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193000000048

第48章 《热机》说课稿

林庆浪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热机”,学生在掌握了热量、内能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内能对外做功,实现能量转化”的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规律。为后续阶段的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体验观察、探究物理规律,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激发科技兴趣,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过程,知道常见热机种类及简单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课堂模拟演示实验,分组讨论、探究、分析活动,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悟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难点:四冲程工作原理,内能、机械能转化分析。

三教材处理

在分析学生现状、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按二期课改“教材+活动卡”教学模式要求。作如下处理。

1调整活动卡内容,增加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用壶烧水、锅煮饭过程中锅盖发生的现象,节日放烟花爆竹时观察到的现象,并要求分析、猜想其内能变化与对外做功的规律,

另从徐汇教育信息网下载“热机”教学资料,用多媒体powerpoint形式,模拟课堂热机工作演示实验,组织教学。

2对教材补充四冲程工作过程的文字分析,对STS内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写“节能、环保”议论文。

3补充课后练习,复习巩固知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教法学法指导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活动卡、教材内容,观察生活中3个事例的物理现象,猜想能量转化在哪个环节进行,

目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

2第一环节新课导入: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复习改变内能的2种方式,根据“内能对外做功,实现能量转化”的物理规律,引入热机的概念。

用powerpoint课件创设情景,模拟课堂上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实物、动态工作过程,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动态观察、探究分析。

这一环节的教法原则是,把握好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究讨论,适时调控时间,适时启发引导,形成既有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学法指导原则是,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热机工作过程中阀门的闭开与工作物质(即混合气体、燃气)的体积动态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混合气体的体积、内能、外界作功的变化关系,混合气体经点燃变为燃气的能量转化过程,启发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归纳出结论。一句话,静心观察,动态分析,形成知识、感悟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6个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问题开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探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提倡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在全班发表意见,老师点评归纳出“活塞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推动活塞作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知识要点。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以表扬鼓励为主,力求准确,如果回答不出课后再交流探讨。

通过这一环节活动,以期达到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同时让全体学生从中去体验、感悟科学研究方法,达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

3第二环节:播放动画和短片,让学生观察模拟柴油机工作过程,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柴油机、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异同,目的让学生体会用类比法的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破解问题。

这一环节的教学要点是,讲清“压缩气体达燃点温度,柴油雾状喷入形成燃气”的过程,以便于学生理解比较。

4第三环节:结合教材,简单介绍汽轮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其它热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对科技兴趣,拓宽视野的情感与态度目标要求。

5第四环节:热机、能源、环境的讨论

结合教材STS拓展课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目前世界上所消耗的能源中85%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人类过度开采消耗,有人预计150年后能源将会被用尽,怎么办?

(2)热机工作,尤其汽车排放出大量的CO,CO2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怎么办?

经学生讨论,归纳如下几点:

A依靠科技进步,改进技术如提高汽缸内燃气的完全燃烧率,改进废气过滤装置等,限制低效高耗热机的使用,如限制淘汰燃油助动车,蒸汽机,低效内燃机等,宣传“节能优先”的国策。

B大力推广应用低污染或无污染能源,如电力是无污染清洁型二次能源,天然气能源等。城市交通大力推广应用地铁,电动车燃气发动机等以减少对空气污染,达到“环境友好”

C大力开发一次能源,如水能、风能、光能的应用等,介绍我校“太阳能电池应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介绍科学家李政道潜心研究“暗物质”理论和宇宙潜在能量的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对科技兴趣,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达到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要求。

五小结

以提问形式,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节知识,老师引导梳理,共同归纳本节课知识。

六布置作业