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你就快半岁了,粉嘟嘟,胖乎乎,水灵灵,当老爸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更值得骄傲的是,你不足四个月不会叫mama时,就能发出bababa的音节。六个月的时候,“爸爸”两个音已经发得很清楚了,那种感觉比授勋还自豪。每次看到我的照片,无论是军装还是便装,你都能一眼认出,一口一个“爸爸”。我外出回家,你的两只小手马上伸了过来,口里嚷着“爸爸,爸爸”。邻居们见到了都夸你:“这小姑娘,长大了还得了。”
但不久我就乐不起来了,你这小家伙只要一高兴,见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张口就是“爸爸”。看见气球,小手一指,我说“气球”,你跟上就是一个“爸爸”。卡通书一打开,花花草草扑面而来,你也是一口一个“爸爸”。这似乎还不是个完,更可怕的是电视里那些红男绿女,只要你小手一拍,张口就是一个“爸爸”。渐渐对此我就开始害怕了,害怕你突然一下子口里冒出十来个“爸爸”,本来引以自豪的事居然成了一个心结。
尽管我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告诉你:“宝宝,你只有一个爸爸,那就是我,别的东西都不是。”但无论我怎样表达,你还是我行我素,小嘴一咧就是“爸爸”。没办法,只能请教高人。儿科专家一听,差点乐得直不起腰来,“这也叫问题?”她笑得我心上心下,“那不叫问题,但总得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呀。”“那太简单了,只要她再叫爸爸,你答应她就行了,叫一次就应一次,几天就好了。”“这样就完了?”我半信半疑。“原来她将喜爱的事物叫成爸爸,但只要你以后每次她叫了后都答应,那么她就将你和`爸爸`之间建立起来了联系,这样她就不会见什么都叫爸爸了。”
高人就是高人,这一招没用上一周,你就没有“泛爸爸主义”了。
每天,你的生活都如同钟点般精准。你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去公园听戏。公园里有一群雷打不动的老票友,天天都来做早课。开始的时候,你与爷爷或者奶奶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着他们一众票友们自得其乐的表演。时间长了,其中的一位老票友发现了你的存在,就放下手里的家伙,来逗你:“小戏迷,天天来听戏,你是不是也来一两曲呀?”看着水灵灵大眼睛的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下子慌了,忙着往爷爷奶奶怀里钻,他们一干人等就哈哈大笑起来,又开始他们的活计来了。你听到京胡响起,马上恢复了平静,重现小戏迷的本色。
日子长了,同那群人熟悉了,与其中的一位还攀谈了起来。
“小家伙很有灵气,以后好好培养,一定会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
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要仔细巡视一番,新添了什么景,新增了什么活动,总不会逃过你的眼睛。就算有时下着瓢泼大雨,也不能阻止你逛公园的决心,一定要撑着小伞去逛逛,看来公园已经成了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从哪里蹿出一只小猫小狗,你都会关心一下它们:
“猫猫的妈妈到哪里去了呀?”
“它怎么不跟它妈妈一起出来玩呢?”
“它怎么不到它妈妈家里去吃饭哩?”
“它妈妈家是不是住在我家附近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