是饱和性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对人体至为不利。因此牛奶及奶类产品会使人患心脏病、哮喘、耳炎、风湿、过敏症。近年来牛的食物里含有大量化学农药,又被喂抗生素、激素,牛奶、牛油、芝士等充满有毒甚至致癌物质”。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述,自幼喝牛奶身体虚胖多病,后到中国改喝豆浆,使身体恢复健康的过程,还列举了欧美国家的权威机构对从小喝牛奶,长大后得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有极高相关性的研究报告。

这篇文章还说:世界上所有产牛奶的民族,都不喝鲜奶。都要经过多道加工程序后,分解或消除人体不能消化的物质,通常是做成奶酪人才能食用。看了这篇文章,给我们夫妻不能喝牛奶找到了答案,也对超胖儿童与每天睡前一袋牛奶的相关性确信无疑。笔者有意观察,喝奶的人,一般口嗅较重,甚至身上都有一种异味儿,这可能与消化不了的物质在体内发酵有关系。

3.怎样确定你能否喝牛奶

现代科学一般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出发,大谈对人的好处,不谈食物的阴阳属性,就像盲人摸象缺乏科学性。“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是否只适用于日本人,难道他们属于能喝牛奶的亚洲人的10%?中国人几千年喝豆浆、吃五谷杂粮的传统,也可以满足人体蛋白等营养物质需要,也没人提出“两杯豆浆强壮一个中华”。

吃素的武僧照样身体结实。近代中国人有一种倾向,好像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把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自豪感抛到九霄云外。

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客观的,但适合谁用就要看是否符合规律。日本人用牛奶使身高改善,只能说明他们原来营养缺乏,牛奶不是必要条件。只要满足人体成长需要的营养,不管用哪类食物都能起到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强身健体的饮食习惯,没有必要跟风,人们只需按阴阳五行原理适时、适量、吃暖,保护好脾胃的正常消化机能,就能健康长寿。

至于牛奶能喝不能喝,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我的经验是:只要你没有不适反应,你就属于那能喝奶的10%,否则就不能喝。但牛奶对人的伤害,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察觉。告诉你一个方法:如果你早晨喝了一杯奶,到中午还有嗳气奶味,你就不应该喝了。如果你连续喝三天后,一般会发生严重的口嗅,进而损害你的消化系统功能。酪蛋白、乳糖在胃中发酵产热会灼伤胃阴,西医就会说你得了胃炎。中国字很形象,平时我们的胃腐熟食物有一把“火”就够了,再多了一把“火”就成“炎”症了。至于婴幼儿,喝牛奶后只要出现口唇发干,有食嗅味,就不能再喝了,否则就有可能需要看医生了。

牛奶是人类目前应用最多的蛋白质补充源,科技为90%亚洲人有效利用牛奶带来希望。笔者自从研究养生,对牛奶进行了一些尝试认为,经发酵处理的牛奶可能适合大多数人。例如用乳酸菌、双歧杆菌发酵处理的酸奶,笔者实验结果:

每天早晨空腹饮用50毫升,没有不适感觉。其中是否用酪蛋白酵母或酪蛋白酶将牛奶中的酪蛋白分解了,这可能是人类充分利用牛奶的有效途径。

本章小结

人的身体就像一座化工厂,它的工作机制是内部的五行要与天地五行同步,它的能量供应要靠饮食提供。本章所介绍的饮食要“节饮食和五味”,涉及三餐怎么吃、吃多少、食物的冷热、五味、酸碱等问题,就像化工厂对用料的多少、质量、配比的考究和工作温度的控制等。所以笔者提倡在控制冷热(阴阳)、多少、清净无毒等具有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食物的搭配以应五行生克关系(五味),再根据人的个体差异适量应用,是中医养生的特色,与现代科学的“营养成分定量”有本质上的区别。笔者肯定现代科学根据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定量是科学的,但不完善,因为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与否决定于人体脾胃功能状况。如果在已知食物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再根据人体阴阳状况,正确选用食物的阴阳五味,合理搭配,就再完美不过了。希望现代营养学与传统阴阳五行理论实现完美结合。

人类是地球生物之精灵,其杂食性也是天下生灵之首,其饮食问题也像阴阳不可胜数,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类进化的历史是适应天地运行规律的历史,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都不能摆脱“天人合一”物质能量循环。生之本,本于阴阳,成之本,本于五行。虽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人的饮食习惯归根到底要服务于这两个“本”,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存在与健康运行。

本章重点阐述了当前人们饮食习惯中不符合规律的诸多问题,按《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规律。总结分述了在饮食的“中庸(多与少的问题)”、“阴阳(寒与热的问题)”、“五味归经(合理饮食问题)”三个原则下,人们应该如何选用食品和科学进食的方法。

根据药食同源之理,归纳为以下要点:

1.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适当食材。包括两个方面:根据身体的盈虚状况考虑考虑补虚与忌食的要求;从营养和五味均衡的角度考虑主、副食的搭配。

2.根据身体的阴阳状况,选择寒热属性的食物及制作方法。

3.根据消化能力和体能的需要,掌握进餐的多少。

对健康的人来说,重点是把握阴阳平衡和五味均衡,对不同体质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要学会把饭当药吃(药补不如食补),这样养生调理,既实惠又安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正所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饭菜。可见,从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掌握饮食技能,是我们现代人急需普及的科学,是做自己身体主人的必备。

人的体质状况往往与饮食好恶有直接关系,有这种问题的人改变一下饮食习惯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望人们能提纲挈领,掌握饮食符合规律的方向,掌握判断是非的能力,抵御美味的诱惑,把握健康饮食的主动权。

以诗小结如下:

饮食为天百姓康,食之有性分阴阳。

五味化作五行理,中庸之道是总纲。

五谷油盐酒茶糖,蔬果饮料饮食常。

阴阳酸碱平衡配,一日三餐不过量。

阳者阴之阴者阳,饮食用药理相当。

性味归经懂一点,养生治病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