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不过诗经
422800000012

第12章 思念如潮(6)

月光美人相思情

——《陈风·月出》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思之情在《诗经》中的表达有许多,其中对美人的相思之情,更是屡见不鲜。比如,男子爱慕一位女子,就唱出了这首《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中的“风”的意思就是各地的民歌,当时有专门的采诗者被派到各地去收集歌曲,《汉书?食货志》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农忙时,周朝廷就派出专门的王官(就是采诗官)到全国各地去采集民谣,目的也是了解民情。所以,就形成了厚厚的诗三百。

诗歌言志,意思就是说诗歌,本来是抒发内心的感受的,《月出》也是如此。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子,在皎洁的月光下,男子就唱出了这一首歌。

天上月儿多么皎洁,照见你那娇美的脸庞,你那优雅苗条的倩影,只能使我心中暗伤!

天上月儿多么素净,照见你那妩媚的脸庞,你那舒缓安详的模样,只能使我心中纷乱!

天上月儿多么明朗,照见你那亮丽的脸庞,你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只能使我黯然神伤!

月亮出来了,洒下多么皎洁明亮的光亮,照在她娇媚的脸庞,让他怀想。长久的相思啊,牵动他的愁肠,痴恋的心情,是多么的焦躁,是多么的烦忧。“明月当空引人愁,万家欢乐唯我忧。”皓月当空,清辉皎洁,千里的明月光中,却让歌者忧伤起来。歌声仿若天籁,飘散在纤尘不染的天空之中。诗中的美人,若真若幻,似梦非梦,恍惚迷离,究竟是作者心中的幻觉还是现实中真实的场景呢?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这应该是月光美人的最初印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一个“皎”字,传达出后人对月光的永久记忆,就是皓洁。阳光似火的朝气,和男人很相近,而月光娴静优雅,适合了美人的窈窕感觉,妩媚靓丽。拿月光来比美人,确实“劳心悄兮”,惹阳刚之气的男人无尽的思怀。

于是,月光几乎等于美人,成为一种意象,一种世间最动人的意象。那么就是《月出》的作者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眼光关照月亮,在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李白则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月夜》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些诗词中,诞生更多关于美人的想象,诱人,可人。

张可久在《凭栏人》中的“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人何人掫玉筝?”诞生出来的无限感慨,在人月之间漂浮,惹人遐想。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吟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带着哲理的审美意味。

而最有名的恐怕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早已是千古绝唱,永留人间。月上柳梢,诗人的情愫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月下吹箫,诗人的风姿美丽着古老的经典,月洒银辉,素影迷离,荡着璀璨的波光。

古人笔下的月亮,都是如此宁静、皎洁、清冷、神秘。李白就说过“人攀明月不可得”,因此也为那辛苦捣药的玉兔和形单影只的嫦娥叹息。臆想和幻想是美丽的,许多诗人或者普通人,把所有时间装不下的情感都寄存到了那座冰清玉洁的天上宫阙,使之成为人类文化永久的收藏。到今日,尽管我们都知道月球只是一颗行星,是个没有氧气、没有水分的荒凉星球,而依然顽固地相信着关于月亮的传说。

在月光之夜,想着远方的一位佳人,且听一下贝多芬的《月光曲》,感受高悬明月的温情洁白,其中相思,会有一番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